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杞人忧天》
第6单元 22 寓言四则《杞人忧天》七年级语文上册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 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 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 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 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 坏?”
晓之者曰:“地,积 块⑩耳,充塞四虚⑪,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处亡块。若躇步跐蹈⑫,终日在地上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止,奈 何 忧 其 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屈伸呼吸 古义:_你_______________ 今义:_好__像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形__容__词__的_意__动__用_法__,__以__…_…__为__忧_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杞人忧天
杞 国 有 人 忧.( 担心 ) 天 地 崩 坠 , 身 亡. ( 通“无”,没有 )所寄,废寝食者。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身亡.所寄( 无,没有) (2)有所中.伤.( 伤害 ) (3)舍.然.大喜( 消除疑虑的样子 ) (4)因往晓.之( 告知,开导 ) (5)若.屈伸呼吸( 你 ) (6)躇.步.跐.蹈.( 踩、踏 )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天__,__不__过__是__聚__积__的__气__体__罢__了__,__没__有__一__个__地__方__是__ 没__有__气__体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日__月__星__辰__,__也__是__聚__积__的__气__体__中__那__些__能__发___光__的__东_ 西__,__即__使__坠__落__下__来__,___也__不__会__有__什__么__伤__害__。_____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2024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说课稿新人教版

2. 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对生动有趣的故事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通过寓言故事来学习语文,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理解并领悟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互动和讨论,喜欢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
3. 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课时,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首先,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一个挑战,需要通过翻译和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其次,学生们可能对一些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掌握。此外,学生们在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寓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引导和讨论来帮助他们领悟。
2. 拓展建议:
- 让学生选取《战国策》、《伊索寓言》或《庄子》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和分析,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来源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方式和寓意上的异同,进行比较和讨论。
-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创作过程,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和领悟。
- 组织一次寓言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分享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e.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寓言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增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f. 小组项目: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寓言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故事背景、作者、情节、寓意等方面,最后进行小组展示。
3. 教学媒体和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我将使用PPT、视频、在线工具等教学媒体和资源。PPT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视频用于播放寓言故事的动画,在线工具用于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过关练习新人教版

《杞人忧天》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列御寇:家,郑国人,有《》,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薛谭学讴》等。
二、词语解释1.天地崩坠崩坠:2.身亡所寄亡:寄:3.又有忧①彼之所忧者之:忧①:4.因往晓之因:晓:5.积气耳耳:6.若屈伸呼吸若:屈伸:7.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8.奈何忧崩坠乎奈何:9.天果积气果:10.不当坠耶耶:11.只使坠只使:12.亦不能有所中伤中(zhòng)伤:13.奈地坏何奈……何:14.积块耳积块:15.充塞四虚四虚:16.躇(chú)步跐蹈:17.其人舍然大喜舍然:舍:三、句子翻译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译: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译: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四、文意理解1.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寓意)2.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杞人忧天: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家人为之请巫。
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
所适⑤夫麻哈也,貌甚陋。
”沈忧病转剧。
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
”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
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蹙然兴叹不已.已:(2)忽见负.竹入市者负:(3)归忧益.重益:(4)则又念.曰念:2.选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课件

