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历史变迁

合集下载

萧山历史

萧山历史

• • • • • • • • • • •
中国城市投资环境第一名 市心北路 全国十强县 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 中国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 全国农村综合实力十强县(市、区) 全国明星县(市) 全国百强县(市、区)第七名 全国十大财神县(市) 国家卫生城市 全国百强区前三
荣誉称号
• • • • • • • • •
行政区划
• 萧山辖11个街道,15个镇,即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 街道、新塘街道、义蓬街道、南阳街道、靖江街道、河庄 街道、前进街道、新湾街道、临江街道;楼塔镇、河上镇、 戴村镇、浦阳镇、进化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衙 前镇、闻堰镇、宁围镇、新街镇、瓜沥镇、益农镇、党湾 镇。 • 行政中心驻北干街道金城路685号。
萧 山
• 萧山古属绍兴府,现属浙江省杭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州湾 南岸,是中国大陆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区),连续多年被评 为“中国十强县(市,区)”,多次蝉联“中国大陆极具投资地 第一名”,2012年萧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2亿元,人均GDP 突破1.7万美元。萧山常住人口151.1万人,外来人口约87.65万 人,本地居民多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 山话)。“楼观沧海日,门对钱江潮”,萧山,古称余暨、永兴, 位于东经120°04'22''~120°43'46'',北纬29°50'54''~ 30°23'47'', 地处中国县域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南翼,钱塘江南岸。东邻绍 兴市柯桥区,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市,西北临钱塘江,与杭州 主城区一江之隔,北频杭州湾,与海宁市隔江相望,陆域总面积 1420.22平方公里。萧山拥有8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县史,是 越文化的中心地带和新时代浙江精神的发源地之一,综合实力居 浙江各县(市、区)首位,被誉为“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 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 •

萧山的历史风俗

萧山的历史风俗

萧山的历史风俗萧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历史悠久,风俗淳厚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萧山就已经是繁华的文化中心。

在隋唐时期,萧山更是繁荣兴盛,成为了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宋代,萧山更是繁荣昌盛,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千古佳作。

这些历史的痕迹,如今仍然可以在萧山的街头巷尾、古建筑中感受到。

除了悠久的历史传统,萧山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萧山的农村,人们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如农历新年祭祖、春节贴春联、端午赛龙舟等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体现了萧山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萧山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萧山地处江南水乡,盛产优质农副产品,因此有着丰富的美食资源。

比如,萧山的龙虾、草鱼、螃蟹等水产品,以及当地特色的农家菜,味道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萧山还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

萧山人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在节假日,家家户户都会举办聚会,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惬意,不像城市那样喧嚣忙碌,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的生活气息。

总的来说,萧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浓厚的人情味。

走在萧山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里的历史沉淀和人文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萧山的历史风俗,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寻。

愿萧山的历史风俗永远传承下去,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记忆。

萧山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萧山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萧山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萧山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传说的地方,在这里有着许多让人感
叹的故事和奇闻异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萧山的历史,探寻这片
土地的神话传说。

萧山曾经被誉为“钱塘门户”,是东南沿海的贸易重镇之一。


古代,萧山的港口成为了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萧山人勤劳智慧,钻研祖先留下的水利工程,开凿了太湖入海的水道,修建了运河,让
贸易得以更加便利、畅通。

在古代,萧山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其
港口非常繁忙,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这些成为了萧山历史上的辉煌
篇章。

萧山也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

相传,当年有一个叫做“白面郎君”的神仙,他坐着白马带着仙女来到了萧山,在那里留下了三个神泉。

这三个神泉被称作“灵池、仙泉、醉泉”,被认为是宝贵的天赐之因,被人们广泛奉为神圣之地。

还有一位叫做“八仙”的神仙,也曾在萧
山留下一支长生疫草,被认为是可用于延寿的宝贵药草。

除此之外,萧山还流传着一种特殊的占卜方式——抽签。

这种占
卜方式在古代非常流行,被认为是预知未来的好方法。

萧山历史上的
状元李元章就是一个十分善于抽签的人,他在进士考试时笃信抽签,
最终考中状元。

萧山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多姿多彩,那里的人们非常重视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的特殊意识和文化价值观。

