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使用的材料除了材料,还有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从组成上看,许多无机非金属材料含有等元素,具有等特点,以及特殊的等性能。

随着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对材料性能要求的提高,一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相继诞生,成为等高技术领域必需的材料。

核心微网络新课程标准1.知道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结合实例认识材料组成、性能及应用的联系;2.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无机非金属材料进行分类,能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能解释使用注意事项,并能科学合理使用。

素养新要求1.能从二氧化硅、二氧化碳的结构角度分析两者性质的差异,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2.结合身边的生活用品、电子产品、建筑物等用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感受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材料作用巨大,提高学生努力学习化学,投身国家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一、硅酸盐材料1.硅酸盐的组成和性质(1)概念:由、和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2)性质:固态,大多不溶于水,化学性质很(3)表示方法:如Na2SiO3→状元随笔硅酸盐的结构在硅酸盐中,Si和O构成了硅氧四面体,其结构如图所示。

每个Si结合4个O,Si在中心,O在四面体的4个顶角;许多这样的四面体还可以通过顶角的O相互连接,每个O为两个四面体所共有,与2个Si相结合。

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硬度高、难溶于水、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

硅氧四面体的结构示意图2.三种常见的硅酸盐产品——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学而思】思考:根据制备玻璃的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和玻璃的成分(Na2SiO3、CaSiO3和SiO2),思考制备玻璃的化学方程式。

纯碱+石英→Na2Si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石+石英→CaSi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第8章 第55讲 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高中化学第8章 第55讲 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第55讲无机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复习目标 1.培养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培养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3.培养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一、工业流程题的结构二、流程图中主要环节的分析1.核心反应——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关注箭头的指向:箭头指入→反应物,箭头指出→生成物。

(1)氧化还原反应:熟练应用氧化还原规律判断产物,并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

(2)非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物质性质和反应实际判断产物。

2.原料的预处理(1)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等。

水浸与水接触发生反应或溶解浸出固体加水(酸)溶解得到离子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的含量的多少(2)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

(3)审题时要“瞻前顾后”,注意物质性质及反应原理的前后联系。

3.常用的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1)调节溶液的pH。

常用于使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调节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①能与H+反应,使溶液pH增大;②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CO3、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节溶液的pH,不可加入NaOH溶液、氨水等。

(2)控制温度。

根据需要升温或降温,改变反应速率或使平衡向需要的方向移动。

(3)趁热过滤。

防止某物质降温时析出。

(4)冰水洗涤。

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

4.常用的提纯方法(1)水溶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酸溶法:除去碱性杂质。

(3)碱溶法:除去酸性杂质。

(4)氧化剂或还原剂法:除去还原性或氧化性杂质。

(5)加热灼烧法:除去受热易分解或易挥发的杂质。

高考化学实验综合题解题策略研究

高考化学实验综合题解题策略研究

高中化学论文高考化学实验综合题解题策略实践与研究大田中学黄元亮摘要:历年高考化学实验题都是全卷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实验题,做到准确答题,还是要从书本上去寻找答案。

本文就如何结合书本的基础知识,剖析高考化学实验做一个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题实验设计教材分析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由于实验体现了理解学科特点以及实验在理科学习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历年来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都是全卷的难点,学生答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应接不暇,得分率也偏低。

如何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并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心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一、实验设计指导解答实验题化学实验试题是命题专家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出来的,在这其中就必然渗透着实验设计的思想,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新课程相对增加了实验的有关内容,并在第三册教材中新增了《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单元,其中包括制备实验的设计、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即评价)。

高三化学实验设计对各种类型的实验设计进行学习,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有了这个思路,我们才能找到解题的方法。

1、读懂实验目的完整的化学实验总是围绕实验目的而展开的,以实验目的为中心,根据实验目的,依次确定实验原理,选择仪器与药品,设计实验步骤,预计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的误差,并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相关知识,解释实验中出现与预计不相吻合的的现象。

如何读懂目的就是我们解决实验题的首要任务,明确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对目标进行分解。

2、明确考试内容从目的出发到原理,再到寻找药品,仪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结论,可行性分析,寻找最佳方案,都可以出题。

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事项,实验安全也可以作为考试题,结合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计算等等。

