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比游戏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一比—轻重》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一比—轻重》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检查孩子们对轻重的察看本领。
2.帮忙孩子们感受到“轻重”的概念。
3.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物体的轻重。
4.让孩子们进展他们的察看本领。
二、教学过程1.引入本次活动,老师将会让孩子们体验“轻重”的概念。
老师供给了一个秤和五个玩具,孩子们要做的就是比较每个玩具的重量,然后选择重的和轻的玩具,并将他们放在相应的箱子里。
孩子们可以穿上园丁不留痕的手套,让他们察看物体的轻重。
2.活动方式首先,老师要将秤拿出来,由一个同学示范看他站在秤上,然后称一下他的体重。
然后老师要求全部孩子都站在秤上,来看看每个人的重量。
在孩子们看完本身的体重后,老师将给他们五个玩具,然后让他们比较每个玩具的重量,选择出最轻和最重的两个玩具。
3.活动设计让孩子们围围着一个三脚架(配上磅秤)坐下。
老师有五个玩具——一辆车,一把卡片,一个球,一辆火车和一个大石头。
老师询问孩子们对物体的轻重的观点,然后让孩子们逐个感受这五个物体的重量,并通过秤来量化他们的重量。
让孩子们分别将物品比较,然后选择出最重的和最轻的两个物品,分别放到秤两侧的代表“重”和“轻”的盒子里。
4.活动评估评估有两个方面:第一部分是评估孩子们的理解本领,老师可以向他们提问关于轻重的问题,来检查他们是否理解了“轻重”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评估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老师可以通过察看孩子的行为,如看孩子们是否能精准地选择重物和轻物,并将它们放在正确的地方。
5.延长活动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设计本身的比一比游戏,或者学习比一比的相关数学奥妙,例如数轴、中位数等等。
6.教学反思这个活动设计为孩子们演示“轻重”的概念,也让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一个学科关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当孩子可以很自然地理解“轻”和“重”这两个单词时,他们会形成对权衡和测量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开发察看和逻辑分析的思维本领。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借助感官体验和看到的现实,来理解和探讨重量、大小和量等概念,从而扩展他们的学问领域。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比一比》含反思中班游戏教案《比一比》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发现7以内前后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游戏《比一比》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数学区--比较7以内的两数关系目标:1.发现7以内前后两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2.学会按照数量的多少排序。
3.使幼儿学会用肢体动作配和游戏的玩法。
4.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活动准备】会沉的材料、会浮的材料,装有清水、盐水与糖水等水盆若干,记录表。
【指导要点】一、1.感知7以内数量,点数操作盘中的点卡。
2.感知7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引导幼儿目测点数,比较7以内相邻两数多1和少1的关系。
问题:点卡上有几个点子?比7多1的点卡是几?比7少1的点卡是几?3.按数量多少排点卡或数卡。
二、介绍开设区域1.科学区(各种各样的杯子(一)):提供各种不同形状、材质的杯子,引导幼儿区分各种杯子,知道名称。
了解各种杯子的特性,并能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2.语言区(借你一把伞):提供借你一把伞的背景图,引导幼儿根据画面较清楚地讲述图片内容,理解适合自己的东西不一定适合别人的道理。
提供木偶、卡片、图书,引导幼儿说:”请把……借给我,好吗?等句式。
3.绘画区(繁华的街头):继续提供繁华街景的课件或图片、水彩笔等绘画材料,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各式各样的房屋。
4.操作区(筛花生、绿豆、米):继续提供筷子一双、小筛一个、小碟,花生、绿豆、米若干,让幼儿练习用筷子夹的动作。
5.手工区(我设计的船):提供各种建构材料、泥塑及制作船材料的辅助材料,剪刀、透明胶等工具,让幼儿初步学会用多种材料制作喜欢的船,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6.运动区(轮胎):继续提供轮胎若干,探究轮胎的各种玩法。
三、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四、收拾材料、集中讲评。
角色游戏:饮食店(一)理发店娃娃家医院游戏总目标: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活动,能自愿扮演各种角色进行游戏。
数字的比较大小游戏比一比谁大谁小(幼儿园大班数学试题)

