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试题答案

管理心理学

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霍桑试验:著名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曾于1927——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总结在《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学说,即影响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这为管理学说和管理工作指出了新方向。

2. 经济人假设:是雪恩人性假设中的一种类型。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效率。

3. 目标管理法:指目标设置和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

4. 正式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集合体。

5. 传统的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个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人性假设的Y理论的基本观点、管理原则与措施。

观点:y理论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是极自然的事,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②人为了达成已经承诺的目标,能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③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最有意义的报酬。④只要情况适当,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也能学会争取责任。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⑥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只有一部分已被利用。

管理原则与措施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低落都应归于管理。②应采用参与管理。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融合原则。④兼顾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

2.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食、性、渴等;②安全需要:③爱的需要:朋友、爱情、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3. 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②技术革新;③环境改善;④人员变化;⑤战略调整。

4. 关于领导有效性的生命周期论的主要内容。

①该理论是美国的卡门首先倡导的。②要点是,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随着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从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到成熟,领导的方式也依次要经过从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到授权式的变化。③成熟度意味着有成就感、有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工作经验和受过一定教育等。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试解释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理论:

①人需要保持公平感。②公平感是通过比较而获得的,用自己的报酬和贡献与别人的或自己过去的报酬和贡献进行比较。若比值相等则会有公平感;若不等,则其中一方易产生不公平感。③一旦产生不公平感,人就会设法消除不公平感,方法包括降低自己的贡献;增加别人的贡献;增加自己的报酬;降低他人报酬;找一个报酬和贡献的比值比自己还小的人比较。指导意义:

①职工需要保持公平感,公平感会对工作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

②要在各种评比中坚持公平,使工作效果与报酬紧密挂钩,防止各种不正之风。

③要提供合适的渠道使职工能消除其不公平感。

④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好权力,努力作公仆。

1.请结合本人的个性心理类型,描述一下你的职业规划。

参考答案:

(1)指一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和发展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2)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3)结合本人的个性心理,进行职业规划

试题2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人假设: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2.群体凝聚力:指群体成员彼此吸引以及他们分担群体目标的程度。

3.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4.组织结构: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程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5.正式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集合体。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人性假设的X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措施。

①一般人对工作具有天生的厌恶。②大多数人必须予以强制、控制、督导,给以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人为达成目标而努力。③一般人大都宁愿受人监督,性喜规避责任,志向不大,但求生活安全。

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之低落都是由人的本性所决定的。②强调集权化管理。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阶梯原则。④强调组织需要重于个人需要。

2.列举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①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③自然涌现领袖;④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和手段;⑤有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⑥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阻力有哪些?

⑴来自个体的阻力:①习惯;②安全;③对个人经济利益的关注;④避免不确定性的倾向;

⑤选择性信息加工。

⑵来自组织的阻力:①结构惯性;②改革的有限性;③群体压力;④对既存权力关系的威胁;

⑤对专业知识的威胁。

4.态度及其构成成分。

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事物所特有的心理倾向。包括判断、评价和行为倾向。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解释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⑴理论:①美国心理学家弗卢姆认为,激励力量是目标实现的期望值和目标效价的函数。②激励员工的必备条件是:员工应确信优秀绩效或某特定行为一定会带来某种报酬;员工应感到外部报酬是有吸引力的;员工应确信某种水平的个人努力将使他能够达到组织的绩效标准。另外,报酬是否能体现出平等感,对个人进一步努力会产生重要影响。(10分)

⑵指导意义:①管理者要了解员工的需求,以便确定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报酬。②制定难度和数量适宜的目标,以便确定适当的成功概率。③向职工宣传报酬的好处,同时提供一定的条件,促进目标的实现。④坚持报酬的公平公正。(10分)

2.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通过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你有什么心得与体会?

