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pdf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 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浅析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发与推广-毕业论文

浅析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开发与推广-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境内的牛首山,自然风景俊美,佛教文化资源丰厚,老话说:“一座牛首山,半部南京史”。

本文通过对牛首山旅游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指出该旅游区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旅游区的服务水平不高、该地区的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和旅游区的开发不够等。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需要增加牛首山旅游地区的农家乐、对于旅游区内的基础设施,需要进行维护和完善、提高旅游区的服务水平和开发程度,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旅游区进行大力的宣传,这样才能够吸引游客。

借此希望对牛首山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牛首山;宣传;开发推广Abstractniushou mountain is located in jiangning district, a scenic spot in the southern suburbs of nanjing city. It is also known as niushou mountain among the folk people for the fact that 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peaks protruding from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resembles the two horns of the head of a cow. Niushou mountain, with its beautiful natural scenery and profound cultural deposits, was the place where ought against the dynasty and where he was laid to rest. Its buddhist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s the birthplace of Chinese tauren zen.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cow first mountain tourist area of the low level of development, publicity is not in place and old tourist facilities, service quality needs to be upgraded and surrounding development blindness bi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then for the cow first mountain tourist are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improv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propaganda, improve tourist facilities and service quality, increase organic product form, re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the system. Hope to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niushou mountain tourism area.Key words: niushoushan; Tourism area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目录第一章前言 (3)1.1研究背景 (3)1.2选题目的及意义 (4)第二章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概况 (4)2.1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简介 (4)2.2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的经营管理现状 (5)2.3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的SWOT分析 (5)2.4牛首山旅游区经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5)2.4.1旅游形象定位及宣传不足,开发理念较差 (5)2.4.2 开发水平低 (6)2.4.3 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产品且设施陈旧 (7)2.4.4“农家乐”形式单一,缺少文化内涵 (7)第三章牛首山旅游区经营发展对策 (7)3.1建立合理的旅游开发理念,加强宣传力度 (7)3.2提高开发水平 (8)3.3挖掘特色化旅游产品,完善景区设施 (9)3.4增加农家乐产品形式,改建和完善游览系统 (10)第四章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4)第一章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再限制于旅游资源吸引力单一方面的竞争,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慢慢成为旅游者挑选旅游目的地的决定性之一。

修建寺庙的申请报告范文

修建寺庙的申请报告范文

修建寺庙的申请报告范文一、引言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是人们心灵寄托的地方。

我公司计划在某地修建一座寺庙,旨在满足当地信众的宗教需求,并为社区提供一个宁静祥和的场所。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修建寺庙的必要性、意义以及相关规划和预算。

二、修建寺庙的必要性和意义1. 宗教信仰满足需求:当地有大量佛教信众,在信仰方面有着迫切的需求。

修建寺庙可以提供一个供信众礼佛、诵经、参拜的场所,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促进信徒的宗教信仰和修行。

2. 社区和谐发展:寺庙作为社区的一部分,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灵慰藉和宁静的环境。

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更是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庙会等,增强社区凝聚力和邻里友好关系,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3. 旅游资源丰富:修建寺庙有望成为当地的旅游景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和体验佛教文化。

这将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提升旅游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三、寺庙规划和预算1. 地址选择:我们计划在市中心附近的一块空地上修建寺庙,方便信众和游客的交通出行,也便于社区居民的参与。

2. 建筑风格:寺庙将采用传统的佛教建筑风格,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

3. 建筑规模:寺庙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包括大雄宝殿、功德堂、禅堂、藏经楼、僧舍等功能区域,以及一个宽敞的庭院和花园。

4. 财务预算:根据初步规划,修建寺庙的总投资约为500万元,其中包括土地购置、建筑设计和施工、装修装饰、设备购置等费用。

我们将通过募捐、政府补助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社会影响评估1. 宗教和谐发展:修建寺庙有助于推动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 文化传承与交流:寺庙作为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可以举办佛学讲座、禅修训练、经文研习等活动,传承和弘扬佛教文化。

3. 地方经济发展:修建寺庙有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信众前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对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分析

