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练习全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教案标题: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阅读理解。

教学重点:1. 学习和辨析常见的文言词语。

2. 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结构。

3. 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阅读理解。

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辅材料。

2. 针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练习题和活动。

3. 板书工具和教学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引起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2. 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或图片,让学生思考并猜测文言词语的含义。

步骤二:学习文言词语(15分钟)1.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何以”,“吾”,“尔等”,“斯”等,并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2.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文言词语。

步骤三:学习文言句式(20分钟)1. 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不仅...而且...”,“不可或缺”,“如此...以至于...”等,并解释其结构和用法。

2. 通过例句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这些文言句式的运用。

步骤四: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写作或阅读理解的任务,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他们的作品和答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回顾所学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提供一些拓展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文言词语和句式。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阅读中积极运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和活动的表现和参与情况。

2. 学生在写作和阅读理解任务中的表现和成果。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及时解答和反馈。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3)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3)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

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教学过程: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④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⑥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⑦此三者,吾遗恨也。

⑧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句数在3句以上)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

文言句式学案教案第一章:文言句式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分类1.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定义和作用文言句式的特点:简洁、隐晦、固定、倒装等文言句式的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句式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分类,并进行练习第二章: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2.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2.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文言句式的基本结构: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状结构等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第三章:文言句式的倒装3.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3.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倒装的类型和条件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倒装规则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倒装现象和规则第四章:文言句式的省略4.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省略规则4.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等文言句式的省略规则:省略的条件和效果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省略现象和规则第五章:文言句式的变换5.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5.2 教学内容: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等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变换的条件和效果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通过示例句子,分析文言句式的变换规则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句式的变换现象和规则第六章:判断句式6.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中的判断句式掌握不同类型的判断句式结构6.2 教学内容:判断句式的定义与特点几种常见的判断句式:肯定判断句、否定判断句、疑问判断句“者”、“也”、“者……也”等判断句式的标志词6.3 教学活动:引入判断句式的概念,展示例句分析不同类型判断句式的结构与用法学生练习构造判断句式,教师点评第七章:被动句式7.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中的被动句式学会识别和运用被动句式7.2 教学内容:被动句式的概念与特点几种常见的被动句式结构:意念被动句、形式被动句、助词被动句被动句式的用法和翻译技巧7.3 教学活动:讲解被动句式的定义和分类通过例句展示不同被动句式的用法学生练习改写句子为被动句式,并进行翻译练习第八章:疑问句式8.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中的疑问句式学会构造和理解疑问句8.2 教学内容:疑问句式的种类:是非疑问句、特指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问疑问句式的结构特点和语气词的使用疑问句在文言文中的表达功能8.3 教学活动:介绍疑问句式的分类和结构通过例句分析疑问句式的用法学生练习构造疑问句,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第九章:祈使句式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中的祈使句式学会正确使用祈使句式9.2 教学内容:祈使句式的定义与特点祈使句式的结构与表达方式祈使句式在文言文中的应用示例9.3 教学活动:讲解祈使句式的概念和结构分析祈使句式的用法和表达意图学生练习编写祈使句式句子,并进行情景模拟第十章:句式综合练习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句式知识提高阅读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结合之前学过的句式,进行综合练习分析文言文中复杂的句式结构通过练习加深对文言句式的理解和运用10.3 教学活动:提供一段文言文材料,包含多种句式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句式结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句式特点,并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解析1. 文言句式的概念和特点:文言句式是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形式,具有简洁、隐晦、固定和倒装等特点。

文言文句式专项教案(完整资料).doc

文言文句式专项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部分之文言特殊句式教案一、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题型:翻译题1、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2、高考题展例、(2004年全国卷四考题)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解析:本句中“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考生必须将本句译成“……是……”的格式,而且“者”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是”之前,“者”后面的内容应在“是”之后。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

3、考点分析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

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一)、被动句1、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翻译下面句子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一: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注意下面句子: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二: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翻译下面句子: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三: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4)、注意下面句子: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归纳被动句式格式四:用介词“被”表被动5)、翻译下面句子:①戍卒叫,函谷举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③城陷而虏归纳被动句式格式五: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2、随堂练习: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1)、( A )A、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2)、(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忠而被谤D、受制于人3)、(B )A、行将为人所并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4)、翻译下面的句子。

文言句式教案及练习

文言句式教案及练习

文言文句式教学目标: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要点: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否定句、疑问句、固定句式等课时安排:五课时高考考查文言句式,一般不单独设题,大都放在句子理解和翻译中考查。