根据学生答案酌情给分。

试题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2.经济人假设:是雪恩人性假设中的一种类型。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于维持效率。

3.态度:是主体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内在的心理倾向。

4.正式群体: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群集合体。

5.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经由各部门分工合作和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合理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人性假设的Y理论的基本观点与措施。

观点:y理论是指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的观点①人在工作中消耗体力和智力是极自然的事,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②人为了达成已经承诺的目标,能自我督导和自我控制。③自我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是最有意义的报酬。④只要情况适当,人不但能学会承担责任,也能学会争取责任。⑤以高度的想象力、智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是大多数人拥有的能力。⑥在现代产业生活的情况下,常人的智慧潜能只有一部分已被利用。

管理措施①任何一个组织绩效低落都应归于管理。②应采用参与管理。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融合原则。④兼顾组织需要和个人需要。

2. 简答气质在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①管理者的气质:管理者的气质不会对工作有决定性影响,但不同的管理工作对气质类型会有不同的要求。②气质与职业:一些特殊工作或工种对气质有特殊要求,故安排工作是要考虑气质类型与工作的搭配。③气质与管理教育:在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员工进行管理和教育时,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在任务分工和人员组合搭配时,也应注意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以达到优化组合。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

①生理需要:是最低层次的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食、性、渴等;②安全需要:③爱的需要:朋友、爱情、归属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自尊和受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4.分析组织变革的内容。

①组织结构;②技术革新;③环境改善;④人员变化;⑤战略调整。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解释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理论:

①人需要保持公平感。②公平感是通过比较而获得的,用自己的报酬和贡献与别人的或自己过去的报酬和贡献进行比较。若比值相等则会有公平感;若不等,则其中一方易产生不公平感。③一旦产生不公平感,人就会设法消除不公平感,方法包括降低自己的贡献;增加别人的贡献;增加自己的报酬;降低他人报酬;找一个报酬和贡献的比值比自己还小的人比较。指导意义:

①职工需要保持公平感,公平感会对工作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

②要在各种评比中坚持公平,使工作效果与报酬紧密挂钩,防止各种不正之风。

③要提供合适的渠道使职工能消除其不公平感。

④领导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好权力,努力作公仆。

2.解释生命周期领导理论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①该理论是美国的卡门首先倡导的。②要点是,领导者的行为要与被领导者的成熟度相适应,随着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从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到成熟,领导的方式也依次要经过从命令式、说服式、参与式到授权式的变化。③成熟度意味着有成就感、有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工作经验和受过一定教育等。④分析指导意义(8分)。酌情给分。

试题4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泰勒(F?W?Taylor):泰勒是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动作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学管理原理》(1911)、《科学管理》(1912)、《计件工资制》。

2、目标管理: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P.Drueker)提出。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既是一种管理制度,也是一种制订计划、进行控制、进行人事评价和对组织整体绩效作出评价的方法。

3、组织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把实现和捍卫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属于态度范畴。这个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个人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强烈信念和认同。(2)个人愿为组织的利益付出巨大努力的愿望。(3)个人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组织承诺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而不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承诺。

4、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本是社会心理学提出的概念,被管理心理学借用和移植过来,研究组织中复杂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上下级间的关系,成为一件具有敏锐而深刻洞察力与剖析力的工具。它的内容是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期望。

5、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应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某一组织(包括企业、学校、医院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等,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解释“经济人”假设的主要理论观点。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

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2、解释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推动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向目标前进。当人达到目标时,紧张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需要得到满足。这时,人又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使人不断地向新的目标前进。

3、简述评价奖励制度好坏的维度。

(1)重要性。组织制定的奖励制度应被多数人认为是有重要价值的。

(2)数量上的灵活性。奖励制度要适应组织成员的不同特点,在数量上有灵活性的特点。(3)使用的频率。一般来说,奖励使用的次数越多,对职工工作绩效的影响也会越大。(4)可见性。奖励要使人看得见,摸得着。

(5)低成本。制定奖励制度时也必须考虑成本问题。

4、组织文化创造包括哪几个各阶段?