疏通词句
【原文】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①耳,充塞②四虚 ③,亡
处亡块。若④躇步⑤跐蹈⑥,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
其人舍然⑦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释】①积块:聚集的土块 ②充塞:塞满、填满 ③四虚:四方 ④若:你 ⑤躇步:步行。 ⑥跐蹈:践踏。 ⑦舍然:释然,抛弃一切忧虑。 舍,通“释”,解除、消除。 然,……的样子。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 是没有土块的,你跳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 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 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看待那位好心人的解释?
好心人的解释虽不太科学,但关心他人,去教导 的做法值得学习。 5.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 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 发?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有益身心书常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无益家国事莫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己身边事做起;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注生态环境
这里俨然成了垃圾场了
长城脚下乱砍滥伐 原始生态林遭破坏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淹没危险
树立忧患意识
杞人忧天没必要, 掌握文化需记牢。
今人忧天真可嘉, 携起手来护家园。
【原文】又有忧彼①之所忧者,因②往③晓之④, 曰:“天,积气耳⑤,亡处亡气。若⑥屈伸⑦呼吸, 终日⑧在天中行止⑨,奈何⑩忧崩坠乎?” 【注释】 ①彼:那 ②因:于是 ③往:去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一)一内容解读《穿井得一人》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宋之丁氏告人曰“穿井得一人”,别人并未听懂这句话,就把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两个“得一人”,各言其事,含义迥异,“闻而不审”,以致妄听轻信,穿凿附会,以讹传讹。
而且就这样一件小事,一会儿就传到国君那里,可见传言面之广,影响之大。
宋君之“问”,是“闻言必熟论”“验之以理”的具体表现。
丁氏告诉国君的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解释“穿井得一人”,“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传言之误就在于对“得一人”的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杞人忧天》益智寓言,寓意深刻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惶不可终日。
后来在“晓之者”耐心的开导下,他才放下心来,“舍然大喜”。
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浮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另外一个人物,开导杞人的热心人,即“晓之者”,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天,积气耳,亡处亡气”“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这虽然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方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这则寓言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技法总结1.语言朴实平易,言有尽而意无穷《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妄听轻信传言,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传言之所以失实,其原因有二:其一,传播者有意为之,欲混淆视听;其二,言辞在传播过程中被误解而改变了语义。
“穿井得一人”,而“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运用寓言故事说理,巧妙、曲折、生动,寥寥数语,既勾勒形象,又启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在捧腹之余,不得不深思其中之味。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

理解课文内容
那个人消除疑虑, 非常高兴,
其人
舍
那 “舍”通“释”,解除、消除
然
……的样子
大喜,
非常
晓之者 亦
开导的人
也
舍然大喜。
开导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理解课文
1.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有个杞国人担心某一天天崩地陷, 自己没有地方依托,急得吃不下 饭,睡不着觉。
理解课文
2.开导者最初是怎样劝说的?
【PPT模板的销售仅为排版风格设计】 其中插入的图片、字体、音频、视频、文案等均属
原创作者所有,如需商用请自行处理版权问题。
ALARMIST
杞人忧天
列子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详细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 说明分项内容。
作者介绍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 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一说与郑顷公同时。《庄 子》中有许多关于他的传说。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 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 神话传说。其中很多故事都写得很生动,有较高的文学 和思想价值。
作者介绍
5.两个人都“舍然大喜”,各自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因忧虑解除而高兴, 另一个因帮助他人解除了 忧虑而高兴。
寓意
讽刺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 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杞人忧天”:比喻没有根据 或不必要的忧虑。
我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做完初中、高中课本的教学课件。
十分感谢您下载我的作品/ 请收藏我的店铺、为您解决PPT后顾之忧
整天
行动停留
为什么
呢
你弯曲伸展呼吸,整天 在 天空中活动,为什么 担忧天蹋地坠呢?那人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过关练习新人教版

