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材料_2_第四章材料的辐照效应

合集下载

核电厂辐射防护

核电厂辐射防护
(1-1)
式中,mN——原子核品質; m——原子的品質;me——電子的品質;Z——原
子核外軌道上的電子數目。
1.1.2原子序數和原子質量數
通常用符合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核,其中X為元素符號,Z為原子序數,A
為原子質量數。
1.1.2.1原子序數
原子核中質子的數目稱為原子序數,用符號Z表示。原子序數確定了原子的化
核素。核素分為穩定的和不穩定的兩種,不穩定的核素稱為放射性核素。例
如氫元素有 、 和 三種同位素,三者之中任何一種都稱為核素。其中
是穩定的核素。 是不穩定的核素,即放射性核素。
天然存在的元素大多是同位素的混合物,例如,天然鈾是三種同位數的混合
物。這三種天然同位數是234U、235U和238U,對於天然存在的元素,一種核素
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組成的,它們的質子和中子。質子的品質mp=1.672 65×10-24g
,子的品質mn=1.6749×10-24g 質子帶有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而中子不帶電。
原子是電中性的。原子核中質子所帶的電量等於核外軌道上所有電子的總電量,而兩者
的電性相反。

雖然原子核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品質,但它的品質還是非常小

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是不相同的。根本區別就在於組成原
子核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不同。中子和質子統稱為核子。
1.1.3同位數和核素
一種元素的原子核包含有相同的質子,但是,該元素的原子核可
能包含不同的中子,這就是說一種元素可以有不同類型的原子核
。元素磷(P)的原子序數為15,也就是說,每個磷原子核中含
有15個質子,但是各個磷原子核含有不同數量的中子。這種含有
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原子稱為同位素,它們在元素週期表

核电厂核燃料介绍原理

核电厂核燃料介绍原理

4)高温蠕变-高温时的变形可用机制来描述。二氧化铀的高温 蠕变可用下式来表示:
ε = (A1σ/G2)exp(-Q1/RT) + σ A2 4.5exp
(-Q2/RT)
(4-4)
式加中的:应A力1;、GA2是、晶Q粒1、尺Q寸2为;常R数是;气ε体是常稳数定;蠕T变是速温率度;。σ是施
二氧化铀的机械性能
燃 料 棒
图4-5 燃料棒
燃料棒的质量控制
a. 外观及尺寸检查:
包括燃料棒的长度、外径、垂直度、贮气空腔长 度、芯块柱长度和表面刻痕划伤等。
b. 焊接质量检查:
主要检查焊缝表面状况;X射线法检查气孔和夹
杂的分布、排列情况;氦气找漏法测定泄漏率;金
相法测量焊接熔深,并对焊缝进行内压爆破试验和
抗腐蚀试。
铀-5 加浓度为2.40%,2.6725和3.00%。预充压~1.96MPa。燃耗至 30000MWd/tU。 • 大亚湾核电厂
17×17的AFA-2G组件,燃耗为33000MWd/tU。燃料棒直径9.5mm, 长度3859mm。
从2002年使用AFA-3G组件,组件的平均卸料燃耗45000MWd/tU,接 近50000MWd/tU的国际水平。
1)断裂强度-二氧化铀在脆性范围内的断裂强度与密 度、晶粒度、温度有关。
σf = 170×[1-2.62(1-D)]12 G-0.047exp
(-1590/RT)
(4-2)
式中 σf—断裂强度(MPa);D—密度;G—晶粒尺 寸(μm);T—绝对温度;R—气体常数 (8.134J/Mol.K)。
2)压缩强度-晶粒尺度在0-20μm的二氧化铀的压缩强度在420 到980Mpa之间。
• 总的反应为: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课件——第四章 温度效应

