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ppt精品课件(含教学案)

【高中政治】文化创新的途径ppt精品课件(含教学案)
具体 表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孝”,至今仍 被我们视为稳定 家庭,凝聚民族 的重要因素。
思考: 你能否根
据”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道 理,从中看到道 德继承中的文化 创新?
探究一:在进行苏绣针法创新时,杨守
玉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 结论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 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探讨: 国粹的尴尬 VS
青春版牡丹亭的火爆
请你为传统戏曲的重新振兴来
本人的几点看法 (1)从自身情况看,传统戏曲的 内容、形式陈旧,没有吸引力;
(2)从外部情况看,年轻一代对传 统戏曲知之甚少,不懂得欣赏;而 且其他娱乐形式的兴起,让观众有 了更多选择的余地。
本人的几点看法
(3)政府加大对戏曲这些文化遗 产的扶持和保护力度,在社会上 进行传统戏曲基本常识的普及。
乱针绣 是30年代初著名中国乱针绣 大师杨守玉首创。在传统刺绣的基 础上,创造了运针纵横交错的乱针 绣法。乱针的出现,是对我国几千 年传统刺绣的重大突破,开辟了向 更高美术层次迈进的广阔前景。
探究一:在进行苏绣针法创新时,杨守
玉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
探究一:在进行苏绣针法创新时,杨守
玉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 结论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 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具体 表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反对
历史虚无主义 守旧主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祖 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 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早在清末,沈寿从 西方的油画、摄影 等艺术中得到启发, 吸收了西洋画中讲 究光线明暗的优点, 首创了把油画作为 刺绣画稿的“仿真 绣”,仿真绣是传 统苏绣文化吸收了 西方绘画艺术而进 行创新的结果。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开课精品教案

—继承传统
通过合作探 究 (三)合作探究四“在与其他民族 文化进行交流、 借鉴与融合的过程 (三) 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1.学生思考 舞剧《天鹅湖》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能够取得成 3.学生展示, 其他同学补充 功?”理解 文 4.学生整理反思 化创新的基 本 途径之二: 不 同民族文化 之 么中国的杂 技, 徐悲鸿认为应该如何对待 传统文化?为什么?” 2.师生归纳总结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造)
” 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篇】 2.教师归纳总结 (二) 学生思考、 参与探究, (1)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进行小组合作, 找出如何应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 对外来文化 鉴与融合 (2)地位。
2.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其他 及时巩固所学知 同学补充完善 3.学生整理答案 识,同时提高审 题和解题能力, 并再次巩固辨析 的解题方法。
四、目标达成情况诊断 1.基础知识诊断——达成知识目标 (1)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途径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好莱坞大片对我们的影响 内容 错误倾向
2
„„„„„„„„„„„„„„„„„„„„„„„名校名师推荐„„„„„„„„„„„„„„„„„„„
间的交流、 借 鉴与融合 。
通过合作探 究 四“在与其 他 民族文化进 行 交流、借鉴 与 融合的过程 中,要注意 什 么问题?“ 让 学生明确, 应 担注意的错 误 倾向。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收获 1.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获 第三部分 2.利用多媒体展示本框的知识框 课堂小结 架 教师点拨 1.选择中的易错知识点 第六部分 学以致用 2.辨析题的解题思路 3.展示思维过程 1.当堂完成练习 通过当堂训练, 2.学生总结反思 的知识 总结本节课所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途径 课件(公开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5.2文化创新途径 课件(公开课)

