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辐照效应。

第五章辐照效应

辐照损伤是指材料受载能粒子轰击后产生的点缺陷和缺陷团及其演化的离位峰、层错、位错环、贫原子区和微空洞以及析出的新相等。这些缺陷引起材料性能的宏观变化,称为辐照效应。

辐照效应因危及反应堆安全,深受反应堆设计、制造和运行人员的关注,并是反应堆材料研究的重要内容。辐照效应包含了冶金与辐照的双重影响,即在原有的成分、组织和工艺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辐照产生的缺陷影响,所以是一个涉及面比较广的多学科问题。其理论比较复杂、模型和假设也比较多。其中有的已得到证实,有的尚处于假设、推论和研究阶段。虽然试验表明,辐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量规律,但辐照效应与辐照损伤间存在的定性趋势对实践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5.1 辐照损伤

1. 反应堆结构材料的辐照损伤类型

反应堆中射线的种类很多,也很强,但对金属材料而言,主要影响来自快中子,而α,β,和γ的影响则较小。结构材料在反应堆内受中子辐照后主要产生以下几种效应:

1) 电离效应:这是指反应堆内产生的带电粒子和快中子撞出的高能离位原子与靶原子轨道上的电子发生碰撞,而使其跳离轨道的电离现象。从金属键特征可知,电离时原子外层轨道上丢失的电子,很快被金属中共有的电子所补充,所以电离效应对金属性能影响不大。但对高分子材料,电离破坏了它的分子键,故对其性能变化的影响较大。

2) 嬗变:受撞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变成异质原子的核

反应。即中子被靶核吸收后,生成一个新核并放出质子或α带电粒子。例如:

嬗变反应对含硼控制材料有影响,其它材料因热中子或在低注量下引起的嬗变反应较少,对性能影响不大。高注量(如:>1023 n/m 2)的快中子对不锈钢影响明显,其组成元素大多都通过(n,α)和(n,p)反应产生He 和H ,产生辐照脆性。

He

Li n B 42731010

5+→+H N n O 1116

7168

+→+

3) 离位效应:碰撞时,若中子传递给原子的能量足够大,原子将脱离点阵节点而留下一个空位。当离位原子停止运动而不能跳回原位时,便停留在晶格间隙之中形成间隙原子。此间隙原子和它留下的空位合称为Frenkel对缺陷。堆内快中子引起的离位效应会产生大量初级离位原子,随之又产生级联碰撞,伴生许多点缺陷,它们的变化行为和聚集形态是引起结构材料辐照效应的主要原因。

4) 离位峰中的相变:有序合金在辐照时转变为无序相或非晶态相(原子排列混乱、无特定点阵间隙的密集聚合体),这是在高能快中子或高能离子辐照下,产生液态似离位峰快速冷却的结果。无序或非晶态区被局部淬火保存下来,随着注量增加,这样的区域逐渐扩大,直到整个样品成为无序或非晶态。

Frenkel对缺陷

离开自己所处的点阵平衡位置,留下一个空位,而它本身在离空位一定距离(与晶体方向有关)的间隙处停留下来,并与原空位共同形成Frenkel对缺陷。如果T值相当大,被撞原子不但自己发生离位,它还能撞离其它原子,产生新的Frenkel对,

直到能量耗至小于E

d 为止。E

d

是被撞原子离开其平衡位置

时,所需最低临界能量值。这个临界值称为点阵中原子的离位阈能。E

d

值的大小相当于形成一个Frenkel对缺陷的能量。除贵金属外,一般常用金属的离位阈能约为25eV。

2)入射粒子阈能:

反之,根据离位阈能E

d

可算出使晶格原子离位的入射粒子所应具有的最低能量,即引起原子离位的入射粒子阈能。

?例如设Ed≈25eV代入上式中的T,即可求得如表6-1所示的各种人射粒子阈能值。显然,从该表中的数值看出,使质量数为56的Fe原子离位所需的人射中子阈能为325eV。

3. 级联碰撞与撞出损伤函数

1) 级联碰撞:

以平均能量为2MeV 的堆内中于轰击铁原子后,前者传

递给后者的为0.14MeV 。此值远远大于铁约25eV 的离位阈

能,也大大超过为使铁原子离位所需的325eV 的人射中子阈

能。因此这个最初离位的原子,如同人射的高能粒子,还

可连续地和点阵中其他原子发生碰撞,构成二次、三次以

至更多的次生离位原子。人们把最初第一次离位子称为初

级离位原子,简称PKA ,并把PKA 和点阵原子碰撞,继续

产生离位原子的过称为级联碰撞(Cascade Process )。

2) 损伤函数:

