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专题之差量法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
Fe+ CuSO4=Cu+FeSO4 质量差
56
64
64-56
x
y
1.16-1.12
56 64 64 56 x y 1.16 1.12
得:x=0.28(g) y=0.32(g)
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析出了铜0.32g.
二、液体差量
例1.用含杂质(杂质不与酸作用,也不溶于水) 的铁10g与50g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滤去杂质,所 得液体质量为55.4g,求此铁的纯度。
解: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CO+CuO = Cu+CO2
28
44
12x克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44-28=16 18 -12 =6克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解:设此铁的纯度为x。
溶液质量增加(差量)
56210x来自56∶54=10x∶5.4
56-2=54 55.4-50=5.4克
答:此铁的纯度为56%。
例2. 将一定质量的钠投入24.6g、t℃的 水中,得到t℃时NaOH饱和溶液31.2g ,求 t℃时NaOH的溶解度.
解: 设生成NaOH质量为x,反应了水的质量为y
2Na + 2H2O = 2NaOH + H2↑
46 36
80
2
y
x
溶液质量增加 46-2=44
31.2-24.6=6.6g
解得:x=12g,y=5.4g
S=100×12/(31.2-12) = 62.5g
三、气体差量
例1.将12克CO和CO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 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g,求原混 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

高一化学计算专题复习:差量法【典型例题】[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

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A. 85%B. 80%C. 72%D. 16%[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g 190,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g 128。

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例7]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共g a ,将容器加热至C ︒200经充分反应后,排除其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b 。

问容器内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各多少克?【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1. 1.0mol 某元素单质直接与2Cl 反应后质量增加g 1.7,这种元素是( )A. PB. MgC. NaD. Fe2. 322.25SO gNa 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加热烘干称量,质量为g 8.26,则32SO Na 变质率是( )A. %5.5B. %50C. %91D. %1003. 把一定质量的碳和g 8氧气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大了4.0倍。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首先,我们需要确定参考物质的浓度和纯度。

纯度越高,测量结果越准确。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反应方程式,该方程式反映了目标物质和参考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然后,我们需要进行反应条件的控制,以确保反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进行差量法差分析时,我们首先制备两个样品,其中一个样品中含有目标物质,而另一个样品中不含目标物质。

然后,我们将两个样品与参考物质进行反应,并记录反应后的吸光度、溶解度、体积等参数的差异。

最后,我们将被分析物质参考物质反应后的差异与纯参比样品参考物质反应后的差异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这两个差异值,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含量。

化学计算差量法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酸碱滴定分析中。

在酸碱滴定分析中,我们可以将目标物质与酸碱指示剂一起滴入反应容器中,当酸碱指示剂变色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等价点。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差量法差来计算目标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计算差量法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因此,在进行差量法差分析时,我们需要精确地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化学计算差量法差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可用于确定分析物质的成分或浓度。

该方法通过测定在样品中找到感兴趣的成分与参考物质之间的差量比较来确定目标物质的含量。

在进行差量法差分析时,我们需要制备样品、选择适当的反应方程式和控制反应条件,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差量法差分析在酸碱滴定分析中是一种常用的应用。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方法:差量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差量法例题.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100.8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fe+cuso4=feso4+cu棒的质量增加566464-56=8m(fe)100.8g- 100g=0.8g56∶8=m(fe)∶0.8答:有5.6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值。

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差量法适用范围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合。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

化学计算方法差量法差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摩尔量、生成物的摩尔量以及余量等相关信息,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规律。

本文将详细介绍差量法的基本原理、计算步骤以及实际应用。

一、差量法的基本原理差量法基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计算摩尔量的差值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量关系。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配比关系,简单地根据给定的摩尔量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二、差量法的计算步骤1.确定化学方程式:首先需要明确所研究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结合实际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已知的摩尔量和需求求解的未知的摩尔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应用差量法求解未知的摩尔量。

