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课件

合集下载

1木质部导管运输-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1木质部导管运输-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五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Assimilates in Plants)第一节高等植物的运输系统(Transport System in Higher Plants)一、物质运输的意义1.维持植物整体性高等植物由根、茎、叶等器官组成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组织、器官间有的确的分工和密切的合作。

绿叶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主要部位,而根系则从土壤中吸取水分、无机盐,少量有机物供给地上部分需要,在根中还能合成一些微量活性物质。

所以一个高度分化的高等植物的有机体,时刻与环境间进行着多种物质的交换,同时本身的地上部与地下部时刻进行着物质的运输和转化,这是植物的生命活动,是一种代谢形式,只有不断进行各种物质的运输,植物体才能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2.传导信息外界刺激对植物的影响有许多是通过物质运输来传导的。

例:光照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植物对光感受的部位是叶片、感受以后,产生一定的物质,经韧皮部、运输到生长点。

使其发生一系列质变而开始出现生殖器官。

3.对经济产量的影响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在农业生产上,往往生物产量很高,长成了繁茂的营养体,累积了大量的有机物,但最后的经济产量却不一定高,这就关系到物质的运输与分配问题,如果运输通畅,分配合理,则经济产量高。

例:水稻灌浆时体内有机物的:68%运到籽粒中;20%用于呼吸消耗;12%残留在体内。

就是说这时物质运输对产量是极关重要的。

4.病毒侵染,传播以及外源物质运输的途径病毒常常是由蚜虫、飞虱、小蝇等剌入筛管的物针带入体内,并随物质流而转移,传播的。

但对物质运输的研究技术难度较大,进展较慢,原因主要是:①运输是通过各种不同的组织的活动,关系很复杂。

②不是单纯的空间移动,伴有生化变化。

③体内外相差悬殊,不便模拟。

④调节单位与过程多样性。

⑤运输与利用相交错。

二、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系统: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在微观到宏观的各层次上发生:细胞内的分隔↓细胞器↓细胞与细胞↓组织↓器官环境↓植株其它生物整个可分成二大运输体系:质外体运输与共质体运输。

植物生理学06-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植物生理学06-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 糖分运输有选择性 ➢ 逆浓度梯度积累 ➢ 中间细胞棉子糖和水
苏糖合酶集中分布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二、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同化物的卸出是指同化物从SE-CC复合体进入 库细胞的过程。 1、卸出途径
质外体途径:蔗糖运出SE-CC,水解后进入胚乳细 胞,再在胚乳细胞中合成蔗糖。
共质体途径:借助筛管分子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 同化物卸出到库端细胞。
2. 装载途径
共质体途径:同化物通过胞间连丝进入伴胞,最后进 入筛管;
替代途径:同化物由叶肉细胞,先进入质外体,然后 逆浓度梯度进入伴胞,最后进入筛管分子,即“共质 体-质外体-共质体”途径。 (同化物在韧皮部的装载途径示意图)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质外体途径 (apoplastic pathway) 共质体-质外体-共质体 交替途径

94.0
47.0

5.0
4.4

14.0
*

4.3
5.8

2.1
1.6

0.17
0.13

0.24
0.08
硝酸盐
**
pH
7.9
极微 8.0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2. 收集方法 口器吻针法: 压力探针法: 切口法: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三、同化物运输的方向与速度
运输方向:由源到库。双向运输,以纵向运输为 主,可横向运输。
浓度差将同化物卸出。
第六章 植物体内同化产物的运输与分配
三、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1. 压力流动学说 (Pressure flow hypothesis)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实验现象:(1)未经环割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 较好,经环割的柳枝,不定根生长状况较差。 (2)经环割的柳枝,开始环割的切口上 端有汁液分泌,后来环割上端形成粗大愈伤组织, 有时为瘤状物。 实验结论:(1)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是由位于植物 韧皮部 筛管 茎内_______里的_____来完成运输的。 自上而下 (2)有机物在茎中________向根运输, 输导有机物的组织是韧皮部的筛管,属输导组织 。
茎较坚硬 能直立 平卧于地 长不定根 借茎本身缠绕或他物上升 缠 用茎叶卷须攀援他物上升 绕

