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_四心_与平面向量的结合_姚红梅

合集下载

三角形“四心”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三角形“四心”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

知识导航三角形“四心”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史平笔一、有关三角形“四心”的概述1.垂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垂心.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对边. 2.内心: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内心.内心就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3.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重心.它到三角形顶点的距离与该点到对边中点距离之比为 2∶1. 4.外心:三角形三条边的中垂线的交点叫外心.外心就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二、三角形“四心”与平面向量的关系设(,),则(GG GG )向量必平1.AB + AC λ∈0 +∞λGG GG 分,该向量必通过AB AC ∠BAC △ABC 的内心. GG GG 设(,),则()AB AC 2.λ∈0 +∞λAB GG cos B + AC GG cos C 向量必垂直于边BC ,该向量必通过△ABC 的垂心. GG GG GG 3.△ABC 中,AB +AC 一定过BC 的中点,通过△ABC 的重心. 4.点O 是△ABC 的外心GG 2 GG 2 GG 2 圳OA =OB =OC . 5.点O 是△ABC 的重心GG GG GG 軋圳OA +OB +OC =0. GG GG GG GG GG GG 6.点O 是△ABC 的垂心圳OA ·OB =OB ·OC =OC ·OA . GG GG GG 軋7.点O 是△ABC 的内心圳a ·OA +b ·OB +c ·OC =0 (其中 a 、b 、c 为△ABC 三边). 的外心、重心、垂心共线,即GG ∥GG . ABC O G H OG OH 三、探究教材内容,链接高考试题【题源】人教版 A 版《数学》必修四 B 组 P125 页第5 题:已知向量GG ,GG ,GG 满足条件GG +GG +GG = OP 1 OP 2 OP 3OP 1 OP 2 OP 3 0軋,GG OP 1 = GG OP 2 = GG OP 3 =1,求证:△P 1P 2P 3是正三角形.思路分析对于本题中的条件GG OP 1 = GG OP 2 = GG OP 3 =1,容易想到,点O 是△P 1P 2P 3的外心,而另一个条件GG GG GG 軋表明,点O 是△P 1P 2P 3 的重心故本OP 1 +OP 2 +OP 3 =0 .题可描述为,若存在一个点既是三角形的重心也是外心,则该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证明由.可知,是GG = GG = GG =1 OP 1 OP 2 OP 3 O △P 1P 2P 3三角形的外心,由GG GG GG 軋可知O 是三角形的重心,OP 1 +OP 2 +OP 3 =0 △P 1P 2P 3 可知点 O 是正△P 1P 2P 3的中心,即△P 1P 2P 3是正三角形.(2016·四川高考理科·T10)在平面内,定点A ,B ,C ,D 满足DA GG = DB GG = DC GG GG GG GG GG GG ,DA ·DB =DB ·DC =DC ·GG =2 ,动点,满足GG =1 ,GG GG ,则GG 2 的数DA P M AP PM =MC BM 最大值是()学A. 43B. 49C. 37+6姨3D. 37+2姨33 篇44 4 4 解析由上例可知△ABC 是正三角形,且 D 是46 GG GG = GG GG cos ∠ADB= GG △ABC 的中心,DA ·DB DA DB DA。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是一个关于平面几何的较为深奥的概念,它的概念要求学生
具备一定的几何知识,掌握这一概念对于学习几何领域的深入学习是十分有用的。

三角形的四心指的是在特定三角形ABC内构成特殊位置
三个点I(三角形BC边AB中点),J(三角形AC边BC中点),K(三角形AB边AC
中点),四点ABCIK组成的四边形,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三分之一,此四边形称为BCIK三角形的四心.
此外,三角形的四心还有一个与平面向量密切相关的概念,在三角形的四心中,任
意三个角的夹角均为60°,在三角形四心ABCIK任意三点构成的三角形内构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内两条边构成的三角形含有相同的角,平行四边形内两条边所在平面垂直于BCIK三角形的两条边,BCIK三角形的两条边构成的平面是BCIK三角形的平面向量.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让学生熟悉一些它不同于其他几何图形所具有的形态特征,
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几何相关的知识,学习者不仅可以学习三角形的四心,还可以将其结
合实际的问题,学习如何用四心确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运用平面向量判断三角形的四心公式

运用平面向量判断三角形的四心公式

运用平面向量判断三角形的四心公式三角形是数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具有丰富的性质及应用。

