古希腊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探析

合集下载

西方古代建筑之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之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西方古代建筑之古希腊 古罗马建筑
感谢下载
1
一、古希腊建筑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更是对西方建筑艺术 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特点主要是和谐、完 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则是这些风格 特点的集中体现。
(一)柱式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 庙建筑 1、柱式 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
感谢下载
10
the end.
感谢下载
11
(三)造型特点 1、柱式 古罗马建筑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
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 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
万神庙(Pantheon),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
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
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更准确 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追 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 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 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 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感谢下载
2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 也最意味深长的柱式主要 有三种,即多立克 (Doric Order)、爱奥 尼(Ionic Order)和科林 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这些柱式,不仅 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 谐、完美、崇高的风格, 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 出和谐与完美的特点。
感谢下载
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 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以科林斯柱式 为构图原则的宙斯神庙。
感谢下载
6
二、古罗马建筑

庭院设计:古罗马时期沿用了古希腊庭院的布置格局

庭院设计:古罗马时期沿用了古希腊庭院的布置格局

庭院设计:古罗马时期沿用了古希腊庭院的布置格局,但把它加以发展,从发掘出的庞培遗址可以看出,在明厅之后又设了一个大一些的庭院,主人的家居活动也移到了后院。

不仅在住宅中,在其它建筑中,庭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一些大型的古罗马浴场中,如卡瑞卡拉浴场给散步者用的院子保证了浴场中的主要房间都能够有天然的采光。

中世纪时期,住宅的建设更多的是为了防御外来的侵略,因此住宅建的像一座座堡垒,古罗马时期积累下来的空间处理经验被遗忘了,建筑不再可以追求杰出的空间品质,如果有院子,也仅充作杂务院,没有认识到它改善空间效果的作用。

庭院设计:庭院对于建筑的作用在文艺复兴开始后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使人们重新找回了自己,古典法则成了最有力的工具。

庭院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到,庭院的布局开始整齐、一致,并且进一步地区分出了功能区域。

同时,庭院的布局也给建筑的房间布局带来了好处,所有的房间都能保证方整的形状,并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相对于中世纪的封建堡垒无疑是一个重要进步。

随着欧洲古典式园林的发展,有些建筑的庭院己经与园林融为一体了,但庭院这种空间形式的使用一直沿用了下来。

庭院设计:西方传统庭院空间的发展无论西方庭院空间演变过程如何,也许它最初也是由“院墙”围合,内部构筑房屋,而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但就定型之后的构成而言,不难看出院墙已经从西方的庭院空间构成中几乎消失了。

房间严密、结实地围合了内部的庭院,如同堡垒一般。

庭院与其说是由四面的房间连成一体围合而成,不如说是从一个实体中掏出中间体量而形成。

庭院设计:它的产生也许是一种加法衍生的过程,但最终的形象却是一种减法形成的厚重体量,其基本的空间构成关系即为房间围合庭院。

对一个空间而言,对其产生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平面尺度、面阔与进深,也有空间高度、空间开敞度与开放方式、周边围合面的材质特征以及地面情况、人工与自然因素的对比关系等。

下面将从平面、剖面、组合三个方面对两种庭院空间做逐一比较。

关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比较

关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比较

关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比较摘要:古希腊柱式的经典,古罗马穹顶的宏伟,中世纪教堂的压抑与沉重,文艺复兴建筑中叹咏的人文情怀,巴洛克的光芒,古典主义的理性,18世纪之前的建筑一路走来,脉络清晰得可以让那些美丽的词汇作为历史坐标,代替枯燥的数字。

关键词:拱券技术,混凝土,承重墙,木结构,拱顶体系,柱式的发展与定型正文: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是西方古典建筑的根源,在学习中我们掌握其建筑特点与艺术技术成就。

一、建筑风格的比较古希腊作为欧洲文明的摇篮,它的建筑集中了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古希腊艺术杰作的普遍优点在于高贵的单纯和肃穆的伟大。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