《核反应堆物理基础》课件——第四章  温度效应
• 尽量不要突然停堆,慢慢地停 WHY • 潜艇之类核动力装置,停堆时不要停死,保持一个很低功
率。 • 使反应堆总有足够大的后备反应性。
(即使掉到坑底,后备反应性仍然是正的)
反应堆中没有任何控制毒物情况下的超临界反应性称为反应 堆的后备反应性或剩余反应性。
碘坑中启动或提升功率的危险性
➢开堆或提升堆功率时,随着通量的上升,氙大量烧损, 相当于引入正的反应性。
P d
dP
i
Ti
Ti P
x
x P
TF
TF P
TM
TM P
VM
Tx P
功率系数是所有反应性系数变化的综合,与反应堆核特性相 关,与热工水力特性也有关。
裂变产物中毒
裂变产物:
指裂变碎片及其衰变产物, 300多种。
裂变产物中毒:
意思是反应堆因裂变产物的生成而中 毒。中毒者是反应堆,放毒者是某些裂变产物。
一段时间内135Xe浓度有可能增加
135Xe浓度有可能到达一极值后,开始逐渐减小,因为??
碘坑:NXe先↑后↓,ex先↓后↑现象
碘坑时间tI: 停堆时刻开始直到剩余反应性 又回升到停堆时刻时所经历的时间
允许停堆时间tp: 在tI内,若剩余反应性还大 于零,则反应堆可靠移动控制棒来启动,这 段时间为tp
停堆后135Xe中毒
135Xe产生途径: 直接裂变、135I衰变
135Xe消失途径: • 停堆后:
135Xe吸收中子、 135Xe衰变
• =0, 135Xe的裂变产额=0; 135I继续衰变为135Xe,但135Xe不再 有吸收中子而消失,只能通过衰变消失,而135Xe得半衰期大 于135I半衰期,因此停堆后:
dI dTF

401核电厂材料考试复习题

401核电厂材料考试复习题

1、防止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

2、结构材料受中子辐照后主要产生以下几种效应
3、材料的辐照效应有哪些。

4、二氧化铀燃料的堆内行为
5、影响裂变气体释放的最主要因素是同时还有
6、对压力容器来说,导致压力容器失效的可能原因是
7、控制方式一般有三种:
8、材料常见的缺陷有:
9、测量硬度的方法:
10、核反应堆按使用目的分类一般分为
11、晶体缺陷有其中点缺陷分为先缺陷类型面缺陷类型
名词解释
12.固溶体:
13、化合物:
14、混合物:
15、调质处理:
16、固溶处理:
17、蠕变:
18、疲劳:
19:核燃料:
20、慢化材料:
21、反射材料:
500=70MPa 22、σ1×10−5
500=100MPa 23、σ1105
700=30MPa 24、σ103
25.重结构的四个区域
26.脆性断裂的特点
27.疲劳断口有一定特征,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简答题
1、理想的核燃料需具备哪几个特点?
2、二氧化铀作为燃料,它的性能优缺点?
3、包壳材料应具备哪些条件?
4、Zr-4合金的性能优缺点有哪些?
5、压水堆压力容积与常规压力容器相比有什么特点?
6、对压力容积材料有什么要求?。

核电厂材料

核电厂材料

第一章1、压水堆的温度为什么要定在290~320℃,压力定在15.5 MPa?(综合题)原因如下:1.提高压力有助于提高反应堆效率,但要考虑经济性,最终将压力定为15.5MPa;2.压水堆包壳材料为锆合金,该合金最高的使用温度为400℃;3.为了满足包壳和冷却剂间的传热要求,需要满足一定的传热温差;4.为了保证冷却剂的稳定性和传热效率,冷却剂需要一定的过冷度。

综合以上原因将压水堆的温度设定在290~320℃,压力定在15.5 MPa。

第二章1、空间点阵:将实际存在的原子、离子或原子集团等物质抽象为几何点而忽略他们的物质性,这些抽象出的几何点称为阵点,阵点在空间周期性的规则排列称为空间点阵。

2、晶体结构:即晶体的微观结构,是指晶体中实际质点的具体排列情况。

3、晶胞:在空间点阵中我们选择一个小的平行六面体作基本单元,称为晶胞。

4、晶胞特点:(1)晶胞的几何形状应与宏观晶体具有同样的对称性;(2)平行六面体内相等的棱和角的数目应最多;(3)平行六面体的棱间存在直角时,直角数目应最多;(4)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晶胞应具有最小的体积。

5、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判断(1)确定晶面指数的步骤:●用轴长单位量出该面在3个晶轴的截距;●取截距倒数;●求出3个倒数的比值,把比值简约成最小整数比;●再把所得到的3个整数放入小括号中,以(hkl)表示,负号用上横线表示。

(2)晶向指数:用该直线上离原点最近的原子坐标表示该直线的方位,然后把它们简约成最小整数比,即得到晶向指数。

晶向指数常用用方括号表示:[uvw],负号用上横线表示。

6、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7、晶体的三种缺陷(1)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杂质原子(2)线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3)面缺陷8、细晶强化:指通过晶粒粒度的细化来提高金属的强度7、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两种方式:滑移、孪生9、钢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1)回复(去应力退火):经过冷加工的金属在较低温度下加热(2)再结晶(3)退火: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然后保温一段时间再缓慢冷却,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过程称为退火。