4.检查计算结果:最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三、差量法的实际应用1.确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差量法可以用来确定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之间的摩尔量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反应机制和了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2.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量,从而确定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用量和生成物的产量。

3.确定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会出现反应限定剂和过剩剂的情况,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确定哪一种反应物是限定剂,哪一种是过剩剂,从而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4.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化学计量问题: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遇到化学计量方面的问题,通过差量法,我们可以解决生产中的用量计算、废料处理等与化学反应相关的问题。

总之,差量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应用化学反应。

在化学实验和工程实践中,差量法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9-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化学计算差量法

2019-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化学计算差量法

2019-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化学计算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解题方法。

我们甚至把“差量”看成是化学方程式中的一种特殊产物。

该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一般说来,化学反应前后凡有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密度差、压强差等差量都可用差量法求解。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质量差【例如】5.6克的铁与足量硫酸铜溶液反应,可生成 6.4克的单质铜。

其固体质量增加了克。

Fe + CuSO4 = Cu + FeSO4 差量56g 64g 8g5.6g6.4g 0.8g观察三组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三组都成相同比例关系)【例题1】将铁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铁棒上析出红色物质,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铁棒称量,发现质量比原来增加 4g,问有多少克铜析出?参加反应的铁是多少克?解:设有x克铜析出,参加反应的铁y克。

Fe + CuSO4 = Cu + FeSO4 差量56g 64g 64g-56g=8gxg yg 4g解得:x=32,y=28答: 有32克铜析出;参加反应的铁是28克。

【例题2】将44g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有过氧化钠得硬质玻管,发现导出得气体变为38.4g,问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反应?有多少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设有x g过氧化钠参加反应, 则有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m156g 88g 32g 88g-32g=56gxg 44-38.4=5.6g解得x=15.6答:此过程中发生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有15.6g过氧化钠参加了反应。

【练习】1将10g H2、O2和CO2混合气体气体通入装有过量过氧化钠的硬质玻璃管中。

化学特训——差量法计算

化学特训——差量法计算

高考化学考能特训——差量法计算【知识点解析】1.差量法:化学变化中某些物质差量的大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差量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进行有关计算的一种方法。

差量法的实质是借助教学中的“等比定理”,把有增减量变化的反应式列成比例式,即a︰b=c︰d=(a-c)︰(b—d)。

2.解此类题的关键: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量”,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比例式,然后求解。

3.化学变化中的差量:⑴质量差;⑵体积差;⑶物质的量的差值;⑷压强差值;⑸溶液质量差值;⑹溶解度差值等。

4.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⑴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⑵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⑶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

5. 在高考中的重点题型:⑴已知反应物的总量和反应后生成物的总量或反应前后的变化量,求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⑵有关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溶解或析出晶体的计算;⑶有关气体的化学平衡的计算;⑷有关天平平衡的计算。

注:⑴所选用差量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⑵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⑶根据差量计算出的是反应物的量或生成物的量;⑷从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均可找到一个或多个有关量的差值,因此运用此法解题时,必须仔细分析题意,理清思路,选好有关物理量的差量。

【例1】在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个质量为1.12g的铁片,经过一段时间,铁片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取出洗净、烘干,称重,质量变为1.16g。

计算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多少克?解析:Fe+CuSO4=FeSO4+Cu,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铁片质量的增加,与铁的溶解和铜的析出直接联系,每溶解56g铁,将析出64g铜,会使铁片质量增加:64g-56g=8g 根据铁片增加的质量(1.16g-1.12g),可计算出溶解的Fe的质量和析出的Cu的质量。

解:设溶解的Fe为xg,析出的Cu为ygFe+CuSO4=Cu+FeSO4△m56 64 64-56x y 1.16-1.12则:566464561.16 1.12x y -==-, 解得:x=0.28g答: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溶解了铁0.28g 。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差量法,极值法,转换法,十字交叉法..主要,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某些“差量”(固体质量差、溶液质量差、气体体积差、气体物质的量之差等)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种解题法。

