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说明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选修《燕歌行》教学设计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一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选修《燕歌行》的教学设计。
该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他们的研究成效和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燕歌行》的背景和意义;2. 理解《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概述;2. 《燕歌行》的创作背景和主题;3. 《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思想;4.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深入分析《燕歌行》的文本;5. 学生自主创作与表达。
教学方法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活动,学生能够相互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2. 问题导向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思想;3. 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4. 创造性表达:鼓励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燕歌行》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燕歌行》理解的深度和准确性;3. 创造性表达评价:评估学生创造性表达作品的质量和独特性;4. 研究效果评价:通过考试或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提高。
教学资源1. 《燕歌行》原文和翻译版本;2.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3. 多媒体设备和材料。
结束语通过本教学设计,我们旨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政治思维和人文素养。
通过合作学习和创造性表达,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燕歌行》中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和能力。
希望本教学设计能够对教师们在高中政治选修课中教学《燕歌行》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国家财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财政的含义和实质
2、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3、财政的作用
4、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5、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具体用途
6、了解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初步理解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能力
2、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安排财政支出的能力
3、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关心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财政的巨大作用
三、教学难点
1、财政政策
四、教学过程
此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难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讲解。
学以致用,当堂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活动:本框小结
(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
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语速较快,板书水平有待提高。
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进行板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田锋【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
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
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政治必修一《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课前分析一、设计理念(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
(1)本框题容量大但更侧重于德育意义。
可以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略讲劳动的含义和意义,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热爱劳动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2)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行行出状元,职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引导学生选择职业理想要从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出发,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仍是当前就业的主流。
(3)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观念。
二、教材分析《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
从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知识涉及劳动、就业、维权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知识看似零散。
而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劳动作为主线贯穿其中。
劳动者作为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通过劳动创造着财富,因此,劳动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劳动的重要途径是就业,尊重劳动者的劳动,对国家而言,便意味着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政策,通过立法和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来维护劳动者权益;对个人而言,便意味着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劳动权使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
这样以劳动作为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了新课程为教师提供的开放式平台,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加工。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现从以下几方面作简要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货币、价格、消费、生产等基础知识,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经济学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2.能力基础:学生已基本具备自主互动、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经验。
但即兴探究的能力较差,需要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和点拨。
3.心理基础:十五、六岁的学生,社会交往面有所扩大,对身边的人和事,已经有了自己基本的思考和判断,对自己的未来也开始有具体的设想,对于劳动、就业这样的词汇并不陌生,对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_1

高中政治说课比赛一等奖说课稿5篇高中政治说课竞赛一等奖说课稿【篇1】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一)本框题的地位与作用本框题所处的其次单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按两条线索绽开,一条是从地域角度介绍文化的横向传播,即世界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另一条线索则是从时间挨次介绍传统文化纵向继承和进展;最终对两条线索进行整合介绍文化创新。
本框题主要是介绍其次条线索的内容,重点学习传统文化的含义、作用和继承。
