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历年期末考试判断题题库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试题19道含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试题19道含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环境水利学(试题19道含答案)在垂向分布上,水库入库污染物浓度为悬浮沉积物》表层沉积物》沉积物>底层水〉表层水。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A.连环链B.食物链C.水解反应D.降解作用正确答案:B沿水深变化的温跃层是在()。

A.水库底部B.水库上部C.水库中部D.水库大坝前正确答案:C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石是()。

A.宪法B.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C.环境保护单项法D.环境标准正确答案:A水质指标都是直接用水中所含该种杂质的量(即浓度)来表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水质的细菌学评价指标是指水中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通过它来间接判断水质被污染的情况。

O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水体自净的含义是什么?水体的自净是哪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的自净是水体中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种作用在天然水体中并存,同时发生,又相互影响。

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

A.该物质在当地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影响时的含量B.该物质在过去的背景值C.该物质在规划阶段采用的值D.该物质在底泥中的含量正确答案:A水体的人为污染源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水体的人为污染源?()A.工业废水B.生活污水C.农业退水D.酸雨正确答案:D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任务是什么?正确答案: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要保证拟建工程贯彻执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 的环境管理方针。

通过评价预测拟建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提出环境对策,以保证拟建工程影响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评价结果也为领导部门决策 (拟建工程的可行性、方案论证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1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水功能区划的原则有______。

A、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B、统筹兼顾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C、水质、水量、水生态并重的原则D、尊重水域自然属性的原则参考答案:ABCD2.汞的毒性很强,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生物体内,损害()。

A、心脏B、脑组织C、肝脏D、骨骼参考答案:B3.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_____。

A、模型性质研究;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B、参数估计;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C、模型概化;模型性质研究;参数估计;模型验证;模型应用D、模型概化;参数估计;模型性质研究;模型验证;模型应用参考答案:C4.跨流域调水工程对水量调入地区的影响有______。

A、改变了调入地区水文和径流状态,从而改变了水质、水温及泥沙输送条件。

例如引黄入淀(白洋淀)工程、引黄济青(青岛)工程,黄河泥沙改变了原有的河流水沙输送匹配关系,加大的含沙量会引起河道淤积并影响水质。

B、改变了调入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引起地下水位升高。

若调水灌溉的排水系统处理不当,会造成土地盐碱化、沼泽化。

定的变化;生态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调入区土地的利用。

D、如调水时不注意对水质的控制,可能造成调入地区介水疾病的传染,影响人们健康。

参考答案:ABCD5.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编制评价工作大纲,二是()。

A、开展调查B、编制工作计划C、编制进度计划D、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参考答案:D6.水库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使水库周围降水的地理分布发生了变化,即引起了降水再分布,对整个水库流域范围内的平均降水量影响很小。

()A、对B、错参考答案:A7.被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水底沉积物,又称为底质或底泥。

()A、对B、错参考答案:A8.环境水利学是水利科学与环境科学密切结合、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4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4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本科)》2014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1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不选、
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

A.河流 B.湖泊
C.海洋 D.地下水
2.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 )能力的一种表现。

A.污染 B.自净
C.氧化 D.水解
3.用于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化学分析法,另一类是( )法。

A.称量分析法 B.滴定分析法
C.仪器分析法 D.物理分析法
4.化学物在水环境中吸收了太阳辐射波长大于290nm的光能所发生的分解反应称为( )。

A.水解反应 B.化学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光解反应
5.降雨、径流等动力因素带入河湖中,沉淀到水底,以沙粒、粘土、有机物残体为主的沉积物,称为( )。

A。

地下水 B.有机污染物
C.重金属污染物 D。

底质
6.( )指在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水体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A.水质模型 B.生态系统
C.水环境容量 D.水环境
7.在生态系统中,一级消费者是( )。

A.狐狸 B。

青草
C。

豹 D.兔子
8.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包括( )。

A.减轻能源污染 B.创造旅游环境。

中央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说明:试卷号:1167课程代码:00688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16.简述热污染及其危害性。

参考答案:当大量自热电厂、核发电厂以及冶金、化工、建材、石油、机械等工业部门排出的冷却水进入水体后,会使水温升高;若水温升高到足以使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其繁殖和生长时称为热污染。

热污染严重影响水域的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导致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

当河流水温超出正常过多,使一些藻类“疯狂生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降低,同时高水温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降低,导致水质恶化,破坏鱼类的生活,引起富营养化问题;水温升高还会加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热水还能使河面蒸发量加大,引起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17.蓄水工程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哪些?参考答案:蓄水工程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诱发地震;山体滑坡;岸坡失稳;地下水上升等。

18.跨流域调水工程对调出区环境的影响有哪几方面?参考答案:对水量调出地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调出地区在枯水系列年,河流径流不足时,调水将影响调出地区的水资源调度使用,可能会制约调出区经济的发展。

