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教案
幼儿园大林寺桃花教案

幼儿园大林寺桃花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桃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能够感受桃花的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2. 教学内容•桃花的特点;•桃花的生长环境;•观察桃花;•画桃花。
3. 教学准备•室内教学用品:话题图片、幼儿毛笔、墨汁、宣纸;•室外教学用品:笔记本电脑。
4.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幼儿互动学习;•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方式;•群体活动。
5. 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桃花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桃花;2.教师问幼儿:桃花是什么颜色的?桃花在什么季节开放?5.2. 感受桃花(15分钟)1.教师领幼儿到校外的桃花树下,让幼儿观察和感受桃花;2.幼儿对桃花进行评价,如花香,颜色等;3.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桃花真的很美;桃花让我想起了春天。
5.3. 讲解桃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15分钟)1.教师为幼儿讲解桃花的外貌特点,如花形、花色、花香等;2.教师向幼儿介绍桃花的生长环境,如灌木林、山谷、山坡等等。
5.4. 观察桃花(15分钟)1.回到教室,教师为幼儿展示一些桃花图片,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桃花的特点;2.每位幼儿都可以拿到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上的桃花,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5.5. 画桃花(2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毛笔在宣纸上画桃花;2.幼儿自行动手画桃花,教师适时给予指导;3.幼儿可以把画好的桃花装裱起来,做成花朵书签或者送给家长等。
6. 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桃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和感受桃花,幼儿们更深入地认识了桃花。
同时,自己动手画桃花也让幼儿们更好地体验了桃花的美。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幼儿们可以培养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
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全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趣味横生,是唐人绝句中一首珍品。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诗词,基本掌握了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这首古诗,设计时主要考虑如何激趣、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引导想象法,品读感悟法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和插图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3.在对比中积累“桃花”的关诗句,初步感受“桃花”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与创作背景,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诗题,知作者导语:桃花,是最能代表春天的一种花卉,那灼灼似火的花朵,好像是专门为了邂逅爱诗的人。
今天,让我们跟随大诗人白居易,一起走进他的诗词,遇见最美的桃花。
1. 齐读诗题,并板书。
2. 强调写法:“寺”、“桃”。
3. 学生简要地汇报自己对白居易的了解。
白居易,字乐天,一生写诗三千多首,是我国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他的诗用字浅显,意蕴深远,人人都能读懂。
(你们有没有信心读懂这首诗?)二、自学古诗懂诗意1.借助注音,读准、读通诗句。
(1)指名读。
正音。
(指导多音字“尽、转”的读音)(2)齐读,读出节奏。
过渡:在诗人的笔下,大林寺的桃花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注释及插图,默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2. 了解古诗大意(1)借助注释及插图,自学古诗。
(2)交流反馈。
(你读懂了哪些诗句?)预设一:懂部分生1:读懂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诗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春光已逝,而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教学目标1.能够熟读课文《大林寺桃花》。
2.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能够正确记述。
3.学会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对桃花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记述故事情节。
2.掌握正确的朗读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寓意深远的句子,并能够理解其意义。
2.充分表达对桃花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课文《大林寺桃花》的课件、笔记本。
2.学生:课本、书包、铅笔等。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打招呼,带领学生进入课堂。
2.引入话题:“大家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帮助学生引导到春天的话题。
预习导入(10分钟)1.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桃花?”2.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过桃花的经历。
3.提示学生打开课本,找到《大林寺桃花》这篇课文。
阅读理解(20分钟)1.教师讲解课文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并带领学生读一遍课文。
2.教师提问:“《大林寺桃花》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请你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帮助他们增强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训练(15分钟)1.教师分段讲解课文,并带领学生跟读。
2.强调正确的语音语调,帮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3.分角色表演课文,增加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桃花故事,编写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他们合作讨论分工,共同完成。
3.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他们的故事情节。
情感体验(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欣赏桃花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桃花的美丽。
2.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保护大自然,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
3.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桃花。
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强调课文的重要性,让学生体会课文对我们的启示。
大林寺桃花 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4、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思想意境。
教学准备:春景图片;白居易的其它诗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简介背景。
1、导入诗题,解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那我们一起去踏春吧!(播放春景图)师:春景美吗?我们曾经学了不少描写春景的诗句,看到这些景物大家想到了哪些诗句呢?(指名吟诵)师:同学们会背的诗句可真不少哇!今天,我们还将学到一首描写春景的诗。
(出示诗题,读题)师:从诗题中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解题)师:看来,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子明白其中的内容呢!2、导入诗人,简介诗的背景。
师: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有人记得他的诗吗?(指名吟诗)师:白居易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通。
相传他写《大林寺桃花》之前曾经担任朝庭重要职务,但由于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而被降职,贬到当时的江州担任一个很小的职务——司马。
当时,他心情郁闷,登庐山游大林寺花径园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出示诗句)二、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读准、读通诗句。
(1)借助注音,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指名读诗,纠正字的发音。
过渡:那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一下古诗大意,在小组内说一说吧!2、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注释,在小组内交流诗意。
(2)交流反馈。
(你们读懂了什么?一个词、一行诗、一句话都可以。
)(3)师小结: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诗意理解得不错。
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吧!三、入情入境,感悟诗境。
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想象一下,诗人从山下来到山上的大林寺,可能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景象,感受到什么?1、引导学生想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画面。
