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美术基础(绘画)
学前第五课-球体画法

找出明暗交界线,利用线条来表现球体的空间关系,明 确体积。整个圆球的边缘线要有虚实变化,与结构线相 交的部分稍微重一点,用少许线条轻轻地画出暗面与投 影,地面和画面垂直的圆面,其位置愈接近视中线,透视 缩形变化就越大。
球体的结构素描画法
首先定出一个正方形的外轮廓,也就是球体的长和宽, 找出中线。
从分出来的四个小正方形中找出中点,并连接起来。
在连接线上找出中点继续连接,渐渐地切出圆的大致轮 廓。
调整轮廓线,画出透视线,并注意椭圆的 透视,前面弧线的弧度要比后面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基础—球体画法
主讲人:李亚南
球体的结构
球体从各个角度看都是圆形。 球体是由不同角度、大小的圆面堆积在一起形成 的(同一角度的圆面圆心的连线在一条直线上)。 球体的任何一个切面都是一个圆面,球体任何一 个角度的圆弧线在球的对面都有相对应的一条, 它们共同围成一个圆面。
球体的透 视结构
圆面的透视
圆面的透视变化规律
透视变形后的圆面形状为椭 圆形,圆心在最长直径与最 短直径的交点上。最长直径 的半径相等,最长直径将椭 圆形分成两部分,近部分略 大,远部分略小,最短直径 的近处半径略长,远处半径 略短。
与画面平行的圆面,无论远近都保持圆形, 只是近大远小的变化。
与地面平行而与画面垂直的圆 面,其位置愈接近视平线,透 视缩形变化就愈大。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简笔画教案

中职学前教育美术简笔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2.学生能够运用简笔画技巧进行创作。
3.学生能够通过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了解简笔画的起源和发展。
2.掌握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
3.进行简笔画的创作实践。
三、教学准备1.教材:简笔画教程、绘图纸、铅笔、橡皮擦。
2.环境:教室内部设置合适的绘画区域。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简笔画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简笔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简笔画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绘画形式的区别。
2.教师通过图片和简单例子,向学生展示简笔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步: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30分钟)1.教师向学生演示简笔画的基本绘画技巧,包括线条的运用、点与线的结合、形体的表现等。
2.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简笔画基础练习。
第三步:简笔画创作实践(45分钟)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用简笔画的技巧进行创作。
2.教师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构图、线条表现和形体塑造等方面的技巧。
第四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简笔画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
2.学生可以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学生简笔画作品的创作水平,包括线条的流畅度、构图的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
2.学生对简笔画技巧和创作过程的理解程度,包括对绘画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可以设置一些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
2.组织学生进行简笔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明了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简笔画的基本技巧。
同时,在创作实践环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在教学准备方面,可以增加一些绘画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大纲,希望能够为中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4.3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的线、圆弧线、折线等。
这些线条杂乱的混合在一起,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5.2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6.6沿轮廓剪:指按照已画好的轮廓线来剪出所需要的物体形象的方法。
6.7折叠剪指纸经折叠后剪出图案的方法。
6.8撕贴把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的配合来四处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艺术起源于游戏,她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成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1.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
1.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院是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指导手册

(美术)复习指导手册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美术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于“空间”1、美术形象是通过“视觉”的方式感知的2、美术也称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3、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美术教育4、原始美术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是广泛的社会性和生活化5、现代美术教育有着培养技能和素养的双重动能6、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人们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7、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美术游戏8、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9、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二、基本构成学前美术教师1、进行相关的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2、尊重儿童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3、帮助幼儿充分想象,打开思路,保证他们形象思维的流畅性、多样性学前儿童1、学前儿童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主体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学前儿童的关注和研究是至关重要的3、学龄前儿童在艺术的表现上……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艺术知识和能力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2、绘画2、手工3、欣赏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三、价值定位1、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工具论者认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并注重过程。
2、发展学前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美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为儿童提供了一种直觉思维的形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
3、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表现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幼儿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他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幼儿视觉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幼儿实施美术教学而不是美术游戏得以实现的。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可使儿童获取正确的视觉和敏捷的手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周围的一切。
※审美教育渗透于体、智、德、各育之中,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与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2.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C.天赋3.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4.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5.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A.空间B.色彩C.形状6.1923年幼儿教育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8.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9.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10.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命名线C.平行线一、选择题答案 1.C没有表现意图2.B教师的可持续发展3.B主动性4.C因意选材5.A空间6.C陈鹤琴7.C再现和表现阶段8.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9.C弥漫性10.B命名线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
12.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术欣赏。
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 上册 第二章 色彩与儿童画课件

