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
司法所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司法所心理咨询师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司法所心理咨询师,我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需要具备丰富的心
理知识和临床经验,以帮助那些在司法系统中遇到心理困难的人们。
在这个岗位上,我不仅要关注被告人和受害者的心理健康,还要与法官、律师和其他司法工作人员合作,共同为司法案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首先,我要对被告人进行心理评估和咨询。
在司法所,很多被告人可能面临着
各种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我的工作就是通过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恐惧,同时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司法审判,接受自己的过错并寻求改变。
其次,我还要为受害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治疗。
在司法案件中,受害者往往承受
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他们可能会出现恐惧、愤怒、自责等情绪。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和勇气,同时引导他们逐渐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投入生活。
此外,我还需要与法官、律师和其他司法工作人员合作,为司法案件提供心理
咨询服务。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案件的结果,而我的工作就是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和咨询,为司法工作人员提供客观的心理分析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公正地进行审判。
总的来说,司法所心理咨询师是司法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工作既
是为了保障被告人和受害者的权益,也是为了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司法案件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方法

司法部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方法工作压力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对于司法部工作人员来说,他们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和精神压力。
因此,找到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司法部工作人员常遇到的工作压力,并提供几种心理调适方法。
一、工作压力来源司法部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工作量过大:司法部工作人员常常面临大量的案件和文书处理,工作的时间紧迫,进度紧张,这使得他们备受压力。
2. 处理复杂案件:司法部工作人员常常需要应对极其庞杂和复杂的案件,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法律条文,并判断案件的合理性和结果,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
3. 面对冲突和困难:在司法工作中,工作人员经常会面临各种冲突和困难,比如与当事人的纷争、来自媒体的压力以及庭审中的紧张局面等,这些因素也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
二、心理调适方法面对工作压力,司法部工作人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心理调适方法:1. 放松训练:通过深度呼吸、温热浴、冥想等方法来放松身心,缓解紧张的情绪。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他们降低心率和血压,增强心理抵抗力,从而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压力。
2. 制定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司法部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或四象限法等时间管理技巧,帮助他们合理规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任务的压力。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通过分享和交流工作经验,他们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减轻工作压力。
4. 运动和健康饮食:定期参加运动活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减轻压力,释放紧张情绪。
同时,有意识地选择健康饮食,摄取适量的营养,也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如果司法部工作人员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无法自己调适,他们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咨询师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分析和建议,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工作压力,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心理调适方法,司法部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浅谈女性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

浅谈女性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摘要:监狱警察工作具有特殊性,需对特殊人群进行教育与矫治工作。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女性监狱警察极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到其身体健康水平。
基于此,结合女性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成为提高女性司法干警职业幸福感与生活品质的重要路径。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女性监狱警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问题解决路径。
关键词:女性监狱警察;心理问题;干预措施随着我国依法治国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监狱成为重要的执法机关。
因其工作具有特殊性,一线女性监狱警察面临危险性高、压力大、任务繁重、工作环境闭塞、工作时间长、无暇顾及家人、长期与犯人接触等特点。
一旦社会支持系统较弱,会导致其面临较大的心理负担与压力。
因此,结合女性监狱警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女性监狱警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一)情绪不稳面对监狱这一特殊的工作环境,部分监狱女性警察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紧张感。
加之其长期处于敏感工作环境,致使不少女干警出现焦虑、情绪不稳等负面心理问题。
甚至陷入性格孤僻、抑郁不自知等负面心理状况中。
(二)心理紧张、恐惧监狱工作对象具有特殊性,多为易发生事故的人群,对工作要求较高。
基层女干警既会担心罪犯再次犯罪,进而对其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此外,部分心理素质较差的监狱女警察长期受担惊受怕等负面心理影响,致使其紧张焦虑、敏感多疑、不安忧虑、恐惧等症状频现,降低了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角色转变难度大监狱女警察面临的罪犯形形色色,每天需要对罪犯进行再教育,干预其思想问题。
而长时间的说教管理亦会让女干警处于烦躁不安、脾气暴躁等负面情绪中。
在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时,若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往往会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到生活中,影响到家庭和谐与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女性监狱警察心理问题诱发原因(一)职业属性应激感监狱人民警察的职业风险性较高。
暴动、暴力袭警、服刑人员脱逃等是每位监狱女警察面临的职业应激源。
当前基层检察干警的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检察干警的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当前基层检察干警的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基层检察干警作为司法系统中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权益等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基层检察干警工作环境复杂、压力巨大,很多人常常面临着精神压力、工作疲劳等心理问题。
首先,我们来分析导致基层检察干警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方面,基层检察干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面对各种犯罪案件,例如涉及谋杀、贪污、侵犯人身权益等严重罪行。