(1)对环境变化的察觉和改革的决断;

(2)新价值观的创造;

(3)企业象征的形成与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流;

(4)组织结构的变革;

(5)组织成员意识和行动的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非正式群体具有以下特征: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它有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受某些条件的制约。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与正式群体组织相一致时,它能促进正式群体,使之能更好地发挥预定的劳动生产功能。但是,当非正式群体的组织结构和正式群体不相一致时,尤其是当正式群体的领导人失去在非正式群体成员中的威信时,容易引起两种群体之间的冲突,甚至阻碍正式群体的正常工作。(10)

管理者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力争创造条件,使之与正式群体配合。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使非正式群体起到正式组织机构的作用,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对立情绪,造成对抗局面。(5)

联系实际加以阐述。(5)

2、结合实际谈谈群题发展的阶段及培养群体精神的途径。

一个群体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形成阶段、震荡阶段、稳定阶段、运行阶段、整休阶段五个阶段。(10分)

在形成阶段,群体的成员首次相聚到一起,此时大家对彼此还不是很了解,对任务也不甚明了。因此群体成员之间比较有礼貌,成员对领导也表现出较高的依赖;

进入震荡阶段,群体中每个成员开始有自己的发现。人们开始不断产生冲突。在这个阶段,群体的领导者容易受到各方的攻击,领导者在本阶段的中心任务是领导或引导成员之间进行对话和理解;

在稳定阶段,成员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磨合,开始能够理解对立和差异,信息在群体内部可以

得到共享,合作成了群体的核心;

运行阶段同时也是群体取得上佳业绩的阶段,在这个时期,群体成员包括领导者已经确定了各自的角色,他们在互相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第五个阶段为整休阶段,群体的存在在时间上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的成员结构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群体结构有可能退回到某一个前面的阶段。

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10分)

1、兼顾个人和集体。

2、培养团队精神要正确导入价值观和功利观。

3、培养团队精神要兼顾工作效率与员工关系。

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试题5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它常常是一个可以接受或容忍的范围,而不是一些细则,它常常是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而不是通过一定的程序正式规定的

2.领导方格图理论:方格图理论也是分析领导行为的二维方法,一维为纵轴称为“对人的关心程度”,一维为横轴称为“对生产的关心程度”,再将横轴与纵轴划分为1至9个标度,作为衡量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程度的标准。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管理主体形式管理职能,经过设计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组织内外环境变化,是组织结构变化的决定性条件。

4.群体决策:是领导者以过研究和思考,从几种方案,几种计划,几种意见或几种安排中,选择出一种最好的方案、计划、意见、安排的过程。

5.组织变革是一个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从现有状态向期望的未来状态的转变过程。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答合理的领导结构。

(1)年龄结构。老中青合理的结构特征。(2)知识结构。领导班子成员的知识构成状况。(3)智能结构。包括思维、学习、研究、创造、组织、执行、宣传和公关能力等。(4)心理结构。指领导班子成员气质、性格、品行等个性特征的合理搭配。

2.简述奥德弗的ERG理论的基本内容。

ERG理论认为人存在以下三类核心需要①生存需要:是维持人的存在或生存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②相互关系需要:是个体对社交、人际关系和互相尊重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③成长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取得自尊、自信的需要,相当于马斯洛理论中的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

3. 简答目标设置应坚持的原则。

(1)目标应当是具体的。

(2)目标应当是难度适中的。

(3)目标应当被个人所接受。

(4)必须对达到目标的进程有及时、客观的反馈信息。

(5)个人参与设置的目标要比别人为他设置的目标更为有效。

4.简述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

①工作内容。这是工作设计的重点。一般包括工作的广度、深度、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工作的反馈五个方面。②工作职责。主要包括责任、权力、方法以及工作中的相互

沟通和协作等方面。③工作关系。表现为协作关系、监督关系等方面。④工作结果。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和效益等。⑤工作结果的反馈。包括工作本身的直接反馈和来自别人对所做工作的反馈。

三、论述与应用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实际,试论组织文化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

(3)规范作用;

(4)创新作用和辐射作用。

2、甲、乙、丙、丁四人是同一车间的操作工。甲进厂才3天。乙已工作半个多月了,能在师傅指导下进行劳动。丙刚开始独立从事操作。丁则已是老工人了。请用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谈谈如何对他们进行有效管理?