第四章-核燃料

第四章-核燃料

3) 弹性模量-与温度、气孔率有关。室温时约为2.1-2.3×105MPa,随温度 增加,该值呈直线下降,系数为3.09×10-2/K;随气孔率增加,弹性模 量减小。关系式如下:
EP = E0(1-2.62P)
(4-3)
式2.中26:×1P0为5M气P孔a。率,E0为室温时理论密度的UO2的弹性模量,为
4.1.2 陶瓷型燃料
铀、钚、钍与非金属元素(氧、碳、氮等) 的化合物组成了陶瓷型核燃料。由于这些燃 料有很高的熔点,无相变,与包壳和冷却剂 相容性好,辐照稳定性好等有利条件,动力 堆普遍采用这类材料作核燃料。
陶瓷型核燃料有氧化物型、碳化物型及氮化 物型。氧化物型应用最普遍。各种的性能对 比参见表4-1。
优点: a. 熔点高,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FCC),各向
同性,并且从室温到熔点没有相变。
b. 高温稳定性和辐照稳定性好。 c. 化学稳定性好,与高温水不起作用,与包壳相 容性好。
d. 在1000℃以下能包容大多数裂变气体。 e. 有适中的裂变原子密度,非裂变组合元素氧的 热中子俘获截面低(0.002靶恩)。 缺点: a. 导热系数小,使芯块的温度梯度过大。 b. 机械强度低、脆,在反应堆条件下易裂,且加 工成型困难
蒸汽压
UO2的汽化现象比较复杂,因为它与O/U比, 以及气氛中的氧分压等因素有关,具有一定 氧/铀比的固态UO2的汽化机制至少在2000K 以下主要是升华,蒸汽压可参见表4-2:
4.2.1.2 力学性能
UO2在常温下是脆性陶瓷体,断裂强度约为 110MPa,在韧脆转变温度(~1400℃)以上,随 着温度升高,强度急剧降低,同时出现塑性。
热膨胀
二氧化铀的热膨胀系数为10.8×10-6/℃。 2000℃以上体膨胀大大增加,体膨胀由下式 给出:

核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研究

核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研究

核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研究在当今的能源领域,核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和重要性。

然而,核材料在长期的辐照环境下会发生损伤,这严重影响了核反应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深入研究核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对于核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辐照。

辐照是指高能粒子(如中子、质子、电子等)与物质相互作用,将其能量传递给物质中的原子和分子,从而导致物质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核反应堆中,核燃料(如铀、钚等)和结构材料(如不锈钢、锆合金等)会受到强烈的辐照。

核材料在辐照下会产生多种损伤形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原子位移。

当高能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时,会将原子核撞离其原来的位置,形成空位和间隙原子。

这些缺陷会破坏晶体的晶格结构,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如硬度增加、延展性降低等。

除了原子位移,辐照还会导致材料中的杂质原子聚集和沉淀。

杂质原子在辐照下会获得能量,从而更容易扩散和聚集。

这些杂质的聚集和沉淀会进一步影响材料的性能,例如降低材料的热导率和耐腐蚀性。

此外,辐照还会引发相变。

在高温和辐照的共同作用下,核材料的晶体结构可能会发生转变,从而改变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例如,某些金属在辐照下可能会从面心立方结构转变为体心立方结构,导致材料的脆性增加。

那么,辐照损伤是如何影响核材料的性能的呢?首先,辐照损伤会导致核材料的肿胀和变形。

由于空位和间隙原子的产生和聚集,材料的体积会增大,从而引起肿胀。

同时,材料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变形和开裂。

其次,辐照损伤会降低核材料的热导率。

材料中的缺陷会阻碍热传递,从而影响反应堆的冷却效果,增加反应堆运行的风险。

再者,辐照损伤会削弱核材料的耐腐蚀性能。

材料表面的缺陷会成为腐蚀介质的侵入通道,加速腐蚀过程,缩短核材料的使用寿命。

为了研究核材料的辐照损伤机制,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

其中,离子辐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向材料表面注入高能离子,可以模拟核反应堆中的辐照环境,从而研究材料的损伤行为。