三角形的四心公式是三角形重要的性质之一,利用平面向量的知识可以简单地求得。

下面将详细介绍此公式,并给出实际问题的应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四心。

在三角形ABC中,围绕着三角形有四个中心,分别是:重心G、垂心H、外心O、内心I,它们的特点如下:重心G:三角形三个顶点到相对边之间连线的交点。

在等边三角形中,重心就是其唯一的交点;垂心H: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落垂线的交点之一;外心O: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即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之一;内心I:内切圆的圆心,即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推导三角形的四心公式。

设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x1,y1)、B(x2,y2)、C(x3,y3)。

那么,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可以表示为:G = (1/3)*(A+B+C) = (x1+x2+x3)/3, (y1+y2+y3)/3垂心坐标不同于重心,但它们的横纵坐标可以表示为:tanA = |(y2-y1)/(x2-x1)|, tanB = |(y3-y2)/(x3-x2)|, tanC = |(y3-y1)/(x3-x1)|由于垂线斜率关于法线斜率取负倒数,所以垂线方程分别为:Hx = (y2-y1)/(x2-x1)*(y3-y2)/(x3-x2)*(y3-y1)/(x3-x1)*(y-y2)+x2;Hy = -(x2-x1)/(y2-y1)*(x3-x2)/(y3-y2)*(x3-x1)/(y3-y1)*(x-x2)+y2;外心坐标可以由三边中垂心的直线求出,考虑到三条中垂线相交于一点,所以求解直线交点即可。

该点重要的性质是与三角形顶点距离相等,于是有:OA = OB = OCOx = (a*x1+b*x2+c*x3)/(a+b+c), Oy =(a*y1+b*y2+c*y3)/(a+b+c) 其中,a = BC^2*(y1-y2)-AB^2*(y3-y2)+AC^2*(y3-y1) b = BC^2*(x2-x1)-AB^2*(x3-x1)+AC^2*(x3-x2) c = (y3-y2)*(x2-x1)-(y2-y1)*(x3-x2)最后,我们将探讨三角形的四心公式的实际应用。

三角形“四心” 与向量的完美结合

三角形“四心” 与向量的完美结合

三角形的“四心”与向量的完美结合三角形重心、垂心、外心、内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的向量形式 一. 知识点总结1)O 是ABC ∆的重心⇔=++; 若O 是ABC ∆的重心,则ABC AOB AOC BOC S 31S S S ∆∆∆∆===故0OC OB OA =++;1()3PG PA PB PC =++⇔G 为ABC ∆的重心.2)O 是ABC ∆的垂心⇔OA OC OC OB OB OA ⋅=⋅=⋅;若O 是ABC ∆(非直角三角形)的垂心,则C tan B tan A tan S S S AOB AOC BOC ::::=∆∆∆故0OC C tan OB B tan OA A tan =++3)O 是ABC ∆的外心⇔|OC ||OB ||OA |==(或222==) 若O 是ABC ∆的外心则C 2sin :B 2sin :A 2sin AOB sin AOC sin BOC sin S S S AOB AOC BOC =∠∠∠=∆∆∆::::故C 2sin B 2sin A 2sin =++ 4)O 是内心ABC ∆的充要条件是(=-⋅=-⋅=-⋅引进单位向量,使条件变得更简洁。

如果记,,的单位向量为321e ,e ,e ,则刚才O 是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可以写成 0)e e ()e e ()e e (322131=+⋅=+⋅=+⋅ O 是ABC ∆内心的充要条件也可以是0OC c OB b OA a =++ 若O 是ABC ∆的内心,则c b a S S S AOB AOC BOC ::::=∆∆∆故 C sin B sin A sin c b a =++=++或;||||||0AB PC BC PA CA PB P ++=⇔ABC ∆的内心;向量()(0)||||AC AB AB AC λλ+≠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二. 范例(一).将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内心结合考查例1.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B,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λ,[)+∞∈,0λ则P 点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解析:AB 的单位向量设AB 与AC 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为21e e 和, 又AP OA OP =-,则原式可化为)(21e e AP +=λ,由菱形的基本性质知AP 平分BAC ∠,那么在ABC∆中,AP 平分BAC ∠,则知选B.点评:这道题给人的印象当然是“新颖、陌生”是什么?没见过!想想,一个非零向量除以它的模不就是单位向量? 此题所用的都必须是简单的基本知识,如向量的加减法、向量的基本定理、菱形的基本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若十分熟悉,又能迅速地将它们迁移到一起,解这道题一点问题也没有。