由一个PKA 最终撞出的离位原子数目(Frenkel对缺陷

数),称为损伤函数,用表示。

)(E ν

4. 离位峰和热峰

1) 离位峰

离位峰是描绘级联碰撞结束时的Frenkel缺陷分布模型,它是由Brinkman提出的。他认为PKA的高密度碰撞会驱使沿途碰撞链上的原子向外运动,因此在级联碰撞区域中心附近的缺陷,主要是空位,而间隙原子则分布在中心空位区的周边外围。这种空位和间隙原子相互分离的现象称为离位峰。

当快中子与原子发生碰撞时,如果PKA能量很大,那么将产生大量位移原子。所有这些位移原子都是在第一次受碰撞原子周围的很小体积内生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将此种原子的仅够看成是个别的孤立现象,因为所有的空位都已联结在一起。被击出的次级位移原子将沿垂直于初级原子径迹的方向继续运动几个原子的距离,然后停留在间隙位置而形成一个间隙原子壳,这时就要考虑此极小体积所获得的巨大能量在短时间内会变为热能,并使间隙原子壳发生熔化。在此熔融区内原子重新排列。由于接着而来的迅速冷却,这些原子练结在畸变后的位置上。这时就出现了包含大量空穴和间陈原子的离位峰。

金属点阵中存在大量的空穴和间隙原子,会大大增加金属的硬度,并降低它的延性。许多材料(如石墨、金属铀)的体积会明显增加。在各向异性的晶体中,会发生定向生长和严重畸变。

初级离位原子路径

2) 热峰

即局部微区温度急升骤降的现象。从离位峰模型不难理解产生热峰的原因。因离位峰外层的间隙原子比较集中,它

们的剩余能虽无力(低于E

d )再使其他原子离位,但会引起

原子热振动(热点)。显然,在间隙原子密集处就会使该区能量偏高,导致该微区的温度骤然升到很高温度、甚至达到熔点,但因它的体积很小,很快又被周围未受扰动的原子冷却下来,从而形成热峰。

此过程相当于使体积不大的物质受到了快速加热和淬火作用。

形成热峰区时,热峰区温度局部升高会引起金属膨胀,并在热峰区周围产生应力,会产生塑性变形。当热峰冷却后,将留下永久的残余形变。由此可见热峰的产生也将导致材料物理和机械性能等变化。

5. 沟道效应和聚焦碰撞

1) 沟道效应

离位原子沿点阵密排晶向围成的间隙腔入射时,可使级联碰撞距离比较长的现象,并易出现在级联碰撞的高能阶段,而且不产生大量点缺陷。

在fcc点阵中,晶向族上各列原子排列最密,且四条此类原子列所围成的通断面相互间的距离,因此由原子列围成的间隙腔通道是fcc 点阵中有利于入射粒子穿行较长距离的最大隧道。

??110??

110

级联碰撞时,每级离位原子的散射角逐级减小,并按某一晶向(多为密排向)以准直线方式传递能量和输送原子的碰撞过程。聚焦与沟道是相互补充的碰撞行为,即沟道效应多发生在PKA串级链的高能阶段,而聚焦

5.2 辐照效应

1. 辐照产生的缺陷

为了与非辐照的晶体缺陷相区别,人们把辐照产生的贫原子区、微空洞、层错四面体和位错环等,称为辐照缺陷。辐照缺陷都是过饱和辐照点缺陷的聚集演化产物,本质上也是晶体缺陷。

1) 贫原子区:级联碰撞产生的离位峰中心区域的缺陷,主要是空位,从而产生贫原子区缺陷。贫原子区可引起材料的硬化效应,是由位错通过贫原子区的运动特点决定的,硬化效应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2) 微空洞:当由辐照产生的空位处于过剩状态时,这些空位在三维空间聚集,产生空洞,引起体积肿胀。晶体中的位错、晶界、析出相等都产生畸变区,能吸收点缺陷。位错通过它的应变场与点缺陷产生的应力场的交互作用能,可产生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吸引点缺陷向位错聚集,使晶体应变能降低。间隙原子迁移能小,且晶格畸变比空位大,这使位错对间隙原子的引力较强,或俘获半径较大,因此,结果使得空位的浓度比间隙原子高,形成过剩的空位,过剩空位的三维聚集就形成了空洞。