(1)阐明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2)甲是不成熟工人,宜用高组织低关系的命令式的领导方式。(3)乙是初步成熟工作,宜用高组织高关系的说服式的领导方 (4)丙是比较成熟工人,宜用低组织高关系的参与式的领导方式。(5)丁是成熟工人,宜用低组织低关系的授权式的领导方式。

试题6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社会人假设:人的最大动机是社会需求,只有满足人的社会需求,才能对人有最大的激励作用。

2.目标管理法:指目标设置和在管理过程中对这些目标的运用,并以这些目标鉴定个人和组织的工作。

3.组织结构:就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程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

4.内在报酬:由工作本身所带来的报酬,包括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感、影响力感、价值感等等内心感受或体验。

5.组织承诺: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是指组织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把实现和捍卫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置于个人或小群体直接利益之上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征?

①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②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行为一致性;

③自然涌现领袖;④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和手段;⑤有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⑥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

2. 列举群体决策的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振荡法)

②德尔菲法

③提喻法(哥顿法)

④方案前提分析法

⑤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3.“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的基本内容。

Y理论实际是“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的概括。“自我实现人”概念是由马斯洛提出来的,

但Y理论是由麦格雷戈总结提出的。Y理论基本内容如下: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如果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如同游戏或休息一样自然。

(2)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人们在执行任务中能够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

(3)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

(5)在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开发了一部分。

4. 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是什么?

答:(1)服从,服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报酬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的行为;

(2)同化,同化是指人们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和他人或团体形成一种友好的关系;

(3)内化,内化是一个人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主张、观点。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车间,但A车间的生产效率又明显高于B车间。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答:(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重大的影响,诱导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强弱如何,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此外,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A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

(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如拒不纠正,可考虑撤换其职务。

2.试解释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对组织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提出的理论。“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s),就是那些造成职工不满的因素,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职工感到满意并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本身相关性不大)。这些因素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产生的,主要包括公司政策、行政管理、工资报酬、工作条件、与上下级的关系、地位和安全等方面的因素。

“激励因素”(Motivation factors)。就是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唯有它们的改善才能让职工感到满意,给职工以较高的激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本身相关性很大)。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社会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工作所赋予的发展机会和责任等。

(1)要区别对待不同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对某些人来说,赫茨伯格列入保健因素的项目条款可能正是他们的激励因素。

(2)注重对职工的内在(工作本身)激励。有效的管理,应在保健因素的基础上,多采用工作丰富化的激励因素,给员工更多的主人翁感,适当授权;减少过程控制,实施目标管理;多安排有挑战性的工作,扩大工作范围;及时表扬与肯定,使其感到受重视和信任;增强成就需要,让工作本身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3)注意保健因素,让保健因素保持适当水平,创造良好的工作外部环境和条件,消

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和态度。

(4)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利用双因素理论发放奖金,就必须把奖金的发放与企业的经营好坏,以及部门、个人的工作业绩挂起钩来,若奖罚不明,奖金就由激励因素变成保健因素,企业虽然相安无事,但奖金再多也起不到激励作用。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自考试题-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管理心理学简答题 简答1: 1.简述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理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2.简述态度的特性。 答:对象性、社会性、个体性、内隐性、稳定性、系统性。 3.简述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答:(1)规模小,并且一般不带政治色彩;(2)群体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群体内部压力大,成员的从众行为明显;(3)群体内推选最有威信的人当首领,群体有较强的力和行为的一致性。(4)群体内有一套见效快和不成文的惩罚制度和手段,并且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5)群体的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4.人际关系的发生、发展,有其自身客观存在的规律,简述其中主要的规律。 答:(1)吸引接近规律;(2)超同离异规律;(3)互需互酬规律;(4)交往深化规律;(5)交互中和规律。 5.道格式发展分为哪六个阶段。 答:(1)实验研讨阶段;(2)小组建设和开发;(3)小组间关系的建设和开发;