关于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的结合

关于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的结合
——江苏省泰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柳金爱
一、
基本概念
1.定义: 我们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即三角形内切圆圆心;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垂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 的外心,即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的交点叫做三 角形的重心;三角形三条高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我们将三角 形的“内心” 、 “外心” 、 “重心” 、 “垂心”合称为三角形的“四心”. 2.性质: 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 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的重心到三角形的顶点的距离是相 应中线长的三分之二;三角形的垂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于该顶点的 对边.
-1地址:江苏省泰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225444
数学复习课教案
二、 例
典型例题 已知点
M 是 Δ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点 G 是 ΔABC 所在平面内的 G
一动点,试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点 的 轨 迹 可 能 通 过 ΔABC 的
__________心.(填“内心”或“外心”或“重心”或“垂心”). (1)若存在常数 λ ,满足 MG = MA + λ ( 可能通过 ΔABC 的__________. (2)若点
D
AB AB
+
AC AC
)(λ ≠ 0) ,则点 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轨迹
是 ΔABC 的底边
BC
上的中点,满足 GDiGB = GDiGC ,则点
G
的轨迹可能通过 ΔABC 的__________. (3)若存在常数 λ ,满足 MG = MA + λ (
AB AB ⋅ sin B + AC AC ⋅ sin C )(λ ≠ 0) ,则点

平面向量三角形四心(有详解)

平面向量三角形四心(有详解)

平面向量三角形四心(有详解)平面向量三角形四心(有详解)平面向量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用来表示空间中的点、线、面等几何对象。

在平面向量的运算和应用中,三角形是常见的几何形状之一。

本文将介绍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关系,并详细解析其性质和应用。

1. 三角形的四心概述三角形的四心是指三角形内部的四个特殊点,包括重心、外心、内心和垂心。

这四个点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性质,对于研究三角形的形状和性质非常重要。

1.1 重心三角形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即三角形三个顶点与对应中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重心在三角形中心位置,对称性较强,具有重要的几何意义。

1.2 外心三角形的外心是外接圆的圆心,即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外心离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是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1.3 内心三角形的内心是内切圆的圆心,即三角形三条边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内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1.4 垂心三角形的垂心是三条高线的交点,即三角形三个顶点与对边垂线的交点。

垂心所在的直线被称为垂心线,与三角形的三条边垂直。

2. 平面向量与四心关系的性质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之间具有一些重要的几何性质和关系,下面将分别介绍。

2.1 重心与向量以三角形的重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向量相对于重心的位置向量之和为零。

即,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向量和为零向量。

2.2 外心与向量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为A、B、C,以外心O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三角形顶点A、B、C的位置向量之和等于三倍的外心O的位置向量。

即,OA + OB + OC = 3OO。

2.3 内心与向量设三角形的内心为I,以内心I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则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向量与对边的位置向量之和分别为倍数的内心I的位置向量。

即,AI + BI = CI = 2II。

2.4 垂心与向量以三角形的垂心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向量与对边垂线的位置向量之和为零。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

三角形的“四心”与平面向量湖北省 李祖红 万振平向量本身是一个几何概念,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两种表示方法,易于数形结合,而且向量问题在进行数形结合时具有新形式、新特点,因此可称为高中数学的一个交汇点。

三角形的“四心”(外心、内心、重心、垂心)是与三角形有关的一些特殊点,各自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在高考中,往往将“向量作为载体”对三角形的“四心”进行考查。

这就需要我们在熟悉向量的代数运算的基础上读懂向量的几何意义。

与三角形的“四心”有关的一些常见的重要的向量关系式有:① 设()+∞∈,0λ,则向量+λ必平分∠BAC ,该向量必通过△ABC 的内心; ② 设()+∞∈,0λ,则向量-λ必平分∠BAC 的邻补角③ 设()+∞∈,0λ,则向量+λ必垂直于边BC ,该向量必通过△ABC 的垂心④ △ABC 中AC AB +一定过BC 的中点,通过△ABC 的重心⑤ 点O 是△ABC 的外心 222==⇔⑥ 点O 是△ABC 的重心 =++⇔⑦ 点O 是△ABC 的垂心 ⇔ OA OC OC OB OB OA ⋅=⋅=⋅⑧ 点O 是△ABC 的内心 0=⋅+⋅+⋅⇔OC c OB b OA a (其中a 、b 、c 为△ABC 三边)⑨ △ABC 的外心O 、重心G 、垂心H 共线,即OG ∥OH⑩ 设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任意一点,G 为△ABC 的重心,,I 为△ABC 的内心, 则有)(31++= c b a c b a OI ++++= 并且重心G (X A +X B +X C 3 ,Y A +Y B +Y C 3 ) 内心I (aX A + bX B + cX C a+b+c ,ay A + by B + cy C a+b+c)例1:(20XX 年全国高考题)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OA OP ++=λ,()+∞∈,0λ,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外心 (B )内心(C )重心 (D )垂心事实上如图设AE=AF =都是单位向量易知四边形AETF 是菱形 故选答案B例2:(20XX 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模拟题)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如果OA OC OC OB OB OA ⋅=⋅=⋅,则O 必为△ABC 的(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事实上⇒=⋅⇒=⋅-⇒⋅=⋅00)(OB CA OB OC OA OC OB OB OA OB ⊥CA 故选答案D例3:已知O 为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满足+=+=+,则点O 是三角形ABC 的(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 事实上由条件可推出⋅=⋅=⋅ 故选答案D例4:设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动点P满足++=λ,()+∞∈,0λ,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 )外心 (B )内心 (C )重心 (D )垂心事实上0)(=+⋅=∙+BC BC λλ 故选答案D。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含解析)

