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试题(二)
古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隋唐(袁行霈版)试卷B卷配套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卷B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每题2分)1、曹丕、燕歌行2、孙绰、许询3、陆云、潘尼4、王粲、七哀诗5、蔡琰、悲愤诗6、永明体、谢朓7、潘岳、悼亡诗8、阮籍、嵇康9、戏为六绝句、初唐四杰10、苏轼、王维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1.5分)1.A2.A3.B4.A5.B6.A7.A8.C9.C10.C11.A12.A13.C14.B15.C16.A17.A18.B19.B20.B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1、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2、南北朝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审美要求。
陆机《文赋》:“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张衡《怨篇》,诗典可味”。
均为以“味”言诗。
在这里“味”乃指诗歌的一种艺术效果。
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3、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后人称为唐代传奇,或称唐传奇。
唐传奇比较著名的流传至今的唐传奇大概有这样几部: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李朝威的《柳毅传》、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
4、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
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
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
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
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5、骈文的特征主要有:(1)语言对偶(2)句式整饬、(3)声韵和谐、(4)使事用典、(5)辞采华丽6、李贺诗歌的特点主要有:(1)想象丰富奇特、(2)语言瑰丽奇峭(3)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4)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意象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10分)1、陶渊明田园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西北师范大学 2016年618中国文学真题

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618中国文学真题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共20分)
1、赋、比、兴
2、《古诗十九首》
3、建安七子
4、南宋“中兴四诗人”
5、“性灵说”
二、简答题(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析先秦文化和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2、结合作品,简析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的时代特征
3、结合作品,简析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三、论述(选做1题,25分)
1、唐代文学繁荣的历史原因
2、结合《西游记》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自我觉醒与自我价值实现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文学改良诌议》
2、文学研究会
3、“好一计鞭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一些大城市的相继沦陷,以城市为中心的戏剧运动失去了原来的剧场和舞台。
于是,一些进步的戏剧工作者组织流动演剧队,深入农村、前线和内地开展演剧活动,街头剧和活报剧以及广场剧等由此应运而生、广泛流行。
“好一计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是当时演出最广、影响最大的街头剧。
4、湖畔诗社
5、东北作家群
二、简答(选做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语丝体”散文的艺术特征
2、简析新感觉派小说的主要特征
3、简述小说《骆驼祥子》主人公祥子的多重悲剧及原因
三、论述(选做1题,25分)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茅盾长篇小说的主要特征及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艾青诗歌的意象主题和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汉2、《典论·论文》3、《文赋》4、《诗品》5、《文心雕龙》6、曹丕、《典论·论文》7、性格8、《结构第一》、9、《词论》10、王昌龄11、王骥德12、立德、立功、立言13、类比推理、整体观照、直觉感悟14、周代的礼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15、《易传》16、《诗》《书》《礼》《易》《春秋》17、《诗经》《楚辞》和汉赋。
18、《乐记》19、阳刚阴柔20、感物、因事、浩叹人生。
21、想象心理、灵感心理、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
23、儒、道、释24、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9、陕师大《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中国古代文论》作业题附答案1、孟子“以意逆志”说的理论意义。
答: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意,即作品的意旨;志,即作诗者的思想。
以意逆志就是指:解说或理解诗歌不要抓住只言片语而望文生意,也不应该对某些夸张作机械理解,必须领会全篇的整体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品味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和意向。
在此,“意”有两方面的含义:说诗者的心意和蕴藉作品中的整体情意。
孟子提出“以意逆志”旨在反对割裂章句或局限于字面意思而歪曲诗的本意,主张从诗的整体来体现诗人的思想,是对春秋战国时代以断章取义的手段的反驳和纠正。
这也是它存在的理论意义所在。
对孔子以“仁义”为标准的人格美和人格美的形成,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发展并完善了孔子的美学思想。
2、毛诗派言志新论的理论开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诗大序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发乎情”“吟咏情性”,开拓出“情”作为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为后来的缘情说的提出提供了基础。
