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文献解读之总结

合集下载

英语世界《诗大序》的译介与诠释

英语世界《诗大序》的译介与诠释

英语世界《诗大序》的译介与诠释李佳宸,贾海燕(宁夏大学文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诗大序》是中国古代第一篇诗论,影响了后世中国文论的发展方向。

19世纪,伴随着英美汉学的发展,一些汉学家在关注中国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将《诗大序》译为英文。

20世纪以来,英美汉学家进一步阐释《诗大序》内涵,对其中的“诗言志”与“诗教功能”展开了深入阐发。

本文通过梳理《诗大序》英译情况,分析海外汉学家对《诗大序》的“诗言志”及诗的“风化”“美刺”“正变”功能的诠释,探索《诗大序》在英语世界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英语世界;《诗大序》;译介;诗言志;诗教功能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44(2023)04-0069-08《诗大序》总结了先秦至两汉的诗论思想,阐明了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及诗教理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

19世纪,伴随着英美汉学的发展,《诗大序》作为儒家经典的诠释文本进入汉学家的视野,被译介传播。

早期《诗大序》的译者主要是传教士与外交官,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专业汉学学者也陆续参与了这一经典文论的翻译传播与文本阐释。

任增强曾总结西方汉学界研究《诗大序》的三种代表性类型:“第一类是吉布斯与刘若愚运用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剖析《诗大序》,第二类是范佐伦与宇文所安对《诗大序》中重要文论术语的阐释,第三类是以宇文所安、苏源熙为代表的关于《诗大序》与《乐记》承继关系的探讨[1]。

本文梳理《诗大序》英译的情况,着重分析英语世界的汉学学者对《诗大序》中“诗言志”及“诗教功能”的阐释,探究海外学者的观点。

中西文化、语言差异导致不同地域学者思维、视野的差异,跨文化交流有助于实现双方互补,借助西方的“他者”视角也能获得对中国文论新的诠释空间。

一《诗大序》英文译介概述《诗大序》的英译始于19世纪,这一时期《诗大序》主要作为中国文学知识与《诗经》序言被讨论和译介。

20世纪,随着汉学研究的发展,英美汉学家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论,积极译介并阐发中国文论,产生了诸多译介、阐释《诗大序》的文本。

goodnotes读英文文献

goodnotes读英文文献

GoodNotes 是一款备受欢迎的手写笔记应用程序,它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商业领域。

在学术研究领域,GoodNotes 也被用来阅读和批注英文文献,帮助研究者更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学术材料。

本文将从使用GoodNotes 读英文文献的优势、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 GoodNotes 读英文文献的优势1. 提高阅读效率使用 GoodNotes 可以帮助读者更快速地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

通过应用程序的标注、划重点和书签功能,读者可以快速地捕捉文献的重点内容,并且在二次阅读时能够迅速回顾和理解。

这种高效的阅读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 方便管理文献在 GoodNotes 中,用户可以轻松地建立文献库,并对不同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更方便地管理自己的文献资料,便于随时查找和翻阅。

使用 GoodNotes 还可以将文献与手写笔记结合,方便记录个人的想法和理解。

3. 便捷的批注功能GoodNotes 提供了丰富的批注工具,包括标记、评论、绘图等,这些功能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GoodNotes 还支持导出批注内容,方便用户将重点内容整理成摘要或共享给他人。

二、 GoodNotes 读英文文献的方法和技巧1. 建立文献库在 GoodNotes 中,用户可以建立一个专门存放英文文献的文件夹,方便整理和管理。

在建立文献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题材或研究领域进行分类,以便后续的查找和使用。

2. 划重点和标注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可以使用 GoodNotes 的划重点和标注工具,将重要的内容标记出来。

这样做既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献,也方便后续查找和整理重点内容。

3. 添加书签和导航GoodNotes 提供了添加书签和导航功能,用户可以在阅读文献时添加书签,方便下次快速定位到关键内容。

在文献较长或包含多个章节时,可以使用导航功能快速跳转到需要的部分。

4. 导出和共享批注在阅读和批注完文献后,用户可以将批注内容导出保存,以便后续的整理和共享。

英文文献阅读

英文文献阅读
sion
比较结果和结论
8.和同类文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 同点? 9.和以前的文献,作者思路上有什 么变化,下一步是什么?我能否 有进一步改进或者加入?
比较同类文献回答
比较以前的文献
10.别人还有哪些地方没做?要是我 接着此方向继续做,哪些是在我 所在工作条件下可以做到的,哪 些必须要做,哪些别人肯定比我 做得更好更快?