数字的比较大小游戏比一比谁大谁小(幼儿园大班数学试题)数字的比较大小游戏比一比谁大谁小数字的比较大小是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老师们常常设计一些趣味游戏来进行学习和巩固。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数字的比较大小游戏,看看谁能比一比,找出谁大谁小。
游戏一:数字比大小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副数字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的数字。
然后,我们让孩子们一次抽取两张数字卡片,然后将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哪个数字更大,哪个数字更小。
比如,我们抽到了数字2和数字5,我们可以问孩子们“谁大谁小?”孩子们可以通过比较卡片上的数字来回答出结果,即数字5比数字2大。
通过这个游戏,孩子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对数字大小的敏感性。
游戏二:数字排序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排序的游戏巩固孩子们对比大小的理解。
现在,我们重新拿出一些数字卡片,并将它们混在一起放在桌上。
然后,让孩子们根据数字的大小顺序重新排列这些卡片。
孩子们可以依次比较每一对数字,从中找出较大的数,并将它放在前面。
逐渐地,所有的数字就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好。
这个游戏可以通过多次练习,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数字排序的技巧,加深他们对数字大小的理解。
游戏三:比较大小练习最后,我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比较数字的大小。
我们可以列出一些数字,然后让孩子们填写适当的“>”、“<”或“=”符号,表示数字的大小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给出以下题目:1. 3 ___ 22. 6 ___ 63. 8 ___ 10孩子们需要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填写相应的符号,即“3 > 2”、“6 = 6”、“8 < 10”。
这些题目能够帮助孩子们巩固数字大小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的比较中。
通过这些游戏和练习,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比较大小。
同时,这些趣味的活动也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比一比数学游戏

“比一比”的数学小游戏
在学习“比一比”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数的大小的认识。
我们玩了这样一个游戏:双手背后,伸出一只手手表式数字,由1——10。
强调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两个人还需要制定规则,是数大赢,还是输小胜。
两人同时伸出手后,对所出现的数字进行比较:用自己伸出的数字和同位深处的数字比。
一个一个说。
比如:一个说5>3,另一个就是3<5。
如果相同就是几等于几。
并且随时记录比赛结果。
写上两人的名字,比赛5局。
赢得打√,输的打×。
这个游戏,既让学生练习了所学习的:多、少、同样多。
又渗透了统计的学习。
更体现了新课标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思想。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比一比》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比一比》绪论《比一比》是针对幼儿园小班的一篇语言教案,旨在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用“比较”这种方式来观察和描述事物;2.增强幼儿的分类能力,懂得将物品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3.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数学概念,如多少、少、多、相等等;4.通过语言游戏的形式,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用于比较的物品,如几个手机、几个球等;2.物品的分类标准,如形状、大小、颜色、用途等;3.黑板或白板;4.遥控器或麦克风。
教学内容及步骤1. 游戏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猜谜游戏,让幼儿先猜出两个物品,然后用比较的方式描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幼儿了解比较的概念。
2. 物品分类(15分钟)教师将手中的物品摆在黑板或白板上,让幼儿观察它们的不同属性,并根据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3. 数量比较(15分钟)教师给出两堆物品,让幼儿比较哪一堆更多,哪一堆更少,以及两堆是否数量相等。
可以通过使用遥控器或麦克风来引导幼儿发言。
4. 图片比较(15分钟)教师分发有图片的卡片,要求幼儿将相同属性的图片归类在一起,如绿色的椅子、草、树等,可以根据颜色这个属性进行分类。
5. 意义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让幼儿回忆并描述两个物品之间的相似和不同点,并能简单叙述各类物品的分类标准。
教学评估1.考察幼儿是否掌握了比较的概念;2.考察幼儿是否能将物品按不同属性进行分类;3.考察幼儿是否能简单描述两个物品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考察幼儿是否能完成图片归类任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丰富,幼儿参与积极。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拓展相应游戏,增加教学资源,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考虑如何应用多媒体课件,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中班优秀体育教案《比一比赛一赛》 (2)