现在的萧山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中,它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成为了引领萧山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学习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为萧山明天的美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杭州萧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一、萧山古城遗址萧山古城遗址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是杭州萧山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

这座古城遗址建于唐代,是当时萧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遗址内保存有古城墙、城门、街道等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萧山的历史变迁。

如今,萧山古城遗址已经成为一个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临浦古民居群临浦古民居群位于杭州萧山临浦镇,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这里的古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古民居群中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宅院、祠堂、桥梁等。

这些古民居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萧山博物馆萧山博物馆位于萧山区市心南路,是一座展示和保护杭州萧山地区文物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萧山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和了解萧山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内还设有展览厅和教育活动区,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四、临浦古街临浦古街位于杭州萧山临浦镇,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代商业街道。

这条古街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店铺、客栈、会馆等。

古街两旁是石板路,街道两侧的建筑都是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和古朴的感觉。

每到节假日,古街上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五、萧山文庙萧山文庙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是杭州萧山地区最重要的文庙之一。

文庙是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方。

萧山文庙建筑气势宏伟,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阁等建筑。

在文庙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让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以上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萧山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瑰宝。

萧山简介_萧山的基本概况

萧山简介_萧山的基本概况

萧山简介_萧山的基本概况萧山简介:萧山交通便利,沪杭甬高速和杭金衢高速在这里交汇,浙赣铁路和萧甬铁路在这里发端,104国道,03省道穿境而过,萧绍运河东西横贯钱塘江,曹娥江水系,现代化国际航空港——萧山国际机场坐落于此。

萧山教育发达,浙江海洋学院在萧山设有分校,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旅游学院,浙江体育学院,浙江建设学院均坐落于此。

此外境内有中小学140余所,萧山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首批教育强县(市,区)。

萧山历史悠久,境内有8000年文明遗址——跨湖桥遗址,萧山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保存有多处古越遗迹,建县于公元2年的余暨县即是今日萧山的雏形。

8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县史,以及改革开放30年,种种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萧山弄潮儿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名称:萧山英文名称:Xiaoshan City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省份:浙江省Zhejiang Province别称:萧然解放日:1949年5月5日城市精神: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机场:萧山国际机场火车站:萧山火车站(杭州南)区歌:《潮涌萧山》区树:香樟区花:桂花区委书记:俞志宏(浙江省委候补委员、杭州市委常委,正厅级)区长:李玲方言: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方言友好城市:日本山梨市日本富士市俄罗斯喀山市波利尼西亚巴耶市韩国济州市知名网站:中国县市区第一网——萧山网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中国萧山萧山人才网萧然在线湘湖网北干听风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电视广播大学萧山学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萧山概况

萧山概况

概况萧山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南岸,东邻绍兴县,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市,总面积1420平方千米。

2005年底,总人口117.7万人。

邮编:311200。

代码:330109。

区号:0571。

行政区划萧山区辖4个街道、22个镇: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楼塔镇、河上镇、戴村镇、浦阳镇、进化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衙前镇、闻堰镇、宁围镇、新街镇、坎山镇、瓜沥镇、党山镇、益农镇、靖江镇、南阳镇、义蓬镇、河庄镇、党湾镇、新湾镇。

区政府驻城厢街道金城路685号。

历史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

“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属会稽郡。

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指余姚、余杭、余暨)之间”。

所以孙权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余暨县为永兴县。

属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复置永兴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

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

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

1959年改属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

1988年1月1日,正式挂牌。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2月2日国函[2001]13号),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2001年3月9日浙政发[2001]12号通知)。