此法将“差量”看作化学方程式右端的一项,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题步骤与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题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理论差量。

【适用条件】(1)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

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2)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用法】A ~B ~Δxa b a-bc d可得a/c=(a-b)/d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中有一条: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前后各物质间的比例关系。

这是差量法的理论依据。

【证明】设微观与宏观间的数值比为k.(假设单位已经统一)A ~B ~Δxa b a-ba*k b*k (a-b)*k可得a*k=a*[(a-b)]*k/(a-b)推出a/(a*k)=(a-b)/[(a-b)*k]用c替换a*k,d替换(a-b)*k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因此差量法得证【原理】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差和参加该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这就是根据质量差进行化学计算的原理。

【步骤】1.审清题意,分析产生差量的原因。

2.将差量写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右边,并以此作为关系量。

3.写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数。

【分类】(一)质量差法例题: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铜粉,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3.2克,问:(1)加入的铜粉是多少克?(2)理论上可产生NO气体多少升?(标准状况)分析:硝酸是过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来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化学计算专题复习一:差量法
化学反应中任何两个量的差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任何两个量的和与其中任何一个量成正比关系,应用以上关系解题的方法即差量法或和量法。

【典型例题】
[例1] 把氯气通入浓氨水中,发生下列反应2432683N Cl NH NH Cl +=+,把1.12L 氯氮混合气(90%氯气和10%氮气)通过浓氨水,实验测得逸出气体(除氨气和水蒸气)体积为0.672L (50%氯气和50%的氮气)问有多少克氨被氧化?(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解析:
解:设反应中有x g 氨被氧化,根据方程式8 mol 氨有2 mol 被氧化,
解之:g x 34.0=
[例2] 在500mL l mol/L 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一块铁片反应一段时间后,将铁片取出洗净干燥后称量,铁片质量增加了g 75.0,问析出了多少克铜?反应后硫酸亚铁摩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有g x 铜析出,有y mol 硫酸亚铁生成,根据反应方程式有:
解之1.0,35.6==y g x mol ,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2.05
.01.0=mol/L 。

[例3] 把盛有等质量盐酸的两个等质量的烧杯,分别置于托盘天平两端,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都溶解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则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析:
解:设加入的铁粉和碳酸钙粉末的质量分别为g y g x 和。

反应后两烧杯中净增加质量相等,设净增加质量都为g m ,则有:
解之)(56
100g m y = 所以铁与碳酸钙质量比为:
67539256100:5456=m m 。

[例4] 把g 1含杂质(不可燃)的黄铁矿试样在氧气中燃烧后得残渣g 76.0。

此黄铁矿的纯度为( )
A. 85%
B. 80%
C. 72%
D. 16%
解析:
解:设试样中含二硫化铁g x ,根据反应方程式:
↑++2322282114SO O Fe O FeS 高温
1204⨯ : 理论质量差量166328⨯-⨯
x : 实际质量差量76.01-
解之72.0=x
此黄铁矿的纯度=%,72%1001
72.0=⨯选C 。

[例5] 向一定量的碘化钾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黄色沉淀不再产生为止,结果所生成的溶液和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析:
解:设原溶液有x mol 碘化钾,则加入x mol 硝酸银和y mol 水,因此原溶液中减少的是-I 离子的质量,增加的是加入的-
3NO 离子和水的质量,减增两量相等有:y x x 1862127+=,解得18
65x y =,所以硝酸银的百分比浓度==⨯+%10018170170y x x %3.72%10018
6518170170=⨯⋅+x x x
[例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g 190,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重质量为g 128。

求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
解:依据反应方程式设混合物中含有碳酸氢钠g x :
↑++∆223232CO O H CO Na NaHCO 842⨯ : )4418(+
g x : )128190(-
解之:g x 168=,原混合物中含碳酸钠的质量:g 32168190=-
碳酸钠质量百分含量=
%8.16%100190
32=⨯。