《杞人忧天》过关练习一、文学常识列御寇:家,郑国人,有《》,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纪昌学射》《薛谭学讴》等。
二、词语解释1.天地崩坠崩坠:2.身亡所寄亡:寄:3.又有忧①彼之所忧者之:忧①:4.因往晓之因:晓:5.积气耳耳:6.若屈伸呼吸若:屈伸:7.终日在天中行止行止:8.奈何忧崩坠乎奈何:9.天果积气果:10.不当坠耶耶:11.只使坠只使:12.亦不能有所中伤中(zhòng)伤:13.奈地坏何奈……何:14.积块耳积块:15.充塞四虚四虚:16.躇(chú)步跐蹈:17.其人舍然大喜舍然:舍:三、句子翻译1.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译:2.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译:3.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四、文意理解1.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寓意)2.从这则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杞人忧天:五、课外延伸(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沈屯子多忧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①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
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②成疾。
家人因劝出游,以纾③其意。
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归忧益重。
家人为之请巫。
巫曰:“稽冥籍④,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
所适⑤夫麻哈也,貌甚陋。
”沈忧病转剧。
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
”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
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④冥籍:阴间的书簿。
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蹙然兴叹不已.已:(2)忽见负.竹入市者负:(3)归忧益.重益:(4)则又念.曰念:2.选出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A.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B.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C.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D.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ǐn 寝食
2 解释:(1)忧: 担忧
……的地方 (3)亡: 无,没有 (2)所:
依托,依附 (5)者: 用在句末,表示停顿。 (4)寄: 译文: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 自己没有存身之处,(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讲授新课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 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qǐ chú cǐ dxiǔ sù
日月星宿 中伤
zhò ng
(一宿 宿营)
sè sāi sài
( 中 国) 充塞
zhōng
(堵塞 边塞)
(一)看谁读得好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讲授新课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qǐ 1注音:杞国 bēngzhuì 崩坠
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
传统认为,杞人的做法完全是庸人自扰,无根
据地瞎担心。告诉我们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
要的忧虑。
重点句子: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一个人为这个担忧的人而担忧,于是前去 开导他。
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四处都塞满了土块,没有地方没有土地.
奈地坏何? 大地崩塌怎么办呢? 奈何忧其坏? 为什么要担心大地崩塌呢?
故事起因: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故事发展: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 往晓之。 故事结尾: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 亦舍然大喜。
讲授新课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讲授新课
1.本文的讲了什么事?寓意是什么?
中伤。” nài 1注音: 奈何
dāng 不当坠
zhòng 中伤 应当 (2)当: (4)宿: 星群
2解释:(1)果:果真
(3)者:„„的人
(5)光耀: 光亮,光辉 伤害 (6)只使: 纵使,即使 (7)中伤:
译文:那人说:“假如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日月星辰 不应当坠落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聚积 在一起的有光的气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打伤人。”
译文: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这样担心, 又为这个人担忧,于是前去开导他,说: “天,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 地方没有气。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 都在天中活动,为什么担忧天会坠落呢?”
讲授新课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
讲授新课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 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
1注音:
chú 躇步
cǐ 跐蹈
2解释:(1)积块: 聚积的土块 (2)四虚: 四方 (3)若: 你 (5)跐: 踩 (4)躇: 踏 (6)终日: 整天
(7)行止:行动,活动 (8)奈何: 为何,为什么 译文: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开导者说:“大地 是聚积在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满了,没有地方没有土块。 你整天踩踏着它,整天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崩 塌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解释:(1)舍然: 消除疑虑的样子
(2)舍: 同“释”,解除、消除。
译文:那个人听后,放下心来十分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非常高兴。
讲授新课
杞国有一个人,担心天会坠落下来、地会崩塌下去,自己没 有地方依托,(因此)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人,看到这个人这样担心,又为这个人担忧,于是 前去开导他,说:“天,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什么 地方没有气。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中活动, 为什么担忧天会坠落呢?” 那人说:“假如天果真是聚积在一起的气体,日月星辰不应 当坠落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聚积在一起的有光的气 体,即使坠落,也不会击中、打伤人。” 那人说:“地塌了怎么办呢?”开导者说:“大地是聚积在 一起的土块,四处都塞满了,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整天踩 踏着它,整天在地上行走,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崩塌呢?”那 人放下心来十分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下心来非常高兴。
1注音:若
ruò
天中
zhōng
2 解释:(1)彼: 他
(3)因:于是
(2)之: 助词,的.
(4)往: 前往 (8)耳: 罢了 (10)若:你
(5)晓:告知,开导 (6)之:代词,他 (7)积气: 聚积的气体 (9)处:地方
呼气和吸气 (11)呼吸:
(12)行止: 行动,活动
(13)奈何: 为何,为什么
讲授新课
杞 人 忧 天
《列子》,相传战国郑 国人列御寇著。《汉 书· 艺文志》著录《列子》 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 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 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 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 事,如《儿童辩日》、 《歧路亡羊》、《杞人 忧天》、《愚公移山》 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 学遗产。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红色字体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