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合集下载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归纳1.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概念特点天气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短时间、多变、不稳定气候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长时间、相对稳定2.卫星云图上:绿色――陆地,蓝色――海洋,白色――云层。

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日较差。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的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④分析某种气候的特点:a 根据气温曲线变化图判定气温的变化。

(“全年高温”“终年寒冷”“冬冷夏热”“全年温和”)b 根据降水柱状图判定降水特点。

(“全年多雨”“终年少雨”“夏多冬少”“夏少冬多”)c 结合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进而判断出气候类型。

⑤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旱、雨季。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干、湿季。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第四章天气和气候——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暖程度测量方法:温度表单位:摄氏度℃气温状况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2、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放在距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内,观测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水银面平行二、气温的时间变化——气温曲线1、一般规律:午热晨凉(日变化),冬寒夏暑(年变化)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的差,反映反映一地区七万日变化的剧烈程度最高气温一般在午后两点最低气温一般在日出前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反映一地区气温年变化的剧烈程度北半球月均温最高在7月夏季最低温在1月冬季(南半球相反)三、气温的空间分布1、等温线: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等温线图:由等温线组成的图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气温逐渐降低3、气温的影响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反之。

(基本因素)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2)海陆分布:夏季同纬度陆地气温较高,海洋气温较低。

冬季反之3)地形、地势: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赤道雪山、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的原因:南半球地形单一,主要为海洋,温度变化小。

4.2 降水和降水分布一、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和固态水,如雨、雪、冰雹等单位:毫米mm一地降水量的多少常用多年平均降水量表示二、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量柱状图分类: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少雨型、湿润型三、降水的空间分布1、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等降水量线图: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2、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纬度位置: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3)地形、地势: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原因:暖湿气流遇山地阻挡被迫爬升时,最地势增高,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增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3、地球雨极——乞拉朋齐因其地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超全)选择题1、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①大量采伐森林资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②过度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③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破坏生态,但是不会使全球变暖;④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会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综上所述,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故排除ABC,故选D。

小提示:由于人们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以及大量砍伐森森,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A.海洋B.陆地C.云区D.平原答案:B在卫星云图上有白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基本颜色,它们分别表示不同含义。

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蓝色绿色区域都为晴天;白色是云雨区,白色愈白云层愈厚,降雨的概率越大,故本题选B。

3、下列描述不属于气候的是()A.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答案:B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ACD都属于气候,B属于天气,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甲地应在大陆东岸,乙地应在大陆西岸B.甲、乙两地都在北半球的亚热带C.甲地属于冬季多雨型,乙地属于夏季多雨型D.甲、乙两地气温特点都是夏季高温,冬季温和答案:A由图可知,甲是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故A错误。

甲和乙两地最热月均在7月,最低气温均在0-15℃之间,均是位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故B正确。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气候是地球大气长期统计平均状态的总和,它反映了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自转、太阳辐射、海洋和地形等。

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它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一、气候的分类气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节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分类方法。

1.柯本气候分类柯本气候分类法是目前最为流行和广泛应用的气候分类方法之一。

它以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判断依据,将地球划分为五大气候区域:热带、温带、地中海型、大陆性和寒带。

每个气候区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区。

2.气候带分类气候带分类法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纬度和太阳高度角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地球形状和自转的原理,不同地区的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决定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常见的气候带包括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3.按季节分类按季节分类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来进行的。

在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往往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季节性。

常见的按季节分类有四季气候、干湿季气候和雨季气候等。

二、天气的要素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天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它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天气要素。

1.气温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它是人们感知天气的主要指标之一。

气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气温通常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它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多少。

湿度的大小决定了空气的舒适度和能见度。

湿度是通过湿度计进行测量的,常用的单位有百分比、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等。

3.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它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到风的形成、云的形态以及降水的产生。

气压通常通过气压计进行测量,常用的单位有帕斯卡和毫巴等。

4.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的吹向,它表示风的来自哪个方向。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天气气候知识点汇总天气和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我们了解地球和生态系统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天气和气候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

下面是初中地理中关于天气和气候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汇总。

1. 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天气是指一个地区在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云量、风速和风向等现象。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积累下来的天气现象的统计数据。

2. 天气要素:天气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降水等。

这些要素直接影响着天气的变化。

例如,温度的变化决定了冷暖季节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影响着地区的干湿季节的分布。

3. 气候带:地球上的气候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多个气候带。

主要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的界限受到地形、大洋、海陆分布和海洋暖流的影响。

4. 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气候要素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度、纬度、海洋暖流、海拔高度、地形等。

例如,靠近大洋的地区通常拥有较为温暖的气候,而海拔越高的地区气候越冷。

5. 季风气候:季风气候是一种由季风带来的特殊气候类型。

季风带是一种季节性的风,夏季吹向陆地,带来降水,冬季吹向海洋,带走降水。

在季风气候区,一年中的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冬季相对较干燥。

6.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活动导致了气候变化加剧的问题。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农业和人类社会都有巨大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和自然灾害频发等。

7. 气候图:气候图是用来表示不同地区气候分布的图表。

气候图通常通过颜色和图表来表示温度、降水量和季节变化等信息。

气候图有助于我们对不同气候区进行比较和研究。

8. 气候变暖和全球变暖:气候变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整体变暖的趋势。

全球变暖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现象。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9.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球表面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总结

三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考点 1】天气与气候及其影响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变化大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可能差别很大.人们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影响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影响人们的生工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交通、军事战争等。

3.气候:反映长时间的大气状况,时间长较稳定,变化不大【考点 2】风向及风力参见右图【考点 3】天气预报1.天气预报: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情况。

2.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颜色越白表示云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3.风向是的风来向。

分力是风的强弱。

一道风尾2级,一面风旗8级。

【考点 4】空气质量预报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状况一级 0-50 优二级 51-100 良三级 101-200 轻度污染四级 201-300 中度污染五级 >300 重度污染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考点 1】气温及变化1.气温反映大气冷热的程度。

气温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

气温的高低不同,人们的住房建筑特色也不同。

气温影响商业。

1.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测量时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距地面1.5米。

测量单位一般采用摄氏度,记做“℃”。

在8时、14时、20时、2时进行测量。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考点 2】气温的变化1.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就做气温年变化。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2.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考点 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种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就是等温线。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90、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91、降水(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
(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多北少)
(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9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大饮喝八缸)
93、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
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94、我国的气候灾害:寒潮,梅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沙尘暴,台风,洪涝。

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天气和气候,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快要考试了,同学们要好好地复习一下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及其影响
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⑴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
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
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与我们
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⑴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
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
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
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三.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温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就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4.气温的分布规律:⑴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⑴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⑴同一地点,海拔低,气温高,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⑴)
5.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⑴纬度因素⑴海陆因素⑴地形因素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三.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分布规律:
⑴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少
⑴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少。

⑴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⑴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4.影响降水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地区差异
1.气候: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一般只注意气温,降水两个因素。

3.热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⑴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⑴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雨季和干季)⑴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湿两季⑴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4.温带地区分布的气候类型:⑴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湿多雨⑴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分配均匀⑴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⑴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⑴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少
5.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⑴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干燥
6.高原山地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三.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农作物的生长,都需要一定的温
度和水分。

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总结_初一地理相关文章:
1.初一地理天气和气候知识点
2.初中生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3.2017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4.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5.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6.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7.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8.地理七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9.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10.初一地理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测试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