3月25日,萧山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杭州市萧山区正式宣告成立。

1998年,辖24个镇、7个乡,745个行政村、137个居委会,总面积1420.22平方千米,人口113.41万人。

萧山历史人文

萧山历史人文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 •
(三)萧山历史名人
• • • • • 先贤们的精神是华夏的民族精神,他们生平的业绩是中国的优秀文化,同样也是萧山人民永远学习的风范。 一、卧薪尝胆 勾践(前497—前465),又称菼执,是春秋后期越国的国君。父名允常,他的祖先,相传是禹的后裔,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会稽。 春秋时期,越国古称大越,地处东海之滨,有渔盐之利,境内土地肥沃,适宜耕种,物产丰富。越王勾践任用文种主管内政,范蠡主管军事,使越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很 快,军事力量也不断增强。萧山属越国疆域,而且是越国的西北大门,战略要地,吴越屡次战争,大多是在萧山发生或经过萧山。由于是越国军港,所以勾践对萧山非常重 视,自周敬王二十三年(前497)接位以后,时来萧山巡视,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勾践常在长山种荏,荏是一种草木植物,叶苦,故长山又称荏山,今长山脚下尚有一村 用荏山之名。 从历史资料中查阅到,先后七次大的军事活动中,越出兵伐吴及北上争霸共有八次之多,吴越“夫椒之战”中(今江苏吴兴),越军大败,勾践求和,并携妻赴吴为人质。 越王勾践时刻不忘在吴国那些日子,他每天吃饭时都要尝尝挂着的一颗苦胆,晚上在柴草堆上枕戈而卧,苦心焦思,这就是著名的“卧薪尝胆”的典故,今湘湖老虎山洞有 尝胆亭遗址保存。两千多年以来,勾践这种卧薪尝胆立志复兴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奔竞不息,奋发图强,从围海造田和发展经济中体现了出来,衍变为今天的萧山精神,是 有一脉相承的民族文化传统,这就是中华民族之魂。 周元王三年(前473),勾践接到西施等提供的情报后,勾践集中优势兵力数万,众志成城。此战吴军大败,死者不可胜计,落得吴国太子被杀,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勾践灭吴后,引兵北渡淮河,迁都琅玡(今山东胶南县琅玡台西北),又在徐州(今山东滕县东南)与齐、晋各国会盟,献贡周室,周元王亦使人向勾践赐胙,封其为伯。 勾践于是号称霸王,也是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春秋时期的吴越文化是萧山有史以来记载最早的文化之一,又是湘湖文化的重要篇章,也是萧山旅游的根本源泉。 二、萧山文化之先河——许询 许询,字玄度,号征君,东晋高阳(今属河北)人,后居萧山,为萧山许姓人的始祖。询父名许归,字仲仁,从晋元帝司马睿过长江,任会稽内史。有四子,许询排行第 二。 许询为东晋初颇有名望的处士。“有才藻、善属文、能清言”。西晋灭亡后,随父与北方士族名门南迁,定居山阴。许询不愿受到任何束缚,整日与一批有声望的名流饮 酒赋诗,晋简文帝人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许询与当时的谢安、孙绰、支遁、王羲之、刘真长等人过从密切。由于北秦苻坚强盛,西晋南迁为东晋,淝水之战 前夕,名门望族顺势南迁,南方文化开始兴盛。不久,东晋名门望族谢安、谢玄定居上虞,王羲之定居越州,许询定居在当时湖泊密布、一片郁郁茂林的永兴(今萧山), 筑室西山与北干山之间。萧然自致,自号其岫为萧然山,可谓也是萧山的来由(中国历代名人大传记载)。 自此许询便开始好道,喜欢研究黄(轩辕氏黄帝),老(老子李耳)的学问;后又崇禅(静虑)和当时高僧支遁接席讲经。还邀请好友王羲之常常一起出游,踏遍浙江名 山大川,悠乐山水。其中永和九年王羲之撰写《兰亭序》时许也在坐。许氏故居即今萧山境内祗园寺。百乐山、仙人洞和山下的玄度岩(都在今楼塔镇境内),是许询当年 隐居,烧药炼丹的所在。