这种种种复杂的案件对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很容易引起干警内心的恐惧、焦虑和压抑。
另一方面,基层检察干警的工作时间长、任务繁重,往往需要完成大量的案件调查、起诉和庭审等工作,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疲惫。
同时,由于案件判决结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基层检察干警工作的公正性和专业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次,我们可以针对基层检察干警心理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
在干警的招募、入职和继续教育阶段,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和压力管理的教育。
其次,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要为基层检察干警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公正公平、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增强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
此外,要加强干警之间的交流和支持。
组建心理辅导团队,让心理专家定期与基层检察干警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
同时,鼓励检察干警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减轻个人压力和负担。
鉴于基层检察干警的工作特点和心理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有助于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对策只是从整体层面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干警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和措施,努力为基层检察干警提供一个更好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法院员工的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理方法指南

法院员工的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理方法指南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法院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长期面对复杂的案件、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与当事人的冲突,法院员工易患心理疾病。
为了提高法院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理心理疾病,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指南。
一、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症状在预防和治理法院员工的心理疾病方面,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症状。
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
焦虑症状包括紧张、不安、恐惧等;抑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失去兴趣、自责等;压力过大症状包括失眠、食欲改变、身体不适等。
了解这些症状可以帮助法院员工及时发现自身的心理问题。
二、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康的工作环境是预防和治理法院员工心理疾病的重要一环。
首先,法院应加强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其次,法院应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工作压力。
此外,法院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关怀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
三、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心理素质是预防和治理心理疾病的重要保障。
法院员工可以通过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来增强心理抵抗力。
首先,建立良好的心理态度,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其次,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学会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
此外,法院员工还可以通过参加体育运动、学习和培训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在预防和治理心理疾病过程中,法院员工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常见的心理支持方式。
法院可以与专业的心理机构合作,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此外,法院还可以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及时发现员工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五、提倡合理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合理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是预防和治理心理疾病的重要途径。
法院员工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加班和长时间的工作压力。
执法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执法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报告执法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执法人员作为社会维稳的重要力量,经常面临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本次调研对一定数量的执法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0名执法人员进行了调研。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三、调研结果1. 工作环境:调查结果显示,80%的执法人员认为工作环境存在一定的压力,其中60%的人表示工作环境压力较大,30%的人认为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并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2. 工作压力:超过90%的执法人员表示工作压力较大,并且长期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其中60%的执法人员经常需要面对暴力威胁和危险情况,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 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数据显示,70%的执法人员表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有30%的人表示他们经常感到疲劳、焦虑和紧张等情绪问题。
另外,10%的人表示曾遭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导致出现抑郁和失眠等问题。
四、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执法人员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其中一部分人还经历了暴力威胁和危险情况,这对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执法人员中一部分人存在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疲劳、抑郁等,这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3. 针对执法人员心理压力较大的问题,应加强工作环境改善,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
4. 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也需加强,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执法人员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
五、建议针对上述调研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改善执法人员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办公条件和工作保障,减少工作压力。
2. 加强执法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培训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
警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警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报告一、引言警务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警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警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开展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指标,包括焦虑、抑郁、压力感知等。