阅读英文文献的基本方法(十问)
1.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这个问题重要吗?为什么?(我为什么 要读这篇文献?是否有人做过?自己 会怎么设计方法来解决?) 3.A通过图表,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B图表说明什么问题?能否说明该问 题?自己要得到这张图会用什么方 法?作者用的是什么方法? C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用自己的 语言表达吗?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wards a critical culturalist research agenda
摘要与引言阅读技巧

掌握摘要与引言的特点(精炼、概括性) 把握摘要与引言部分的逻辑结构 着重阅读摘要和引言部分的总结性话语
Abstract(摘要) Conclusion(结 论)
Abstract(摘要) Conclusion(结 论)
6.A 文章的结论是什么?和你想的差 异在哪里? B结论可靠性如何?对原来的结论有 什么支持或变化?你如何评价? 7.A试验结果是否支持文章的结论?问 题、设计、方法和讨论的逻辑关系 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达到目的的? B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出结论?为什 么不确定?我能否进一步确定? C文章是如何描述结果、如何解析图 表趋势,论据如何组合,如何表达 自己的观点?
总结

眼科英文文献解读

眼科英文文献解读

眼科英文文献解读Title: Analysis of Ophthalmology English LiteratureIntroduction:Ophthalmology is a branch of medicine that deals with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s and disorders related to the eye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delve into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ophthalmology. By explor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is literature, we aim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dvancements and research in this specialized medical field.Body:1. Anatomy and Physiology of the Eye:1.1 Structure of the Eye: Discuss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eye, such as the cornea, lens, retina, and optic nerve.1.2 Visual Pathway: Explain the process of how light enters the eye, is converted into electrical signals, and transmitted to the brain for interpretation.1.3 Eye Muscles and Movements: Describe the muscles responsible for eye movements and how they work together to enable proper vision.2. Common Eye Conditions and Disorders:2.1 Refractive Errors: Discuss myopia, hyperopia, astigmatism, and presbyopia, explaining the causes, symptoms, and treatment options for each.2.2 Cataracts: Detail the clouding of the lens, risk factors, symptoms, and surgical interventions available for cataract removal.2.3 Glaucoma: Expla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laucoma, their impact on the optic nerv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options.2.4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Describe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macula, risk factors, symptoms, and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AMD.2.5 Diabetic Retinopathy: Discuss the impact of diabetes on the retina, stage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3. Diagnostic Techniques in Ophthalmology:3.1 Visual Acuity Testing: Explain the use of Snellen charts and other methods to assess visual acuity.3.2 Tonometry: Detail the measurement of intraocular pressure to detect glaucoma.3.3 Fundoscopy: Discuss the examination of the retina and optic nerve head using an ophthalmoscope.3.4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Explain the use of this non-invasive imaging technique to visualize the layers of the retina.3.5 Visual Field Testing: Describe the assessment of the peripheral vision using techniques like confrontation and automated perimetry.4. Surgical Procedures in Ophthalmology:4.1 LASIK: Discuss the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 procedure for correcting refractive errors.4.2 Cataract Surgery: Explain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 used for cataract removal, such a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4.3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Detail the surgical procedure of replacing a damaged cornea with a healthy donor cornea.4.4 Retinal Detachment Surgery: Discuss the various surgical approaches to reattach the retina and restore vision.4.5 Strabismus Surgery: Explain the correction of misalignment of the eyes through surgical realignment of the eye muscles.5. Advancements in Ophthalmic Research:5.1 Gene Therapy: Discuss the potential of gene therapy in treating inherited eye diseases.5.2 Stem Cell Therapy: Explain how stem cells can be used to regenerate damaged retinal cells.5.3 Artificial Retina: Detail the development of prosthetic devices that can restore vision in individuals with retinal degeneration.5.4 Drug Delivery Systems: Discuss innovative methods of delivering medication to the eye, such as sustained-release implants.5.5 Robotic Surgery: Explain the use of robotic systems in performing precis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ophthalmic surgeries.6. Ongoing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6.1 Access to Eye Care: Discuss the global disparities in eye care and the need for increased accessibility.6.2 Aging Population: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eye diseases.6.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AI in improving diagnostics, treatment planning, and patient outcomes in ophthalmology.Conclusion: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ophthalmology provides a wealth of knowledge on the anatomy, physiology, diseases, diagnostic techniques, surgical procedures, research advanc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specialized medical field. By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this literature, we gain valuable insigh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ye ca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olutions for various eye conditions. With ongoing research and advancements, the future of ophthalmology looks promising in terms of better patient outcomes and enhanced quality of life.。

