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僧寺夜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王冕僧寺夜读注释

王冕僧寺夜读注释

王冕僧寺夜读注释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
王冕: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人。

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

牧:放牧牲畜。

陇:通“垄”,田埂。

窃:偷偷地。

学舍:学堂,私塾。

诸生:学生们。

已:毕,完。

辄:就。

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已而:不久,后来。

去:离开。

依:投靠,寄居。

潜:暗暗地、悄悄地走。

执策:拿着书。

“策”通“册”,书本。

长明灯:佛像前昼夜长明的灯。

达旦:到早晨,到天亮。

旦:早上。

土偶:用泥土塑成的佛像。

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狞,凶恶。

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

异,形容词作意动用。

录:收,收录。

此处指收为学生。

通儒:博学的儒生。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王冕学画》优秀ppt课件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王冕学画》优秀ppt课件

7, 20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王 冕 学 画
-
王冕(1287~1359),字元章, 号竹斋,别号梅花屋主,元诸 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 牛,每晚借佛殿长明灯夜读, 终成通儒 。诗多描写田园生
活,同情人民疾苦,谴责豪门 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一生爱 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 书法、篆刻皆自成风格,足以 名家。有《竹斋诗集》传世。
2、湖里有荷花,苞子上有清水,荷 叶上有水珠。
❖ 王冕看到此景是怎么想的?
❖ 看到( 想到( 到(
),王冕心里 ),又心里想 ),于是,他(
)。
王冕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联系课 文想想,当时他会怎么想,怎么做?
王冕初时画得不好,(
)。
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
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 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 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 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 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 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 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 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 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 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2、王冕僧寺夜读

2、王冕僧寺夜读

2、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阴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你从本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文言文活用王冕僧寺夜读

文言文活用王冕僧寺夜读

文言文活用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是一篇描写王冕在僧寺夜晚读书的文言文。

以下是对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王冕居住在僧寺,每到夜晚,他就在僧寺内读书。

这个僧寺虽然静谧,但他依然能够专心致志地读书。

有时候,月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照亮了他的书桌。

这让他更加享受读书的乐趣,仿佛得到了天降之福。

而有时候,阴云遮挡了月光,寺内变得一片黑暗。

但是,王冕丝毫不感到恐惧,反而更加专注地读着手中的书。

他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无论外界如何变幻,他都能安心地专注于阅读。

随着时间的流逝,王冕的心境也逐渐变得宁静和平和。

他的心思清晰,思考能力也变得更加敏锐。

在寺内夜读的这段时光,成为了他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最佳时刻。

每当王冕读完一本书,他都会反思书中的道理,并努力将其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他在夜晚的阅读中得到了滋养,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不断进步。

王冕的夜读并非仅仅为了满足求知欲望。

他希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增长智慧。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修行的实践,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王冕在僧寺夜读,正是他对文化的追求和自我提升的具体体现。

他将夜晚的安静和寺内的宁静作为学习和思考的最佳时刻,以此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的这种修行精神和坚持,在当时备受推崇。

总之,王冕在僧寺夜读的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和修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品德,成为更优秀的人。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

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王冕(miǎn)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②,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③(tà)之。

已而④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⑤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⑥若不见。

会(kuài)稽韩性闻而异⑦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注释】①窃:偷偷地。

②已:毕,完。

③挞:鞭打。

④已而:不久。

⑤执策:拿着书。

⑥恬:安然无动于衷的样子。

⑦异:认为……不同。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王冕)于是学成了博学多能的儒生。

【文言知识】意动:上文末尾有“韩性闻而异之”,“异之”不能直接解释为“奇怪他”或“两样他”。

“异”要理解为“感到奇怪”或“认为与众不同”。

这是文言文中的意动用法。

全句要解释为“韩性听说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或“韩性听说后感到王冕奇怪”。

《王冕僧寺夜读》虚词、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全归纳

《王冕僧寺夜读》虚词、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全归纳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1,诸暨2人3。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4上,窃5入学舍6,听诸生7诵书;听已8,辄9默记。

暮归,忘其10牛。

或11牵牛来责蹊12田,父怒,挞13之14,已而15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16不听17其18所为19?”冕因去依僧寺以20居。

夜21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2映长明灯读之23,琅琅24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25若不见。

安阳韩性26闻而27异28之,录29为弟子,学遂30为通儒31。

性卒32,门人33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34养。

久之35,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36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儿竞遮37道讪笑,冕亦笑。

1.者: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后面,表示停顿。

2.诸暨: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市。

3.王冕者,诸暨人:此句为判断句。

4.陇:通假字,通“垄”。

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行的土埂。

5.窃:偷偷的、暗地里。

6.学舍:指学校。

7.诸生:众多童生;童生,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

8.已:停止。

9.辄:就。

10.其:<代>他的;代指王冕。

11.或:<代>表示虚指,有人。

12.蹊:xī踩踏。

13.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抽击。

14.之:<代>作动词宾语,代指王冕。

15.已而:<副>表示不久。

16.曷:疑问代词,为什么。

17.听:tìng任从,由着。

18.其:<代>代指王冕。

19.所为:“所+动”结构具有名词性性质,表示与动作相关的各方面。

20.以:<介>表示目的,“来”。

21.夜:此处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22.策:古代用竹片或木片编册著书。

23.之:<代>代指“策”。

24.琅琅:形容声音清脆响亮。

25.恬:心神安适。

26.韩性:人名。

27.而:<连>顺承关系。

28.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9.录:录取。

30.遂:顺利的成为。

31.通儒:博学的儒生。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僧寺夜读王冕僧寺夜读原文|翻译|赏析时间:2014-02-20 21:11 年代:王冕传/ 作者:宋濂/ 分类: 文言文赏析/ 发表评论/ 浏览 8774 次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原文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原文翻译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抚养。

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

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注释(1)诸暨: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ppt优质精选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ppt优质精选

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
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安阳韩性闻而异. 之 C.父怒,挞之,已而复. 如初 D.冕小儿,恬若. 不见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 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遵循。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 )(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3.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示例:①甲文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文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②甲文画线句
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文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
专题训练
(一)《虽有嘉肴》与《〈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练习。(12分)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王冕僧寺夜读
miǎn
zhū jì
通“垄”,田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
偷偷地
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指踩坏了庄稼
tà 毕 就
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qī(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指一心一意 hé 听从
--
故事评析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
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 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 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 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 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 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 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 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 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 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 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左右,以昭炯戒。”
离开 依靠
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
暗暗地
拿着 策通“册”,书本
láng 到天亮
ní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ián
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令人害怕
内心安然的样子
--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在田埂
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校听学生们读书。听完以后, 就默默地记在脑子里。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 了,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 一顿。不久,他仍然像以前一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 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呢?” 于是王冕离开家,到一座寺庙来居住。夜里他偷偷地走出 住处,坐在庙内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映着佛像前长明灯 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都是人形土制 品,狰狞凶恶,非常恐怖。王冕是小孩子,内心却安然仿 佛没看到。
--
王生爱好学习但是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 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只要是老 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 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 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 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 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 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 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去,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 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最大的忌讳, 就是感到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 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 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 才知道你说得对。我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 显的警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