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PPT

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和含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三者的____成__分____、含量相近。 (2)最主要差别:血浆中的___蛋__白__质___含量较多,组织液和 淋巴的则很少。
3.细胞外液的本质:一种____盐__溶__液____,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C.①③
名师点拨:根据人体的组织结构特点可知,毛细血管壁细
胞内邻血浆,外邻组织液,故其内环境是②;同理可知毛细淋
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
答案:C
【变式训练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解析]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管道跟外界环境直接相 通,都不属于内环境。 [答案]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1)变化的原因:
溶质微粒的数量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
越多
越大
越高
越少 (2)决定因素:
越小
越低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Cl-。 (3)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主要由 HCO- 3 、HPO24-、有机酸和蛋白质构成 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它们均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维持 体液的酸碱平衡。
[探究与学习] 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 是( )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 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 D.呼吸、内分泌、循环、运动 [答案]B
内环境中的细胞及内环境成分的比较
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32张PPT)学习演示PPT课件

复习巩固:
•细胞外液包括什么?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有什么关系?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测, 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这是由于( C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D.血液中H2CO3和HCO3-的浓度比保持不变
3.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 ) 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pH
D.渗透压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A.H CO /NaHCO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2的现代3观点是( ) 3
B.NaHCO3/Na2CO3
H2CO3/NaHCO3
温馨提示: 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 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波动 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实例:血液pH稳定的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 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 钠。这些酸性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 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 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C.HCl/NaOH
D.HNO3/NaNO3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细胞外液包括什么? •淋巴、组织液和血浆有什么关系?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测, 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
这是由于( C )
A.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 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 C.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D.血液中H2CO3和HCO3-的浓度比保持不变
3.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A ) 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pH
D.渗透压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A.H CO /NaHCO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2的现代3观点是( ) 3
B.NaHCO3/Na2CO3
H2CO3/NaHCO3
温馨提示: 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 变的,而是处于动态平衡中的;波动 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实例:血液pH稳定的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 酸,人的食物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 钠。这些酸性的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 的pH发生变化,实际上正常人血液中的pH变化范 围很小,这是为什么?
C.HCl/NaOH
D.HNO3/NaNO3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PPT课件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经过消化直接 被吸收。
2.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 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 基酸后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 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 入组织液和淋巴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般组织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细胞外 液是细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相同点
都属于细胞 外液,共同 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 的化学成分 相同。组织 液和淋巴的 化学成分最 相近。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 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 壁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可能 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 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血浆中的葡萄糖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经 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
脂质
蛋白质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0.025 0.38 0.14
无机盐离子
脂质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1.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经过消化直接 被吸收。
2.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 和蛋白质,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 基酸后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 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 入组织液和淋巴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一般组织 组织细胞
淋巴管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细胞外 液是细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相同点
都属于细胞 外液,共同 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 的化学成分 相同。组织 液和淋巴的 化学成分最 相近。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 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 壁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3.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离子的含量较多?可能 起什么作用?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 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血浆中的葡萄糖
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经 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 全身各处。
脂质
蛋白质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成分 水 血清白蛋白 血清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氨基酸氮 尿素氮 其他非蛋白氮 葡萄糖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含 量(%) 90.7 4.4 2.1 0.4 0.005 0.012 0.025 0.08 0.025 0.38 0.14
无机盐离子
脂质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PT课件