辐照形成的空位三维聚集成空洞

316不锈钢经辐照后产生的空洞(<100 nm)

Irradiated to 60dpa at 600o C

辐照损伤程度:单位体积中位移原子与原子总数之比定义为原子位移(dpa)。1dpa :晶格中的每个原子平均位移一次时,产生的辐照损伤。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2ClO 是一种优良的消毒剂,浓度过高时易发生分解,为了运输和贮存便利常将其制成2NaClO 固体,模拟工业上用过氧化氢法制备2NaClO 固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2ClO 熔点-59℃、沸点11℃、22H O 沸点150℃ A 中的化学方程式:32224222422NaClO H O H SO 2ClO O Na SO 2H O ++=↑+↑++ (1)3NaClO 放入仪器A 中,仪器B 中的药品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如果仪器B 改成分液漏斗,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 (2)C 装置有明显缺陷,请绘出合理的装置图(标明气流方向)__________。 (3)向A 装置中通入空气,其作用是赶出2ClO ,然后通过C 再到D 中反应。通空气不能过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通空气也不能过慢原因是__________。 (4)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 a.降低2NaClO 的溶解度 b.减少22H O 的分解 c.使2ClO 变为液态 d.加快反应速率 (5)写出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2H O 在反应起到__________作用。假设在反应中消耗掉22H O a g 则有__________mol 电子转移。 【答案】H 2O 2 液体无法顺利滴落 空气流速快时,2ClO 不能被充分吸收 空气流速过慢时,2ClO 不能及时被移走,浓度过高导致分解 abc 2ClO 2+H 2O 2+2NaOH=2NaClO 2+O 2↑+2H 2O 还原剂 a/17 【解析】 【分析】 氯酸钠(NaClO 3)在酸性条件下与过氧化氢生二氧化氯,ClO 2与氢氧化钠溶液和过氧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ClO 2,NaClO 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NaClO 2?3H 2O 。 【详解】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淀粉是食品行业重要的配料,也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等几十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佳品,受市场经济需求和价格的影响,马铃薯淀粉工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掺假行为,使得其作用功效大打折扣,研究其鉴别检测方法和内部杂质去除方法,是解决掺假问题和提纯工艺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 马铃薯淀粉的功效和作用 马铃薯首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配料,尤其是其广泛应用于煎炸烹炒、做汤勾芡。一级品马铃薯淀粉还具有高粘度、高透明度、糊化温度低、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性能。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且糊化温度为58-65摄氏度、粘稠度可达2000BU,其粘性特质决定了其作为增稠剂的价值。支链淀粉含量约有80%,避免了凝胶和老化现象。 马铃薯淀粉的鉴别检测 随着人类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和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淀粉制品被列入28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中的一类,。不仅关乎人类的食品健康,同时也在工业和医药行业受到了相应的重视。淀粉的实用安全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检测淀粉质量指标又是必备手段。马铃薯

变性淀粉的用处更多,尤其体现在速冻食品要求淀粉具有优异的冻融稳定性、良好的弹性和透明度,以解决淀粉团黏弹性差、溶出率较高、烹煮时间较长、缺乏良好的口感的缺点。 鉴别诊断的主要方面是:水份≤18~20%,细度≥99.6(100目通过),蛋白质≤0.1%,白度≥90%(475mn,反射率),化学物SO2≤30PPM,灰分≤0.25,斑点≤3个。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掺假玉 米淀粉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具体鉴定方法为: (1)扫描电镜鉴别诊断方法。百合淀粉、葛根淀粉、桄榔淀粉、绿豆淀粉及马蹄淀粉,在扫描电镜下分贝呈现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分别为扁平三角形、粘连多面体型、梨形、肾形及卵圆形;日常食用淀粉如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大小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差别和区别。 (2)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当玉米淀粉的掺假量大于10%时,碳同位素的稳定性和自然性差异,对定性鉴定定性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玉米淀粉掺假行为,而且依照给出的公式可以估算出掺假玉米淀粉的含量。 马铃薯淀粉去杂方法 干红薯淀粉(颗粒状的)杂质取出方法。在淀粉制备环节,首先进行除杂工艺。以振动筛专门筛选颗粒物质,可以在当地的粮食加工场租取,也可以应用清水稀释后重新沉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及配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 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 2溶液中通入Cl 2 ,首先被氧 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 3PO 4 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 2、Br 2 、O 2 、I 2 、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 2、NO 2 、SO 3 、MnO 2 、PbO 2 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 2SO 4 、HNO 3 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 3、KMnO 4 、FeCl 3 、K 2 Cr 2 O 7 等