核反应堆结构与材料材料1共33页文档

核反应堆结构与材料材料1共33页文档
铀在锆中的溶解度大(铀-锆合金 ) 熔点高,热导率高,便于轧制成型 铀-锆-2在高燃耗情况下辐照稳定性不好(西平港) 美国铀-锆-钚合金 可用于快中子增殖
2020/4/14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5
金属型燃料的性能对比表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020/4/14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6
陶瓷型燃料
陶瓷型核燃料优点UO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2
陶瓷燃料是指铀、钚、 钍的氧化物、碳化物和 氮化物
无同素异形体,只有一 种结晶形态(面心立方 ),各向同性,燃耗深
常见的陶瓷燃料有UO2 ,PuO2,UC,UN
陶瓷型燃料主要用来解 决金属或合金型燃料工 作温度限制(相变及肿
9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核燃料
二、核燃料
反应堆中使用的裂变物质及可转换物质的统称
主要指U,Pu易裂变同位素
其功用主要用来产生裂变并放出裂变能量
其功用主要用来产生裂变并放出裂变能量
2020/4/14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0
核燃料的一般性要求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良好的热物性,例如热导率高
抗辐照能力强,燃耗深
燃料的化学稳定性好,燃料与包壳、冷却剂的相 容性好
熔点高,且在低于熔点时不发生有害相变 机械性能好,易于加工
2020/4/14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11
核燃料的存在形态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 液态 • 固态
➢金属,陶瓷,弥散体型
2020/4/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位移
• 快中子的能量是MeV 级的,所以一个快中子会造 成上千个离位原子。在一定的温度下,缺陷可以 通过扩散发生复合(annealing)而消失,也可以 聚集而形成较大尺寸的缺陷团(位错环, 空洞)。 一个快中子会造成在10nm的长度上几百个位移原 子
• 中子与材料产生的核反应(n,α),(n,p)生 成的氦气会迁移到缺陷里,促使形成空洞
材料的辐照效应
• 2)辐照肿胀 辐照导致材料中产生大量的缺陷,缺陷聚集后产生空
位位错环和间隙位错环。空位位错环不易坍塌,因为核反 应产生的氦气易聚集在空位位错环内,而使其形成三维的 空洞造成体积膨胀;间隙位错环坍塌后在原晶体中多了一 个原子面,使体积增加。因此辐照导致材料的肿胀。
• 辐照肿胀与温度有关。如不锈钢大约在0.3-0.5Tm下辐 照肿胀量最大(当中子通量达1027n/m2时,肿胀可达 15%)。 低于此温度,空位、间隙原子可动性不大,被 冻结在材料中,高于此温度,缺陷复合的机会增加,肿胀 量就会减少。
核电厂材料
第四章 材料的辐照效应
• 一般概念 • 中子与材料的反应 • 原子位移 • 材料的辐照效应
概述
• 反应堆内存在各种类型的强烈核辐射 • 辐射会使得材料的物理和机械特性发生显
著的、破坏性的变化 • 辐射分类
– α、β、γ、中子、裂变产物 – β和γ对金属材料不会有永久破坏性作用 – α和裂变产物的作用主要在燃料内 – 中子的效应最显著
5)辐照诱导放射性 材料对中子的吸收会导致产生放射性核
素。在辐照下产生的长寿命同位素,会增 加废物处理的负担并给设备维修带来困难。 如Co59,通过(n,)反应产生Co60,而 Co60是长寿命同位素,放射性很强,很难 处理。所以核级材料中要严格控制钴的含 量。
第四章结束
• 热峰: 一个快中子会经历几次弹性碰撞,速度下降到不可 能再造成原子位移时,剩余的能量会以振动的形式消散在 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热峰。局部温度可达几千度。
离位峰模型
辐照效应
• 金属点阵中存在大量的空位和间隙原子会大大增 加金属的硬度, 降低它的延性。许多材料的体积 会明显增加(如石墨、金属铀)。在各向异性的 晶体中会发生定向生长和严重畸变。
核产生反冲,当光子能量较高时,反冲核 能量较高,足以使很多原子位移 • 在热中子反应堆中较为显著
燃料的裂变
• 在燃料中同时产生大量的裂变产物,有固体裂变 产物和大量的裂变气体。裂变产物是由一个原子 发生裂变形成多个原子,会造成燃料的体积膨胀; 裂变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惰性裂变气体(Xe,Kr等) 是造成体积膨胀的主要因素。据估计,辐照后期, 每一立方厘米的二氧化铀可产生16立方厘米(标 准状态)的Kr, Xe气体。这些气体在一定的情况 下释放出来会造成燃料的肿胀,并且导致燃料的 化学、物理、机械性能的改变;一些挥发性裂变 产物(I,Cs,Te,Cd)迁移到冷端可造成对包 壳材料的侵蚀。
– 核转化生成异种原子的反应(n, α), (n, p)反应