从理论视野上,毛诗派把诗学关注重心从孔子的实用功利性、孟子的文本阅读而转向诗歌创作,为诗歌的体裁和创作方法做了系统阐释。
3、班固、王逸关于楚辞论争的实质。
答:班固、王逸关于《楚辞》论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关于关于屈原人格,班固发挥儒家明哲保身的宗旨,意为屈原露才揭己,以至于沉江而死,是激愤过度,有失温柔敦厚之旨;王逸则从儒家杀身成仁的信念出发,以为屈原“进不隐其谋,退而不顾其命”,恰恰体现了忠贞的人格魅力,其高洁傲岸的人格值得肯定。
第二是对《离骚》作品的评价,班固认为《离骚》等作品中多怪诞、虚无之语,这些不是“法度之正”,与经义不符;王逸则从体裁和用语方面把《楚辞》与儒家经典进行比较,认为《离骚》依经取义,正好继承了诗人之义。
争论实质:班固、王逸对《楚辞》的评价都从居于正统的儒家思想出发,但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反映了汉代儒家思想的内在矛盾性。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全国202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题含解析

全国202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封丘县》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高适2、提出“兼爱”“非攻”主张的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庄子3、《【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写村民眼中的蟠龙戏珠旗是()(A)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B)一面旗狗生双翅(C)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D)一面旗蛇缠葫芦4、李密《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其中“察”的意思是()(A)举荐(B)考察(C)观察(D)审查5、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所咏之物是()(A)孤雁(B)杨花(C)春燕(D)春雨6、下列文章中,提出“穷而后工”诗学观的是()(A)《待漏院记》(B)《上欧阳内翰第一书》(C)《答谢民师书》(D)《梅圣俞诗集序》7、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的是()(A)张孝祥(B)张若虚(C)张说(D)张九龄8、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自文言小说()(A)《游仙窟》(B)《霍小玉传》(C)《负情侬传》(D)《会真记》9、下列地点中,不属于王粲登楼地点三种说法的是()(A)长安城楼(B)当阳城楼(C)荆州城楼(D)麦城城楼10、杜甫《登高》的创作地点是()(A)长安(B)柳州(C)夔州(D)永州11、《抱朴子》的作者是()(A)葛洪(B)干宝(C)丘迟(D)孔稚珪12、《诚意伯文集》的作者是()(A)宋濂(B)高启(C)刘基(D)方孝孺13、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中的“板桥”即板桥浦,在今()(A)扬州市西南(B)镇江市西南(C)南京市西南(D)马鞍山市西南14、《秦妇吟》的作者是()(A)韦庄(B)韦应物(C)温庭筠(D)李商隐15、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写金哀宗逃出汴京,是为了躲避()(A)宋军(B)辽军(C)西夏军(D)蒙古军16、《谏逐客书》:“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其中“黔首”的意思是()(A)贵州的首领(B)西南地名(C)平民(D)贵族17、《西塞山怀古》的西塞山,在今()(A)江西境内(B)湖北境内(C)山东境内(D)湖南境内18、下列作者中,开创“诗话”新体裁的是()(A)欧阳修(B)晏殊(C)张先(D)苏轼1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20、下列作家中,号“云庄”的是()(A)陈铎(B)贯云石(C)张养浩(D)张可久21、《圆圆曲》中“红颜流落非吾恋”的“吾”是指()(A)吴三桂(B)陈圆圆(C)李自成(D)田弘遇2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一语,出自()(A)《吴士》(B)《楚人养狙》(C)《狱中上母书》(D)《又与焦弱侯》23、《随园诗话》的作者是()(A)郑燮(B)洪昇(D)钟惺24、下列词人中,开南宋爱国词先声的是()(A)张孝祥(B)张元幹(C)陈亮(D)辛弃疾25、“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出自()(A)《上枢密韩太尉书》(B)《吴士》(C)《登西台恸哭记》(D)《室语》26、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的是()(A)徐渭(B)归有光(C)王世贞(D)冯惟敏27、《待漏院记》:“古之善相天下者”,“相”的意思是()(A)相信(B)看相(C)辅佐(D)观察28、名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的作者是()(B)鲍照(C)谢灵运(D)谢朓29、《【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自我夸耀的各种技艺中,与戏曲表演直接有关的是()(A)蹴鞠(B)打围(C)插科(D)双陆30、成语“雁足传书”出自()(A)《李将军列传》(B)《项羽本纪》(C)《高祖本纪》(D)《苏武传》二、多项选择题31、下列句子,出自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的有()(A)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B)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C)嘱咐你个顽童记者。
《古代文论》(2)试题

古代文论
第1页 共1页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古代文论》(第二套)试题
一、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每题1分 共10分)
1、《诗品序》
2、《文心雕龙》
3、《沧浪诗话》
4、《闲情偶记》
5、《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6、《汉书·艺文志》
7、《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8、《论诗三十首》 9、《答洪驹父书》
10、《夕堂永日绪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1、在《史记》的 中,司马迁提出了他的“发愤著书”说。
2、在东汉,在 的 中提出了与 不同的对屈原以及楚辞的评论。
3、提出“文章以气为主”观点的是 的《 》。
4、在陆机《文赋》开始指出创作活动的两个开端,一是 ,二是 。
5、《文赋》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有明显的针对性,陆机认为“赋”的特点是“ ”,而“诗”的特点是“ ”。
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 共30分)
1、六义
2、兴观群怨
3、不平则鸣
4、 思无邪
5、 发愤著书说
四、简答题:(每题15分 共30分)
1、什么是“以禅喻诗”?