高考数学专题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含解析)

2023届高考专题——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四心”一、三角形的“四心”(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O 是△ABC 的重心⇔OA →+OB →+OC →=0;(2)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O 是△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3)外心: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O 是△ABC 的外心⇔|OA →|=|OB →|=|OC →|(或OA →2=OB →2=OC →2);(4)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O 是△ABC 的内心⇔OA →·⎝ ⎛⎭⎪⎪⎫AB →|AB →|-AC →|AC →|=OB →·⎝ ⎛⎭⎪⎪⎫BA →|BA →|-BC →|BC →|=OC →·⎝ ⎛⎭⎪⎪⎫CA →|CA →|-CB →|CB →|=0. 注意:向量λ⎝ ⎛⎭⎪⎪⎫AB →|AB →|+AC →|AC →|(λ≠0)所在直线过△ABC 的内心(是∠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类型一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重心”问题例1 已知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O 为坐标原点,动点P 满足OP →=13[(1-λ)OA →+(1-λ)OB →+(1+2λ)·OC →],λ∈R ,则点P 的轨迹一定经过( C )A .△ABC 的内心B .△ABC 的垂心 C .△ABC 的重心D .AB 边的中点 [解析] 取AB 的中点D ,则2OD →=OA →+OB →,∵OP →=13[(1-λ)OA →+(1-λ)OB →+(1+2λ)OC →], ∴OP →=13[2(1-λ)OD →+(1+2λ)OC →] =21-λ3OD →+1+2λ3OC →, 而21-λ3+1+2λ3=1,∴P ,C ,D 三点共线, ∴点P 的轨迹一定经过△ABC 的重心.类型二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外心”问题例2 设P 是△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若AB →·(CB →+CA →)=2AB →·CP →,且AB →2=AC →2-2BC →·AP →,则点P 是△ABC 的( A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解析] 由AB →·(CB →+CA →)=2AB →·CP →,得AB →·(CB →+CA →-2CP →)=0,即AB →·[(CB →-CP →)+(CA →-CP →)]=0,所以AB →·(PB →+PA →)=0.设D 为AB 的中点,则AB →·2PD →=0,故AB →·PD →=0.由AB →2=AC →2-2BC →·AP →,得(AB →+AC →)·(AB →-AC →)=-2BC →·AP →,即(AB →+AC →-2AP →)·BC →=0.设E 为BC 的中点,则(2AE →-2AP →)·BC →=0,则2PE →·BC →=0,故BC →·PE →=0.所以P 为AB 与BC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所以P 是△ABC 的外心.故选A .跟踪练习在△ABC 中,O 为其外心,OA ―→·OC ―→=3,且 3 OA ―→+7OB ―→+OC ―→=0,则边AC 的长是________.[解析] 设△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R ,∵O 为△ABC 的外心,∴|OA ―→|=|OB ―→|=|OC ―→|=R ,又 3 OA ―→ +7 OB ―→+OC ―→=0,则 3 OA ―→+OC ―→=-7OB ―→,∴3OA ―→2+OC ―→2+2 3OA ―→·OC ―→=7OB ―→2,从而OA ―→·OC ―→=32R 2,又OA ―→·OC ―→=3,所以R 2=2,又OA ―→·OC ―→=|OA ―→||OC ―→|cos ∠AOC =R 2cos ∠AOC =3,∴cos ∠AOC =32,∴∠AOC =π6,在△AOC 中,由余弦定理得AC 2=OA 2+OC 2-2OA ·OC ·cos∠AOC =R 2+R 2-2R 2×32=(2-3)R 2=4-23.所以AC =3-1. 类型三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垂心”问题例3 (2022·济南质检)已知O 是平面上的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三个动点,点P 满足OP ―→=OA ―→+λ⎝⎛⎭⎪⎪⎫AB―→|AB ―→|cos B +|AC ―→||AC ―→|cos C ,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A .重心B .外心C .垂心D .