最新最全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练习题复习完整版.doc

高一(上)化学单元同步练习及期末试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Ⅰ.学习重点: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能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会分析判断某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会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Ⅱ.学习难点: 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Ⅲ.训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2.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就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3.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 H2SO4+2HCl B.SO2+H2S 2H2O+3S C.SO2+2NaOH Na2SO3+H2O D.SO2+Na2CO3 Na2SO3+CO2↑ 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不正确的是()

5.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 .以上都不是 6.下列反应盐酸作还原剂的是( ) A .MnO 2+4HCl(浓) △ MnCl 2+Cl 2↑+2H 2O B .CaCO 3+2HCl CaCl 2 +CO 2 ↑+H 2 O C .2HCl+Zn ZnCl 2 +H 2 ↑ D .2KMnO 4+16HCl 2KCl+2MnCl 2 +5Cl 2 ↑+8H 2 O 7.在Fe 2O 3+3CO 高温 2Fe+2CO 2反应中,Fe 2O 3( ) A.在被氧化 B.是氧化剂 C.被还原 D.是还原剂 8.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Na 2SO 3??→? SO 2 B .HCl ??→? Cl 2 C .H 2SO 4(浓) ??→? SO 2 D .SO 2??→? S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CO 2+H 2O H 2CO 3 B .2Na 2O 2+2H 2O 4NaOH+O 2 ↑ C .3Fe+4H 2O(g)  高温 Fe 2O 4+4H 2 D .2Na+2H 2O 2NaOH+H 2 ↑ 10.在3Cl 2+6KOH 5KCl+KClO 3 +3H 2 O 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 A .KClO 3 B .KCl C .KCl+H 2O D .H 2O 11.在5KCl+KClO 3+3H 2SO 4 3Cl 2 ↑+3K 2 SO 4 +3H 2 O 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 素的质量比为( ) A .1:1 B .5:1 C .1:5 D .3:1 12.盐酸能发生下列反应: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 1. 将木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色的铜。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子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子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一个反应中同时进行,氧原子在两个反应中进行传递 2. 生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金属腐蚀、细胞老化。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金属腐蚀是金属的化合价升高,细胞老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子或失去了氢原子,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高。生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子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高。燃烧也是氧化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 根据以下几种常见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电子层数越少,得电子能力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子,钠和镁主要失电子,氢得失电子能力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子,又不易失电子。 4. 比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子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子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生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子,但它与氯原子共用的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 (2004 全国春季高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示的粒子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子的能力,从粒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很清 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子的是 B 项中粒子。 答案: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 含有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思路解析: A 项正确,一般金属用还原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非金属用氧化其相应化合物的方法获得;B 项将得电子能力与得电子多少混为一谈,实际上氧化性只与得电子能力有对应关系;C 项绝对化,也有阳离子如Fe2+可以继续被氧化,作还原剂;D 项正确,如H2O 中H 元素就是价,但它只有极弱的氧化性。 答案:AD 3. 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

文章编号 :1006-1630(2001 02-0056-05 卫星抗辐射加固技术 宋明龙 , 朱海元 , 章生平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509所 , 上海 200240 摘要 :分析了 F Y 21C 卫星运行轨道空间辐射环境 , 介绍了整星、单机、器件抗辐射要求。卫星研制过程中 , 对各单机和系统在技术设计、元器件选择、软件编制等的抗辐射加固设计要求。特别对有 CPU 和存储器的单粒子翻转效应 (SEU 和闩锁效应 (SEL 试验。仪器和系统的软件均用故障注入的方法完成了抗 SEU 的仿真试验。 关键词 :太阳同步卫星 ; 空间辐射 ; 抗辐射加固 ; 仿真试验中图分类号 :V520.6文献标识码 :A R adiation 2R esistance and R of S SON G Ming 2 2, G Sheng 2ping Shanghai 200240, China the needs of radiation 2resistance and reinforce of the whole F Y 21C satellite , stand 2alones analyzing spa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of the satellite. I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 we raise clearly the requirements of radiation 2resistance and reinforce about the stand 2alones and system ’ s technology design , unit selection and software programming. Especially SEU and SEL tests are done for the stand 2alones with CPU or memory SEU 2resisting simulation test is also done for the software of the instruments and s ystem by failure 2injecting method. K eyw ords :Sunsynchronous satellite ; S pace radiation ; Radiation 2resistance and reinforce ; Simulation test 收稿日期 :2000-09-29; 修回日期 :2001-01-05