同时,我们还对部分警务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和个性化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一)工作压力方面大多数警务人员表示工作压力较大。
高强度的工作任务、长时间的工作时长以及应对各种紧急和危险情况是主要的压力来源。
例如,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这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和抑郁相当一部分警务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对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担忧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困难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
2、职业倦怠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不少警务人员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表现为对工作失去热情、工作效率降低以及个人成就感下降。
(三)应对方式在面对心理压力和问题时,警务人员采取了多种应对方式。
一些人通过运动、休闲活动来缓解压力,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倾诉。
然而,仍有部分人员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选择独自承受。
四、影响因素分析(一)工作环境1、高风险性警务工作往往涉及到与犯罪分子的直接接触,面临着受伤甚至生命危险,这种高风险性给警务人员带来了持续的心理压力。
2、工作强度频繁的加班、值班以及处理大量的案件和事务,使得警务人员的身体和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二)组织支持1、培训与教育部分单位在心理健康培训和教育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警务人员缺乏应对心理问题的知识和技能。
2、心理辅导与支持虽然一些单位提供了心理辅导服务,但由于宣传不够、保密性担忧等原因,实际利用率较低。
(三)个人因素1、性格特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敏感的警务人员更容易受到工作压力的影响。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

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监狱警察是执法系统中非常重要且繁重的工作人员。
他们负责监管犯罪分子,确保监狱内的秩序和安全。
因此,他们经常面临着高度压力和风险。
了解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首先,监狱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会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
监狱环境是一个高度压抑和危险的地方。
警察们每天都被暴力、恐吓和悲伤包围着。
他们不仅需要处理与犯罪分子的冲突,还要应对监狱内部的职权斗争和管理问题。
这些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绪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工作压力是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监狱警察需要在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工作,并且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必须保持冷静和应对。
这种长期的工作压力会导致监狱警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增加。
此外,监狱环境的帮派和囚犯之间的冲突也会增加警察的工作压力。
再次,监狱警察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很难将工作的压力和情绪问题带回家。
他们需要保持坚强和冷静的外表以执行职责。
然而,长期的无法宣泄紧张情绪会导致心理健康状况的下降。
监狱警察可能会面临睡眠问题、家庭关系问题以及其他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挑战。
另外,监狱警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往往缺乏支持系统。
与一般办公室工作相比,监狱警察面临着较小的社交支持和心理支持。
他们的同事很可能也处于类似的心理健康问题中。
因此,监狱警察很难得到必要的支持和理解来应对心理压力。
为了应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挑战,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监狱管理人员应制定并严格执行心理健康支持计划。
这包括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和支持组,为警察提供必要的情绪排解和心理支持。
其次,应加强工作场所安全措施,以减少警察面临的风险和压力。
同时,警察应该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工作压力的能力。
此外,监狱管理人员应鼓励警察采取积极的应对机制,如运动和放松技巧,来缓解和减轻工作压力。
总结起来,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6-10作者简介:李亮亮(1987 ),男,黑龙江明水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设计。
董杨叶(1988 ),男,四川人,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2012年10月第31卷第10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Oct.2012Vol.31No.10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现状李亮亮,董杨叶(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在随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和谐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唐山市某区300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进行测查,运用SPSS 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方法确定影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和心理和谐的因素。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均值,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抑郁、敌对、工资待遇、偏执、精神病性、工作任务、工作压力。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2x (2012)10-0118-05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是目前心理健康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入,现代社会已向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
心理和谐是个体在处理自我、家庭、人际和社会问题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总体感受。
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个体对生活、工作、个性特征、情绪情感等的感受或体验,即自我状态;(2)个体对家庭生活中的氛围和成员之间关系的感受和评价,即家庭氛围;(3)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认知和评价,即人际关系;(4)个体对社会现象的评价,即社会态度。
心理和谐是基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实际国情所提出的全新概念,它除了强调个体对自己的主观体验和评价之外,还强调个体对人际关系及社会态度等外部环境的感受和评价。
因而心理和谐的内涵更加丰富,能够更加全面、综合地反映个体的心态和感受[3]。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惩治犯罪、调处纠纷、实现正义、维护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职能的实现,但目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
尽管之前的研究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有所涉及,但并未从心理和谐角度加以研究。
本文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加以测量,以期为改善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新的思路。
一、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取了唐山市司法机构工作人员300名,基本涵盖了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其中包括暂不在编、办事员、科员、副科、正科、副处等类别,经过调查,年龄基本平均分布在各个阶段,满足作为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样本条件。
其中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4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共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94.2%。
