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验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民工社会保障经验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一、国外典型经验做法(一)德国德国是近代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而其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正是在解决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问题的背景下逐步完善的。
19 世纪,大量德国农民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
1855 年,《穷人权利法规》生效,根据该法规,每个地区依据居民人数对贫困居民进行补贴。
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黄金诏书》,提出工人因患病、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应得到保障,他们有权得到救济,工人保障应由工人自行管理。
由此开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883 年,国会通过《疾病保险法》,规定疾病保险费用由雇主负担2/3,雇员负担1/3。
保险金的征收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保险金的再分配与被保险者所缴纳的保险费多少无关,体现了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的所得转移,适合农村劳动力收入低的特点。
此外,只要农民工本人参保,其配偶和子女便可享受同样的医疗保险待遇。
经过多次调整,目前德国规定,凡月收入低于610 马克的工人,其医疗保险费全部由雇主承担。
德国的社会医疗保险总体上体现了“高收入帮助低收入、社会共济、体现公平”的宗旨。
在养老保险方面,德国实行了包括农民工的全国养老保险制度。
1889 年,德国颁布《残疾和老年养老保险法》,规定所有未参加其他养老保险的农民都必须参加此保险。
此外,在义务性养老保险里,将包含农民工的全部工人纳入工人养老保险范畴。
(二)英国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1601 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对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贫民实施救济。
1795 年,伯克郡治安法官制定斯品汗姆兰制度,规定给劳动贫民救助的金额随面包价格浮动,并允许在济贫院外实施救济。
1897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工人赔偿法》,规定在工作危险较大的行业,雇主应对因工伤或丧失工作能力者给予赔偿,随后政府又将该法的使用范围扩大到农业和其他行业。
1948 年,英国颁布了《国民救助法》,规定无收入或低收入者可领取国民救助金,极大保障了收入低和易失业的农民工的正常生活。
福利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

福利国家理论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启示[摘要]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普遍为公民提供了广泛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纷纷建成福利国家,英国、瑞典、日本是其典型代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福利国家理论面临各方面的挑战不断加深,研究西方福利国家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应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速度;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劳动者就业水平,保障充分就业;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扎实逐步地向高福利国家推进。
[关键词] 福利国家;理论;模式及困境;启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更多的关注如何解决民生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保障如养老、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关注社会保障事业,要追根溯源,考察国外有关发展社会福利的理论,充分理解并运用加以借鉴,这无意对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是有启示的。
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提供了一个蓝图,它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思路,尽管福利国家理论根植于西方,但是,我国仍然可以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的成果,为我所用。
一、福利国家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脉络(一)福利国家理论的提出1941年,威廉·坦普尔第一个提出“福利国家”的概念,用以区别纳粹德国为统治者服务的“权利国家”,但当时他对概念的解读较为浅显,未对这一概念有着明确的界定。
1942年,素有“福利国家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主持制定了《贝弗里其报告》,这份报告对福利国家的蓝图有了大致的规划,指出了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对于英国发展的重要性。
报告对福利国家及社会保障的发展影响深远,标志着福利国家理论的成型。
福利国家是指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学术界对于福利国家的性质有着不同的见解,有观点认为福利国家是“管理公共物品的一种工具”;也有学者将其看作是一种社会政策,是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措施的结合;还有学者主张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
浅析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于我国之借鉴与启示

36浅析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于我国之借鉴与启示高全靓(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我国建国初期在“一边倒”政策指引下,几乎完全仿照苏联建立起一整套国家机器,也包含社会保障制度:与苏联的国家保险模式相同——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于公有制建立国家保障。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进行一系列社保制度改革与我国同期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保改革具有相似之处。
通过比较两国社保制度,对我国完善社保制度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救助重视非货币性救助与中国相同,俄罗斯的社会救助给予申请受助者的救助形式包含现金津贴和物资救助。
除此之外,俄罗斯社会救助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制度设计是社会服务,它是指由俄罗斯联邦或地方政府对从事社会服务领域活动的社会组织授权,为处于困难生活状况的俄罗斯联邦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俄罗斯联邦的常住人口和家庭提供必要社会性服务的活动。
简言之,即为政府授权并购买社会组织的相关服务来救助俄境内有救助需要的人。
其突出的特点是提供实物性(非货币性)形式的社会性服务,例如洗衣、做饭、精神疏导、儿童教育、残疾帮扶、就业培训等。
俄罗斯社会救助中的社会服务项目非常值得我国学习借鉴,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仍然以货币性救助为主,例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住房救助制度、教育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等。
这些救助制度目前普遍采取的救助形式不外乎于直接提供资金津贴或减免受助者享受相关服务项目的费用,而缺乏由社会组织提供的非货币性社会服务。
总之,我国以往的社会救助没有将“救”和“助”有机统一起来,更多的是“救”而缺乏“助”[1],而这种救助形式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救助,其不仅很难取得救助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共意,最根本的其很难从源头上去消灭贫困,即只是在消灭贫困的形式,而不是在消灭造成贫困的原因。
而俄罗斯的社会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其中包含的“残疾儿童教育和培训”、“就业培训”等项目,无疑极大提高了一个受助者的可行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摆脱贫困。
睿智选择:瑞士何以实现医保可持续发展