第一节 色 彩
四、色彩的统一
(三)色彩的均衡
2.色彩均衡的方法 色彩的浓淡、色块的大小都是影响均衡的因素。
从表现的角度来衡量色块的差异,色彩的布局不能 偏于一方,而应以画面的均衡中心为依据,既有强 弱、冷暖的比较,又有顾及 平衡的色块配置。这样 的色彩均衡是从 对整体的全面的关系比较中,从色 量、 色阶、纯度的对比中获得的。
第一节 色 彩
四、色彩的统一
(一)色调
3.影响色调的因素
光源色 环境色
主体色
四、色彩的统一
(一)色调
第一节 色
彩
(1) 单色调
(2) 调和调
4.色调处理的方法
(3) 对比调
第一节 色 彩
四、色彩的统一
(二)色彩的调和
1.色彩调和的含义 色彩调和是指几种色彩相互间构成的和谐
关系或指两种以上颜色组合在一起,能够统一 在一个基调 之中使之和谐协调。
第一节 色 彩
四、色彩的统一
(一)色调
1.色调的定义 色调是指各种色彩不同的物体所构成的色彩在明度、
冷暖、色相、纯度等多方面的总倾向,也就是 指一幅画 色彩的主要特征,大的色彩效果。一幅绘画作品虽然用 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色调,如是 偏蓝或偏红,是 偏暖或偏冷等。如果作品没有一个统一的色调,就会显 得杂乱无章。但如果都是不一致 的小色块,总的效果也 应给人一种统一的色调。
第一节 色 彩
四、色彩的统一
(一)色调
2.色调的分类 ❖ (1) 从明度上色调可分为亮调(见图2-8)、灰调 (见图2-9)、暗调。 ❖(2) 从色性上色调分为冷调(见图2-10)、暖调(见 图2-11)、中性调(见图2-12)。 ❖ (3) 从色相上色调分为红调(见图2-13)、橙黄调 (见图2-14)、蓝调、绿调等。
学前教育艺术领域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花裙子》设计实践及反思

1、大胆地进行涂色练习。
2、感知蜡笔颜色Leabharlann 丰富多彩。教育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大胆地使用蜡笔进行装饰花裙子。
活动难点:幼儿握笔,及正确使用蜡笔。
教育活动准备
蜡笔人手一份、画纸若干、花裙子、图片
教育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这是小花,他今天打扮得真漂亮!他的帽子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幼儿回答后,教师对正确答案给予肯定)。
学前教育
教育活动设计
基本信息
教育活动名称
美术《花裙子》(绘画活动)
任教班级
小班
作者及工作单位
幼儿园
主要领域
艺术
教育活动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入园,正在克服入园焦虑且情绪不稳定,但他们喜欢色彩类的事物,在他们看来用五颜六色的蜡笔涂色就是一种游戏。因此,特别设计了这个绘画活动,让幼儿对他们熟知的花裙子进行大胆用色涂色,初步培养幼儿的艺术能力。
教师:大家说得很对,小明的帽子是红色的,衣服是黄色的,裤子是蓝色的。
(2)教师和幼儿玩“颜色在哪里”的游戏。
教师:老师和大家玩个游戏好吗?老师说“X色,X色在哪里?”,小朋友就要从蜡笔从盒子里面拿出来哦,还要一边拿一边说“X色,X色在这里”。
2.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涂色方法。
(1)教师示范转圈涂。
教师:我们和这么多种颜色的蜡笔玩游戏吧,小蜡笔转圈圈。(边说边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在纸上用密密的螺旋线转圈涂色)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涂画方法。
3.引导幼儿自由作画。
(1)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各种涂色的游戏。
教师:今天,我们带着蜡笔一起为小花裙涂上漂亮的颜色。你们想要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开始吧!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部分PPT学习教案

3 、 图 式 期( 5—— 7岁)幼 儿在不 断的涂 鸦过程 中将图 形与线 条结合 起来, 发现某 些形状 与自己 经验中 的事物 相似, 就给涂 鸦起名 字,这 就有了 明显的 表达意 图。这 样的命 名,是 幼儿从 以动觉 经验为 重点向 具体形 象思维 过渡, 开始逐 渐认识 到形象 与外界 事物之 间存在 的关系 。所以 ,它 是幼儿 认知发 展过程 中的一 个重要 标志。
【思考与实践】
1、分小组讨论幼儿象征期的绘画能力有哪些特点? 2、根据幼儿象征期的绘画能力特点,分析美术活动中 教学指导的侧重点有哪些? 3、总结幼儿进行美术活动前,在大自然中获得情感经 验的重要性。
第13页/共26页
【主题三】
中班 小小服装设计师
美术活动因准备而完整
构思 想法
设计 意图
知识 准备
主题
活动中美 术起到联 系与整合 的重要作 用。
第22页/共26页
【幼儿聚焦】
幼儿手工能力的发展
玩的阶段 (约2—4岁)
玩 的 阶 段 , 幼儿没 有明确 的手工 活动目 的,与 工具和 材料进 行充分 接触的 、游戏 般的自 主过程 带给幼 儿很多 的乐趣 。
直觉表现阶段 (约4—5岁)
幼 儿 的 身 体 和认知 能力进 一步发 展,表 现出一 定的创 作意愿 。在动 手创作 之前, 大多都 有自己 的创作 意图, 并愿意 通过自 己的尝 试实现 自己的 意图。
第10页/共26页
【幼儿聚焦】
幼儿象征期的绘画特点
造型
幼儿用图形 当做书面语言 符号来陈诉事 物,具有象征 性和符号化的 特点。
色彩
变色能力 增强,对颜色 有自己的喜好 。在涂色方面 ,逐渐由无序 、不均匀向方 向一致、均匀 地涂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