考查内容广泛。

⑴考查三大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⑵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⑶实验全过程考查(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⑷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内容将进入高考题,增加实验试题的开放性;⑸考操作、考细节、考描述。

《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1. 要求学生预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课程内容,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及常见材料。

2. 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

3. 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实验操作练习1. 实验准备:学生需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坩埚、电炉、酒精灯等。

2. 实验操作:进行硅酸盐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包括硅酸盐的熔制、成型和性能测试等步骤。

3.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熔制温度、成型情况及性能测试结果等,为后续的作业分析提供依据。

(三)课后拓展研究1. 学生需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实验操作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3. 课后拓展研究部分要求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撰写一份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的报告或心得体会。

报告中应包含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的详细分析。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及课后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报告的逻辑性和深度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

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

高中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兴趣和认识,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特点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4. 常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例分析5. 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案例资料、实验器材和药品。

2. 设计好相关问题,准备课堂讨论和回答。

3. 安排好实验内容和实验指导。

【导入】(简要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及特点(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通过对比有机非金属材料,突出其特点。

)2.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和应用(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举例说明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

)3.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讲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制备技术。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无机非金属材料实例,如玻璃、陶瓷等,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讨论】(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资料,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案例分析。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精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精

高考化学无机推断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肖雪玲衷明华(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广东潮州 521041摘要 :无机化学推断题是高考中每年常考的题型之一 , 该题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 , 综合性强等特点 , 从试题形式来看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

既能检验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 又能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 对于解决此类题型的关键就是寻找“ 题眼” , 顺藤摸瓜 , 各个击破。

关键词 :无机推断题眼步骤一、无机推断题的特点无机推断题的知识包容量非常丰富 , 往往能覆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多个考点 ; 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抽象、求异、发散等思维品质。

二、解题思路解题关键 :找准题眼 , 顺藤摸瓜 , 各个击破。

推断方法 :顺推法、逆推法、尝试法、筛选法。

三、常见题眼1.物质的特征性质 :色、态、味、酸碱性、氧化性、还原系、变价等。

2.特征反应现象 :产生沉淀、气体、颜色变化。

3.特征反应及变化关系 :置换反应、歧化反应、归中反应、连续氧化等。

4.特殊反应条件 :水浴加热、试用温度计。

5.某些特殊“ 生、冷” 的化学反应 ; 特殊提示信息 ; 特殊数据。

四、解题要求1.熟悉各类化合物的性质、反应规律。

2.熟悉各类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

3.熟悉各种反应的条件和反应现象。

4.通过计算 , 确定组成。

五、无机推断题的分类及解题技巧与方法1.第一类限定范围推断 :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 ,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 , 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 (或必要的数据进行分析 , 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关键 :①审明题意 , 明确范围 , 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 ; ②紧扣现象 , 正确判断 ; ③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第二类不定范围推断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 :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 , 进行推理判断 , 确定有关的物质。

高考化学试题类型及答题策略

高考化学试题类型及答题策略

高考化学试题类型及答题策略高考化学试题类型及答题策略1.元素或物质推断类试题该类题主要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或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为命题点,采用提供周期表、文字描述元素性质或框图转化的形式来展现题干,然后设计一系列书写化学用语、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相关简单计算等问题。

此类推断题的完整形式是:推断元素或物质、写用语、判性质。

答题策略元素推断题,一般可先在草稿纸上画出只含短周期元素的周期表,然后对照此表进行推断。

(1)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2)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题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求范围,并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3)有时限定条件不足,则可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结论,有时答案不止一组,只要能合理解释都可以。

若题目只要求一组结论,则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有时需要运用直觉,大胆尝试、假设,再根据题给条件进行验证也可。

无机框图推断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读图审题→找准“突破口”→逻辑推理→检验验证→规范答题。

解答的关键是迅速找到突破口,一般从物质特殊的颜色、特殊性质或结构、特殊反应、特殊转化关系、特殊反应条件等角度思考。

突破口不易寻找时,也可从常见的物质中进行大胆猜测,然后代入验证即可,尽量避免从不太熟悉的物质或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物质角度考虑,盲目验证。

2.化学反应原理类试题该类题主要把热化学、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知识融合在一起命题,有时有图像或图表形式,重点考查热化学(或离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反应速率大小、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电化学装置、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