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含前不含后)5年以下5-10年10-15年15-20年20-25年25-30年30年以上男4436205438202女1464128(二)方法自编若干与司法机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相关的题项以了解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主要测试维度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基本资料与工资待遇、工作压力、工作任务等主观感受。
如“我会因为工作中工作对象的不配合而感到头痛”、“我会为解决困难的案件(任务)而感到开心”、“节假日要值班、值班很晚不能陪家人让我沮丧”等,采用Likert5点计分(1“完全符合” 5“完全不符合”)。
经检验,本问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3,具有一定的信度与效度。
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水平的测量,采用任孝鹏等人编制的心理和谐量表测量[4]。
共44个条目,包括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四个维度,量表总平均分反映了个体的心理和谐状况。
采用Likert5点自评量表(1“非常不满意” 5“非常满意”)。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和谐状态测量工具满足心理测量学的信度要求,用该工具测量所得到的结果稳定、可信。
以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测量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量表包括9个症状因子,共90个题目,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 5分,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越差[5]。
对录入的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一)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总体状况采用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图所示(见表2),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平均分为3.40,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心理和谐的4个成分中,“家庭氛围”平均分最高为3.67分;“自我状态”平均分最低,为3.29分。
与全国调查结果进行差异性比较发现,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的四个维度均极其显著地低于全国调查状况。
结果说明本样本所显示的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谐状况不容乐观。
表2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总体状况统计表(n=258)维度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全国常模水平t值及显著性自我状态3.29ʃ0.523.55-7.82**人际关系3.41ʃ0.563.59-5.10**家庭氛围3.67ʃ0.814.02-6.90**社会态度3.36ʃ0.523.67-9.59**心理和谐3.40ʃ0.513.72-10.10**全国状况为2008年对全国4475名正常人调查结果:**p<0.01,*p<0.05(二)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对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总体状况进行单样本t检验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司法机构工作人员总症状指数为1.62,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以外(人际关系敏感与全国平均水平差异不显著),其他因子均极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说明被调查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与之前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结论也互相印证。
表3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n=258)维度样本平均数ʃ标准差全国常模平均数ʃ标准差t值及显著性躯体化1.59ʃ0.541.33ʃ0.877.83**强迫症状1.74ʃ0.541.65ʃ0.582.76**人际关系敏感1.67ʃ0.491.65ʃ0.510.602抑郁1.61ʃ0.551.50ʃ0.593.24**焦虑1.61ʃ0.551.39ʃ0.436.42**敌对1.60ʃ0.561.48ʃ0.553.42**恐怖1.53ʃ0.601.23ʃ0.418.06**偏执1.56ʃ0.521.43ʃ0.574.13**精神病性1.63ʃ0.501.29ʃ0.4211.08**总症状指数1.62ʃ0.491.44ʃ0.436.02**全国常模为1986年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正常人调查结果:**P<0.01,*P<0.05(三)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分别以心理和谐各维度、心理和谐总分和总症状指数为因变量,采用向后筛选策略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确定影响心理和谐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共线性诊断显示各个自变量间均没有出现明显共线性。
表4-1 表4-6的结果表明:以“自我状态”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工作压力、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36%;以“人际关系”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工作任务、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40.7%;以“家庭氛围”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44.5%;以“社会态度”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32.6%;以“心理和谐”总分为因变量,工资待遇、强迫症状、抑郁、偏执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43.9%;以“总症状指数”为因变量,工作压力、工作任务、自我状态、家庭氛围、社会态度等变量入选后,累计解释量达到了53.7%。
表4-1司法机构工作人员自我状态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自我状态工资待遇0.083.76**工作压力-0.03-3.31**抑郁-0.33-2.86**敌对0.252.57*恐怖-0.14-1.70偏执-0.26-2.69**模型值0.610.370.3624.89**表4-2司法机构工作人员人际关系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人际关系工资待遇0.146.90**工作任务-0.02-1.77抑郁-0.25-2.06*敌对0.222.32*偏执-0.23-2.17*精神病性-0.24-1.97*模型值0.650.420.4130.20**表4-3司法机构工作人员家庭氛围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家庭氛围工资待遇0.124.09**强迫症状0.443.46**抑郁-0.60-3.59**敌对-0.33-2.40*偏执-0.40-2.83**模型值0.670.460.4541.95**表4-4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社会态度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社会态度工资待遇0.136.52**强迫症状0.343.91**抑郁-0.42-3.76**精神病性-0.28-2.43*模型值0.580.340.3331.89**表4-5司法机关构工作人员心理和谐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心理和谐工资待遇0.116.29**强迫症状0.202.63**抑郁-0.47-4.64**偏执-0.24-2.83**模型值0.670.450.4450.93**表4-6司法机构工作人员总症状指数的回归分析(n=258)因变量入选自变量βT值R R2ΔR2F值总症状指数工作压力-0.04-4.33**工作任务0.078.77**自我状态-0.23-3.53**家庭氛围-0.27-6.93**社会态度0.182.43*模型值0.740.550.5460.23**根据各变量关系的标准回归系数做出的标准化解,如图1-1、1-2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工作压力越小、抑郁得分越低、敌对得分越高、恐怖得分越低、偏执得分越低的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自我状态越好;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对工作任务越消极、抑郁得分越低、敌对得分越高、偏执得分越低、精神病性得分越低则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人际关系越好;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强迫症状得分越高、抑郁得分越低、敌对得分越低、偏执得分越低则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家庭氛围越好;对工资待遇越满意、强迫症状得分越高、抑郁得分越低、偏执得分越低则司法机构工作人员的社会态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