(画面辅助)师:相对于山寺来说,“人间”是指——山下别的地方,而此时看到大林寺的桃花后,山寺在诗人眼里仿佛就是——人间仙境。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大林寺桃花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大林寺桃花》。
本文通过描写大林寺的桃花开放,描绘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桃花仙境,给人留下美好的联想和回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赏花的方法和技巧。
(2)学会感受意境,提升审美意识。
(3)培养学生对美的敏感性,理解花的美与生命。
2.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整、准确、流畅地描述桃花的美丽。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让学生产生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增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词汇和结构。
(2)感受桃花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
2.教学难点:(1)让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美好。
(2)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桃花1.教师问学生:你们看过大林寺的桃花吗?在哪里看过?2.引导学生说出看花的技巧,如距离合适、角度合适、天气合适等。
3.让学生看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花的美丽,通过看画和说话,感受桃花的魅力。
(二)教师讲授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教师根据课文,讲授生词和短语,如:“大苏打”、“晨雾”、“退伍军人”等。
3.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询问学生这篇文章描写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三)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
如:①大林寺的桃林里,白云朵朵,山峦的轮廓、林木的影子,花间时隐时现。
这句话中,有哪些动人的描述?②“桃花远近媚人眼,笑春风,又上心头。
”这句话中,桃花远近媚人眼,这句话说了什么,用什么词形容?2.设问,引发学生思考,开展探究活动。
如:A.关注生命1.为什么会有桃花飘落?2.如果你是一朵桃花,你希望被如何对待?B.关注美1.你喜欢哪种颜色的桃花?2.桃花与太阳、雨露有何关联?(四)教师领学生欣赏音乐1.通过欣赏音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桃花的美丽。
小学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第八单元-《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桃花诗,学习主题式积累,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2.感受《大林寺桃花》独特之处,并以此为例学习古诗吟诵,感受古人读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运用吟诵之法进行古诗吟诵。
教学流程一、主题引入同学们,身为龙泉人是幸福的,因为每年的三月,龙泉处处桃花盛开,龙泉山显得无比妖娆。
于是,来龙泉看桃花的人络绎不绝。
同学们,桃花美吗?谁来赞美一下它?生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古人写桃花的诗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飞花令,看谁会背写桃花的诗。
学生背诵桃花诗,相机补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周朴《桃花》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寅《桃花庵歌》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桃花之美,令人沉醉,刚刚同学们背诵的一首诗《大林寺桃花》很特别,今天我们就来美美地读一读它。
二、诵读古诗1.听读古诗谁来说一说,这首诗中的桃花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2.读懂古诗(1)诗意全解农历四月,庐山脚下已是百花凋零,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竟然发现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我正在感伤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西藏,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2)创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相当于现在国家最高检察院院长),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对照注释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大风歌》正是刘邦英雄本色的显露,“大风”、“云飞扬”、“猛士”使人感受到叱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云的气概,而“海内”、“故乡”、“四方”又使人感到他那恢弘的气度,这两组艺术形象的融和,构成了《大风歌》雄浑深沉的意境。你能把它读好吗?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主备教师: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必背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大风歌》、《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2.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将诗歌从头至尾梳理一遍。师:默读后两句,你能感受作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吗?
4.指导学生朗读
引导学生读出惊喜之感。
三、巩固检测
1.小组内互读两首诗。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配乐朗诵。(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四、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后笔记:
教具准备:课件
前课堂
一、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我能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二、自主学习
1.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古诗呢?大家还记得吗?想一想,背一背。把你想到的古诗的题目写下来。
2.试着把《大风歌》、《大林寺桃花》这两首诗读一读。看谁读得流畅。
3.对照书上的注释了解诗意。
三、评价生成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大林寺桃花教案

大林寺桃花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林寺桃花教案大林寺桃花教案大林寺桃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教学重难点: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四季的?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有同学思考好了,请举手示意我。
春天:孟浩然《春晓》王安石《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贺知章《咏柳》杨万里《小池》秋天: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继《枫桥夜泊》冬天: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教师:古代诗人写了许多诗来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请大家翻开课本页。
大家初看题目,觉得应该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呢对,是春天。
因为桃花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桃花。
(板书:课题。
问:大家通过读题目,能知道诗人写的是那个地方的桃花。
“寺”读“si”。
PPT展示大林寺。
现在请大家自己借助拼音,自己试读古诗。
等下请同学来读)2、初读古诗A、请同学试读古诗B、用板书写出(寺、菲、觅)C、请大家自由朗读,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读给同桌听,最后让学生齐读古诗教师:很好,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准确地、有感情地将整首诗读出来。
那大家理解诗中的意思吗(现在老师将大家分为四组,每组负责翻译一句诗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林 寺 桃 花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描写四季的古诗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谈对课题的理解,相机了解大林寺)
二、初读古诗
1、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寺 大林寺 山寺
菲 芳菲(尽)
觅 无觅处
3、检查朗读古诗情况。
三、品读古诗
1、在这首诗里,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天写成一个调皮可爱的
孩子,他调皮地和我们玩起了游戏,你们知道是什么游戏吗?(齐读
古诗)
2、春天这个孩子和我们玩起了躲迷藏,他一下就不见了踪影,从哪
可以看出来?
3、学习第一行。
理解:人间、芳菲尽。
指导说整行的意思;指导朗读。
4、春天不见了,到处都找不着,你有什么感受?
5、诗人白居易又是什么感受?
6、学习第三行
理解:长恨
引导说整行的意思。
指导朗读。
7、正当诗人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的时候,春
天这个调皮的孩子却又出现了。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
8、学习第二行(理解始盛开;引导说诗意;指导朗读)
9、指导读第一句。
10、此时重新遇到春景,诗人喜出望外,不由的发出感慨——不知转
入此中来。
11、说第二句的诗意,指导朗读。
四、诵读古诗
1、多种形式联系朗读。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大 林 寺 桃 花
唐 白居易
芳菲尽
惊 喜
始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