(4)制订理想的战略模式;(5)模式的贯彻;(6)系统评价。 6.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7.简述常见的归因偏差。 答:(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8.概述起来说,一般认为小型群体应具备哪些特点。 答:(1)人数不多;(2)群体成员之间有直接的个人交往和接触;(3)群体的成员,由共同的活动结合在一起;(4)群体的成员之间能产生感情上的相互关系;(5)他们的行为受群体中形成的规范调节。 9.简述参照测量法的具体步骤。 答:(1)研究者要求群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2)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人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大信封内;3)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评价的,但不允许个人看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 B.实验法 D.比较法 】 B.可靠度 D.信度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00163 【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页码和评分标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 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 A.数理分析法 C.判断法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58 2. 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是指【 A.认知度 C.效度 正确答案:D ( 1分)教材P59 3. 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正确答案:C ( 1分)教材P42 4. 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68 5.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被后人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 B.人事管理之父 C.组织管理之父 D.心理学之父 正确答案: B ( 1分)教材P64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 其 中 自 我 实 现 人 假 设 的 代 表 人 物是【 A.韦伯 C.马斯洛 正 确答案: 】 B.梅奥 D.摩尔斯 C ( 1分)教材P77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自考管理心理学必过秘籍

管理心理学(00163)必过秘籍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是指(A)1-40 A.控制职能 B.计划职能 C.协调职能 D.组织职能 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1.管理的具体职能: 1.计划 2.组织 3.指挥 4.控制 5.协调 2.管理的现代职能: 1.信息 2.决策

3.激励 4.研究,发展与开拓创新 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2.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D)1-54 A.斯科特 B.梅奥 C.冯特 D.闵斯特伯格 闵斯特伯格因其对工业心理学创立所起的作用,被后人誉为“工业心理学之父” 最早进行心理学技术学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 霍桑实验的的步骤: 1.第一阶段是1924-1927年进行的工作物理环境实验,这是霍桑实验的先导 2.第二阶段是1927-1932年进行的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3.第三阶段是1928-1930年进行的态度和意见调查 4.第四阶段是1930-1932年进行的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企业的子系统包括: 1.信息处理系统

2.传感系统 3.决策系统 4.加工系统 5.控制系统 厄威克八项原则的内容: 1.目标原则 2.相符原则 3.职责原则 4.组织阶层原则 5.控制广度原则 6.专业化原则 7.协调原则 8.明确性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C)1-59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观察法 D.经济分析法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管理心理学 案例分析: 一、激励理论——林肯电气公司如何激励员工? 问题讨论: 1.你认为林肯电气公司运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答:该公司主要应用了期望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还用到了部分的激励保健理论及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指出个人努力的程度取决于个体行为可能带来的工作绩效的期望程度及因绩效而获得组织的奖赏对个体的吸引力。在这一点上林肯电气公司做的很好。他们设置了奖励制度、职业保障政策等。这样将组织个性化,满足了公司员工的需求,使他们获得了该有的利益,满足了他们的期望。他们还制定了高度竞争性的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价系统,形成一种有压力的氛围,提高生产率。这种制度很好的确保了绩效评定结果与奖励之间的明确关系。同时也用到保健理论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素。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他们却没有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具有职业安全感,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还有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平理论,以激励员工更积极的投入工作中。 2.为什么林肯电气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 答:因为对于员工来说,他们所关注的是自己所付出的是否与所得的成正比,是否能够得到安全感以及是否处于一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而这些员工所关注的问题林肯电气公司都能给他们很好的保障,生产