文献分析工作总结

文献分析工作总结

文献分析工作总结
文献分析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可
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在进行文献分析工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研究的主题进行明确定义,明确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类型和数量。


搜集文献时,可以利用各种文献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如Google Scholar、Web of Science等,以确保搜集到的文献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其次,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

可以根据文献的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同时,还可以利用文献管理工具,如EndNote、NoteExpress等,对文献进行管理和引用。

然后,要对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可以对文献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进行详细的比较和评价,以找出不同文献之间的异同点,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最后,要对文献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将不同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
综合,提炼出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总之,文献分析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系统的文献搜集、整理
和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希望研究者们能够重视文献分析工作,提高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英文SCI论文写作时的结果讨论技巧

英文SCI论文写作时的结果讨论技巧

英文SCI论文写作时的结果讨论技巧引言结果讨论是科研论文的重要部分,它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和分析,并与已有的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

本文将介绍一些英文SCI论文写作时的结果讨论技巧,帮助作者更好地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通过数据解读和图表展示尽可能清晰地阐述结果当撰写论文结果部分时,应使用清晰、简明的句子来解读实验数据。

同时,图表是结果讨论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

合理地使用图表,清晰地展示数据,可以使读者对结果有直观的认识。

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在结果讨论中,我们可以将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以检验实验的有效性。

如果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可以强调实验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如果结构与预期目标不符,可以提出原因分析和可能存在的误差,并讨论可能的纠正方法。

通过对比结果和目标,可以使读者对实验结果有更深入的理解。

结果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在结果讨论中,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与文献进行对比,可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加深对结果的理解。

如果结果与已有文献的研究结果一致,可以加强实验的可信度。

如果结果与已有文献不同,可以提出新的见解和理论解释,并讨论其可能的原因。

结果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在结果讨论的结尾部分,应该明确指出实验结果的限制,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这可以表明作者对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同时也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机会。

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可以是从缺陷或不足之处出发,展望后续研究的潜力和可能性。

结论结果讨论是SCI论文写作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介绍了一些技巧来撰写高质量的结果讨论。

通过清晰地解读实验数据,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与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和讨论,指出结果的限制和未来研究方向,作者可以使论文的结果讨论更富有说服力和深度。

英文文献解读

英文文献解读

英文文献解读Reading academic literature in English can be a daunting task, especially for those not accustomed to the specialized language and complex sentence structures. However, with patience and the right approach, it becomes a gateway to a wealth of knowledge.Firstly, it's crucial to understand the context and the field of study the document pertains to. This initial understanding sets the stage for a deeper dive into the material. Familiarizing oneself with key terms and concepts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s grasping the content.Next, skimming the document is a strategic move. By quickly going through the headings, subheadings, and conclusions, one can get a sense of the structure and main points without getting bogged down in the details.As you delve deeper, take notes of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the evidence provided, and the conclusions drawn. This not only helps in retaining information but also in identifying the author's perspective and the study's implications.Critical thinking is essential when interpreting English literature. Questioning the methodology, evaluating the evidence, and considering alternative viewpoints enriches one's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Lastly, engaging with the literature by discussing itwith peers or mentors can offer new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This collaborative approach can demystify complex ideas and solidify one's comprehension.In summary, interpreting English academic literature is a multifaceted process that involves understanding context, skimming for structure, noting key points, apply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engaging in discussion. It is a skill that,with practice, can greatly enhance one's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pursuits.。

微针英文文献解读

微针英文文献解读

微针英文文献解读
下面为你解读一篇关于微针的英文文献:“Microneedle Patches with Antimicrobial and Immunomodulating Properties for Infected Wound Healing”,中文译名为: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特性的微针贴片用于感染伤口愈合。

