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第二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

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

第三章: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心主义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

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

第四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比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局限性。

采用比较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和应用。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反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学生分享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个人理解和思考。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主要学习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形态等基础知识。

承接前一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知识,本框主要介绍唯物主义的3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2中基本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能力目标是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2、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课第一框有关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一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①肯定回答:可知论②否定回答: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1教学设计授课日期: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熟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闻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推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力量目标:(1)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2)比较、分析的力量;(3)抽象思维力量。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进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高考考点考点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教学难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使用教具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方法点津列举古代思想家的闻名言论,进行分析、推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学问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讲授分析授课时数2教学过程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活动:“同学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同学在收集资料,仔细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学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闻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一)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打算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制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珍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简单问题简洁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3: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3: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的了解,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也经过了前面入门知识的学习,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哲学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三、重点、难点:1.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2.难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位企业家接受采访时说:“我过去生活担子很重,所以我一心努力挣钱,可以说那时我是唯物主义者。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现在是唯心主义者。

”你们是否赞同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呢?那么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通过此实例,让学生明确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的典型误区)活动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教师:展示漫画:甲乙二人在激烈的争论提问:甲乙二人的争论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学生:观看漫画,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的的观点。

然后展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比较表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活动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教师:讲述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示图片:第一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生的本原是“火”;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因此,在处理教材方面,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程标准,主要采用课前自主学习,即学生阅读教材、搜集典型的事例、提出困惑的问题;课上围绕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合作、才艺展示等环节,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学习,让学生懂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与本课相关的素材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温故导入哲学的基本问题环节二:情景再现观看视频《掩耳盗铃》思考:视频中的人,犯了什么错误呢?环节三:新知探究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部编版精品教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例如:伽森狄认为“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霍尔巴赫“自然不是别的,它是物质世界的整体,是物质事物的总和。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辨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我们的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提到哲学上的概念的时候经常不知所措,加之学生第一次接触哲学问题,很难把自身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思考。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案例说明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分别讲授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根本形态
3、上帝创造世界
4、我思故我在
小结
讲到这里,大家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认识有没有进一步提高呢?好了,今天的微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哲学两大根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区分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答复。
〔一〕、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案例导入:校长问两个学生:“如果你们做了一件好事,你们愿意大会表扬,还是愿意接受物质奖励?〞
学生甲:“愿意接受物质奖励。〞
校长:“为什么?〞
学生甲:“因为我是唯物主义者。〞
校长问乙:“你呢?〞
学生乙:“我愿意接受精神奖励。〞
校长:“为什么?〞
学生乙:“因为我是唯心主义者。〞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主要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哲学的发展史以及学会辩证看待哲学。

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此外,本框除了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对子之外,还简单介绍了哲学史上的另一对子即“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为学习第三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部分奠定了些许基础,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并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2、判断和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探究讨论、合作交流,提升信息归纳整理能力和合作能力;2、教师设置情景材料,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不同哲学派别的学习,使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并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四、学情分析本框内容的学习对象是高二学生,虽然通过前面几框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就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来看,他们看问题仍然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还在逐步发展中。

而哲学是一种思维科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尤其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框中有些知识需要联系到整本书才能深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保持住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创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

高中思想政治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案

课题课型授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含义以及根本形态;学会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开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重点难点重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形态难点: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形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来源:学§科§网]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探究: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思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来源学科网]共同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局限性:只是猜想,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开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材料:安瑟伦“上帝万能论〞、高尼罗的反驳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练习:区分以下观点3、哲学的“两个对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联系、开展、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三、课堂总结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三种根本形态[来源:]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形态3、哲学的“两个对子〞四、随堂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提高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二、重点和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4、本课讲述的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活动一: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讲授新课】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及其观点: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1、播放PPT,学生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泰勒斯(古希腊)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东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学生回答: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12 相关观点。

2.播放PPT,学生思考: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17 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

学生回答:进步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教师播放PPT,讲解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3.播放PPT,学生思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进步性是什么?到了19 世纪,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批判地吸收了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猜测性、简单化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生回答: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教师播放PPT 表格——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比较【合作探究】活动二: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三、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及其评价:1、播放PPT,学生思考: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什么?“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贝克莱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学生回答: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贝克莱语:“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2、播放PPT,学生思考: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什么?“理生万物”、“理在事先” ——朱熹“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黑格尔“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孔子学生回答: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教师播放PPT 表格——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比较基本形态区别联系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合作探究】活动二:材料一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物是观念的集合”,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小组讨论:结合漫画《大树的对话》和本框的学习,谈谈你对下列观点的理解:观点一: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观点二: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

(2)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它毕竟是“姹紫嫣红”的花,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四、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哲学中不仅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还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而构成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原因是:从哲学发展史看,辩证法或形而上学要么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最终归属于这两大阵营。

(播放PPT,使学生直观理解二者关系。

)分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派别歧【板书设计】根本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基本形态客观唯心主义评价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随堂练习】1.(山东高考卷)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

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2.(全国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3.(山东高考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上海高考单科政治)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的说法,认为“元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A.朴素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5.(江苏高考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广东高考卷)“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9.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否认二者有同一性10.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总体上看,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