工人按件计酬的计件制度很好的保证了员工一定程度上的公平性,职业保障政策很好的保证的员工对于这份工作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没有顾虑的为公司工作,奖金制度及高度竞争性的绩效评价系统则能让他们可以所得与付出成正比,且很好的施压来激励员工认真工作。这些都有效地激励了员工。 二、领导理论——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特质 问题讨论: 1.通过上述案例,你认为任正非具有哪些领导特质? 答:任正非有以下这些领导特质: 1)聪明,学习能力强。他成绩优异,做出了许多创造发明,能够很 快的学会产业管理技术,并且十分成功。 2)战略眼光强,远见卓识。在选择公司发展领域,他目光独到,帮 助公司在市场上占领着十分有利的地位。 3)善于发现缺点,不足。他能够冷静的分析事情,善于找出确定, 提出改进方向。 4)坚定执着。再做任何事时,他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执着的做到始 终如一,坚定不移。 5)有责任感。有责任感是一个领导必备的品质。任正非他日日呕心 沥血为企业操劳,保障企业的生存发展,有强烈的责任感。 6)危机感强。危机意识也属于任正非的专利,他有意识的将危机意 识应用于华为的管理中,形成独特的“危机管理”的领导方式。 7)人际交往能力强。他通过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很好的人际交往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往年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选题 2.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 A.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被称为()。 A.心境 B.心态 C.激情 D.应激 4.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在概括泰勒、法约尔和韦伯等的管理原则基础上,得出了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的人是()。 A.古利克 B.梅奥 C.马斯洛 D.厄威克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被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7.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是指()。 A.社会知觉 B.心理知觉

D.角色知觉 9.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约占全部人口的80%左右的IQ在()。 A.70以下 B.70?79 C.80?120 D.120以上 10.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能力二因素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斯皮尔曼 B.塞斯登 C.基尔福特 D.加德纳 14.在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 A.德鲁克 B.马斯洛 C.弗洛姆 D.波特尔 15.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整理)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自考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甚础是 A.管理问题B?生产问题C.人性问题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 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两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有一种最简羊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C?印象D归因 &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般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利 B.海徳C?武徳沃斯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A.—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液态能力 D.晶态能力 11>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学中所指的 A.气质 B.感觉 C.情绪 D.能力 12、对于性格特征粗暴急躁的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思想教育与管理方法应该是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管理心理学自考历年真题

管理心理学自考历年真 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2.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八实验法 B. 调查法 C. 测验法 D.个案法 3.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 A.古典管理理论 B. 早期管理理论 C.传统管理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的体验,是对事物好恶的一种倾向被称为【】 A.价值观 B. 情感 C. 审美观 D.兴趣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A. 气质 B. 性格 C. 个性 D.人生观 6.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注意的气质要求是【】 A.发展性 B. 绝对性 C. 顺应性 D.互补性 7.几个对象共同包围着一个空间,容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这反映的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是【】 A.连续原则 B. 接近原则 C. 相似原则 D.闭锁原则 8.人们谈到教授,总认为是文质彬彬、白发苍苍;一说到工人,总想到身强力壮、性格豪爽的形象。这反映的社会知觉效应是【】 A.近因效应 B.优先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9.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 A.态度 B.价值观 C.人生观 D.世界观 10.态度的基础是【】 A.情感 B.评价 C.认知 D.意向 11.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 A.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C.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12.表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公式是【】 A.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 &效价=期望值×激励程度 C.期望值=激励程度×效价 D.激励程度=期望值×效果 13.根据挫折理论,“自我安慰”行为属于【】 A.妥协性行为 B.退化性行为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2016年管理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一、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 (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

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 (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该校三位青年教师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简单扣上“小团伙”的帽子。他们借故不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而去听音乐会的行动是不正确的,应予以帮助教育。其原因如下:正式群体之中应该允许非正式群体存在,其

自考管理心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着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管理心理学案例详尽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详尽分析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一. 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制度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 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自由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针对上述案例,你对“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有何看法?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分析(1)满勤给奖”的激励方式对教师不适合。 (2)其主要理由:不符合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3)激励教师应关注教师对职业成就的需要,也就是鼓励教师搞好教学工作本身,而出全勤的教师并不能说明教学工作就是优秀,激励方式要适合教师工作的性质。

(4)本案例是实际应用型的案例,分析思路可以是开放性的。以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等)或学校组织特点等分析都是可以的。但以上的答题要点要包括进去。 二.报载:“欧盟委员会2003年9月8日宣布,欧盟将从本月30日起实行更为严格的烟草警示规定,要求烟草生产厂家用黑色大号字体将警句印刷在白底香烟盒上,警句在烟盒正面所占面积不得少于30%,背面不得少于40%。警句包括:‘吸烟会造成慢性疾病和痛苦死亡’及‘吸烟会引起性无能’等14条”。 你认为这种做法会有效吗?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分析(1)欧盟对于烟草的警示做法会有效的。 (2)其心理依据主要是:关于态度改变理论中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3)根据认知不协调理论,要改变人的态度,先要使其产生认知不协调。在烟盒的重要位置明确标明吸烟的危害,就是引起吸烟者认知上的注意,使其认知与以前的认知及行为产生不协调。这样就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改变原有态度。不去吸烟或减少吸烟,使其认知与行为协调。 二是不改变态度。但是为吸烟的行为寻找一种辩护理由。 三.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学校要形成