背景: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会显著抑制伤口愈合。

生物膜的组成为抗菌剂的扩散提供了天然屏障,导致抗生素耐受性和耐药性。

因此,生物膜相关的持续感染难以治疗。

微环境激活的抗菌剂在治疗感染伤口方面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

方法\: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特性的微针(MN)贴片,该贴片结合了化学动力疗法、光热疗法,尖端Fe/PDA的M2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膜上腺碱基AP-MSNs的抗炎作用。

结果:这种微针贴片可以根除细菌感染并调节免疫微环境,是促进感染伤口愈合的有希望的临床候选药物。

结论:具有抗菌和免疫调节特性的微针贴片为感染伤口的愈合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ources and other staff functions, 0 otherwise. SALES=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working in sales and marketing, 0
otherwise. UNION=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an union member, 0 otherwise.
第四部分讲的是以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两国在 HPWPS应用方面的差别。
第五部分即建立模型进行检验假设。
第六部分讲的是通过图表分析检验HPWPS是否 旨在为员工提供诸如利润分享计划等群体奖励 。
第七部分讲的是高绩效工作实践和员工建言的 关系,即他们之间有显著性影响。
第八部分结论:尽管两国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 差异,但是HPWPS确实能够对两国员工建言意 识的加强和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
本文的特点
通过对比两国之间多方面的差异,来证明两国 之间在人口方面差异。
本文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来佐证文章的核 心观点,增加了文章观点的可信度。有助于使 读者相信。
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例如最小二乘估计、 分类汇总方法、有序概率估计等
在统计分析中,创建多个控制变量即对它的各 个水平进行赋值,有助于对数据进行多样化分 析。
0 otherwise. BLUE=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working in production as an operator or
a maitenance worker, 0 otherwise (omitted as a reference group). TECH=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an engineer or a scientist, 0 otherwise. STAFF=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working in accounting, finance, human
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 差分析、协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假定;样本独立性、观测值 从正态总体中抽取,且方差相等。
方差分析是通过对F分布的统计量的检验 做出拒绝或不能拒绝原假设的决策。
F=水平间方差/水平内方差=组间方差/组 内方差
对程序公平、权力距离和高 绩效工作系统的总结
MIDCAR=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a mid-career hire, 0 otherwise. MALE=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male, 0 otherwise. HIGHEDU=1 if the ith employee has some college education, 0
英文文献解读之总结
第二组
李园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是从观测变量的方差入手,研究诸多 控制变量中哪些变量是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 的变量,还有对观测变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各个 控制变量其不同水平以及各水平的交互搭配是 如何影响观测变量的。
方差分析正是通过推断控制变量各个水平下个 观测变量的总体分布是否有显著差异来实现其 分析目标的。
言意识的加强和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尽 管两国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两国的相似之处是 要多于差异的,也就是说HPWPS对亚洲两大经 济体是都是存在显著性影响的。
各部分内容的概括
第一部分讲的是引用和介绍
第二部分讲的是对“亚洲工人代表和参与”的 调查,继而引出日本和韩国在人口特点方面的 差异。
第三部分讲的是通过引入和创建变量来比较两 国被调查者在建言方面的差异。
otherwise. NORANK=1 if the ith employee has no supervisory responsibilities, 0
otherwise. ULBOT=1 if the ith employee is a grassroots-level union representative,
本篇文章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引出 问题,建立模型,提出假设,样本收集, 图表分析,得出结论。
各阶段内容的概括
在提出问题阶段中,文章是论述程序公平和权力距离 对HPWS及员工态度的作用。
在建立模型阶段中,将变量分为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其中组织层面的有高绩效工作系统和权力距离,个人 层面的有程序公平、情感承诺和工作满意度。
在提出假设阶段中,根据样本将其分成三个层次的假 设。
在对样本进行收集阶段中,目前的研究调查了在中国 (北京),新加坡和台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公司的 员工。
在图表分析阶段中,问卷采用了李克特7点量表法 最后得出结论,高绩效工作系统与权力距离、程序公
平之间有显著地影响
优缺点
该文章通过引用大量的数据进行实证和规范分 析,证明程序公平和权力距离对HPWS及员工 态度之间有显著性作用。
运用统计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量和 定性分析,更能准确证明作者的观点的正确性 例如:表一采用相关分析和内部一致性信度检 验
文章的限制和不足也是很明显的。如只采用横 截面数据,而对时间序列数据没有引用。
样本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员工建言 的总结
本文共分为八部分 其核心思想是:HPWPS确实能够对两国员工建
THE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