古罗马的建筑则是全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宝贵成就,但生性奔放的罗马人却没有继承希腊建筑中的凝重,却赋予建筑一种热烈、富丽、喧闹的气氛。

古罗马建筑以其辉煌的拱券和公共建筑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古罗马将柱式与拱券完美的结合,至今令人回味无穷。

二、古希腊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A古希腊柱式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

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

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1. 多立克其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

2. 爱奥尼柱式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

3. 科林斯它的柱身与爱奥尼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

檐口檐壁额枋柱头柱身阶座阶座从比例与规范来看,多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对比研究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对比研究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对比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两个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虽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艺术领域有许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对建筑、雕塑和绘画有着深厚的造诣。

古希腊的建筑风格以柱式为主,如帕特农神庙和雅典卫城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而古罗马则更加注重实用性,他们在建筑上借鉴了古希腊的柱式,但更加注重宏伟和实用性,如古罗马竞技场和斗兽场等。

在雕塑和绘画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注重表现人体的美,但古希腊更加强调理性和完美,而古罗马则更加注重表现力和细节。

其次,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在哲学思想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古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众多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都在古希腊出生和活动。

他们的思想对整个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注重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强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重要性。

而古罗马的哲学思想则更加实用主义,注重实践和应用,如斯多噶学派的哲学家塞涅卡就强调人们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

然而,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首先,古希腊是城邦制度,而古罗马则是帝国制度。

古希腊的政治组织以城邦为基础,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政治和社会组织。

而古罗马则是一个庞大的帝国,统治着许多不同的地区和民族。

这导致古希腊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民主,而古罗马则更加注重集体和军事力量。

其次,古希腊和古罗马在宗教信仰上也有所不同。

古希腊的宗教信仰是多神教,他们崇拜众多的神祇,并相信神祇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古罗马则是多神教的演变,他们将古希腊的神祇和自己的神祇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加庞大的神祇系统。

古罗马人相信神祇的力量和保护,因此宗教在古罗马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最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法律和政治制度上也有一些差异。

古希腊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民主,如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典范。

庭院设计:庭院式建筑形式起源

庭院设计:庭院式建筑形式起源

庭院设计:庭院式建筑形式起源于希腊和罗马,这种建筑物顶部镂空,可以使日光充分照射。

19世纪这种建筑风格流传到阿拉伯,整个建筑外围由镶有金属框架的大块玻璃覆盖而成,显得气派和豪华。

现代中庭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967年的HYATT REGENCY旅馆(izl。

经过几十年反复演化和发展,庭院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如今己成为许多亚洲、非洲和欧洲国家的传统建筑类型。

庭院式建筑因其在改进光线照射、增加私密空间等方面的优越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民用和公用建筑。

除了可以利用庭院建筑防风防晒、吸收太阳能、降低内部空间的平均气温之外,庭院式建筑也为使用者和居住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户外运动场所。

庭院设计:除此之外,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古老的技术用来冷却室内环境[zol,庭院式建筑可以利用烟囱效应和风压作用来增加室内的空气流动,尤其是夏季,庭院式建筑利用烟囱原理,使得热气通过屋顶排出,可以加强庭院内部的自然通风。

庭院式建筑形式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比如普通的庭院式建筑通风效果都不好,释放在庭院内部的污染物质很难排出,随着时间的累积使得半封闭环境中污染物的残留浓度较高U910 有关空气品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庭院设计: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国外的许多学者对庭院建筑内部温度分布、气流组织分布、热湿环境、庭院建筑能耗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人居环境的空气品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工作效率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41,在庭院建筑被广泛采用的今天,其内部的微环境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以及如何改善其内部空间的空气品质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庭院式建筑内部气流分布的研究庭院式建筑内部的温度、湿度、流态和颗粒物浓度分布均与室外空间表现出不同的运动特征,而流场的分布又对颗粒物浓度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SHARPLES等人利用一种带有可自由转动的圆盘风管,对六种不同形式的庭院建筑模型进行了实验测量,通过在建筑模型上设置小型的通风管道来测量通过庭院的通风量,将转轮风管上的通风量与通过庭院模型的通风量进行比较,发现庭院建筑可以利用烟囱效应和风压作用来增加庭院内部的空气流动。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