10 5
B
n
37
Li 24
He
16 6
O
n
176
N
11
H
中子与原子核的反应
• 电离效应:指反应堆中产生的带电粒子和快中子 与材料中的原子相碰撞,产生高能离位原子,高 能的离位原子与靶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碰撞, 使电子跳离轨道,产生电离的现象。
• 从金属键特征可知,电离时原子外层轨道上丢失 的电子,很快就会被金属中共有的电子所补充, 因此电离效应对金属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对 高分子材料会产生较大影响,因为电离破坏了它 的分子键。
中子与原子核的反应
• 中子与材料反应造成原子移位,产生空位和间隙 原子;核反应生成氦气。
• 多数材料发生中子辐照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 核与快中子发生弹性碰撞。弹性碰撞中所传递的 最大能量Ep可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材料的辐照效应一般规律
• 性能改变 • 辐照肿胀 • 氦脆 • 辐照生长 • 辐照诱导放射性
材料的辐照效应
• 1)性能改变 辐照导致材料的屈服强度(σ0.2或σs)、
抗拉强度 (σb)、韧脆转变温度(DBTT或 NDT)、杨氏模量(E)及高温蠕变速率 (ε)增加;而导致塑性指标(δ,ψ)、密 度(D)、冲击功(Ak)、断裂韧性(KⅠc, JⅠc)及热导率(λ)减小。
Ep 4mME/(M m)2
• 式中:m为中子质量;M为被碰撞原子的质量;E 为中子的初始能量
原子位移
• 离位阈能(Ed )
– 使一个阵点原子离开它在点阵中的正常位置的最低能 量。这种位移原子就是中子导致的损伤源。对金属材 料来讲,离位阈能一般在 25-30ev。
• 级联碰撞
– 如果传递给原子的能量仅稍高于Ed ,初级原子将停留 在邻近的稳定的间隙位置上形成一个空位-间隙原子对 (Frankel Pair);如果初级位移原子获得能量很大, 它就会与其它基体原子相碰产生二级、三级、.....n级位 移原子,形成级联碰撞(cascade)。这一过程产生的 平均位移原子数近似地等于Ep/2Ed 。
辐照效应
• 位移峰: 一个高能粒子击出的级联碰撞原子趋向于积聚在 粒子运动的初级方向上,影响的区域称为位移峰,其长度 约10nm。被击出的初级位移原子将沿垂直于初级原子径 迹方向,继续运动几个原子的距离,然后停留在间隙位置 上,形成一个间隙原子壳。
这个极小体积所获得的能量在短时间内转变为热能,并 使间隙原子壳发生熔化。在此熔融区内原子重新排列,由 于接着而来的迅速冷却使原子冻结在畸变后的位置上,出 现了包含大量空位和间隙原子的离位峰。
• 热峰过后留下永久残余变形。因此热峰的产生也 将导致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变化。
• 实际上,热峰是可以单独发生的,因为入射粒子 将产生一系列的PKA,其中一些能量在离位阈能 附近可以形成热峰;而离位峰常常是与热峰结合 在一起的,因为离位峰内包含了大量能量在离位 阈能附近的反冲原子,因此离位峰本身就含有热 峰。
中子与材料的反应
中子与原子核的反应
• 中子散射:中子散射是反应堆中中子慢化过程的 主要核反应
– 弹性散射-总动能不变(动能、动量守恒) – 非弹性散射-总动能改变(动能不守恒、动量守恒)
• 中子吸收:吸收反应的结果是中子损失,它对反 应堆内的中子平衡有重要影响
– 辐射俘获(n, γ)反应,例:58Fe(n, γ)→59Fe,
级联碰撞模型
原子位移
• 原子位移次数(dpa)
– 辐照损伤材料中,每个原子的位移次数dpa (displacements per atom)被定义为辐照损 伤的单位
• 移峰
– 一个高能粒子所产生的一连串受撞核通常都集 中在该粒子初始运动方向的沿途,这个影响区 称为位移峰
间接原子位移
• 慢中子不会直接引起原子位移 • 通过辐射俘获反应间接产生 • 中子俘获产生的受激复合核发射光子,余
材料的辐照效应
3)氦脆 由于(n,α)反应产生大量的氦气,一旦氦泡在 晶界聚集,就会造成材料的脆化,形成沿晶断裂。
4)辐照生长 一些材料在中子辐照下表现为定向的伸长和缩
短,而密度基本不变,这种现象称为辐照生长, 如锆在辐照下呈现a轴生长,c轴缩短的现象,宏 观上可观察到包壳管变长。
锆辐照生长
材料的辐照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