中班优秀体育教案《比一比赛一赛》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提升他们的比较和分类能力;
2.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强幼儿的体育意识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
1.多种形状和颜色的球;
2.游戏道具:红绿灯;
3.比赛规则卡片。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拉伸和活动,准备参与游戏。
2.引入活动:出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球,让幼儿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引导幼儿发
现并讨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3.游戏说明:
(1)幼儿分成两队,站成直线,每人手中拿一个球,准备参加比赛;
(2)老师拿出红绿灯,站在起点位置,每次按下红灯时,队伍停止前进,按下绿灯时,队伍前进;
(3)比赛开始后,老师会按照规则卡片上的要求,出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要求幼儿迅速将手中的球按要求进行比较和分类;
(4)听到红灯亮时,队伍停下,完成比较和分类后,再听到绿灯亮时,队伍继续前进,准备下一轮比赛;
(5)比赛结束后,根据队伍的比赛成绩,颁发奖励。
4.游戏分析和讨论:比赛结束后,组织幼儿一起分析比赛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讨论如何改进。
5.活动总结: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强调比较和分类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继续发展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四、延伸活动:
1.让幼儿自己设计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并与同伴进行比赛;
2.使用不同的球,让幼儿体验不同的比较和分类活动;
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一比-轻重》

中班数学游戏教案《比一比-轻重》《比一比-轻重》数学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物体的轻重,学习轻、重的概念;掌握用手感觉物体的重量的方法;能用轻、重这两个概念来比较物体的重量,正确使用“轻、重”这两个词语来描述物体;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游戏,判断物体的轻重。
2. 过程与方法:探究游戏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判断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爱劳动、注重实践、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掌握轻、重的概念,学会用手感觉物体的重量。
三、教学难点用手感觉物体的重量,正确使用“轻、重”的词语。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一张大纸,制作游戏图,上面有两个圆圈,分别标注为“轻”和“重”;2. 准备多个物体,包括轻物体和重物体;3. 准备磅秤或称重器,用于验证物体的重量。
五、教学过程1. 游戏引入教师将制作好的游戏图贴在黑板上,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目的:我们今天要玩的游戏叫做《比一比-轻重》。
你们看,游戏图上有两个圆圈,分别标注为“轻”和“重”,我们要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分出它们是轻的还是重的。
我们来看看谁能判断得最准确。
2. 游戏说明教师将准备好的物体放在桌上,让学生跟着教师感受物体的重量,并询问学生:“你觉得物体是轻的还是重的?”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将物体放在相应的圆圈中,然后通过磅秤等工具验证学生的答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轻、重的概念。
3. 游戏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物体的重量,并判断轻、重。
每次判断后,教师会用磅秤等工具验证学生的答案,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游戏总结根据游戏实践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轻、重的判断方法和使用规则,并对游戏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游戏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物体的重量,并正确运用轻、重的概念进行判断。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轻、重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甚至出现了混淆的现象。
中班游戏教案《比一比》

中班游戏教案《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比较方法,如大小、长短、高低等。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运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游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并运用比较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大小不一的玩具、长短不一的绳子、高低不一的积木等。
2.环境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若干游戏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不同的比较游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带领幼儿做《比一比》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比较情景,如“谁更高、谁更胖”等。
(二)基本环节1.游戏一:大小比较(1)教师出示大小不一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朋友”游戏,要求幼儿找到与自己手中玩具大小相同的玩具。
2.游戏二:长短比较(1)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绳子,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短。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绳子接力”游戏,要求幼儿按照绳子长度顺序排列。
3.游戏三:高低比较(1)教师出示高低不一的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高低。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搭建高楼”游戏,要求幼儿按照积木高度顺序搭建。
4.游戏四:综合比较(1)教师出示大小、长短、高低不一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快乐大比拼”游戏,要求幼儿运用不同的比较方法进行游戏。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如“快乐、紧张、合作”等。
3.教师强调比较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幼儿在家庭、学校等场合运用所学。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比较方法的掌握情况。
2.通过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在游戏中的感受和收获。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比较方法的情况。
六、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比较游戏,如“比一比谁跑得快、谁跳得高”等。
2.结合节日活动,开展“比一比谁最棒”主题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比较、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