中西方传统建筑的民居文化比较摘要:传统民居是建筑起源、理论本源。

中西方传统民居都具有史前的特点。

各种差异的影响都颇为深远,我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则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征服。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建筑中民居的比较,感悟在民居所体现出的文化,理解民居发展的深刻意义。

关键词:民居民俗文化等级思想地域庭院0引言民居,血缘家族的居住环境,百姓的生死之所,由于中西血缘家族文化及其生活观念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民居文化的不同特性。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国外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同样也造就了具有西方特色的民居文化。

在我国,“民居”一词最早来自《周礼》,原文是“辩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疏曰“既知十二土之所宜,以相视民居,使之得所。

”民居是相对于皇居而言的,统指皇室以外庶民百姓的住宅,其中包括达官贵人的府第园宅。

民居是世界传统建筑的宝贵遗产,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设计者、建造者、使用者集于一身,决定了它自然纯朴,设计灵活、经济实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及强烈的民间审美特色等特点。

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与自然地理、气候、地形地貌、资源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习俗等复杂多变的综合因素密切相关的。

1民俗对民居文化的影响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也是国家、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民间传承的世界,并与民居有着紧密的联系。

广义的讲,民居本身也可以算作民俗的一部分。

中国我国民俗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物质基础。

远古时期的民俗主要是神话、宗教、巫术及图腾崇拜的等民间信仰。

古希腊罗马拜占庭等特点及室内装饰风格

古希腊罗马拜占庭等特点及室内装饰风格

2022/3/22
装饰与风格设计之 古罗马风格
2022/3/22
古罗马风格特点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 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拱券结构得到推广, 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 土。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 到公元前一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 用于筑墙。
2022/3/22
• 古罗马风格的墙面多采用大理石贴面和马赛 克镶嵌,并用壁画加以装饰,其装饰题材多 取自神话故事或日常生活的场景。古罗马风 格室内的地面常铺设色彩艳丽的马赛克。 一般古罗马家具带有奢华的风格,如在铜质 仿木家具中装饰人物、动物或植物的图饰, 在座椅、长榻等家具的毒面饰以华丽的织物 等。古罗马大理石的卧榻和踏足。这一时期 室内雕塑的形式和内容是多样的,与以往相 比,古罗马雕塑更多的是脱离装修而独立存 在,内容趋向于现实主义题材,手法更加写 实,题材也更加世俗化,其表现对象多为现 实生活中的人物。
罗马帘
罗马帘按形状可分为折叠式、扇形式、波浪式。 罗马帘朴实流畅,自然清新,具有遮阳、隔热、 防尘、透风、舒适、凉爽等优点,挂在室内,产 生一种古朴和谐之感,令人心情舒畅,是夏季家 居良品。色泽款式多样,其内敛冷峻的装饰效果, 将空间的品位释绎到极致。
古罗马风格
套图二
2022/3/22
2022/3/22
古罗马家具
结构与材料 罗马家具中结构和雕刻构件的用材为雪松、冷杉、 榆木、橄榄木、桉树、山毛榉、鸟眼纹槭木、植物 纤维绳、织物和大理石、青铜等;镶嵌部位的用材 主要有黄杨、乌木、冬青、香木、樱桃木、悬铃木、 象牙、龟壳、金、银、青铜和着色剂等。 3.3 风格特征 罗马家具中常见的装饰方法有雕刻、镶嵌、绘画、 镀金、贴薄木片、油漆等。装饰图案主要有:圆雕 的带翼状人或狮子、胜利女神、花环桂冠、天鹅头 或马头、动物脚、动物腿、植物、柱头、勋章、人 物、海豚及水禽等(Marina Bucataru, 1988);罗马 家具中较常用的图案是莨召叶形,这种图案的特性 在于把叶脉琢慢雕,看起来高雅、自然;另外也用 漩涡形装饰家具,这在后来的家具中很常见。 古罗马的家具装饰具有坚厚凝重的特征,显示了一 种男性化的风格,同时也是罗马帝国尚武好战精神 的表现。