生成新知
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 径。
人民群众 是文化创新(创造)的主体
要求: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 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案例分析三
《流浪地球》剧情中的种种反套路设置,做出了中国特色。山挡路了移走,海成灾了填掉, 天破了补起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这些融于中国人血脉中与天地抗争的豪 情,与面对末世争生机、寻希望的电影主题异常合拍。影片凸显不惧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的饱和式救援。首先在于它掐中了观众痛点,成为中国科幻电影攀登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 标志,满足了中国观众对国产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经济日报》评)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宝藏浩瀚精深。中国的民族音乐绵延 千年,中国的舞台传统写意凝练,是东方审美观的独特表达。 放着自家的宝贝不为我所用,却心甘情愿地被洋派俘虏、绑
C 架,说到底是缺乏民族自信的表现。可见,增强民族的文化
自信,必须( )
①坚决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②坚决克服“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
辩证否定观发展的环节——重视文化的发展
案例分析四
《流浪地球》是用世界听得懂的电影语言讲述的 中国科幻故事。电影的构思、讲述手法和拍摄技 术等借鉴了好莱坞等西方经验,但又没有照搬照 抄,而是消化吸收再创新。它胜就胜在,将中国 的“道”与西方的“术”有机融合。中国文化、 中国视角和中国价值观赋予了《流浪地球》不同 于好莱坞大片的精神和灵魂。尽管电影仍有不少 瑕疵,有很大改进空间,但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 正步上与世界一流水平作品相比肩之路。
(2)要求: ①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要注意不同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 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基本原则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

2018-2019学年高中政治专题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

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
• “采风”一词的原意是收集民歌;
• 古代文人深入民间采集民歌民谣,为的是 给创作 诗词歌赋增添灵感; • 这里的“风”是“风、雅、颂”的“风”。
从《云南映像》的创作中,说说民间采 风与文化创新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民间采风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社会实 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 决定作用
《诗经》的创作过程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工作者必须 自觉投身于社会实践
说一说:歌声背后的故事

写《在那遥远的地方》时,王洛宾只有二十六 岁,当时在蒙古青海湖边的一个小地方教音乐。有 次电视台摄影队来,想拍摄一辑纪录片,他们找上 了当地一名千户长的小女儿。王洛宾对这位清秀脱 俗只有十九岁的女孩很仰慕,但因语言不通,相处 两天,无法沟通,只能把她写入歌中寄情。 在一次记者访谈中,他自嘲地说:“也许那是单 恋吧,因为心里有话又说不出来,只有通过音乐, 才能把内心的感受尽情发泄出来。” 由此可见,王洛宾的歌曲创作与什么有关?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关 雎(周 南)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以其清醒的现实性,从多方面表现了 周代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 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开辟了中国诗歌 的独特道路。 我国的《诗经》保存了不少劳动人 民的口头创作,它不仅表达了劳动人民 的思想感情,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艺术 创作才能。 结合《诗经》的创作过程,思考: 文化创作的 主体是谁?中国文化工作者有怎样的使命和职责?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 之木。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考课省级获奖课件(31张)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考课省级获奖课件(31张)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 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提示: 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把握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 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克服错误倾向
① “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②“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民间传说
• 月白风清花袭人,纱窗青灯透双影。
• 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 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 青梅竹马俩无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 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京剧
越剧
潮剧 粤剧
1959年5月27日,上 海音乐学院的何占豪、陈 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 院首演。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探究二: 一方面,《梁祝》成功运用了西方音乐艺术中 的复调、和声。 另一方面,小提琴虽是西方乐器,但在《梁祝》 中体现了大量的国元素。作品把独奏小提琴与我国 古筝、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表现手法有机结合起 来,使得小提琴音乐既具有西洋乐器的韵味又具有 浓厚的民族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小提琴 民族化的一个艺术高峰,它以民族化的无穷魅力, 引起全世界的瞩目。 探究:结合材料,说说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 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何占豪
半个多世纪前的这 一文化事件,曾使当时的 中国人意识到,西方管弦
陈钢
创作背景
思考: 1 、为什么老百姓听不懂 莫扎特、贝多芬和巴赫? 老百姓想听的是什么? 2 、有人认为该创作来源 于作者的灵感凸现,主要 靠的是作者聪明才智,你 们对这种观点怎么看待的? 理由是什么? 3 、假如你是文艺创作者, 在创作的过程应该注意什 么?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29张)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名师公开课省级获奖课件(29张)