设问较多,考查的内容也就较多,导致思维转换角度较大。

试题的难度较大,对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答题策略该类题尽管设问较多,考查内容较多,但都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内容,不会出现偏、怪、难的问题,因此要充满信心,分析时要冷静,不能急于求成。

高考化学 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素材

高考化学 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素材

无机推断题型应对策略思考方法:无机推断题的解题程序为:读题→审题→解题→验证。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

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

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

“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反应、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反应条件、特殊的用途等等。

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

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调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

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知识,在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

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那么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

当得到正确结论时最后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无机推断题经常人为制造一些“陷阱〞引导学生走入“思考的误区〞,应对“陷阱〞的良策一般是①做完题后一定要代入验证。

②给“陷阱〞假设后,推不下去是及时回头,且忌一头撞死特征反应与特征现象的归纳一、特征反应1.与碱反应产生气体〔1〕⎪⎪⎩⎪⎪⎨⎧↑+=++↑+=++↑−−→−-232222222232222HSiONaOHNaOHSiHNaAlOOHNaOHAlHSiAl OH、单质〔2〕铵盐:OHNHNH234+↑−→−+碱2.与酸反应产生气体〔1〕⎪⎪⎪⎪⎪⎩⎪⎪⎪⎪⎪⎨⎧⎪⎪⎩⎪⎪⎨⎧⎪⎩⎪⎨⎧↑↑−−→−↑−−−→−⎪⎩⎪⎨⎧↑↑−−→−↑↑−−−→−⎪⎩⎪⎨⎧↑↑−−→−↑−−−→−↑−−→−2222222222342342342NOSOSOSCONOCOSOCNONOSOHHNOSOHHNOSOHHNOSOHHCl、、、非金属、金属单质浓浓浓浓浓〔2〕()()()⎪⎪⎩⎪⎪⎨⎧↑−→−↑−→−↑−→−+++------2323222323SOHSOSOSHHSSCOHCOCOHHH化合物3.Na2S2O3与酸反应既产生沉淀又产生气体:S2O32-+2H+=S↓+SO2↑+H2O 4.与水反应产生气体〔1〕单质⎪⎩⎪⎨⎧↑+=+↑+=+22222422222OHFOHFHNaOHOHNa〔2〕化合物()()()⎪⎪⎩⎪⎪⎨⎧↑+=+↑+↓=+↑+↓=+↑+=+22222232323222322222326233422HCOHCaOHCaCSHOHAlOHSAlNHOHMgOHNMgONaOHOHONa5.强烈双水解()()()()()⎪⎩⎪⎨⎧↓−−→−↓+↑−−→−↓+↑−−→−-----+32322323233222OHAlAlOOHAlSHHSSOHAlCOHCOCOAlOHOHOH与6.既能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1〕单质:Al〔2〕化合物:Al2O3、Al(OH)3、弱酸弱碱盐、弱酸的酸式盐、氨基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题的解题策略
材料科学是近年来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热点,在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综合题的解题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信息
例1、BGO是我国研制的一种闪烁晶体材料,曾用于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的著名实验,它是锗酸铋的简称,若知:①在BGO中,锗处于其最高价态;②在BGO中,铋的价态与铋和氯形成某种共价氯化物时所呈的价态相同,在此氯化物中铋具有最外电子层8个电子稳定结构;③BGO 可看成是由锗和铋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形成的复杂氧化物,且在BGO晶体的化学式中,这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

请填空
①锗和铋的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和___;
②BGO晶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GO晶体中所含铋氧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碳族元素和新型非金属材料的信息题,解题的关键是要应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作指导。

在元素周期表中,锗是周期表中第四主族元素,符号为Ge,最高正价为+4价;铋是周期表中第五主族元素,符号为Bi,最外电子层有5个电子,若Bi原子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它需与其他原子共用3个电子,形成铋的+3价化合物,如BiCl
3
(也可联想同主族的磷与氯气反应生成PCl3)。