[例7] 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共g a ,将容器加热至C ︒200经充分反应后,排除其中的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g b 。

问容器内碳酸铵和氢氧化钠各多少克?
解析:
解:可能发生下列反应: O
H CO Na NaOH CO O H CO NH CO NH O H CO Na NH NaOH CO NH 2322223324232332422)(222)(+=+↑
+↑+↑∆↑
++↑∆
+ 由此可知剩余固体物质可能是:NaOH CO Na CO Na 和或3232
讨论拐点: O H NH CO Na NaOH CO NH 2332324222)(+↑+∆+
)8096(+ : 106
a : b
)(5388,:106:)8090(拐点b a b a =
=+ 若b a 53
88>即NaOH 过量,有
NaOH g b a b a x ,35)(4870)(96-=-=
质量g a b b a a 35
134835)(48-=-- 若:b a 5388≤,则324)(CO NH 过量,剩余物为32CO Na
NaOH 2——32CO Na
80 : 106
x : b
324)(,5340CO NH g b x =质量为:g b a )53
40(-。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 选择题:
1. 1.0mol 某元素单质直接与2Cl 反应后质量增加g 1.7,这种元素是( )
A. P
B. Mg
C. Na
D. Fe
2. 322.25SO gNa 在空气中露置一段时间,加热烘干称量,质量为g 8.26,则32SO Na 变质率是( )
A. %5.5
B. %50
C. %91
D. %100
3. 把一定质量的碳和g 8氧气在密闭容器中高温反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测得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大了
4.0倍。

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为( )
A. g 4.2
B. g 2.4
C. g 6
D. 无法确定
4. 将g 16氧化铜加强热,部分分解为O Cu 2得固体g 2.15,则剩余固体中O Cu CuO 2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1:2
C. 2:1
D. 1:3
5. 加热碳酸氢铵并使产物维持气态,①若将混和气体依次通过22O Na 和浓42SO H ,22O Na 增重g a 1,浓硫酸增重g b 1;②若将混和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22O Na ,则浓42SO H 增重222,O Na g b 增重g a 2(每次气体完全被吸收),则2211,,,b a b a 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A. 1a 、2a 、1b 、2b
B. 1a 、1b 、2a 、2b
C 2b 、1a 、2a 、1b D. 2a 、1b 、2b 、1a
6. 将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的混和物共热,充分反应后冷却,再加入足量稀42SO H ,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L 2.11,原混和物的组成可能是( )
A. 质量等于g 44,铁和硫的物质的量相等
B. 质量等于g 44,铁和硫的物质的量是铁大
C. 质量大于g 44,铁和硫的物质的量是铁大
D. 质量小于g 44,铁和硫的物质的量是铁大
二. 计算题:
7. 把g 00.1含有脉石的黄铁矿样品在2O 中灼热后,得到g 76.0残渣,求黄铁矿的纯度。

8. 把氯气通入含gNaBr 5.12的溶液中,反应后加热蒸干混和物,得固体g 05.8,问反应后生成食盐多少g ?
9. 将Cu 和23)(NO Cu 的混和物在空气中灼烧到质量不再发生变化为止,冷却后称其质量与原混和物质量相等。

求原混和物中Cu 单质的质量百分含量。

10. 有块重g 41的极薄的铁片,浸入4171gCuSO 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铁片,洗净,称重,铁片及其表面的铜共重g 5.41,求溶液中 2Fe 的物质的量。

11. 把g 5锌放入g 35未知浓度的稀42SO H 中,反应停止后,锌有剩余,取出锌,称量溶液质量为g 5.36,求反应前稀42SO H 的质量分数。

【试题答案】
一. 1. B 2. B 3. B 4. B 5. C 6. A 、D
二. 7. %72 8. g 85.5 9. %6.88 10. mol 16
1 11. %6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