国外庭院发展历史论文

国外庭院发展历史论文

国外庭院发展历史论文在古代,庭院是建筑和园林的一部分,其形式和功能因国家和文化而异。

古埃及的庭院通常由大理石或花岗岩铺成地板,周围有花园,种植着各种香料和草药。

在希腊和罗马时代,庭院通常用作休息和社交的场所,有时还用于举办宴会和其他活动。

在中世纪欧洲,庭院成为教堂和修道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举行仪式和举办宴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庭院的发展逐渐融入到建筑和园艺的整体规划中。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庭院被设计成对称美观的花园,通常由对称的草坪、花圃和水池组成。

在18世纪的法国,庭院成为宫廷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规模和设计都达到了极致。

直到今天,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城市,庭院仍然被视为豪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花园和露台的延伸,用于休闲和社交活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庭院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

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和日本,庭院历来被视为艺术的一部分,其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中东地区,庭院则常常被设计成私密的空间,用于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动。

在非洲和拉丁美洲,庭院的设计常常受到当地的气候和文化的影响,兼顾了生活和休闲的需要。

总之,庭院的发展历史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对生活空间的不同理解和追求。

在今天的世界,庭院作为建筑和园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庭院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庭院以及绿色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许多城市居民渴望拥有一个私人的庭院空间,以逃离喧嚣、放松身心,并让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玩耍。

同时,庭院的发展也受到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

许多人开始重视庭院的生态环境,关注植物选择、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建造。

一些先进的庭院设计也开始采用可再生能源和回收利用的原则,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当代社会,庭院也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和个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许多人借助庭院设计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追求,打造独特的风格和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探析张汀,张玉坤,王丙辰(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摘要:作为西方民居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庭院一直是西方住宅的核心组成。

通过对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庭院形式——古罗马的中庭、古希腊的庭院以及两者的综合体古罗马双庭的简要介绍,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异同。

同时类比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从中透析不同民族中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fi-罗马中庭;-fi-希腊庭院;fi-罗马双庭中圈分类号:TK124 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on the courtyards in the dwellinghouses of ancient Greece an d an cient RomeZHANG Ting,ZHANG Yu—kun,WANG Bing—chen(School of Architecture,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Abstract:As all important element of west dwelling house,courtyard is the core part at all time.The represen —tative ones,atrium,peristyl and domus are analyzed in detail.Meanwhile,they ale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courtyar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diference between the courtyard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dweling houses.Key words:atrium ;peristyl;domus0 引言为了得到充分的采光、通畅的空气以及内部封闭的自由空间等,古人在自己的住宅之中营造出一块露天的场所,这种场所在建筑中被称为庭院、中庭、天井等,而其形式更是千奇百态,从一米到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尺度,形形色色。

而在西方传统民居的历史长廊中,则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住宅最具有代表性。

试以这两者为例,简述西方古典民居中庭院的特点以及发展历程。

1 古希腊与古罗马庭院分析1.1 古罗马中庭在古希腊语中,ater、atra、atrum均表示“黑暗、无光泽”;由此,“atrium ”这个词就有了“黑色大厅”的意思。

起初,“atrium ”被当作房子中间的一块空地,从那里,人们可以看到天空,而这块空地则被不同房间、走道、入口、廊子所环绕。

这便形成了“中庭”。

中庭(atrium )式住宅(图1)起源于古罗马。

上古时代的古罗马人过得是游牧生活。

帐篷式的住宅以灶为中心。

灶成为整个住宅物质和精神的核心,多数日常生活,如吃饭、做饭、冬季睡眠都围绕在它周围。

为了通风、采光及排烟,古罗马人在帐篷的顶部开口。

至今,我们依然可以从我国的蒙古包和云南苗寨的火塘布置看到类似的情况。

当时,古罗马正处于当地伊斯特鲁伊人的统治之下。

相比古罗马人的牧羊生活,“伊人”则带有更多的农业文明特征。

从收藕日期-"200~一09—26作者筒介:张汀(1977一),男,天津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维普资讯笠;古希腊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探析 37当时伊人骨灰盒式的建筑形态,显示出一些类似于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如重檐建筑以及较深远的挑檐;这说明古罗马人的住宅建筑逐渐固定在土地上。

