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物灸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 cm,炷底直径约0.8 cm,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二、操作方法【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

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操作步骤①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姜片上面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

②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③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可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人。

一般灸3—7壮。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肤温、证候改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④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以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留一小孔或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隔物灸使用说明手册

隔物灸使用说明手册
隔物灸使用说明手册
隔物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说明书
使用方法:使用前清洁需贴敷部位皮肤,撕开包装材料袋,取出隔物灸,揭下硅油纸,将胶面贴于患处或病灶穴位处。每8-12小时更换一次,10天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外用,使用时若感到过热,患者可根据耐受程度使用温控贴控制通气孔数量调节温度进行温控。有皮肤感觉障碍者慎用。儿童慎用。
使用方法:使用前清洁需贴敷部位皮肤,撕开包装材料袋,取出隔物灸,揭下硅油纸,将胶面贴于患处或病灶穴位处。每8-12小时更换一次,10天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外用,使用时若感到过热,患者可根据耐受程度使用温控贴控制通气孔数量调节温度进行温控。有皮肤感觉障碍者慎用。儿童慎用。
隔物灸使用说明书
使用方法:使用前清洁需贴敷部位皮肤,撕开包装材料袋,取出隔物灸,揭下硅油纸,将胶面贴于患处或病灶穴位处。每8-12小时更换一次,10天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外用,使用时若感到过热,患者可根据耐受程度使用温控贴控制通气孔数量调节温度进行温控。有皮肤感觉障碍者慎用。儿童慎用。
隔物灸使用说明书

隔物灸操作步骤

隔物灸操作步骤

隔物灸操作步骤
操作准备
1.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没有易燃物品和其他危险物品。

2. 准备好灸盒、隔物灸药、灸炷、火机、温水和毛巾。

灸盒准备
1. 选择合适的灸盒,确保其能容纳隔物灸药,并且有足够的隔热能力。

2. 将灸盒放置在稳定的表面上,以防止倾倒或烫伤。

隔物灸药准备
1. 打开隔物灸药包装。

2. 将隔物灸药均匀地分散在灸盒的底部。

火炷准备
1. 选择一支合适的灸炷,确保其能够燃烧足够长的时间。

2. 使用火机点燃灸炷,等待其燃烧表面呈现红色火苗。

隔物灸操作步骤
1. 使用毛巾将灸盒外壁擦干净,确保其干燥。

2. 将灸盒放置在需要进行隔物灸的部位上,确保与皮肤紧密接触。

3. 使用火炷轻轻接触隔物灸药的表面,让其点燃。

4. 等待灸炷燃尽或者隔物灸药冷却后,谨慎取下灸盒。

5. 使用温水清洗隔物灸药的残留物,并擦干灸盒。

注意事项
1. 在操作隔物灸过程中,应保持警觉,避免烫伤和火灾等意外事故。

2. 隔物灸时应掌握适度的力度,避免过度压迫和刺激皮肤。

3. 如果感到不适或出现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隔物灸并寻求医疗帮助。

以上是隔物灸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请在操作前仔细阅读并按照指导进行操作。

10分钟从入门到精通:隔物灸法操作

10分钟从入门到精通:隔物灸法操作

10分钟从入门到精通:隔物灸法操作
介绍
本文档将简要介绍隔物灸法的操作步骤,帮助您在短时间内从入门到精通该技术。

步骤一:准备工作
1. 确保您具备基本的隔物灸法知识和技能。

2. 准备好所需的隔物灸设备,包括灸盒、灸条等。

步骤二:选择适当的穴位
1. 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隔物灸治疗。

2. 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了解每个穴位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步骤三:准备灸盒和灸条
1. 将灸条放入灸盒中。

2. 确保灸盒和灸条的清洁卫生。

步骤四:点燃灸条
1. 使用火机或火柴将灸条点燃。

2. 等待灸条燃烧形成红炭。

步骤五:操作隔物灸
1. 将灸盒轻轻按在选择的穴位上。

2. 注意保持灸盒的稳定性,避免灸条脱落或灼伤皮肤。

3. 控制灸的时间和强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步骤六:结束操作
1. 灸疗结束后,将灸盒和灸条妥善处理,避免火灾和安全事故发生。