对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分析

对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分析【摘要】迪庆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本文主要分析了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在对迪庆州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政府支持政策、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发现政府支持政策的积极推动和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是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并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迪庆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分析、资源、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前景、展望、策略、可持续发展、趋势预测1. 引言1.1 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重要性迪庆州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素有“云南屋脊”之称。

迪庆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使其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开展文化旅游业,可以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地方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对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繁荣,也有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1.2 发展现状分析迪庆州位于云南省北部,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迪庆州的文化旅游业也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迪庆州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包括藏族、纳西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传统。

迪庆的古城、寺庙、山川和民居等历史建筑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迪庆州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各类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相关企业也在迅速增长。

文化旅游产品和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也为迪庆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收稿日期6——5作者简介屈学书(5—),男,山西长治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SWO T 分析是组织战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是对组织的strengths (优势)、w eaknesses (劣势)、opportunities (机会、机遇)和thre ats (威胁、挑战)的分析。

它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组织的现实情况。

SWO T 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对组织的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识别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有利于开拓思路,正确地制定组织战略。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S WOT 分析已被许多企业运用到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研发等各个方面。

目前,在其它方面也开始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笔者对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的S WOT 分析。

一、山西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s tre ngths )(一)丰富的文化资源山西一直以“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等美誉为世人所熟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化,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灿烂辉煌的旅游文化,璀璨夺目的现代文化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是中国优秀文化成果的结晶。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石器时代的芮城西侯度遗址、襄汾丁村遗址,古代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夏邑都在山西,荀旷、关羽、王维、司马光等一大批文化历史名人均出自山西。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保留着宋代以前70%的木结构建筑,精美绝伦的石窟、石雕、木塔、庙宇、彩塑、壁画等艺术珍品遍布全省。

山西有“民歌的海洋”和“民间舞蹈之乡”之称,山西一百多个县,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

200多种民间舞蹈中,主要有“鼓舞、秧歌舞、狮子舞、龙舞、高跷、旱船、背棍、抬阁、吹弹歌舞”以及各式各样的“灯舞”等等。

加强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建设推动敦化_省略_思考_以六鼎山文化旅游区调查为例_谭纯玲

加强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建设推动敦化_省略_思考_以六鼎山文化旅游区调查为例_谭纯玲

・75・近年来,敦化市立足资源优势,科学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打造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其中,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是整个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品牌。

自从2011年9月22日,金鼎大佛完成盛大的开光大典,六鼎山文化旅游区顺利开园以来,敦化旅游进入了全新的金鼎大佛旅游时代。

几年来不断投入和建设,2012年六鼎山文化旅游景区进入了国家4A 级景区行列,六鼎山文化旅游景区已成为敦化市重要经济支柱之一。

加强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建设,对推动敦化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建设的总体情况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作为敦化市的一个新兴旅游景观,起步时间短,经济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日渐增强。

目前,六鼎山景区内已正式向游人开放的景点有:世界最高露天铜铸坐--佛金鼎大佛、世界最大的尼众道场--正觉寺、满族精神家园--清祖祠、六鼎山渤海文化展示馆、2014年开始使用的商业中心、餐饮美食一条街。

它们与六鼎山、八旗山和圣莲湖一起,构成湖光山色相映、人文与自然共存的和谐景观,也为敦化打造“山水佛韵、神彩敦化”这一旅游形象品牌奠定了基础。

仅以2013年“五一”黄金周为例,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游客接待量就达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2万元,同比增长50%。

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景区功能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建设,不仅填补了延边乃至东北三省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空白,更是国内佛教文化传承的一颗新星,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共划分为8个功能区。

目前,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已达7亿元,2012年进入国家4A 级景区行列。

景区整体规划已经完成,其中,入口服务区、佛教文化区、清始祖文化园区、渤海文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已投入运营。

山谷养生度假区、旅游经济产业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康体健身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招商洽谈中。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

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甘肃省为例岳 沅(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30)摘 要:公元前139年,汉武帝联合月氏订盟夹击匈奴,遂派张骞出使西域进行外交结盟,张骞经数十年得以还汉,开拓出了一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影响中国与西方几千年之久。