唐代大诗人王勃山亭序云:永兴新郊许元度之风月,谓此也。又按县北干山下,有许询园,图经云:询家此山之阳,故其诗曰:萧条北干园景也。 《太平寰宇记》又县西南八十里有许询幽居之所,元朝诗人徐天祐题许询旧园诗云:“高栖不受鹤书招,北干家园久寂寥,明月室怀人姓许,故山犹是岫名萧。”名句留传 至今。 许询接近晚年,与王羲之、谢安等相约去四明山区的剡溪深谷隐居,萧山的家宅,全部舍宅建塔为寺,他是萧山第一个作出此高明之举。今城区西河路东侧,体育路西端北 面,是东晋文宗许询舍宅所建寺院,初称“崇化寺”。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东晋咸和六年(331)许询舍山阴,永兴二宅建寺,永兴(即萧山)取名“崇化”。唐会昌 (841-846)时寺废,北宋建隆元年(960)重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名“祗园寺”沿称至今。祗园寺是萧山历史上最早的寺院。千年古刹、历史悠久。也是许询为萧山 的古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三、萧然梦笔传文化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文学家,萧山江寺和梦笔桥的建造者。祖籍济阳兰考,(今河南兰考)祖父南朝宋时任县令。父江康之南沙县令。江淹自幼聪颖,6岁能诗, 少志以汉时司马相如为榜样,勤学上进。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以养母,孝闻乡里,且留情文章。 由于江淹青年时代才华出众,消息传到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处,刘很是欣赏江淹才华,二人谈得十分投机。随即,刘景素提拔江 淹做了南兖州的一名官员。不久,南徐 州开科考试,江淹高中第一名,从此,江才子名冠江南。 (齐)高帝萧道成拥兵自重,灭宋后自立号齐,聘请江淹做史官,专职编写历史。一次,襄阳古墓中发掘出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文字谁也认不出来,传请江淹, 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系周宣王时候的事情记录。如此,江淹的名气便越来越大。江文通才冠江南,名振朝野,自然官运亨通。但年幼时虽有壮志,文章却也平平,常有举笔 难书下文。某日夜间,梦见一白胡子老者赠送他五彩神笔一支,醒来果有神笔一支在床头,据史料记载此老者是郭璞,他是能知过去未来事的预言家,与后来唐代袁天罡, 明代刘伯温一类的人物。说也奇怪,江淹自得神笔后文思大进,仿如满腹经论,才华横溢,题词作诗信口吟咏,撰写文章洋洋洒洒,故有江淹江才子“梦笔生花”的故事, 时称“南朝文豪”。某日复又梦见老者收回神笔,当然江淹年事已高,此后,江淹文才大不如前,诗文平平,这“江郎才尽”的传说流传于萧然。 江淹是南朝文毫,且有传奇色彩,思想一世富贵和才华与梦笔有缘,遂决定建造梦笔桥一座,以志传世奇事。萧山梦笔桥建于南朝、横跨萧绍运河贯穿南北(478-482)。为 石质拱形单空桥,以平整条石并列砌筑。桥高3.5米,宽2.5米,长14.5米,桥面平直,两端各有石踏蹬六级,桥的两边均有石护栏。桥上清风拂垂柳,桥下清波向东流,江公 为我们留下如此文采风雅的梦笔桥。难怪宋代大诗人(萧山华氏的始祖)华镇情不自禁诗题《梦笔桥》“绿波照日晴无奈,碧草连天恨未消,欲向梦中传彩笔,柳丝低拂曲栏 桥”。 江淹在文学著作上有《自序传》称凡10卷,《隋书· 经籍志》著录9卷,另有《后集》10卷。今存《江文通集》已非《隋志》原本。另有乾隆年间刊本《醴陵集》。注本有 明代胡之骥《江文通集汇注》等书籍。南朝大文豪江文通为祖国和萧山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江寺和梦笔桥的文化遗产犹为珍贵。 四、大诗人和大书法家贺知章 距今1260多年前,在浙江杭州萧山出了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名贯古今,声扬海外,他就是贺知章。