由以上分析,结合
复杂含氧酸盐以氧化物形式表示的方法,可将锗酸铋写成aBiO
3.bGeO
2。

依题意,BGO晶体的化学式中,上述两种氧化物所含氧的总质量相同,则有
3a=2b得a:b=2:3,因此BGO的化学式为2Bi
2 O
3
.3GeO
2
或写成Bi
4
(GeO
4

3
答案:①Ge和Bi
②Bi
4(GeO
4

3
或2Bi
2
O
3
.3GeO
2
③Bi
2O 3
例2:氮化硅是一种非氧化物高温陶瓷结构材料。

粉末状的氮化硅可
以由SiCl
4
的蒸气和NH3的混合物反应制取。

粉末状氮化硅对空气和水都不稳定。

但是,将粉末状氮化硅和适量MgO在230×1.01×105Pa和185℃的密闭容器中热处理,可以得到表面结构十分紧密、对空气和水都相当稳定的固体高温结构材料;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除氢氟酸外,它不与其它无机酸反应。

①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识,请写出氮化硅的化学式。

②写出由SiCl
4和NH
3
制备氮化硅的反应方程式。

③分别写出粉末状氮化硅和H
2O及O
2
反应的方程式。

④推测该陶瓷被氢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
⑤为什么结构紧密的固体氮化硅不再受H
2O和O
2
的侵蚀。

[解析]:根据N和Si 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判断出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强,故氮显负价(-3),硅显正价(+4),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
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不难写出氮化硅的化学式为Si
3N
4。

根据元素守
恒,SiCl
4与NH
3
反应生成氮化硅的同时应该有HCl生成,由于Si—N键的
键能小于Si—O键的键能,氮化硅与H
2
O反应时,Si—N键要向Si—O键
转化,生成SiO
2,同时应该有NH
3
生成,同样Si
3
N
4
与O
2
反应时,产物应为
SiO
2和N
2
;由于硅的“亲氟性”,所以Si
3
N
4
与HF反应生成SiF
4
和NH
3
;Si
3
N
4
与MgO在密闭容器中热处理时,Si
3N
4
固体表面会有SiO
2
生成。

答案:
①Si
3N 4
②3SiCl
4+4NH
3
═Si
3
N
4
+12HCl
③Si
3N
4
+6H
2
O═3SiO
2
+4NH
3
Si
3N
4
+3 O
2
═3 SiO
2
+2N
2
④Si
3N
4
+12HF═3SiF
4
+4NH
3
⑤Si
3N
4
与MgO在密闭容器中经高压加热处理后,使Si
3
N
4
固体表面形
成了一层SiO
2保护膜,阻止了Si
3
N
4
被H
2
O、O
2
的侵蚀。

二、寻找突破口
例3、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K ,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它是一种超硬物质,具有耐磨、而腐蚀、抗冷热冲击、抗氧化的特性,它是以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为原料来生产的,其生产过程如下图所示。

其中虚线框内的转化是为探究C 的组成而设的,G 、F 、H 均难溶于水,且为白色粉末;图中除M 、K (均含A 元素)外其他字母代表的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K 可能所属的晶体类型是___________,K 晶体中A 原子周围化学键的键角均相等,键角值是____________。

⑵ 写出化学式:单质B___________;化合物F___________。

⑶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③___________;
反应⑤_________________;
⑷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框图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寻找突破口。

由 可知:E 中含有Cl —,即C 为氯化物
G 过量

可知:F 是一种酸性比碳酸弱的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为硅酸或原硅酸,则C 为硅化物,因此C 为SiCl 4

可知:M 中A 的化合价为+4,则可判断A 为Si ,B 为Cl 2。


且K 是一种超硬物质,K 晶体中A 原子周围化学键的键角相等,可推断K 为Si 3N 4 ,是原子晶体,键角为109º28′。

Si(NH 2)4隔绝空气分解生成Si 3N 4,因为反应物中Si: N 为1:4,而Si 3N 4中Si: N 为3:4,可推断另一种产物中有N ,即另一产物为NH 3。

答案:⑴ 原子晶体,109º28′
⑵ Cl 2,H 2SiO 3(或H 4SiO 4)
⑶ Ag +
+Cl —=AgCl , SiO 2+2OH —=SiO
23+H 2O
⑷ 3Si(NH 2)4 Si 3N 4 +8NH 3
化合物M : A (NH 2)4 隔绝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