2008年1月全国自考试卷管理心理学试题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勒温用“场”理论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 ) A.内在心理力场理论 B.外在心理力场理论 C.群体动力理论 D.群体合力理论 2.既考虑引起心理活动的原因,又考虑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体现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 (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具体性原则 D.联系性原则 3.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理论是(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韦伯认为指导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是( ) A.纪律准则 B.理性准则 C.感性准则 D.科学准则 5.表现为孤僻胆小、敏感多疑、缺乏果断和自信、行为内倾性严重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汗质 6.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动机、情感、意图的认识,这属于( ) A.人际知觉 B.角色知觉 C.对个人的知觉 D.经验知觉 7.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第一印象效应 8.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视为好兆头,这是( ) A.个人喜好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9.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归纳为七个层次,其中层次一是( ) A.宗法型 B.反应型 C.自我中心型 D.坚持己见型 10.态度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勒温 B.海德 C.费斯汀格 D.凯利 11.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挫折理论和( ) A.公平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强化理论 12.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和( ) A.需要 B.动机 C.人格 D.效价 13.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或统计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群体被称为( ) A.参照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假设群体 D.实属群体 14.大型群体的成员之间的接触和联系是( ) A.直接的 B.间接的 C.偶尔的 D.从不接触的 15.正式群体对于组织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完成组织任务 B.满足成员需求 C.协调人群关系 D.影响行为观念 16.个体在群体意见正确时坚决支持,不正确时坚决抗拒的行为是( ) A.反从众 B.独立 C.集体主义自决 D.不从众 17.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的做法被称为( ) A.协作 B.回避 C.迁就 D.折衷 18.科学管理的基础是( ) A.人际关系 B.信息沟通

自学考管理心理学完整版

《现代管理心理学》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对象、任务和方法) §1.1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发展轨迹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 ※“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及《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萌芽阶段 ※梅奥的“霍桑实验”及人际关系学派初具雏形和形成阶段 ※莱维特及《管理心理学》专着的出版正式诞生和发展阶段 (一)“科学管理之父”泰勒(W.Taylor,1856-1915)与科学管理理论 ㈠时代背景: ㈡泰勒科学管理的主要思想与做法 1出发点:消除劳资对抗与低效率,促进劳资与高效率 2劳资双赢理念:转变工人和雇主双方观念,由对抗到合作 3工作定额原理:通过对熟练工人的动作分析,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来解决如何提高高效率这一核心问题 4标准化原理:工作的工具、器材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 5人岗最佳匹配原则:根据工人的差异选拔和培训“第一流工人”到

最合适的岗位上 6 实行差额计件制(规定一定熟练,多劳多得,不足便扣),以克服 消极怠工,奖励多劳多得. 7 将计划和执行部门分开,各司其职,避免经验化错误 8 设置8个“职能工长”,实行“职能管理”,有利于工作的细化与具 体化。 9 机构管理例外原则:高层领导只负责重要决策及监督,日常事务交 给下属。 ㈢评价: 1 主要优点: ①注重改善劳资关系,改进工作方法;②明确目标与责任; ③关注个人差异;④予以适当放权等。 2 主要不足: ①将人视为经济人,过于关注物质奖励和严格标准而忽视人的情感 ②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功能 (二)“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及《心理学与工业效率》萌 芽阶段 ㈠“工业心理学之父”闵斯特伯格简介(H Munsterberg,1863-1916) ㈡ 1912年《心理学与工作效率》的出炉 闵斯特伯格的研究要点是要发现人们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 把他们安排在最合适他们的工作岗位上。同时要研究在什么心理条件 下,能够从每个工人处得到最大的、最令人满意的产量。此外,还要