直立茎 匍匐茎
攀援茎
缠绕茎
(1)四类茎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 匍匐 别出______茎 借助他物 (2)根据向上生长是否需_________可以分直 立茎、攀援茎、缠绕茎。 茎叶 (3)根据借助他物向上生成是否利用 卷须 附 着他物,可以区别攀援茎和缠绕茎。
靠里是韧皮部
内外 树树 皮皮
髓 木 形 树 质 成 皮 部 层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切面
树皮 (较软) 韧皮部 形成层 髓 (较软) 木质部 (较硬)

树皮是从树干的形成层区与木质部分离的部分 十分紧密 小 外树皮: 细胞排列____,细胞间隙较__, 树 保护 起到___作用, 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髓:在茎的最中央,细胞__,细胞壁比较__, 大 薄 贮藏营养物质 质地较软,有_______的功能。
思考:
(1)如果细铁丝缠小树,会对小树产生哪 些影响?为什么? 如果铁丝缠绕小树,至少会影响茎中有机物的 运输。树干会加粗,铁丝缠绕势必影响小树的 生长。
(2)课桌椅是利用茎的哪一部分结构的? 制作课桌椅,主要利用茎的木质部。
设问:为何竹子老是这么细?为什么有些植物 能变粗有些植物(如水稻.小麦等)不能变粗?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ppt课件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ppt课件
27
28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结构与途径
通过木质部中的___管由___向___运输 二、有机物的运输结构与途径
通过韧皮部的___管由___向____运输
29
30
1、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什么结构运输? 2、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什么结构运输? 3、导管和筛管的运输方向有什么区别? 4、树瘤是怎样形成的? 5、植物体内有几条运输线?运输的物质分别是 什么?运输的方向怎样?
要求:学友说,师傅评价更正,教师抽查。 31
基础过关
1.带叶的杨树枝条下端插入红墨水中,过一些时候把枝条纵 切,茎内被染成红色的部分是( )
▪ A 筛管 B 茎全部 C 形成层 D 叶脉和木质部
2.植物茎的结构中,具有输导功能的是( ) ▪ A 导管和筛管 B 韧皮纤维 C 形成层 D 木纤维
3.在橡胶树林里,经常看到工人们将树皮割破后在树皮的伤 口下持一小桶,用来接从树皮中流出的乳白色液体。流 出这些液体的结构是( )
40
对树瘤现象的解释
看书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 1.树皮中的运输结构是什么?(5页第一段) 2.筛管的细胞特点是什么?(5页第一段) 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运输的? 4.环剥枝条后,为什么会形成树瘤?
自主学习后,师友交流
41
课前准备
▪ 生物书、笔记本
1
师友共同回忆上学期讲的有关”植物的营养” 内容,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植物需要的水和无机盐等无机营养从哪儿获得? 2.植物需要的有机营养从哪儿获得?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无机营养 叶制造有机物——有机营养
2
给植物浇水后,水到哪里去了?
3
4
第五章 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5专题.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24张PPT)

5专题.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24张PPT)
23
❖ 课堂练习
4.(02年全国联赛)在大多数情况下,植物体中水向上运
输主要是依靠( )
√ A.内聚力张力 B.根压 C.蒸腾拉力 D.表面张力
❖ 根系吸水动力是根压和蒸腾拉力,由于大气水势总是
低于植物水势,因此蒸腾作用总在进行,所以为根系吸
水的主要动力,而根压仅在蒸腾受抑制时起作用。
5.(08年全国联赛)早春,当落叶树开始新一年的生长时
本讲主要讨论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2
❖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概述
陆生植物的地下部和地上部在营养吸 收上有明显的分工;根系从土壤溶液 中取得水分和无机养料,其中大部分 输送到地上部供茎、叶、花、果实的 需要。高大的树木中输送距离可达百 米。根、茎、花、果实等非光合器官, 都要从光合器官(主要是叶片)取得 有机物。此外,植物体各器官间还通 过激素的传递而相互影响。
,木质部中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是( )
√A.大气与木质部的水势差 C.根压
B.蒸腾拉力 D.土壤与根木质部的水势差
❖ 早春,叶片尚未展开,蒸腾很微弱,故主要为根压吸水。 24
7
【一】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速率及溶质种类
二、运输方向
➢同位素示踪法证明,植物体内有机物可通过韧皮部 向上或向下运输,甚至同时进行双向运输。当纵向运 输受阻时还可侧向运输到木质部。
三、运输形式和速度
➢蚜虫吻刺法是研究有机物运输溶质种类较理想的方 法,原理是蚜虫以其吻刺插入筛管细胞吸取汁液,后 用CO2麻醉之,将其吻刺从下唇处切断而留下吻针, 由于筛管正压力存在,切口会不断流出韧皮部筛管汁 液,收集分析之。
21
❖ 课堂练习
√ 1. P-蛋白存在于筛管
D.伴胞
√2. 证明筛管内有机物运输形式的方法是( ) A.蚜虫吻刺法 B.环割法 C.嫁接法 D.伤流法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课件