马铃薯淀粉废水治理(DOC)

土豆淀粉废水: 废水一、水量:360立方 COD=69000mg/L 提取蛋白后COD=18000mg/L BOD=52000 mg/L SS=86000mg/L NH3-N=3600mg/L S=125mg/L P=0.55% 植物蛋白含量2.43% 废水二、水量:150立方 COD=24000mg/L BOD=9880mg/L 本方案设计参数为废水一提取蛋白后与废水二一起进入进入系统处理。 设计进水水质: COD=20000mg/L BOD=10000mg/L 根据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废水排放应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1998年1月1日后建设单位)的“二级”标准: COD cr ≤ 150mg/L BOD5 ≤ 30mg/L SS ≤ 150mg/L NH3-N ≤ 15mg/L PO4-3(以P计) ≤ 0.5mg/L PH : 6-9

根据马铃薯淀粉生产的实际情况和排放污水的特点,结合我们在海南木薯淀粉生产厂家污水治理工程中的实践经验,在保证污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本着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去除效率高的原则,来确定工艺流程。 设计工艺流程 出水 如果进入UASB反应器进水悬浮物很高,则考虑UASB反应器后也加一沉淀罐,沉淀回收由于进水悬浮物过高带走的厌氧污泥。

设计计算 1、调节沉淀池 废水中含有的大量的悬浮物,可以通过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进行分离。本方案采用平流式沉淀池,地下砖混结构构筑物。沉淀的蛋白晒干后作为粗饲料外卖。 调节沉淀池内隔开一池作为中和、加温池。并设可提升式潜水排污泵两台,一用一备。 设计流量: 510m3/d 停留时间: 2天 总容积: 1000 m3 提升泵:80QW60-13-4 两台(一用一备) Q=60m3/h H=13m N=4kw 加温设施:一套 调节PH值设施:一套 2、 UASB反应器 UASB即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该技术由荷兰引进,是该污水处理工程的主体构筑物。由于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反应器中集有大量高效颗粒化的厌氧污泥,因而大大提高了COD 去除率,高出一般传统的厌氧消化池2-3倍,减小了后续处理段的进水负荷,从而降低工程造价。该技术经国内专家十几年的研究开发和大量的工程实际应用,工艺更加完善,培养出的污泥活性高,沉降性能好,处理效果好,倍受国内环保界的重视,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治理中被广泛推广