内心 [解析] OP ―→-OA ―→=λ⎝ ⎛⎭⎪⎪⎫AB ―→|AB ―→|cos B +AC ―→|AC ―→|cos C ,AP ―→=λ⎝ ⎛⎭⎪⎪⎫AB ―→|AB ―→|cos B +AC ―→|AC ―→|cos C ,BC ―→·AP ―→=λ⎝ ⎛⎭⎪⎪⎫BC ―→·AB ―→|AB ―→|cos B +BC ―→·AC ―→|AC ―→|cos C =λ⎝⎛⎭⎪⎪⎫|BC ―→||AB ―→|cos π-B |AB ―→|cos B +|BC ―→||AC ―→|cos C |AC ―→|cos C =λ(-|BC ―→|+|BC ―→|)=0,所以BC ―→⊥AP ―→,动点P 在BC 的高线上,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垂心,故选C .类型四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的“内心”问题例4 在△ABC 中,|AB →|=3,|AC →|=2,AD →=12AB →+34AC →,则直线AD 通过△ABC 的( D ) A .重心B .外心C .垂心D .内心[解析] ∵|AB →|=3,|AC →|=2,∴12|AB →|=34|AC →|=32.设AE →=12AB →,AF →=34AC →,则|AE →|=|AF →|.∵AD →=12AB →+34AC →=AE →+AF →,∴AD 平分∠EAF , ∴AD 平分∠BAC ,∴直线AD 通过△ABC 的内心.跟踪练习(2022·海南模拟)在△ABC 中,AB =5,AC =6,cos A =15,O 是△ABC 的内心,若OP ―→=x OB ―→+y OC ―→,其中x ,y ∈[0,1],则动点P 的轨迹所覆盖图形的面积为( )A .1063B .1463C .4 3D .6 2 [解析] 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动点P 的轨迹是以OB ,OC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及其内部,其面积为△BOC 的面积的2倍.在△ABC 中,设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a =7.设△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12bc sin A =12(a +b +c )r ,解得r =263,所以S △BOC =12×a ×r =12×7×263=763.故动点P 的轨迹所覆盖图形的面积为2S △BOC =1463. 二、三角形形状的判断在△ABC 中,①若|AB →|=|AC →|,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②若AB →·AC →=0,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③若AB →·AC →<0,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④若AB →·AC →>0,BA →·BC →>0,且CA →·CB →>0,则△ABC 为锐角三角形;⑤若|AB →+AC →|=|AB →-AC →|,则△ABC 为直角三角形;⑥若(AB →+AC →)·BC →=0,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例5 (2022·驻马店质检)若O 为△ABC 所在平面内任一点,且满足(OB →-OC →)·(OB →+OC →-2OA →)=0,则△ABC 的形状为( C )A .正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由题意知CB →·(AB →+AC →)=0.所以(AB →-AC →)·(AB →+AC →)=0,即|AB →|=|AC →|,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 .〔变式训练4〕(1)若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①若(OP →-OA →)·(AB →-AC →)=0,则动点P 的轨迹必过△ABC 的垂心.②若OP →=OA →+λ(AB →+AC →)(λ≥0),则动点P 的轨迹必过△ABC 的重心.③若CA →2=CB →2-2AB →·CP →,则动点P 的轨迹必过△ABC 的外心.(2)已知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 ⎛⎭⎪⎪⎫AB →|AB →|+AC →|AC →|·BC →=0且AB →|AB →|·AC →|AC →|=12,则△ABC 为( D )A .三边均不相等的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解析] (1)①由题意知AP →·CB →=0,∴AP ⊥BC ,∴动点P 必过△ABC 的垂心;②由题意知AP →=λ(AB →+AC →)=2λAM →(M 为BC 中点)∴P 、A 、M 共线,∴P 必过△ABC 的重心;③2AB →·CP →=CB →2-CA →2=(CB →-CA →)·(CB →+CA →)=AB →·(CB →+CA →),即2AB →·CP →=AB →·(CB →+CA →),∴AB →·(2CP →-CB →-CA →)=AB →·(BP →+AP →)=0.∴以BP →,AP →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点P 在线段AB 的中垂线上,∴P 必过△ABC 的外心.(2)因为非零向量AB →与AC →满足⎝ ⎛⎭⎪⎪⎫AB →|AB →|+AC →|AC →|·BC →=0,所以∠BAC 的平分线垂直于BC ,所以AB =AC .又cos ∠BAC =AB →|AB →|·AC →|AC →|=12,所以∠BAC =π3.所以△ABC 为等边三角形.故选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