睿智选择:瑞士何以实现医保可持续发展张深深【摘要】通过多视角的政府规划和共参与的市场竞争,瑞士打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医保体系。
睿智选择,让医保可持续发展变成现实。
当前,我国医保基金面临多重压力,如何突围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探析瑞士的一些做法,有助于我国寻找到自身稳定发展之路。
【期刊名称】《天津社会保险》【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70-71)【作者】张深深【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通过多视角的政府规划和共参与的市场竞争,瑞士打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医保体系。
睿智选择,让医保可持续发展变成现实。
当前,我国医保基金面临多重压力,如何突围将挑战转化为机遇,探析瑞士的一些做法,有助于我国寻找到自身稳定发展之路。
瑞士,在发达国家中以较低的医疗支出,维持了较高的国民健康水平,以低成本打造出高质量的医保体系,凭借睿智选择,稳步推进医保可持续发展。
瑞士医保体系的低成本高质量在于,一方面,政府以较低成本保障医疗可及,整体布局规划发展;一方面,市场以较多投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体系运行效率。
瑞士实行的是强制性商业社会医疗保险,主要由商业保险机构支持运营。
该体系大致由义务医疗保险和自愿补充保险构成。
前者强制加入,政府严格规定,主要提供基本门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如基本检查、护理、药品等;后者自愿选择,市场自由运营,以日补贴形式补充基本医疗以外的项目,如中医按摩、针灸、自费药品等。
瑞士政府市场协同,睿智选择,打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医保体系。
医保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障医疗保险基础性作用的同时,维持其发展稳定性。
在医保制度中,贯穿可持续理念,是助推高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多视角,政府合理规划实现医保全覆盖的瑞士,政府从制度构建、职能划分、监督管理等方面多视角合理规划,描绘出医保可持续发展蓝图。
从制度构建的角度,瑞士医保制度建设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
而后,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政府开始反思如何克服弊端,进行制度革新,并于1994年出台《联邦健康保险法》,自1996年起全面实施。
俾斯麦式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 。
二、 俾斯麦型社会保障的特点 较低; 还没有一部专 门的社会保障 的法律 。并且社会保障执法 、 监 ( 一) 社会保险采用“自助 ” 原则 督、 实 施 机 制 都 比较 不成 熟 。 出 台一 部 社 会 保 障 法 典 , 为 社会 保 障 德 国建立的是政府 企业和雇员三者之间责任共担机 制,实现 管理提供保证 。社会保险法、 社会救济法、 社会福利 法和 社会优抚 社 会 风 险保 障 的 互 助共 济 。 保 险最 大部 分 由雇 主 与 雇 员共 同交 纳 , 法等,形成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展需要的社会 保障法律 双方负担的 比例, 视 险种 的不同有所 区别 。政府在收支不平衡 时, 体系。 给予酌情资助。社会救 济和社会照顾所需费用则有政府 部 门全部 ( 二) 我 国社 会 保 障 水 平 应 该 与经 济发 展 相 适 应 承担 。 而养老保 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 ; 工伤保 险完全 由雇主负 中国是发展 中的国家 ,虽然我国改革 开放 以后 济得 到了飞速 担 ,老 年 人 和 残 疾 人 必 须缴 纳 满 5年 以上 的 保 险 费 用 方 可领 取 老 发 展 , 但 我 国 人 口众 多 , 城 乡居 民 占比 大 , 并 且 我 国 的社 会 保 障 水 年和残疾人保险津贴。 以政府必须通过的立法作 为实施的依据。 这 平 与西 方福利 国家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适 应社会保 障体制改 样 由三方提供承担社会保 障基金 的方式,为社会保 险金提供 了比 革 我们 应 该 大 力 发 展 经 济 , 不 断增 加 财 政 收 入 , 我 国 应 该 制 定 当 下 较稳定 的来源, 又减轻 了政府的财政 负担 , 也协调 了劳资关系 。 基 本国情和社会保障现状 的社会保障政策,通 过多种途径确 定合 ( 二) 受 保 障 ‘ 权义相等 ” 的原 则 理的保 障范围、 适度的保 障水平 、 精确的保 障规模 , 并确立 国家 、 企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 障的权利 的同时也就必须尽 缴费或劳动的 业和个人之 间的保障负担 比例 。再者拓宽我国社会 保障基金的筹 义务 。 德 国在立法方面强调 了个人和企业的义务和权利对等。 劳动 资渠道 , 德 国采用现 收现 付制 , 政府通过运作资金 , 鼓励社会 多方 者只有缴纳保险费,并且在 自身情况符合相关的社会保 障制度规 面 参 与和 形 成 多渠 道 的社 会 保 障 基 金 筹 集 模 式 , 这 样 不 仅 可 以 减 定 时候才能有领取保险金 的资格 。 另一方面 , 政府禁止滥用社会保 轻 政府 的压 力 , 同时 也 保 障 了 社会 保 障 基 金 的 增 值 性 。 障基金 , 并采 取 一 系 列 措 施 限 制和 推 迟 某 些 社 会 福 利 政 策 的实 施 。 ( 三) 统 一社会保 障管理机构且要明确各级政府 和部的管理职 以此 来 减 轻 国家 的 负担 , 从 而 保 持 国 民经 济 的活 力 。 即取 之 于 民 , 责 用之于 民。 建 议 由中 央政 府 负责 管 理 主 要 和 重 大 的 社 会 保 障 项 目 。并 承 ( 三) 实行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相协调的原则 担 其 中 的 主 要财 政责 任 ,地 方 政 府 承 担 管 理 其 他 社 会 保 障 项 目 的 德 国在处理公平与效率 的关系上 , 并不只是强调社会公平 , 而 直接责任及相应 的财政责任 。 改变传统分割管理 的格局 。 各社会保 是注重社会保障与市场 经济 的相互作用,注重社会保障实施机制 障 主 管 部 门应 根据 其 职 责 对 保 障 项 目进 行 集 中 统 一 管 理 。使 部 门 的效率和效果。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就 间关系协调运转。 建 立完善 的社会保障技术支持 系统 。 实现 日常业 并 有 较 雄 厚 的 经 济 基础 , 以及 单 位 和 个 人 都 具 有 一 定 经 济 承 受 能 务 的网 络 化 , 计算机化 。 完 善社 会 保 险数 据 库 逐 步建 立 全 国统 一 的 力 的情 况 下 实 行 的 。 它 的 目标 是 以劳 动 者 为核 心 , 通 过提 供 一 系 列 社 会 保 障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
各国社会保障模式