激光辐照效应

一 , 等离子体发展模型和膨胀模型 1)在脉冲激光微加工中主要等离子体模型有: 纳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单温模型 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中的双温模型和库伦爆炸模型 2)在研究激光辐照固体靶蒸汽等离子体形成时有动态烧蚀耗能模型和光线跟踪激光能量等离子体吸收模型。 3)其他的一些模型 三温与多温电子等离子体自由膨胀的理论模型。自相似解成功地再现了在激光等离子体自由膨胀中离子速度分布呈现的三峰和多峰结构,这些结构已在激光打靶的实验中频繁地观察到。 二,等离子体参数的测量的方法 等离子的体的基本参数有:电子温度,电子密度等。而这些参数都可以利用实验来测得。例如利用光谱测量的光谱展宽,然后利用origin拟合曲线再萨哈方程就能计算得到粒子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了。 三,激光支持燃烧波(LSCW)和爆破波(LSDW)的产生与传播,LSCW和LSDW 的分类法,基本结构,区别与判断方法。LSCW向LSDW转化机制。 激光维持的燃烧波(LSC)和爆轰波(LSD) 较强的激光束辐照于靶面时,使得靶蒸汽或者靶面附近的环境气体发生电离以致击穿,形成一个激光吸收区。被吸收的激光能量转化为该区气体(或等离子体)的内能,与流动发生耦合,按照气体动力学的规律运动。等离子体的一部分能量将以辐射的形式耗散,被凝聚态靶或周围气体所吸收。这种吸收激光的气体或等离子体的传播运动通常称为激光吸收波。主要的激光吸收区最终总是在环境气体中形成。在极高光强下,真空环境中的把蒸汽也会产生激光吸收波。 对于LSC,前面运动的冲击波对激光是透明的,等离子体区域是激光的吸收区。以亚声速向前推进,依靠输运机制(热传导、热辐射和扩散)时期前方冷气体加热和电离,维持LSC及其前方冲击波的传播,波后是等离子体区,等离子体温度为1~3eV。 对于LSD,冲击波阵面就是激光吸收区,被吸收的激光能量直接支持冲击波前进,LSD波相对于波前介质超声速运动,等离子体温度为10eV到几十电子伏。此冲击波压缩前方的气体,使之升温电离、吸收激光,成为新的波阵面,上溯激光入射方向继续传播。这里冲击波依靠吸收激光能量而自持传播,是一种物理性质的爆破波。 聚焦光束产的LSD波作发散传播,当波阵面传离靶面稍远处,光强已不足以维持LSD波,等离子体熄灭,这时激光又可直接入射于靶面。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 如,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显氧化性;又如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不一定: ⑴含有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如前述的氯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是价 态越低,氧化性超强。H3PO4中+5价的P无强氧化性。 ⑵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 ⑶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得到或掉失去电子的多少无关。 ⑷得到电子难的元素失去电子不一定容易,例如:第ⅣA族的C,既难得到电子,又难 失去电 子,与其它原子易以共价键结合。 ⑸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是氧化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Cl2、Br2、O2、I2、S等 (2)元素处于高价时的氧化物:CO2、NO2、SO3、MnO2、PbO2等 (3)元素处于高价时的含氧酸:浓H2SO4、HNO3等 (4)元素处于高价时的盐:KClO3、KMnO4、FeCl3、K2Cr2O7等

氧化还原反应选择题专项练习,有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选择题专项练习,有答案 1、在KClO3+6HCl=KCl+3Cl2+3H2O反应中,当生成0.5molCl2时,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6:1 B.1:6 C.1:3 D.1:5 2、下列反应中,通入的气体物质只作为氧化剂的是( ) A.二氧化硫通入氯水中 B.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氯气通入氯化亚铁溶液中 D.氨气通入水中 3、ClO2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2将逐渐取代Cl2成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在以上反应中NaClO3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1︰2 D.2︰3 4、在反应5NH4NO3=2HNO3+4N2↑+9H2O中,发生氧化反应和发生还原反应的氮原子个数比是( ) A、5:8 B、3:5 C、5:4 D、5:3 5、氧化还原反应中除了原子守恒(质量守恒)外,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得失电子守恒)。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 + 6I- + 6H+ = R- + 3I2 + 3H2O(R为主族元素)则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 A.1 B.3 C.5 D.7 6、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Fe3+→Fe2+ B.Zn→ Zn2+ C.H2→H2O D.CuO→CuCl2 7、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 2H2O+O2↑ D.CaCO3CaO+CO2↑ 8、氢氧化钾是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做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煅烧后的固体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相互作用,就生成了氢氧化钾。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 是 ()