第一节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课件

• 果树环剥增产的依据
果树可通过环剥,使叶部制造的有机养 料暂时不能向根部运输,而集中到正在发育 的果实上,从而加快果实的生长,从而提高 当年果实的产量。这就是果树环剥增产的依 据。
•有机养料的分配和贮藏的特点
1、有机养料不是平均分配的,以生长最 旺盛的器官分配最多,如开花结果期分配 的中心就是花和果实
• 构成? • 作用?
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筛管
环剥实验证实“筛管”向下输导有机养料
当在树枝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 一段时间后树皮就渐渐膨大,时间常了就形 成节瘤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叶制造的有机养料向下运输的通路被阻 断了,有机养料就积存在切口的上方,使切 口处的细胞分裂和增生加快了,因此,树皮 就膨大起来,形成了节瘤。又因为只有韧皮 部的筛管是上下连通的,因此证明了筛管是 输送有机养料的通路。
2、就近运输的特点:叶片总是将大部分 有机养料输送 到靠近它的果实。
疏果的原理:合理的叶面积和果数比才能 够保证果实生长,生产出优质大果。
三、植物体内的水主要由叶片散失到 大气中
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 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体 外的现象叫做蒸腾作用。
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
茎的输导功能 茎的输导功能:通过导管输导水分和 无机盐,通过筛管输导有机养料。
红墨水浸茎实验证实,“导管”向上输 导水分和无机盐
把一段带叶的茎放进红墨水中,等叶片 微红时,取出叶片可见只有木质部变红 了,而茎的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在放 大镜下可见只有导管变红。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精品PPT教学课件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精品PPT教学课件

说明: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属于输导组织。
叶脉、根中都有导管,它们和茎中的导管相通。
因此,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能在植物体内运输至
茎、叶、花、果实等器官。
2020/12/8
5
科学家发现, 导管由一些直 径较大的长筒 形细胞连接而 成。不过这些 长筒形细胞已 经死亡,它们 上、下连接处 的横壁消失, 故导管上下贯 通。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2020/12/8
筛板
10
试比较导管与筛管的结构特点:
存在部位
导 管
木质部
筛 管
韧皮部
细胞特点
死细胞、细胞之间横 壁消失 活细胞、细胞之间有 横壁,且其上有筛孔
功能
输导水和无 机盐
输导有机 物
韧皮纤维属于 机械 组织,它的作用
是 增加茎的强度