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是各国用于提供社会保障福利和服务的制度和政策。
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个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
一、瑞典社会保障模式瑞典社会保障模式以全面覆盖和普惠性为特点,旨在提供公民的经济和社会福利。
其主要内容包括全民健康保险、全民养老金、失业救济、住房保障、教育补贴等。
瑞典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是由国家主导,财政支出大,个人责任相对较低。
二、德国社会保障模式德国社会保障模式以社会保险为基础,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此外,德国还有社会救济(即为那些无法参与社会保险体系的人提供的福利),以及家庭津贴等福利措施。
德国社会保障模式注重保障公民的权益,社会保险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
三、美国社会保障模式美国社会保障模式相对较为分散,主要由联邦、州和私营部门提供。
其核心制度是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
社会保障包括养老金、残疾保险和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包括医疗补助和医疗保险。
在美国,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是需要个人缴纳保险费的。
四、中国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社会保障模式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特定群体的社会救助政策,如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
中国社会保障模式注重和企业共同负责,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需求。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各国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全文、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1、全民健康保险:指覆盖全体公民的医疗保险制度。
2、全民养老金:指为所有老年人提供的经济养老保障措施。
3、失业救济:指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援助和就业服务的政策。
4、住房保障:指通过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等方式来保障居民的住房需求。
5、教育补贴:指为低收入家庭提供的教育费用补贴、奖学金等福利。
中外社会保障制度比较

智利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对传统 的社会保障制度 进行了改革,其 特点是引进了私 营部门对社会保 障的参与和管理。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
发展过程:二战后,西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工业制造由 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英国经济所面 临的困难越来越明显,英国社会问题尤其是贫 困问题与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推动了英国 政府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中国社会 保障制度 的介绍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 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 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 的总称。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1)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 容。
• 19世纪80年代在德国产生,就是为了化解当时 尖锐对抗的劳资矛盾和缓和德国工人阶级的反 抗。
• 20世纪30年代美国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罗 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于1935年通过综合性的 社会保障立法并由此确立其社会保障制度。
• 20世纪40年代末英国率先建立福利国家,被西 欧、北欧等欧洲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众 多国家所仿效,并成为这些国家走进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介绍
福利型——英国 保障型——美国 自助型——智利
英国的社会保障 体系建立于上世 纪40年代,通过 多年的发展,基 本形成了一套“从 摇篮到坟墓的社 会保障制度”。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是经历20世纪30年 代初经济大萧条之
后逐步建立起来 的。到现在美国 已建立起了一整套 以保障为主的社会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发展与完善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被称为社会的“减压阀”和“缓冲器”,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了几十年的从无到有,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刚刚构建起来,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德国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地,它的社会保障制度被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国。
因此,选择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德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借鉴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体现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目前我国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仍面临着很多困难与问题。
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
但是欧债危机的产生,我们看到了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是没有缺陷的,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
分析、比较、借鉴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德国,100多年来伴随着其工业化进程而发展和完善起来。
其核心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主要形式是社会保险。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者们认为,市场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社会还必须为那些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不能参与市场竞争的人提供一定的保护,这就要求国家通过社会保障体制来进行收入再分配,同时对因竞争而出现的社会不公和偏差予以合理校正。
当然社会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不影响或不损害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及效率性为前提条件或是“临界点”的。
德国社会保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四大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事故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