马铃薯变性淀粉及应用

马铃薯变性淀粉及应用 马铃薯淀粉粘度高、吸水性强、口感良好,因而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始终占有相当的比例。随着变性淀粉工业技术的发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变性淀粉用途越来越广,同时也吸引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目光,很多厂家朋友都想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铃薯,马铃薯是继小麦、水稻、玉米、大麦之后的第五大农作物,现有140多个国家栽培生产,世界年栽培马铃薯总面积近3亿亩。马铃薯起源于拉丁美洲秘鲁等国,16世纪中叶,由西班牙和英国的探险家带入欧洲,从此马铃薯的种植被广泛推广。马铃薯在我国的栽培始于16到17世纪的明朝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带入我国。马铃薯在我国有多种名称,如土豆、洋芋、山药蛋、荷兰薯等等,至如今我国已成为一个马铃薯种植、生产的世界大国,马铃薯大产量的收获为马铃薯淀粉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虽然马铃薯起源于拉丁美洲,但欧洲才是马铃薯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中心。由于马铃薯在欧洲栽培时间长、覆盖面广,因此欧洲经济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马铃薯的生产和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改革开放后,欧洲的先进技术被逐渐引入到我国,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马铃薯及其深加工产品的技术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这些先进的技术为马铃薯淀粉在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马铃薯淀粉只是马铃薯深加工制品的一种,普通马铃薯淀粉颜色洁白,并伴有晶体状光泽,气味温和。马铃薯淀粉是常见商业淀粉中颗粒最大的一种,粒径在15至100μm之间,在显微镜下观察,马铃薯淀粉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还能观察到轮纹。马铃薯淀粉颗粒有较强的吸水膨胀能力,表现为淀粉糊粘度和透明度很高,与其它种类原淀粉相比,马铃薯淀粉还有糊化温度低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将其应用在某些方便食品中。但是马铃薯原淀粉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耐剪切能力不好等,而且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原料的性能要求也越苛刻,单纯的原淀粉已经很难满足要求,这往往需要求助于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是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等方法改变原淀粉性能的一种淀粉。马铃薯变性淀粉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杭信一中何逸冬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3、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4、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结果 ○2单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情况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习题一】 (2018?绍兴模拟)下列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2FeCl2+Cl2═2FeCl3 B.ICl+H2O═HCl+HIO C.SiO2+2C高温Si+2CO↑ D.2Na+O2点燃Na2O2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规律 【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从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解:A.Fe和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故B选; C.C和Si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Na和O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B。 【习题二】 (2015春?高安市校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 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B.工业可采用火法炼铜:Cu2S+O2═2Cu+SO2,每生成2mol铜,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有的答案和详细解析)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基础(有的答案和详细解析)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频数:★☆☆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属于基础理论知识,双线桥法是串联各概念的有效途径,是后面方程式配平和计算的基础。 1.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和特征

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有单质参与的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O2和O3的转化。 2.相关概念及其关系

示例:在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的反应中Fe 2O 3是氧化剂,CO 是还原剂;C 元素被氧化,Fe 元素被还原;Fe 2O 3具有氧化性,CO 具有还原性;CO 2是氧化产物,Fe 是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三大误区”(学生举出反例) 误区1.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误区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只作氧化剂。 误区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3.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标变价,②画箭头,③算数目,④说变化。

实例:用双线桥法标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单线桥法:箭头由失电子原子指向得电子原子,线桥上只标电子转移的数目,不标“得到”、“失去”字样。 实例:用单线桥法标出铜和稀硝酸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图示

总结: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②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不是氧化剂就是还原剂(×)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SO2、CO等还原性气体(×) (3)NaHCO3+H2===HCOONa+H2O的反应中,NaHCO3被氧化(×) (4)H2O作为还原剂时,产物中一般有O2生成(√) (5)无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创新题)某国外化学教材中有一张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插图。由图可知, 在该反应中是()