公元前4OO~200年左右,古罗马人赶走伊斯特鲁伊人,渐至强盛,但把游牧的居住模式部分沿袭下来并且和伊人的建筑形式合而为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庭式”罗马住宅。

图1 中庭式住宅1.2 古希腊庭院与古罗马人的中庭式住宅相呼应的是古希腊住宅中的庭院式(peristy1)(图2)。

它的成熟期比罗马的中庭式住宅要早大约200年,而两者的起源则完图2 庭院式住宅全不同。

地处温暖明亮的巴尔干半岛沿海及周边岛屿,古希腊人早在公元前800~600年就已经进入农业文明社会,很早就开始种植橄榄、葡萄和小麦。

古希腊人的务农生活体系与古罗马人的游牧生活体系的不同,自然导致了他们居住模式的不同。

古希腊人的住宅中间空出的庭院完全不同于古罗马游牧人的“排烟口中庭”,古希腊庭院四边至少有一边为柱廊环绕。

古希腊庭院环境多被营造成“园”的形态。

与古罗马中庭中央布置的灶不同,古希腊庭院中央往往设置水池,并在其中养鱼。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国北京四合院中的鱼缸、石榴树,以及福建土楼中心开凿的水井。

“水”作为家庭生活的必备资源,古今中外都有人试图将其引入住宅,并使之成为心理上可以带来安全感的因素。

总之,“开敞”、“明亮”以及更多“园”的特征使得古希腊庭院比古罗马中庭具有更多的农业文明的特色。

1.3 古罗马双庭随着古罗马共和政治的出现以及古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发展,东方(近东、巴尔干半岛)文化艺术的特征逐渐为古罗马人所吸收,而其中就包括古希腊的庭院。

在罗马共和的开始时期(公元前300年前后)中庭式和庭院式住宅开始在古罗马合而为一。

其形式颇似两进的四合院,前面为比较封闭的中庭部分,后面在原来的后院位置上安置了古希腊的庭院,这种住宅模式被称为双庭式住宅(domus)(图3)。

虽图3 双庭式住宅然古罗马人也喜欢让建筑朝南,但双庭式住宅决不像我国的传统民居那样被严格的规范所束缚。

中国传统民居的这种束缚一方面是法律礼制上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源自意识形态,比如风水理论等。

而罗马双庭式住宅的朝向往往受限制的因素在于地势、道路网以及周边环境等。

其中前后两院(中庭和庭院)则受宅主财力以及地块范围的影响。

而事实上,古罗马双庭式住宅中对古希腊庭院的吸收是从建筑局部的引入开始的,比如几根柱、一条柱廊、,-i1,间作为欢聚宴会用的屋子等。

双庭式住宅前侧的核心是中庭,它周围通常排列着小型起居室、辅助性耳房、厅堂以及对外开放的维普资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店铺。

维特鲁威曾经根据屋檐结构的不同将中庭分为五种:塔斯干式(tuseaniseh)、四柱式(viersaulige)、克林新式(korinthisehe)、分水式(displuriatum)和拱顶式(testudinatum)。