下面我们对这些特殊句式做一个梳理总结。

一、倒装句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语—谓语—宾语”,“定(状)—中心词”。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①主谓倒装(谓语前置);②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③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④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下面分述之。

1.主谓倒装方法指导:主谓倒装即主语和谓语顺序颠倒,如: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为主语,“甚矣”是谓语,前置了,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又如:①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②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2.定语后置定语后置就是把本来应在前面修饰中心词的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形成倒装。

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在句中,“石”是中心词,“铿然有声”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又如:“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句中,“人”是中心词,“可使报秦者”是定语,正常语序应为:计未定,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定语后置句一般有三种形式,其判断方法如下:⑴判断方法之一:中心语+定语+者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好事之少年)②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烧溺死之人马甚众)⑵判断方法之二: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无强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⑶判断方法之三: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第一章:文言文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起源文言文的特点:简洁、含蓄、固定词序等文言文的阅读方法:上下文推断、查找注释、掌握词义等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教授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第二章:文言文词语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文言文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2.2 教学内容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文言文虚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一词多义的现象2.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讨论一词多义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词语的灵活运用第三章:文言文句式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3.2 教学内容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文言文表达方式:比喻、夸张、对偶等3.3 教学活动通过举例讲解文言文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分析文言文特殊句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第四章:文言文阅读与赏析4.1 学习目标能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文章欣赏文言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把握文章大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主旨等文言文语言美和意境美的赏析:修辞手法、情感表达、艺术风格等4.3 教学活动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言文文章,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分析文言文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魅力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第五章:文言文翻译技巧5.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翻译原则:忠实原文、保持语义、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等文言文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对译等文言文翻译技巧:词义确定、句子结构调整、修辞处理等5.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翻译技巧练习翻译文言文句子和文章,指导学生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六章:文言文词汇拓展6.1 学习目标扩展文言文词汇量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词汇现象6.2 教学内容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古今异义:古代词汇在现代的不同意义专有名词和文化词汇: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等6.3 教学活动通过词汇游戏、竞赛等方式增加学生对文言文词汇的兴趣分析文本中的词汇现象,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介绍古代文化词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文本第七章:文言文阅读实践7.1 学习目标提升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会分析文言文文章的结构和逻辑7.2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技巧:快速把握文章大意,准确理解细节信息文章结构分析: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逻辑推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7.3 教学活动提供不同难度的文言文文章,让学生独立阅读引导学生学会做笔记和标注,帮助理解文章结构和逻辑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理解过程第八章:文言文写作技巧8.1 学习目标学习文言文的写作风格和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写作风格:简洁、典雅、含蓄等文言文写作技巧: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用词搭配等8.3 教学活动分析经典文言文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练习,提供反馈和指导组织写作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提高第九章:文言文与文化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掌握文言文中的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9.2 教学内容文言文与传统文化的关联:诗词、散文、史书等文化元素:礼仪、道德、哲学等价值观念:忠孝、仁爱、诚信等9.3 教学活动通过文言文文本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观念分析文言文中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组织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礼仪表演等,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第十章:文言文综合应用10.1 学习目标提升文言文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和表达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对话:模拟古代场景,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文言文交流:组织文言文角,鼓励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交流10.3 教学活动创设古代情境,让学生进行文言文对话练习组织文言文交流活动,如辩论、演讲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环节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它们分别是:1. 第二章中的“文言文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和第三章中的“文言文句式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

一、文言文词语和句式教案二、教学对象:高中学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结构。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生知识分析、解读古代文献。

四、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语: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2. 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的概念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言文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一、文言文词语1. 动词:如“曰”、“行”、“闻”、“见”等。

2. 名词:如“夫”、“盖”、“然”、“矣”等。

3. 形容词:如“美”、“恶”、“高”、“下”等。

4. 副词:如“乃”、“即”、“且”、“若”等。

5. 介词:如“于”、“乎”、“自”、“从”等。

二、文言文句式1. 判断句:如“此乃吾之错误也”、“夫子在其中矣”等。

2. 被动句:如“吾被赐矣”、“见攻于人”等。

3. 倒装句:如“夫子之言,于我如梦”等。

4. 省略句:如“吾欲之江南”中的“之”字省略。

三、动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吾闻夫子之言,遂改过自新。

”2. 案例二:“子贡行,孔子望之曰:‘吾道一以贯之。

’”四、名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 案例二:“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知固非一成不变也。

”五、形容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孔子曰:‘吾自卫反鲁,乐正。

’”2. 案例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编写剩余的五个章节。

希望这份教案对您有所帮助!六、副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 案例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七、介词用法案例分析1. 案例一:“孔子曰:‘吾自卫反鲁,乐正。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教案