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

氧化还原反应专项练习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关系 2、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化合价变化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一般是成对出现的,理清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氧化产物 氧化剂→获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还原产物 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方法: 双线桥法 4、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易得电子或化合价易降低的物质。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O2、Cl2、S等②高价态的金属阳离子:Fe3+、Cu2+等 ③其它高价态的物质:HNO3、KMnO4、浓H2SO4、KClO3等 ④过氧化物:H2O2、Na2O2等 还原剂:易失电子或化合价易升高的物质。 ①活泼的金属②不十分活泼的非金属:C、P、S、Si等③低价态的金属阳离子:Fe2+ ④部分阴离子:SO32–、S2–、I–、Br–等⑤低价态的物质:H2S、CO等 例1、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3CuS+8HNO3 == 3Cu(NO3)2+2NO↑+3S↓+4H2O B.3Cl2+6KOH == 5KCl+KClO3+3H2O C.3H2O2+2KCrO2+2KOH == 2K2CrO4+4H2O D.3CCl4+K2Cr2O7 == 2CrO2Cl2+3COCl2+2KCl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借助化合价口诀来记忆:一价氢、钾、钠、氟、氯、溴、碘、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说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判断下列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CuFeS2K2FeO4Li2NH LiNH2AlN Na2S2O3C2O2-4 HCN CuH K2FeO4Si3N4 例2、KMnO4+HBr—Br2+MnBr2+KBr+H2O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若消耗0.1mol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mol。 例3、2H2S+SO2==3S+2H2O 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若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6g,在反应中转移电子mol。 例4、NH4NO3—HNO3+N2+H2O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个数之比为。 例7、将氧化还原反应:2FeCl3 + Cu==2FeCl2 + CuCl2拆分成两个半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例8、对于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来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可能有多个答案)() A. 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只有CuSO4作氧化剂 C. 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质量比是3∶7 D. 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质量比是1∶1 二、五条规律: 1、守恒律:有氧化必有还原,且电子得失相等 一.一般方程式的配平 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否配平的标志主要是反应前后化合价升降的总数是否相等 练习:1.HNO3(浓)+ S △H2O + NO2↑+ H2SO4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废水处理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网作者:冯欢 技术简介: 马铃薯淀粉加工排出的废水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流送槽废水、分离机废水、精制废水。流送槽废水的排出量虽为原料的8~17倍,但其成分主要是马铃薯表面的泥沙,其BOD值不超过50~400mg/L,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只要在沉淀池中沉淀数小时即可循环使用,当其中污浊度较大时经沉淀池处理后就可以排放。精制废水其水量和成分的绝对量都少,在工艺上主要用作洗涤薯块的洗涤水,洗涤后用于补充流送输送槽送水,因而问题不大。分离机废水包含着原料中可溶性成分的大部分,排出量达原料的4~6倍,其BOD因原料种类、用水量和处理时期有相当大的变动,污浊成分虽然比原汁液(BOD20000~50000mg/L)稀释了许多,但其BOD值仍达到3000~8000mg/L,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到江河中。 加工1t马铃薯大约需要11m3的水。一个油炸马铃薯片厂,废水处理是一个长期问题。在去皮废水中含有10%~20%的碱液,不合理的油炸工艺造成脂肪皂化物的污染,在洗涤、去皮和烫漂废水中有残余淀粉和一些可溶性成分等。这些都使废水的BOD和COD值高,而对这类废水的回收利用难度也较大。 一、废水的初级处理 废水的初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大多采用物理方法。当用筛子去除大的固形物(悬浮物和沉淀物)后,废水可以进入初级处理系统。初级处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长方形和圆形的澄清设备。它设有一个刮板机,用来去除固形物。刮板机安在底部或浮在顶部。澄清池中通常设有一个溢流堰。 1.格栅 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或其它栅条制成的框架,斜臵在废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进口处,用以截留悬浮状态的杂物。在废水处理流程中,格栅是一种对后处理装臵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随着我国废水处理行业的不断完善,格栅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相继开发应用了一些新型格栅,比较成功的有圆条型回转细格栅、回转式固液分离机、曲面格栅。 2.重力分离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概念 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 化合价降低+ne-被还原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化合价升高-ne-被氧化

(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 字样. 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 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点

氧化还原反应 1.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的还原剂(能失电子的物质) ①金属单质,如K、Na、Mg、Al、Zn、Fe、Cu等; ②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Cl-等; ③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NH3、CO、H2S、SO2、H2SO3、Na2SO3等; ④低价态阳离子,如Fe2+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Si、C等。 (2)常见的氧化剂(能得电子的物质) 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I2、O2、O3等; ②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HNO3、KClO3、KMnO4、MnO2等; ③高价态金属阳离子,如Fe3+、Cu2+、Ag+等; ④能电离出H+的物质,如HCl、H2SO4、NaHSO4溶液等。 (3)某些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既能失电子又能得电子)的物质 ①具有中间价态的物质:S、C、N2、Cl2、H2O2、SO2、H2SO3、Fe2+等; ②阴、阳离子可分别被氧化还原的物质,如HCl、H2S、H2SO3、FeCl3等。 2.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 氧化剂+ 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判断 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对应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 (3)根据金属活动顺序和非金属活动顺序判断 ①金属活动顺序表: K>Ca>Na>Mg>Al>Mn>Zn>Fe>Sn>Pb>(H)>Cu>Hg>Ag>Pt>Au 在水溶液中,从前到后,金属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减弱,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如:Ag+ > Hg2+ > Fe3+ > Cu2+ > H+ > Fe2+ )。 ②非金属活动的一般顺序:F2 > Cl2 > Br2 > I2 > S。 在水溶液中,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即从前到后,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F-< Cl-< Br-< I-< S2- (4)通过同条件下的反应产物比较 如:2Fe + 3Cl2=2FeCl3,3Fe + 2O2=Fe3O4,Fe + S=FeS。 可得出氧化性:Cl2>O2>S。 3.方程式的配平 H2SO4(浓)+ C = CO2↑ + SO2↑+ H2O MnO4-+ I-+ H+ = Mn2+ + IO3-+ H2O Cr2O72-+ Cl-+ H+ = Cr3+ + Cl2↑+ H2O Cl2 + OH-= Cl-+ ClO3-+ 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