2. 清理和消毒使用过的灸盒和灸条。

注意事项
- 在进行隔物灸操作前,请确保您已经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范。

- 如果您对某些穴位的操作不确定,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或医生的意见。

- 隔物灸法的效果因人而异,结果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上是隔物灸法操作的简要步骤,希望能帮助您快速入门和掌握该技术。

请在使用隔物灸法时注意安全,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疗法简介】隔物灸也叫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炷和穴位皮肤隔开施灸的一种操作技术。

隔物灸可以避免灼伤皮肤,还能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住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以取得更佳效果。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证属虚寒性的各类疾病。

【隔物灸疗法操作规范】(一)艾炷制备艾绒制备: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拣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棉,即称为艾绒。

艾炷制备:艾绒做成圆锥形状之小团,称为艾炷,艾炷燃烧一枚,称为一壮。

(二)间隔物制备根据病情制作不同的间隔物,如姜片、蒜片、食盐及药饼等,并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三)基本操作方法1.隔姜灸选取整块新鲜生姜,纵切成2?3mm厚度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

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

注意艾灸过程中要不断地移动姜片,以局部出现大片红晕潮湿,患者觉热为度。

常用于呕吐、泻痢、腹痛、肾虚遗精、风寒湿痹、面瘫、麻木酸痛、肢体痿软无力等病症。

2.隔蒜灸取独头大蒜切成2?3m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

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

注意艾灸过程中要不断地移动蒜片,以局部出现大片红晕潮湿,患者觉热为度。

常用于阴疽流注、疮色发白,不红不痛,不化脓者。

对疔疮疖毒、乳痈等急性炎症,未溃者也可灸之。

也可用于治疗虫、蛇咬伤和蜂蝎蛰伤或无名肿毒。

3.隔盐灸一般用于神阙穴灸,用食盐填平脐孔,上放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再接续一个艾炷。

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

腹腔觉热为度。

常用于霍乱吐泻致肢冷脉伏者,以及寒证腹痛、虚寒性痢疾、中风脱证的四肢厥冷及虚脱休克等,可有救急之效。

隔物灸法:10分钟快速操作手册

隔物灸法:10分钟快速操作手册

隔物灸法:10分钟快速操作手册隔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草药或艾叶,让热气渗透到特定的穴位上,以治疗一些疾病或缓解症状。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隔物灸操作手册,帮助您在10分钟内快速进行隔物灸疗法。

准备材料:1. 艾绒或艾叶2. 隔物灸器或火针3. 点火工具4. 温水和毛巾操作步骤:1. 清洁皮肤:用温水和毛巾清洁需要进行隔物灸的部位,确保皮肤干净。

2. 准备隔物灸器:将艾绒或艾叶放入隔物灸器中,确保艾绒或艾叶不会掉落。

3. 点火:使用点火工具点燃隔物灸器中的艾绒或艾叶,等待几秒钟,确保艾绒或艾叶燃烧。

4. 穴位选择:根据需要治疗的疾病或症状,选择相应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和神阙等。

5. 隔物灸:将燃烧的隔物灸器轻轻放在选定的穴位上,确保艾绒或艾叶的热气直接渗透到皮肤。

6. 热感觉:在进行隔物灸的过程中,您可能会感到温热或微热的感觉,这是正常的反应。

7. 灸疗时间:保持隔物灸器在穴位上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取决于个人的耐受能力和需要治疗的疾病。

8. 完成隔物灸:在隔物灸时间结束后,小心地将隔物灸器从皮肤上移开,确保不会烫伤皮肤。

9. 散热和放松:隔物灸后,皮肤可能会有一定的发红或温热感,您可以用冷毛巾敷在皮肤上,以缓解不适感。

10. 清洁和保养:将使用过的隔物灸器和点火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请注意,隔物灸疗法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穴位和治疗时间。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以上是隔物灸的快速操作手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0分钟从入门到精通:隔物灸法操作