一、判断句式——以“……也”结尾【教学目标】1. 理解判断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判断句式。

【教学重点】1. 判断句式的概念。

2. “……也”结尾的判断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判断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判断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判断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判断句式,并改正错误。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课后作业】1. 复习判断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使用“……也”结尾的判断句式。

二、被动句式——以“被”字开头【教学目标】1. 理解被动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被动句式。

【教学重点】1. 被动句式的概念。

2. “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被动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被动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被动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被动句式,并改正错误。

4.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课后作业】1. 复习被动句式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使用“被”字开头的被动句式。

三、省略句式——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教学目标】1. 理解省略句式的概念。

2. 学会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

3. 能够正确翻译和运用省略句式。

【教学重点】1. 省略句式的概念。

2. 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的使用。

【教学难点】1. 省略句式的翻译和运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省略句式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省略句式的定义和特点,重点讲解主语、谓语、宾语的省略句式。

3. 练习: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省略句式,并改正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句式练习全第三讲: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判断句类型。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3·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6·人非生而知之者。

7·刘豫州王室之胄。

8·非死则徙尔。

9·梁文即楚将项燕。

10·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11·环村居者皆猎户。

12·予本非文人画士。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4·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15·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16·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17·夫鲁,齐晋之唇。

1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9·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1·且相如素贱人。

22·臣本布衣。

2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4·此为何若人也。

25·视之,非字而画。

26·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27·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

2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9·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

30·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练习二:在下面文段中找出判断句,并翻译它。

1、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2、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二·被动句(三)练习:(1)指出被动句式的句子类型,并翻译句子。

1、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4、惠连幼有奇才,不为父方明所知。

5、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

6、季布留邸一月,见罢。

7、有备则治人,无备则治于人。

8、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9、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10、汝可疾去吴,且见禽。

11、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12、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13、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14、故智者作法而愚者制焉。

15、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1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7、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18、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9、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20、屈平既黜。

21、王欲行之,何反其本矣。

22、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23、屈原行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

24、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25、戍卒叫,函谷举。

26、感我此言良久立。

27、不拘于时,学于余。

28、(苏秦)乃得富贵,以白金偿之,遍报诸所尝见德者。

29、人皆一见侮为辱,故斗也。

30、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31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32、“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33、“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34、“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

”《明史·王绂夏昶传》35、固(辕固生)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

《史记·儒林列传》36 、“血色罗裙翻酒污。

”“感我此言良久立。

”《琵琶行》37、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

”《报任安书》(2)理解文段,指出被动句式的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2、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3、时夏官侍郎李迥秀恃张易之之势,受纳货贿,怀素奏劾之,迥秀遂罢知政事。

怀素处事平恕,当时称之。

使还,迁考功员外郎。

时贵戚纵恣,请托公行,怀素无所阿顺,典举平允,擢拜中书舍人。

开元初,为户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三迁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

三、宾语前置(三)练习:(1)指出宾语前置类型,并翻译句子。

1、谏之不入,莫之继也。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虽五尺童子之市,莫之或欺。

7、无故无亲,唯才是举。

8、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9、忌不自信,复问其妾曰…10、皮之不存,毛将安傅?11、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13、微斯人,吾谁与归?14、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15、富者曰:“子何恃而往?”16、何以效之?17、吾子未之恩也。

18、孔子云:“何陋之有?”19、时人未之许也。

20、国胡以相恤?2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22、一言以蔽之。

23、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4、父母唯其疾是忧。

25、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6、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27、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甚矣,汝之不惠。

)29、惟(陈)言之勿去。

30、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2)理解文段,指出宾语后置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1、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

”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

”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2、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3、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 4、勃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不悦,谓妻曰:“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妻曰:“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

即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宣笑曰:“能如是,是吾志也。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拜姑礼毕,提瓮出汲,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四、定语后置(四)练习:(1)指出定语后置类型,并翻译句子。

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3、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得平土而居。

4、其故人尝与之佣耕者闻之…5、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

6、固国不以山河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8、时大风雪,旌旗裂,人马冻死者相望。

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1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4、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15、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8、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

19、吏二缚一人诣王。

20、齐桓公得管仲,有霸诸侯之荣。

(2)理解文段,指出定语后置句子及类型,并翻译句子。

1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2、徐九思,贵溪人。

嘉靖中,授句容知县。

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

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朝迁数遣中贵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

九思搜故牒,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赏,民无所扰。

岁侵,谷涌贵。

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

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

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

3、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

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4、司马迁赞李广《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