管理心理学案例

管理心理学案例 一、知觉与归因理论---归因理论 “都是你害的”“害人精”说者是群情激奋,被说的一脸无奈,好不懊丧,欲说无话。这是一次迎面接力游戏,游戏中这组学生输了,原因是该组中的一名组员是全班中跑得最慢的。于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主题是:接力比赛中获胜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就参加了刚才有矛盾的那组学生的讨论。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组里拥有个“超级跑得慢的人”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将其换掉就能获胜;有的侧不然,认为失败的因素是组里的同学不团结,配合不默契所致;教师对于持这一观点的同学给于了肯定,同时还给同学讲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同学们听后大喜迅速作出反应。游戏重新开始,结果出来,出乎其他各组所料,拥有全班“超级跑得慢的人”的小组居然获得了第一名,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在总结讲评中揭示了其中的谜底:首先引导各组观察着一组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这组人的排队的顺序和一开始不同了。然后,请该组的成员介绍为什么这样组合,当学生讲到“田忌赛马”时,大家惊呼“哎呀,我们怎么没想到”。最后,教师告诉学生:在集体中要相信自己的同伴,相信同伴和你一样会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全力以赴去奋斗的,要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通过这节课后,学生在以后的体育课中比以往显得更团结了,同学与同学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了,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加强,体育成绩也大幅度的得到了提高。 二、个性与心理测验---个性与职业匹配理论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

2014年10月管理心理学自考试题和答案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里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途、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P58 D A.数理分析法B.判断法C.比较法D.实验法 2.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P59 D A.认知度B.可靠度C.效度D.信度 3.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P42C A.聊天B.交往C.感觉D.沟通 4.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P68 B A.泰勒B.法约尔C.韦伯D.古利克 5.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被后人称为【】P64B A.科学管理之父B.人事管理之父C.组织管理之父D.心理学之父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P77 C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P80 D A.形状知觉B.运动知觉C.时间知觉D.空间知觉 8.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的【】P84 C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指的是【】P93 B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智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其中“智力的三维结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P99 C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P101 B A.70以下B.70~79 C.80~120 D.120以上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习题及答案

一、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然后让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他在科学道路上的坚强意志。试分析上述实验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 答:对管理活动启示: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因为他仅仅是一种假设、猜想,如果不经过进一步检查、验证,只凭第一印象去处理人际关系以及管理问题,往往会出现差错。但是,第一印象作为初次见面时的认识现象,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所以,在管理中,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每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说,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一是看待别人时,要尽量避免仅仅凭第一个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二是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随时给人留下一个良子的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三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 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不怕苦和累,憨厚老实,但有时有自卑感,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答:(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三、俗话说“货比三家”,消费者购物时往往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首先借助感知与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再经过思维获得理性认识,再加以反复比较,以决定是否购买。 试由以上过程分析认识中感知与思维的关系。 答:(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各种不同感觉加以联系和综合的反映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来完成的。消费者对商品的认识过程,就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感知是形成表象并产生思维的直接基础。 (2)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认识过程的开端;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对事物的个别属性加以综合分析,形成知觉,对事物有了较完整的形象。感觉、知觉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阶段。 (3)人们为加强对事物的认识,还借助记忆把过去生活实践感知过的东西、体验过的情感或知识经验,在头脑中重复反映出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仅通过感知去认识事物的

2018年10月自考00163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6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管理的职能中,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订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称为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团队行为管理的核心课题是 A.团队配合 B.人际关系 C.组织结构 D.管理理论 3.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辩,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A.观察法 B.个案研究法 C. 调查研究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句话说明了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 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霍桑实验的第四阶段是 A.工作物理环境实验 B.职工福利措施实验 C.态度和意见调查 D.团体行为的观察研究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7. 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 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8.社会知觉的核心成分是 A.一般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9.归因理论最早的提出者是 A. 凯利 B.海德 C.武德沃斯D.威廉.詹姆斯 10.智力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