2020/12/8
11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由此可见,韧皮部的结构
那么,茎如何完成这些功能呢?
2020/12/8
1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2020/12/8
2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研究树皮 树皮由哪
外树皮 保护作用 树 皮 内树皮
内树皮 (靠里是韧皮部)
(靠里是韧皮部)
木质部
2020/12/8
3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2、研究木质部
木质部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木材,木 质部由 导管 和
木纤维 组成。
木质部
2020/12/8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1、有机物的运输速度:
被运输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2、有机物质的运输率:
比集运量(SMT)或比集运量转移率(specific mass transfer,SMTR): 有机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韧皮部横截面 的数量。g · cm -2 · h -1.
第二节 有机物质运输的机理
• 物质在源端的装载(phloem loading) • 物质在库端的卸出(phloem unloading) • 从源到库的运输动力
二、有机物运输的途径
1、短距离运输: 胞内与胞间的运输
质外体途径:
共质体途径: 交 替 途 径:转运细胞 (胞壁与质膜内折,囊胞运动 韧皮部: 筛管(P——蛋白) 实验证据:蚜虫吻刺实验结合同位素示踪;环割实验
出胞现象)
2、长距离运输: 输导系统的运输
三、有机物的运输方向
单向、双向、横向(少量)
四、有机物运输的度量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系
2、代谢库:指接纳有机物质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 官或部位。 3、源库关系:
1、代谢源:指能够制造或输出有机物质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作物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有三种类型:
源限制型:源小库大,限制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源的供应能力。 库限制型;源大库小,限制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库的接纳能力。 源库互作型:呈过渡状态的中间类型,产量有源库协同调节。
质外体
筛管、伴胞
共质体 S
蔗糖载体
S
H+
H+
H+
ATP酶 K+ K+ PH 5.5 PH 8.5
H+
K+ K+
+ 内 高K (--) 高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果树环剥增产的依据
果树可通过环剥,使叶部制造的有机养 料暂时不能向根部运输,而集中到正在发育 的果实上,从而加快果实的生长,从而提高 当年果实的产量。这就是果树环剥增产的依 据。
•有机养料的分配和贮藏的特点
1、有机养料不是平均分配的,以生长最 旺盛的器官分配最多,如开花结果期分配 的中心就是花和果实 2、就近运输的特点:叶片总是将大部分 有机养料输送 到靠近它的果实。
疏果的原理:合理的叶面积和果数比才能 够保证果实生长,生产出优质大果。
三、植物体内的水主要由叶片散失到 大气中
实验现象


甲: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 乙: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 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体 外的现象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方式 植物长大后,茎枝形成木栓,这时茎枝上的皮孔可 以蒸腾,木本植物特有。但是皮孔蒸腾量极小,约 占0.1%。 植物的蒸腾作用绝大部分是在叶片上进行的。分为 角质蒸腾(5%~10%)和气孔蒸腾(主要形式)。 气孔蒸腾 气孔是植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门户。水 蒸气、CO2、O2都要共用气孔这个通道,气孔的开闭 会影响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
第五章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一、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
茎的输导功能 茎的输导功能:通过导管输导水分和 无机盐,通过筛管输导有机养料。
红墨水浸茎实验证实,“导管”向上输 导水分和无机盐 把一段带叶的茎放进红墨水中,等叶片 微红时,取出叶片可见只有木质部变红 了,而茎的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在放 大镜下可见只有导管变红。

蒸腾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外界条件影响蒸腾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 此外还有空气相对湿度、温度、风等。 当植物移栽时,除少伤根外,还应尽量降低蒸 腾作用,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喷蒸腾抑制剂,促进气孔关闭 2、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 3、去掉一部分枝叶,减少蒸腾面积 4、移栽后盖遮阳网等 5、对于大树等可用吊针输液的方式补充水分
蒸腾作用的过程
气孔的构造
当保卫细胞吸收水分膨胀时,因外壁较薄使细 胞向外弯曲,于是气孔张开; 当保卫细胞失水缩小时,细胞壁拉直,恢复原 状,气孔就关闭,即完成一次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过程
气孔的开闭和水分蒸腾
保卫细胞 吸水—开放—蒸腾
失水—关闭—不蒸腾
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作用对植物体有重要生理意义。 1、蒸腾作用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 主要动力 2、蒸腾作用能促进矿质养料在体内的运 输 3、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的温度
导管
• 构成? • 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由筛管运输
筛管
环剥实验证实“筛管”向下输导有机养料 当在树枝上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过 一段时间后树皮就渐渐膨大,时间常了就形 成节瘤了。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叶制造的有机养料向下运输的通路被阻 断了,有机养料就积存在切口的上方,使切 口处的细胞分裂和增生加快了,因此,树皮 就膨大起来,形成了节瘤。又因为只有韧皮 部的筛管是上下连通的,因此证明了筛管是 输送有机养料的通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