紧邻调出口的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更可能造成下游灌溉、工业与生活用水的困难。

(2)调出地区河流水量减少,改变了原有河床的冲淤平衡关系,可能使河床摆动、河床淤积加剧;流量减小使河流稀释净化能力降低、加重河流污染程度;另外也会影响河流对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3)若调水过多便会减少河流注入海湾的水量,使海洋动力作用相对增强,淡水与海水分界线向内陆转移,影响河口区地下水水质及河口稳定。

19.简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期环境管理的特点。

参考答案:(1)复杂性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建设周期长,工程集中,数量大,人员多,施工设备多,占地面积大等特点,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工区及其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环境管理的临时目标(主要指临时性建筑物的建设,拆除与生态恢复)与永久目标(主要指永久建筑物的建设与其不利影响的减缓或减弱)并存,使得管理工作困难与复杂。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2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2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本科)》201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 )。

A.该物质在当地水体没有受到污染影响时的含量
B.该物质在过去的背景值
C.该物质在规划阶段采用的值
D.该物质在底泥中的含量
2.水利水电开发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中最基本、最传统、最常用的一种是( )。

A.清单法
B.网络法
C.叠图法
D.投资一效益分析法
3.移民安置目标的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指标是资源指标和( )。

A.生活指标 B.生态指标
C.生产指标 D.公共设施指标
4.水体污染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属于( )。

A.物理作用 B.化学作用
C.生物作用 D.生物化学作用
5.( )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A.水 B.植物
C.动物 D.人类
6.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
三种物质的循环是( )。

A.氧、硫、氮 B.水、碳、氮
C.水、硫、磷 D.氧、碳、铁
7.化学物在水环境中吸收了太阳辐射波长大于290nm的光能所发生的分解反应称为 ( ) A.水解反应 B.化学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光解反应
8.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

A.污染物迁移速度加快 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试卷号3

国家开放大学22春“形考”《环境水利学》期末考试高频考点版(带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底质可以反映污染历史过程,其原因有_____。

A、底质反映了流域气候、地质和土壤特征,而且由B、底质在水中运移和沉淀过程中,必然会吸附、挟带各种污染物,因而可以从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这一侧面,判断、衡量水体的污染程度,并由此追溯水体污染的历史过程C、河道主槽沉积物会有季节性的变动迁移D、滩地沉积物年复一年的累积基本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湖库沉积也有此特点参考答案:BCD2.沿水深变化的温跃层是在()。

A、水库底部B、水库上部C、水库中部D、水库大坝前参考答案:C3.湖库型水源地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在土层中的迁移速度慢,从处置废物到发现地下水受污染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在发现污染后则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而靠自净则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消除污染。

()A、对B、错参考答案:B4.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

()A、对B、错参考答案:A5.水环境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生态调水、________、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

A、酸碱中和法B、絮凝沉淀法C、人工曝气D、化学除杀藻法参考答案:C6.水环境一般可以分为静态水环境和动态水环境,_______属于静态水环境。

A、水库、湖泊B、河流C、渠道中的水流D、奔腾的大海参考答案:A7.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化学法。

A、混凝法B、过滤法C、化学沉淀法D、氧化还原法参考答案:B8.在水体污染监测断面中,控制断面应布设在污染排放口上游未受污染处。

()A、对B、错参考答案:B9.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二是水体相应具有一()A、对B、错参考答案:A10.废水处理的方法中,________不属于物理法。

A、沉淀法B、过滤法C、反渗透法D、氧化还原法参考答案:D11.水功能区划的原则有______。

环境水利学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水利学试题及答案.doc

环境水利学作业一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1至2章,应按相应 教学进度完成。

一、 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4分,共44分)1、 环境与环境保护的概念是什么?2、 环境水利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3、 环境水利学课程的任务与特点是什么?4、 现代水利与传统水利的差异有哪些?5、 简述生态平衡的含义?6、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表现在那几个方面?7、 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8、 在环境水利中,水体与水有何不同?9、 什么是生态系统?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10、 为什么说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1K 水质本底的含义与作用?二、 填空题(每题3分,共33分)1.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 ________ ;二是 _________ 。

2. 污染物在水体中迂移转化是水体具有 __________ 能力的一种表现。

3. 生态系统的功能由 __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 三部分组成。

4. 水资源要用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个指标衡量。

5. 在水质指标中,11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称为 _________ O6.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河、湖、海等地表水的 _____________ ,植物叶面 ________ , 使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 ___________ ,然后又通过 _________ 或其他降水形式重返地球表而, 从而完成水的循环。

7. _______ 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8. 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_____ 。

9.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 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和 10. 如果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过高,就会使浮游植物 ___________ ,造成水体的 __________ 11.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 ;二是 。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水利学(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所列备选项中,选1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人各题的括号中。

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A.水 B.植物C.动物 D.人类2.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凝聚沉降属于( )。

A.沉积作用 B.水解作用C.氧化还原作用 D.生物降解作用3.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满足( )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A.非恒定非均匀,洪水波 B.恒定非均匀,形成污染带C.恒定均匀,充分混合 D.恒定均匀,非充分混合4.-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质恢复最慢的水体是( )。