10分钟从入门到精通:隔物灸法操作

10分钟从入门到精通:隔物灸法操作简介隔物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特殊的燃烧物质,将热量传导到患处,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疼痛。

本文将介绍隔物灸法的操作步骤,帮助您快速入门并掌握这一技巧。

步骤1. 准备工作:- 确保工作环境安全,通风良好。

- 准备好隔物灸所需的燃烧物质,如艾叶、薰衣草等。

- 准备一块干净的布料,用于包裹燃烧物质。

2. 清洁和准备患处:- 清洁患处,确保皮肤干净无污垢。

- 可以使用热毛巾敷在患处,以放松肌肉和扩张血管。

3. 包裹燃烧物质:- 将选定的燃烧物质放在布料中央,并将其包裹成一个小包。

- 确保包裹紧实,以防止燃烧物质散落。

4. 点燃燃烧物质:- 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燃烧物质的一角。

- 等待燃烧物质产生燃烧,确保火焰稳定并且燃烧物质表面开始冒烟。

5. 进行隔物灸:- 将燃烧物质的冒烟部分靠近患处,但不要接触皮肤。

- 保持燃烧物质的距离和角度,使其热量可以传导到患处。

- 轻轻移动燃烧物质,以便热量均匀分布在患处。

6. 结束隔物灸:- 当感觉到热量过大或患处已经充分温热时,结束隔物灸。

- 将燃烧的燃烧物质安全熄灭,以防止火灾。

7. 注意事项:- 使用隔物灸时,务必谨慎,避免烧伤皮肤。

- 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将燃烧物质接触到衣物或其他易燃物品上。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您现在应该能够了解并掌握隔物灸法的操作步骤。

记住,在进行隔物灸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

隔物灸法可以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疼痛。

希望您能够在实践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10分钟掌握隔物灸法步骤

10分钟掌握隔物灸法步骤

10分钟掌握隔物灸法步骤
隔物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通过在特定穴位上燃烧草药,利用草药的热力和气味来调理身体。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隔物灸法步骤,帮助您在10分钟内掌握隔物灸的技巧。

材料准备
- 隔物灸盒:可用一个小木盒来放置草药和燃烧物。

- 草药:选择适合您需要的草药,如艾叶、艾草等。

- 点火工具: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来点燃草药。

- 毛巾或纸巾:用于灭灰和擦拭。

步骤
1. 准备好隔物灸盒,并打开盖子。

2. 将适量的草药放入隔物灸盒内。

根据需要,您可以使用一种草药或多种草药的组合。

3. 关上隔物灸盒的盖子,确保草药被完全包裹在盒子内。

4. 点燃火柴或打火机,将火焰接近隔物灸盒底部的草药处。

等待草药点燃。

5. 一旦草药点燃,将火柴或打火机熄灭,并将其放在安全的地方。

6. 将隔物灸盒上方的穴位放置在需要调理的部位上。

可以参考中医经络图以确定穴位的位置。

7. 等待一段时间,让草药的热力和气味渗透到身体中。

您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隔物灸的时间,通常10-20分钟为宜。

8. 在隔物灸结束后,使用毛巾或纸巾将隔物灸盒上的灰尘擦拭干净。

9. 清理穴位上的残留草药,可以用温水清洗或擦拭。

请注意,隔物灸法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疗法,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疾病,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此外,注意使用隔物灸时的安全性,确保周围环境没有可燃物,并避免烫伤或烟雾引起的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程
一、简介
隔物灸属艾炷灸法中的间接灸法,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 1 cm,炷底直径约0.8 cm,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三、禁忌症
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
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

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

五、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步骤①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姜片上面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
灸。

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

②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③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可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人。

一般灸3—7壮。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肤温、证候改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④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以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留一小孔或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4、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

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六、注意事项
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4、熄灭后的艾炷,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隔物灸操作规程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