萧山简介介绍

萧山简介介绍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萧山曾是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区 域。
现代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萧山
新中国成立后,萧山先后为绍兴专区 、宁波专区和台州专区的属县。
改革开放以来的萧山
1988年,萧山撤县设市,进入快速发 展时期。
03
萧山文化特色
萧山传统文化
历史背景
萧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良渚文化、跨湖桥文化 等,这些文化在萧山的地域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人口规模
01
萧山区是杭州市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根据2020年 数据,全区常住人口约为120万人。
02
萧山区的人口以汉族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少数 民族居民。
03
萧山区的人口结构较为多元化,包括城市中心区、 农村地区和外来人口等。
经济发展
01
02
03
04
萧山区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区 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传统艺术
萧山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多样,如越剧、评弹、纸扎艺术 等,这些艺术形式在历史长河中传承发展,并在现代社会 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古建筑
萧山的古建筑也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湘湖风 景区的老虎洞窑址、进化镇的越王城遗址等,这些古建筑 见证了萧山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萧山民俗文化
民俗活动
萧山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春 节期间的舞龙舞狮、端午节的龙 舟竞渡等,这些活动充满了地方
特色和乡土气息。
民间艺术
萧山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剪 纸、泥塑、糖画等,这些艺术形 式在民间流传,并成为萧山民俗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俗音乐
萧山的民俗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 特色,如流传于浦阳江一带的浦 江民歌、临浦一带的义桥民歌等 ,这些音乐形式反映了萧山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1101 杨佳赢1119700110
萧山历史变迁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区,主要介绍一下萧山的历史地理变迁史。

近年来,在萧山城区西南的城厢街道湘湖村发现了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是浙江史前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文物及动植物遗存,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表明了萧山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

萧山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保存有多处古越遗址,建县于公元2年的余暨县就是今日萧山的雏形。

拘距今12000—10000年前以木本花粉居首位,松、柏有一定数量,反映路缘山地为阔叶、针叶混交林,沿海平原分布着盐生草本植物,相当于目前暖温带南缘的植被,气温比现在低2—3度,气候冷凉略干;之后出现了少量常绿阔叶林,气温比现在低1—2度,比前期略温暖。

现在的萧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总得气候特征为:冬季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总之,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早期遗址的形成具有可信的环境背景。

三皇至夏朝初年,萧山地域为扬州属地;夏少康时,少康封其庶子于越,由此到战国初年,萧山地域为越过辖境。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萧山地域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永兴,属会稽郡。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次年改为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县属绍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绍兴府,萧山县属绍兴府,清继明制。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改萧山为“莦珊”。

清同治二年(1863年),复“莦珊”为萧山,属绍兴府。

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萧山县为省直属县。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山与绍兴、诸暨两县相邻的部分地域,在行政区划上有几次变动。

1950年10月,绍兴县进化区所属青化、进化、城山等15个乡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部分划归萧山,萧山县钱清镇划归绍兴县,到后来的1956年也有一些变动。

萧山还有一个重要事情就是围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经历年筑堤围圈,开发建设钱塘江畔的新土地。

其北、东、西三面濒临钱塘江,南接南沙大堤,经过多次大小规模不同的围垦,至2000年底,萧山围垦面积达52.62万亩。

1987年,国务院批准萧山设立县级萧山市,2001年撤销县级萧山市,成立杭州市萧山区。

萧山8000年文明,2000年建县史,以及改革开放30年,种种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萧山弄潮儿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