其中前三种中庭屋檐坡向是自四周向中庭中心倾斜向下的,而后两者则相反。

庭院的含义不仅仅包括住宅中间见天的天井,更包括其屋檐的结构、地面泛水设施、周边的房间设置、自身的封闭性、空间高宽(进深)比,甚至是周围房间排布等诸多要素。

分水式和拱顶式中庭由于天井的全封闭性就不需设置地面下沉四方形收集雨水的坑了。

2 与我国古典民居庭院的对比系统地研究庭院,更需要了解当地的环境、气候、历史、人文甚至居民心理特征等。

比如,福建土楼、广西广东围拢多是由于汉族南迁氏族团体自卫以及群体生理、心理的需求。

而我国天井多源于庭院的缩小,是群体建筑和农业文明的产物,或是受城市布局的影响。

这点与古希腊庭院不无相似之处,但后者更强调“园”的特征,以及“与自然频繁接触”的哲学观念。

而相反的,古罗马的中庭则是单体建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牢不可分的内部元素,带有明显的游牧民居的特色。

罗马共和国以后,中庭中央设置“灶”以及将整个中庭作为综合性起居室或餐厅的习惯逐渐地消失了。

这一变化说明住宅尺度明显变大了,但作为灶的一种变异体,人们开始在雨水坑之后(雨水坑前为入口或店铺门脸)、厅堂之前放置方形的大理石桌(图4),其形态颇似中国传统的供案。

图4 厅堂前的大理石桌围绕着中庭的房间多用于做饭、会客、大宴、储20O4藏、仆人生活以及包括店铺经营的一系列对外的、公共的事务(图5)。

与古罗马人相似,古希腊人的住宅如果拥有两个庭院的话,他们也会选择靠外的庭院作为公共场所,他们会在那里会客、接见奴隶、酬宾等;而后面的庭院则供给家庭内部使用。

与古罗马双庭式住宅不同的是,古希腊人更乐于装饰公共庭院(前院),而古罗马人则更喜欢对家庭内部的庭院(后院)尽奢华之能事。

图5 中庭四周的公共用房耳房的形态颇似北京四合院中连接正房和厢房之间的连廊。

耳房整个对着中庭开敞,并无门窗,但由于它的位置和更显著的房间特征,使它区别于四合院中的连廊。

而耳房的具体功能到目前为止还并不肯定,由于在庞贝古城遗址中的住宅耳房中发现了祭坛,所以有人认为耳房是被作为祭祀中的“龛”来使用。

也有人认为耳房其实就是厨房,早前置于中庭中央的灶被古罗马人移至耳房之中。

古罗马的习俗中,会在灶边设置祭台来祭祀家神,类似于我国的灶王爷,灶边设祭台也同时可能是占罗马人对火的敬畏。

正堂是中庭后侧,朝向中庭完全开敞的房间。

这个朝向中庭的巨型洞房,从不设置门,而是选用挂帘遮挡。

早期正堂作为主人的卧室,类似蒙古包中哈萨包的布局。

随后,正堂慢慢演变成了主人的会客间,这种情况又与我国二进四合院的“堂”相似3 小结在对古希腊和古罗马住宅庭院的研究中发现两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文化上的。

两者年代、地域、文化等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建筑形式上的差异。

古希腊住宅中的庭院更具维普资讯’汀笠;直查壁与古罗马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庭院探析 39 有农业文明特色;而古罗马住宅中的中庭则更具有游牧文明特色。

古罗马住宅中自由、因地制宜、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让人更能感到一种年轻的活力与扩张的气息,以及一点点不成熟感。

而古希腊住宅中则更理智、更规整、更宁静、更质朴一些。

这两者更是奠定了西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基础,对后世的建筑艺术文化影响深远。

了解西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同时,更能引发我们对自己的建筑文化的思考和创新。

参考文献:l J Rogers E E.Atrium and pefistylhouse in antike L M New Heaven:Con necticut,Yale University Press,2003.128— 139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OO2.89—92·+ ··+ ··+ 一+ ”+ ”+ + ··+ ··+ ··+ —。

··+ + 一+ ··+ “ + + ··+ ··+ + ··+ 一一+ ”+ 一+ + ··+ ··+ 一+ 一+ ··+ 一+ + + ··+ + + 一+ + 一一 + ⋯ + 一+ 一+ (上接4页)图6给出了管间距为D情况时的结果。

间距为A、B、C情况时也有与之相似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