它向前承接了在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中,如何敬重和培育自己的传统文化,向后又为今日如何进展创新传统文化做了铺垫,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将对同学提高辨析先进与落后传统文化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加民族骄傲感、自信念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对于本框题,《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目标为:“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教材对本框题教学内容的体现主要有:在第一目《体统文化面面观》中介绍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在其次目《传统文化在今日》中介绍传统文化的特点;在第三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介绍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要求,在教学要求这样把握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让同学懂得什么是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明确传统文化的作用。
2.力量目标让同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把握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老师情感的引导,让同学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树立喜爱优秀传统文化、喜爱家乡、喜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题教学主要应集中精力解决“现实作用”和“对待态度”两个问题。
为此,对教学的重难点是这样设想的:1.重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和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学平常都接触过这一概念,但其详细内涵是什么都不太清晰。
首届高中思想政治说课评选一等奖说案精编版

评选一等奖说案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全国首届高中思想政治说课评选一等奖说案《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张强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木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第一框题。
木框主要体现了课程标准“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知道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大众文化现象给予客观评价”的要求。
木框题的核心是通过分析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斓,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从而主动选择积极健康的文化生活。
根据课标要求,参照教科书,支撐这一问题解决的知识有:⑴文化生活的特点;⑵文化生活的两面性;⑶发展文化生活的基木要求。
其中重点问题是辨别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只有辨别清楚,才能趋利避害,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
从而为怎样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打下基础。
由于高二学生尚未学习哲学知识,所以它也是木节的一个难点,同时,由于学术界对什么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有那些基本特征,存在着分歧,所以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也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应该说高二学生己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
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以至付出沉重的代价。
很显然通过木框的学习,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木框题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而:(1)知识目标:了解目前我国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人们的文化生活是色彩斑斓的,但也存在令人忧虑的现象;把握大众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确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坚持的原则、方针等。
(2)能力目标:对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现状,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既看到主流,又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案【篇一: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懂得商品价格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
◎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了解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了解替代品和互补品的含义。
◎理解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能力目标:◎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实际生活能力。
◎能够运用商品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有关理论,分析相关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能够初步根据商品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对如何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能辨证看待商品供求与商品价格的关系,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
三、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教案设计——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经济生活之中,时刻感受着价格的变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前段时间,同学们曾经利用周末,做过一份《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
同学们组成实践小组,或者走访各大超市,或者走进居民家庭,或者在街头巷尾,采取访问、笔录、问卷等方式,对城市居民进行了调查。
综合各实践小组的调查结果,我把两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展示给大家:(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价格上涨的影响:①肉类销量有所减少。
②鸡蛋、海产品销量有所增加。
③米、面、蔬菜销量没有太大变化。
④特价活动期间,销量增加。
(二)调查对象:行人、价格上涨的影响:(原话实录)①加不起油,吃不起肉。
②每月花费增多,但食品类商品不得不买,一些贵重商品消费减少。
③使用私家车次数减少。
④用海产品、鸡蛋代替猪肉,尽量使用电器做饭。
⑤减少对价格上涨商品的购买。
⑥对生活的影响不大。
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价格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的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咱班有两个同学根据我们的调查,模仿电视正在热播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段小品——《家有儿女之价格篇》。
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请特别注意其中有关价格的情节。
人物:妈妈一一梅儿子一一星地占、:客厅妈妈:(提着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星星,快来接东西!可累死我了!儿子:(快步过来,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咱家奖了?您这么可着劲儿的往家买?妈妈:哎,星,今天我可遏上好事了。
今天商场在搞优惠大展销呢,要让利消费者。
心动不如行动,我就赶紧行动了。
对了,星,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快试试。
儿子:啊……这大夏天的您买羽绒服干啥啊……妈妈:(有点得意)你看哪,这些羽绒服,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我给你和,J、雨、小雪各买了一件。
儿子:我看啊,您是被人给忽悠了。
妈妈:小孩子你懂什么啊。
儿子:那这一包呢,这包东西也是优惠商品?妈妈:哪是优惠啊?那价格,嘿,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儿子:(有些困惑)我就奇了怪了,上次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非要等降价再买,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呢?妈妈:你就看吧,这猪肉、鸡蛋、大米、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