文化创新我思考
问题: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我国为什么将文化创新上升至国家战略 层面?(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文化创新我感悟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担负起文化创 新的使命和责任,做合格的文化传承者 和享用者,你准备怎么做呢?
课后作业
调查湖南省花鼓戏的现状,为我 省花鼓戏的发展创新出谋划策?
当堂检测3
3.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 了柳体,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 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这体现了( ) A. 文化创新就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 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推动作用 C.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 任何人都能进行文化创新 答案:C
当堂检测5
那么谁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呢?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结论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 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新我思考
请欣赏视频:《<人民的名义>为何会成为人民的选择》
结合视频,思考:
《人民的名义》成为人民的选择,给广大文
艺工作者以怎样的启示?
结论二: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
分析:评论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世界文化 多样性
文化
传统文化 继承性
文化在交 流中传播
侧重于不同民族 文化的交流、借 鉴和交融
文化创新
文化在继 承中发展
侧重于本民族文化 的取精去糟,推陈 出新,革故鼎新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 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有价值 的文化创造。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考课省级获奖课件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 5.2文化创新的途径名师公考课省级获奖课件

• 谢谢
沈阳市2016-2017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第 五 课 文 化 创 新
节目宗旨:赏中华诗词、 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 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唤 醒了中国人对古诗词的集 体记忆。
你认为这档节目为什么这么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李挺说:“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 是原创的,我们的节目就更应该在原创性的增强 上不文化创新的 知识谈一谈我国的影视文化创作应如何挖掘好 传统文化?
一、文化创新的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社会实践
源泉 动力 推动
社会 实践
文化 创新
一、文化创新的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推陈出新 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认为,中国人的诗心一 直都在,但需要被激活。《中国诗词大会》走红 其实暗合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 求,本节目既具格调又接地气,让朴实的草根平 民来演绎原生态的中国文化,本身就打破了过去 一贯盛行的“非明星便没有观众”的惯性思维。 《华商报》发表的文章认为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 强烈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心理紧 密相连,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课堂小结:
1、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1)基本途径之一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2)基本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克服 坚持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正确 方向 “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文 化 创 新 的 途 径
具体方法 甲:花开堪折直须折。 花在第一字位置 上 乙:落花人独立。 花在第二字位置上 丙:感时花溅泪。 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 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答不上的 则罚酒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doc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五课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doc

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件: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径第五课文化创新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

2 .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1)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 正确认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①我们不能离开,空谈文化创新。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

②体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根基时代精神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 .必要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

2 .创新与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关系。

(1)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的过程。

(3) 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________ 的过程。

(4) 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重要动力过程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新文化文化多样性3 .对待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正确态度和原则。

(1) 正确态度: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_____________ 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

(2) 原则: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_____ 、为我所用。

世界优秀文化有益成果以我为主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 .文化创新中存在的两种错误倾向。

(1)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 _____ ,拒绝接受和任何的倾向。

(2)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 _____ ,根本否定的倾向。

传统文化新文化外来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2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1) 文化只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五课文化创新
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
【重难点“精讲”】
一、根本途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这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2. 为什么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

二、基本途径
1.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1)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①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表现在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原因: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知识拓展: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

这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民族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即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主要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

(1)怎样进行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
①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②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就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2)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①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坚持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虽有差异、矛盾和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知识拓展:“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并不矛盾。

“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可以统一的。

“以我为主”,表明在文化交流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力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平等交流。

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层面。


三、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反对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3.正确方向:我们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考情分析】
①创新与继承的关系,近几年对本考点的考查难度较大,考生在复习时要正确理解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②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近几年对本考点考查较多,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考查。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关注社会生活中有关文化创新的材料。

③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本考点多数是在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时涉及,也有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让考生区分几种错误倾向。

【易错警示】: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说法正确吗?
提示: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对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知识总结】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①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基本要求、根本途径。

②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营养)、推陈出新(辩证对待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进行文化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坚持正确的方向。

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