2、简述《文心雕龙》“神思”论的基本内容
五、论述题:(20分)
试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科建立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B)(2)》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B)(2)》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北宋作家的名作《秋声赋》强化了赋体文的散文化倾向,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
2.北宋作家王安石咏昭君的名作《》在当时诗坛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描写杭州的名作《望海潮》中的句子。
4.宋代词人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5.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的代表作。
6.宋代诗人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7.元代马致远的杂剧《____》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8.赵盼儿是关汉卿杂剧《____》中的女主角。
9.元代作家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作。
10.“四大南戏”中的《_ 》写了书生蒋世隆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11.话本小说《》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12.晚明作家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3.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_ 》描写了祢衡在阴间击鼓骂曹的故事。
14.明代李开先创作的传奇《》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5.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16.清代作家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7.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18.清代诗人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9.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是,姚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20.近代诗人的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沉闷压抑的不满,对变革的期待。
二、默写题(每题2分,共20分)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作者2.一水护田将绿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第二套)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__”(《论语为政》)2.《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而在批判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_________”,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3.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_________”与“_________”与的文学批评方法。
4.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_________”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_________”束缚的巨大作用。
6.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_______ 》和《 ________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7.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_________”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_________ ”论。
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_______ 的著名书信体论《 ________ 》。
9.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__________ ”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10.明代袁宏道要求诗歌创作"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提出了“ ________”说,这是与李贽的“________”说理论一脉相承的。
11.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B.“疾虚妄”说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D.“发愤著书”说3.提出诗歌要有"神韵"的古代诗论家是( )。
A.钟嵘 B.司空图 C.严羽 D.王士稹4.陆机《文赋》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
”这里的“会意”是指()。
A.具体构思B.文章立意C.汇合多重境象D.领会文章主题5.认为小说有熏、浸、刺、提的特有的艺术感染力的小说理论家是( )A.李贽 B.金圣叹 C.梁启超 D.李渔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供10分)1、“虚静”说2.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试分析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2.金圣叹是如何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比较的?3.什么是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的提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对后世有何影响?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请简要论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提出的"境界"的美学特征,并评述它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重要意义。
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思无邪2发乎情,止乎以礼主文而谲谏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4. 文以气为主5诗缘情而绮靡止乎礼义6诗经楚辞7气盛言宜不平则鸣8白居易与元九书9别是一家10性灵童心 11《人间词话》境界说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A 2 D 3 D 4 A 5 C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供10分)1是中国古代有关创作构思的理论。
“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
庄子极大地发展了老子的“虚静”学说,认为虚静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
《庄子·大宗师》里提出“坐忘”,“坐忘”就是“虚静”。
(1 分)这是要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
(2 分)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基础上方可达到,然而也只有达到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识,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造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
( 2 分)2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1分)其内涵:首先,所谓“气”是指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文章中的“气”是由作家不同的个性所形成的。
(2分)其次,提倡“文以气为主,”强调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特殊的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1分)另外,由于作家个性的不同,“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文章的风格也必然会不同。
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
(1分)曹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四.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答题要点:1.(1)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就是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就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2)怎样才是"尽善尽美"呢?孔子在《论语·为政》篇里还说过另一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注所谓"乐而不淫,衰而不伤,言其和也。
"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早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
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3)总之,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就是他所说的"尽善尽美"。
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呢?就是要做到孔子所说的"思无邪",即文学艺术作品要有"中和"之美!2. (1)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对《史记》和《水浒传》进行了比较:"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
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即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2)《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
《史记》所处理的是现成的历史事实,作者只能根据历史史料,进行组织、裁减、安排,不能虚构;而《水浒传》是文学创作,可以通过想象、夸张等艺术手法,"顺着笔性去",进行自由的虚构,更可以发挥作者的艺术创造才能。
从纯艺术的角度金圣叹更推重《水浒传》的虚构文学。
(3)金圣叹认识到了史学著作和文学创作的区别,前者"实录",而后者可以虚构;而他更推重虚构的文学,这是肯定了文学创作的价值;另外,具体地说,他把《水浒传》这种通俗文学置于《史记》之上,这也是对传统文学观点的突破,是一种新的离经叛道之论。
3.(1)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在《童心说》一文里提出了"童心"说,主张文学要表现童心,他说:"童心者、,真心也。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是不受道理闻见即儒家正统教条熏染之心。
他认为,童心不仅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评价一切作品的首要价值标准。
只要有童心,"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2)李贽生活的明代后期正是前后七子复古模拟之风盛行的时候,复古派强调复古模拟,不能表达作家的真实思想感情,李贽提倡童心正与复古派的理论观点相对立,起到了反对复古模拟风气的作用。
(3)李贽的"童心"说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也间接地影响了清代袁枚的"性灵"说。
五。
论述题(15分)1.(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他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他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所说的文学艺术的"境界"与"意境"含义基本一致,指的是文学创作中由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的意象特征暗示出的含义深远、回味绵长的审美之境。
(5分)(2)关于"境界"的美学特征根据王国维的论述,有以下几点:①"境界"具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体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特色;②其次,他指出"意境"、"境界"具有真实自然之美,由此,他提出了"不隔"的美学要求;③对于同是体现出自然真切之美的作品之境界,王国维又从美学上根据作者主观介入程度的差异而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且引用西方美学理论,区分为"一优美,一宏壮也"。
(5分)(3)①以"境界"、"意境"评论诗词,并不自王国维始,唐代以来的许多文学理论家都从不同角度论及意境问题,但惟有到了王国维,有关意境的理论才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②王国维的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艺美学理论对中国古典文艺美学思想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同时又体现出西方美学思想渗透影响的明显痕迹,因而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现代转换的开端。
(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