.儿子(噘着嘴):哎呦妈啊,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就买了这么点啊?妈妈:你就别提这猪肉了。
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这猪肉没法吃了,以后就吃鸡蛋吧,鸡蛋也很有营养阿,我给你做蒸鸡蛋,炒鸡蛋,煎鸡蛋,鸡蛋汤……儿子:好了好了,您快别说了,说得我都恶心了。
妈妈:嘿,你还恶心呢,这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也多了,这鸡蛋的价格也在涨呢。
儿子:(有点疑惑)看这两大包东西,降价的买,涨价的也要买,真是想不通。
探究问题:1、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2、星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却非要等降价再买。
”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买牛肉的人都多了。
”为什么呢?能否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学生分组讨论)1、一般规律探究1: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学生分析:……总结:羽绒服在夏天处于销售的淡季,供过于求,价格较低,消费者此时购买可以得到价格上的实惠,因此得到消费者的欢迎。
我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体验,。
当2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我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来说,也就是当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这是价格影响需求的一般性规律。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探究2:星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却非要等降价再买。
”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分析:小品中涨价也买的商品:猪肉、鸡蛋、大米、白糖。
这类商品,价格往往相对较低,而且对于生活是必需的,属于生活必需品。
这类商品的需求量也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但是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
价格涨了,也不能把脖子扎起来不买;价格跌了,也不能买很多放在家里,因为会变质。
可以等降价再买的商品:汽车、高档家电、笔记本电脑、名贵首饰等。
这类商品价格昂贵,并不是生活必需的,属于高档耐用品。
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往往显著减少对其的需求,甚至暂时不需求:而在价格下降时,人们也会显著增加对其的需求。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而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到价格的影响较大。
3、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探究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也多了。
”为什么呢?能否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分析:猪肉和鸡蛋都很有营养,可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部分需求。
两种商品功能相同或者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_需要,这两种商品称之为互为替代品。
猪肉和鸡蛋属于互为替代品。
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人们将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的增加。
我的生活体验:很多家庭主妇,包括我,在肉价上涨之后,就经常用鸡蛋炒菜了。
类似的商品还有哪些?请同学们举例并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举例:……教师举例:汽油和汽车——引出疑问:汽油和汽车属于互为替代品吗?分析:对照含义,汽油和汽车不是互为替代品,而是互补商品。
两种商品只有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作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不仅会使该商品需求减少,也会使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随之减少。
我的生活体验:我家买了汽车,油价上涨之后,如果没有特殊事情,就骑自行车上班,健身环保又省钱。
学生举例:…… 、可见,消费者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不仅受到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把我们刚才共同探究学习的成果总结一下:一、价格影响生活1、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2、不同的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3、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生活是门艺术,消费是门学问,如何利用消费的学问,创作生活的艺术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把握和运用价格影响需求的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把自己有限的收入,科学、合理地安排,在价格的上涨,生活的压力之下,仍然可以活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经济生活中,价格的涨落是最正常的一种现象了。
对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积极面对,乐观生活。
大家一定也感受到了,最近物价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一直备受我们家庭关注的猪肉的价格,在持续上涨的势头下也开始有所回落了。
二、价格影响生产猪肉价格下降之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反响呢?让我们继续来关注《家有儿女》,倾听来自生活的声音——《家有儿女之价格篇(续集)》。
人物:妈妈一一梅儿子一一星表舅一一某养猪大户地点:客厅叮咚叮咚……妈妈:来喽来喽。
(热情地)哟,大表哥啊,快请进快请进。
星,快给你表舅倒水。
表哥,你怎么有空来啊,听说你在乡下养猪j雇人数钱都数不过来呢?表舅:这倒是真的,我前些日子贷款办养猪场,银行的人在帮我数贷款呢。
妈妈:哦。
表哥,你这提的啥呀?我说你来就来吧,客气啥啊。
表舅:这是我自家的猪宰杀的肉。
全国人民都知道你家没肉吃了,今天我特地给星带了一块,自己的肉,别客气。
妈妈: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星,快你大表舅。
儿子:(有些痛苦)啊,又是猪肉阿,最近猪肉价格一降,我妈这两天饭桌上没别的了,吃的我都快长猪毛了我。
妈妈:你不是爱吃吗?让你一次吃个够。
表舅:都是让这猪肉闹得。
我也是为猪肉来的。
妈妈:怎么回事啊?表舅:这不前两年吧,看人家养猪赚钱,俺也养,结果猪肉价格跌到底了,没办法,俺赔了钱把猪都杀了卖了吃了。
这吃下去还没消化呢,猪肉价格那涨的…..(快赶上火箭了。
俺赶紧地贷款买猪建养猪场,心想这下可赶上好时候了,这投进去的钱还没回来呢,猪肉价格叉跌了。
俺这回回养猪回回赔,把头都想成猪脑袋了也想不明白。
你家老夏是大知识分子,帮俺想想主意。
.儿子:杀猪焉用宰牛刀,不就是个猪肉的事吗,我帮你想。
.妈妈:(严厉地)星,太人说正事呢,你别乱吹阿,小,心闪了舌头! -儿子:妈,我今年上高中了,好歹也算个……小知识分子吧,我正学习经济学理论呢,学以致用嘛。
表舅:那是学问挺高的。
俺就拜托你了。
提出探究问题一一探究问题1:猪肉为什么重新回到了家庭的餐桌?学生分析:因为最近猪肉价格下降了。
探究问题2:近期猪肉价格为什么会下降?学生分析:……教师总结:从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高涨,养殖户的利益显著增加;而且,国家加大对养殖户的补贴力度。
在各种利益刺激下,生猪饲养量迅速增加,猪肉供给得到了保证,持续高涨的猪肉价格在2008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回落。
(填图)猪肉价格上涨—一农民盈利——扩大养殖规模——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下跌疑问:前期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学生分析:……教师总结: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2006年,猪肉价格跌到低谷,农民养猪不赚钱:而饲料价格上涨后成本压力增大,养猪很难盈利,一些地区农户就开始退出生猪养殖。
再加上南方生猪蓝耳病以及雪灾的影响,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
(填图)猪肉价格下跌——农民亏损——缩小养殖规模——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把这两个阶段联系起来:价格下跌获利减少生产缩小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生产扩大获利增多价格上涨可见:价格调节生产从价格对生产调节的这一过程,我们也可以发现,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使价格呈现出一种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