7 0
滴数
7 0
滴数
对自来水的处理
对缓冲液的处理
对生物材料的处理
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 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例: H2CO3/NaHCO3 和NaH2PO4/Na2HPO4
液或内环境
血浆: 不包含血细胞 区别血液与血浆
血液: 由血浆与血细胞共同组成
3、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血浆
组织液
营 养 物 质 、 O2 代 谢 废 物 、 CO2
多余的组织液 形成
淋巴
多数细胞
注: 1)血浆与组织液交换的物质不包括血浆蛋白及血细胞等 2)几种常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2、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细 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注:
区别内环境与外部环境
1)人体的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等与外界直接相通,是人体 的外部环境。 2)汗液、尿液、消化液(如唾液、胃液等)、泪液均不属于体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 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任何 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 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使内 环境的变化限制在狭小的范 围内。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即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化,是动态的平衡。
二、稳态的调节机制: 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1、贝尔纳: 2、坎农: 经典解释: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
血浆 血细胞: 淋巴 淋巴细胞: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课件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内环境的成分、性质及作用
细胞正常生活的液体环境
几种组织水肿的原因----渗透压失衡
组织细胞破裂
血浆PH的调节分析——
食物 消化系统 (碱性NaCO3)
正常 机体
剧烈运动
PH升高
NaCO3
PH降低
NaHCO3
NaHCO3
1.判断哪些地方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肺泡,细胞质,呼吸道,肾小管内液,肾小球 内液,输卵管
2.判断哪些成分属于内环境?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蛋白质纤维,纤维蛋白原,呼吸 酶,蛋白质水解酶,体液中的溶菌酶,神经递质,糖原, 激素,抗体,载体蛋白,淋巴因子
3.判断哪些反应在内环境? 细胞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ATP水解供能,DNA复 制,消化过程,抗体与抗原结合,突触间隙,乳酸与碳 酸钠反应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
酸进入血液后,不会使血液pH改变因为
使
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 蛋白 酸质
② ①
③
④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 47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糖尿病 严重腹泻 感冒发烧 高原反应 组织水肿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流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血氧过低,体内缺氧 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过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pt课件_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ppt课件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2/3)
1.体液
细胞外液
(1/3)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由细环境之间的关系
血浆
双向渗透
组织液 O2和营养物质 细 CO2和代谢废物 胞
单
向
渗
淋巴循环
透
淋巴
3.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思考: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 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 中毒等。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 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 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7.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 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 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
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内环 境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 现的。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 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 的因素—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目 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 集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2/3)
1.体液
细胞外液
(1/3)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由细环境之间的关系
血浆
双向渗透
组织液 O2和营养物质 细 CO2和代谢废物 胞
单
向
渗
淋巴循环
透
淋巴
3.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思考: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 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 中毒等。
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 高可能出现糖尿病。
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 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7.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 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 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
七.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
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
后来,美国生理学家 坎农 提出:内环 境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 现的。
之后,人们发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 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 的因素—它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目 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 集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
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
√ 稳定。( )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讨论1: 为什么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会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从而可以反
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①内环境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稳态表 现为一种动态平衡; ②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巩固练习
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 产热、出汗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D ) A. 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 B. 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 C. 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D. 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
【探究●实践】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
自变量: 酸性、碱性物质 HCl/NaOH 溶液(0.1mol/L)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 发生肾功能衰竭时,病人的水和 无机盐等的代谢会紊乱,可出现 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 一系列症状,即尿毒症,严重时 会导致死亡。
思考:内环境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况?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问题探讨
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PPT课件

❖(2)酸碱度
❖血浆pH=7.35~7.45 ❖HCO3-、HPO4- 等离子维持pH的稳定
❖(3)温度:
❖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
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 B 组织液增加
• C 组织液减少
• D 淋巴减少
右图所示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
• 1.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
之间关系的是( D )
•
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经过几层磷脂 分子?( B ) A.2层 B.4层 C.6层 D.0层
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 ) A.碳酸氢盐的形成 B.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C和B的成分最相近
B.可在图中D处找到血红蛋白、
A
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C.图中02浓度A>B>D D.当D的渗透压过低,会使B的含 量增加
C
B D
•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 途径是 ( C)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胰__岛__素___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 血液中__葡__萄__糖__浓度升高,导致__糖__尿____病的发生。
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
❖血浆pH=7.35~7.45 ❖HCO3-、HPO4- 等离子维持pH的稳定
❖(3)温度:
❖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 3.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
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 B 组织液增加
• C 组织液减少
• D 淋巴减少
右图所示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血浆 淋巴
• 1.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
之间关系的是( D )
•
2.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至少经过几层磷脂 分子?( B ) A.2层 B.4层 C.6层 D.0层
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 ) A.碳酸氢盐的形成 B.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下列不正确的是(
)
A.C和B的成分最相近
B.可在图中D处找到血红蛋白、
A
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C.图中02浓度A>B>D D.当D的渗透压过低,会使B的含 量增加
C
B D
• 肌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后经过的一般 途径是 ( C)
•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胰__岛__素___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 血液中__葡__萄__糖__浓度升高,导致__糖__尿____病的发生。
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 CO2、尿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