数千年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

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陆部分的必经之路,地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与西域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东西文化在此交汇,也赋予甘肃众多旅游资源。

关键词:丝绸之路; 沿线各省; 旅游经济周人兴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甘肃是我国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之称,河西走廊是中原与外界沟通的黄金地段,文化资源丰富,融贯东西。

目前,省内国家一级文物大约有43万件,三级及以上的文物大约11万件,文物保护单位73处(国家级重点)。

甘肃是丝绸之路上关键的要隘,有史料记载,佛教在甘肃的传播早于中原地区300余年,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枢纽,在中国的佛教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甘肃旅游地理资源概况甘肃全境国家级的自然景观251个,分布有草原、山地、高原、河谷等地貌,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河西走廊是比较平坦的狭长地形,因汉代博望侯的通商之路而举世闻名,是当时通商之路的要隘,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河西走廊发挥地缘优势,在旅游领域的资源丰富程度排在全国前列。

且人烟稀少,能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戈壁风光。

甘肃是山比较多的省份,主要的山脉有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等。

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很多河流也都从这些山脉形成源头。

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一)开发资金不足甘肃的旅游经费投入相比其他省份还是太低,许多服务于旅游项目的团体存在资金不足的状况,缺乏项目基金和科研资金。

相关部门应该每隔一段时间都能调拨一批合适的与旅游产品相关的转向资金,用于支持一些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一些旅游纪念品的研发。

山西省大同市发展宗教旅游的途径探析

山西省大同市发展宗教旅游的途径探析

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7期(下)总第377期区域经济·Regiona l Economics宗教旅游的含义在学术讨论中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比较为广大学者所认同的宗教旅游的含义是:不仅仅包括那种拥有强烈或唯一宗教动机的一种旅游形式,也即朝觐旅行;还应该包括非朝拜目的的宗教景点景区观光、修学以及游憩行为。

i 。

一、中国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概况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历史,佛教传入我国约有2000年,另有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为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群众所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则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

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寺院1600余座。

道教宫观1500余座,伊斯兰教清真寺3万余座,天主教教堂、会所4600余座,基督教(新教)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

许多宗教活动场所,已成为宗教名胜古迹,我国宗教文化遗迹约占全国现存主要名胜古迹的1/2(保继刚,1996)。

至2009年,我国已公布的六批共235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宗教名胜超过600处,约占26.7%。

可见,宗教名胜古迹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宗教文化中的神像雕塑、绘画石刻等历史遗产,都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在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近十年来我国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从形式到内容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深山古刹不闻人烟的形象正在改变,传统寺庙管理在开发经营方面也开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

但是,由于历史传统、政策法规、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宗教旅游项目的开发经营仍存在许多问题。

二、山西省大同市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分析1.大同简介大同市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又是闻名中外的“煤海”之乡。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居晋、冀、内蒙交界,内外长城之间。