A.河流 B.湖泊C.海洋 D.地下水5.一个成年人体重中含有( )的水。

A.20 26-30% B.40%-50%C.60 ~6-70% D.80~6-90%6.水利建设对环境的负效应包括( )。

A.减轻能源污染 B.创造旅游环境C.改善生态环境 D.水库移民影响7.沿水深变化的温跃层是在( )。

A.水库底部 B.水库上部C.水库中部 D.水库大坝前8.最容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的水体是( )。

A.河流 B.湖泊C.海洋 D.地下水9.( )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环境质量要求下,一个地区能够长期稳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

A.水环境容量 B.库区容量C.人口环境容量 D.人口总量10.生活饮用水的浑浊度一般不应超过( )度。

A.1 B.5C.15 D.30二、判断题(正确画“√”,错误打“×”。

每小题3分,共15分)1 1.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细菌学评价的指标是大肠杆菌和BOD。

( )12.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二是水体相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 )13.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强,生化作用相对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央电大本科《环境水利学》历年期末考试判断题题库
说明:试卷号:1167
课程代码:00688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细菌学评价的指标是大肠杆菌和BOD。(错)
12.污染物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随流输移运动,一类是扩散运动。(对)
13.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水温、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对)
14.COD为生化需氧量,BOD为化学需氧量。(错)
15.根据研究水质维度,可把水质模型分为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对)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只要有污染物进入水体,就可以认为水体被污染了。(错)
12.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二是水体
相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
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对)
13.河流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错)
14.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
象。(对)
15.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枯水流量为设计流量。(对)
2017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水质的细菌学评价指标是指水中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通过它来间接判断水质被污染
的情况。 (对)
12.河流中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排进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时的耗氧,一是
河流自身不断的复氧。 (对)
13.根据水资源质量标准,五级水质最好,最适合人类饮用。 (错)
14.液体中水的表面张力最大。 (错)
15.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对)
16.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一种表现。 (对)
17.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水温、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 (对)
2

18.COD为生化需氧量,BOD为化学需氧量。 (错)
19.人口环境容量是在一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环境质量要求下,一个地区能够长期稳
定地承受的人口数量。 (对)
20.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洪水流量为设计流量。 (错)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水质指标都是直接用水中所含该种物质的量(即浓度)来表示。 (错)
12. 一般来说,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强。 (错)
13.功能一级区划中,水质污染严重,现状水质较差的城镇河段应划为开发利用区。(对)
14.动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扩散有分子扩散与紊动扩散两种。 (对)
15.许多研究资料表明:湖、库水环境容量主要与其蓄水量(容水体积)有关。 (对)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只要有污染物进入水体,就可以认为水体被污染了。 (错)
12.河流的径流量决定了河流对污染物的稀释能力。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的径流量越
大,稀释能力就越强,污染程度就轻,反之就重。 (对)
13.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强,生化作用相对弱。 (错)
14.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
现象。 (对)
15.在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应选择枯水流量为设计流量。 (对)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溶解氧是反映天然水中氧的浓度指标,其值越低表明水质越好。 (错)
12.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二是水体
相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
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 (对)
13.河流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对强。 (错)
14.河道防洪规划采用的设计流量与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采用的设计流量是相同的。(错)
15.在水体污染监测断面中,控制断面应布设在污染排放口上游未受污染处。 (错)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细菌学评价的指标是大肠杆菌和BOD。(错)
3

12.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使水体的水质恶化,二是水体
相应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
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对)
13.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强,生化作用相对弱。(错)
14.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的是溶液中分子的吸收,而吸光光度法测量的是气态原子吸收。(错)
15.根据研究水质维度,可把水质模型分为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对)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水质的细菌学评价指标以检验水中的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来间接判断水质被污染的情
况。(对)
12.在湖泊、水库水体中,表水层的氧分解活跃,中间水层兼气性微生物作用明显,而在湖库
底部基本上是厌氧分解作用。(对)
13.一般来说,湖泊的自净能力比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强。(错)
14.根据水资源质量标准,五级水质最好,最适合人类饮用。(错)
15.水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是对现状水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总体评价。(对)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污染物在水体中进行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一种表现。(对)
12.与河流相比,湖库水体的中污染物质的紊动扩散作用不明显,自净能力较弱,水体受到
污染后不易控制和治理。(对)
13.河道防洪规划采用的设计流量与推求河流水环境容量时采用的设计流量是相同的。(错)
14.在水体污染监测断面中,控制断面应布设在污染排放口上游未受污染处。(错)
15.环境监理是从属于监理,但是它又具有本身的独立性。(对)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判断题
11.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是通过食物链来实现的。(对)
12.液体中除汞外,水的表面张力最大,由此产生毛细、润湿、吸附等一系列界面物理化学现
象。(对)
13.湖泊水环境容量的特点就是混合稀释相对作用强,生化作用相对弱。(错)
14.微生物是水体中的“清道夫”。 (对)
15.环境管理制度已经逐步走向法律化、政策化。(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