大同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关于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为了加快旅游供给方的结构改革,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
的“旅游+”转变。在“旅游+”背景下,各地区要加强产业融合,促进旅游新功能的发展,达到构建全域旅游的旅游新
格局。佛教文化旅游对促进旅游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经济效益上来看,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引领其他产业
发展会给区域经济建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和产业支撑。不断提高佛教文化旅游经验水平,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促进区
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延边州佛教文化旅游
延边州佛教文化旅游作为延边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目前延边州的佛教寺院共有43处
(如图1),其中,敦化市的佛教寺庙最多,共有10处,六鼎山文化旅游区是延边地区唯一的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它
影响了延边地区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因此,本文以敦化市六鼎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为例,阐述了延边地区佛教文化的发
展现状。敦化市六鼎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作为延边地区主要的佛教文化旅游区,融合了渤海文化、佛教文化和清代祖传文
化。正在开启以旅游为平台的“1+1>2”模式。以一核两廊四板块的空间结构,实现敦化旅游产品全域覆盖,协同发展
,打造“大德敦化旅游+”。目前,主要以朝拜祈福、佛教文化体验、禅修养生为核心。区内有金鼎大佛、正觉寺、清
始祖祠等优质佛教旅游资源,是敦化市唯一的国家级AAAAA景区。六鼎山具有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壮观的自然环境,不同
于省内其他单独的寺庙,它具有佛教旅游的优势,因此,敦化市的佛教文化已成为延边州佛教文化旅游的核心。
二、延边地区佛教文化旅游对旅游效应影响
(一)周边服务设施的影响。在敦化市开发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同时,也促进了周边经济的发展。根据“乘数效应
”,周边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便利的同时,带来几倍投资额的经济效益。以宾馆为例,对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周
边的基础设施经过实际调查发现,据旅游区直线距离5km内共有208家宾馆,包括酒店、宾馆、民俗、公寓和招待所。据
表1统计,随着距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直线距离的增加,宾馆的数量逐渐减少。目前,旅游区内有一家五星级酒店,两家
四星级酒店和一家禅修主题酒店。旅游区5km内价格从几十元一晚的青年旅舍到上百元一晚的国际酒店,满足游客的不
同需求。在旅游季节,游客可通过手机预订房间,以确保顺利旅行。同时宾馆数量影响着本地居民的就业情况,近几年
来,旅游区周边的宾馆数量逐渐增多,就业需求增多,带动着本地经济发展。随着一系列精品自驾游旅游线路的推出
,自驾车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自驾车游客数量和私家车数量逐步增加。在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内建立了4个停车场
,位于旅游区的南北两侧。其中,入口服务区修建了45600km2的生态停车场,满足了旅客需求的同时,打造生态绿色的
旅游区文化,提高旅客的旅游满意度,自驾游增多。由于六鼎山佛教文化旅游区处于长吉图交通要地、旅游中转地,对
外交通优势巨大,而从长春、吉林到敦化的高铁每天多达20多列。在佛教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交通收入将增加,从而
促进延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旅游厕所改革的大政策下,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社表示,旅游厕所是游客不可或缺的生活
设施。它不仅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也反映了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游
区对旅游厕所进行了完善,并且六鼎山文化旅游区还配套了第三卫生间,现基本能满足高峰期游客的需要。(二)对客
流量和旅游收入的影响。旅游收入受到旅游区门票价格的影响。六鼎山文化旅游区于2012年被评为4A级景区,并于
2015年升格为5A级景区。与此同时,门票的价格也发生了改变。敦化六鼎山文化旅游景区管理部门为吸引更多的游客
,先后实施了一系列门票惠民政策。门票价格已由原来的120元/人降至90元/人,也为各类不同人群提出相应的优惠政
策,包括军人、老人、学生以及当地居民。不仅如此,还针对不同人群提出门票优惠政策,大大提升了对各个人群的旅
游吸引力,提高延边州的旅游收入,促进延边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旅客交通量影响旅游收入水平,反映了该地区旅游业
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与旅游业的经济影响呈正相关关系。对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在促进旅游收入方
面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反映旅游业的重要指标之一。据表2可知,敦化市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随着六鼎山文化
旅游区的发展而逐渐增长,证明六鼎山文化旅游区的发展促进着敦化市经济的发展。作为延边州佛教文化旅游的主导产
业,六鼎山文化旅游区对延边州的区域经济有一定影响。三、结论与建议本文对延边州的佛教文化旅游与区域经济的相
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旅游+”背景下的产业融合,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加强佛教文化体验产品的优化。在
“旅游+”背景下,延边地区的佛教文化旅游应不断投入关注度,以期获得长足发展,基于以上分析与结论,提出以下
几条发展建议。第一,“旅游+”背景下的协调统筹。由于全域旅游发展涉及到各部门、各行业,需要进行全面协调、
统筹发展。第二,发展佛教文化更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增加游客的体验度对延边州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
,加强长吉图地区旅游业佛教文化旅游合作。由于延边州正大力发展长吉图地区的区域联动,通过区域间的合作更有利
于佛教文化的宣传,使得受众面更广,拉动延边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四,增加佛教文化旅游的社会旅游景点,形成更
加完整的佛教文化旅游区。
作者:杜钥 王雪梅 吕弼顺 王亚楠 单位:延边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