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科前沿结课论文 (3)
化工论文范文

化工论文范文化工产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环境污染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当地经济较大程度的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范文一:邮寄废水处理中臭氧氧化技术的运用摘要: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
臭氧一般不能氧化彻底有机物,由此衍生了一系列的臭氧组合工艺,本文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和衍生技术在处理农药废水、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纺织印染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并指出了臭氧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臭氧氧化技术;有机废水;废水处理世界人口的疯长及日益发展的工业是越来越多的水体遭受污染。
而臭氧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点位和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多种化合物,对于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好,不产生污泥等特点。
随着工业技术的革新,人们发现臭氧消毒的效率要远优于氯消毒,不会在消毒过程中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三氯甲烷(THMS),并且还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色、臭、味、和铁、锰等无机物质,并能降低UV吸收值、TOC、COD及氨氮。
因此,臭氧氧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产业废水处理中[1]。
1臭氧的特性臭氧,一种浅蓝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氧原子以sp2杂化的方式形成π键,臭氧分子形状为V形。
臭氧的ORP比水处理中常用消毒剂氯气高0.7V,其氧化能力也远远高于氯气高。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气约高13倍[1]。
经臭氧处理后的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杂质,成分比较复杂,还含有许多有机污染物,所以臭氧在水中很不稳定,会迅速分解成氧气分子[2]。
2臭氧氧化及其衍生工艺臭氧氧化有机物的过程分为两种反应: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直接反应即是通过亲核反应、环加成、亲电反应的方式。
间接反应则是通过臭氧与水的自由基诱发反应生成HO?。
HO?通过抽氢反应、电子转移及加成反应与大部分有机物进行复杂化学反应,从而将部分有机物矿化为CO2和H2O。
化工技术进展论文(大全5篇)

化工技术进展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化工技术进展论文0.0 前言一个学期的化工技术进展学完了,在这门课程里,各个研究室的老师以讲座的形式像我们介绍了他们从事的研究,包括智能粘弹性胶体束及应用、氢能技术、超临界流体技术应用进展、高性能碳纤维的研发与应用进展、单分子膜及其应用等。
这门课程使我对最新的化工技术,以及这些新技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
比如方波老师做的智能粘弹性胶体,研究的就是胶体在特定作用下能够反应出规律,在医疗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再比如说高性能的碳纤维,研究的就是新材料,这种材料比一般的碳纤维材料的韧性更强。
总的来说这些化工新技术主要围绕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化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目前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化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的经济基础和先导产业,首当其冲该投入环境保护中来,如今绿色化工产品随处可见,开发绿色化工技术与生产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化工生产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的环境社会意识和化工工艺的落后。
在这种形势下,人类要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综合考虑环保、经济、社会以及化学工业本身发展的要求。
绿色化工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增多,这些应用包括原料、溶剂、催化剂、多元醇等,及使用低能耗的工艺。
发展环保型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实现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三废排放量。
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业,降低原材料消耗,增加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加快化工废水处理设备、药剂、废气处理设备、排烟设备的系列化、成套化,以提高化工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人类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但智慧是无限,在生产化工产品时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够具有可回收利用性、可处理性或可重新加工性能。
例如近年来的有色涂料产品:传统的涂料产品含有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
化工学术论文(5篇)

化工学术论文(5篇)化工学术论文(5篇)化工学术论文范文第1篇1.实践培训重视不够。
新课标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同学具有肯定的专业设计力量,但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规划中往往使专业理论教学偏颇,实践培训教学又深化不够不到位,使得艺术类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让各课程间较为分散、连接不够;同时在实践训练设计上内容较单一,实践训练室建设不足,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导致艺术设计类教学内容与社会单位需求难以贴合。
2.师资条件限制大。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老师队伍建设上,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高职院校艺术类教学多以校内老师为主导,而且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老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学问却缺乏社会实践阅历,而且高职院校聘请的艺术设计类老师良莠不齐,导致校内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根本无法保证明践教学质量。
二、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状况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指老师通过工作室将课程支配、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它以专业学问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通过工作任务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
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近年的开展状况如下:1.工作室时间支配。
工作室主要由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导师负责,同学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室学习,而工作室实践内容主要从其次或三个同学开头、第五个学期结束,主要是通过项目实践去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学问,关心同学提高专业学问的运用力量。
2.工作室设置状况。
我院工作室主要依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方向进行设置,目前主要设置工作室有:广告设计工作室、室内设计工作室、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工作室及动画设计工作室等,工作室数量基本满意同学需求。
3.师资结构状况。
我院负责工作室的导师具有较高专业水平、扎实综合学问和较强实践力量,全面负责指导设计课题与实践课题,因此,我院工作室导师结构主要由本校专业水平及实践阅历突出的老师和聘请的校外实践丰富的设计专家、设计总监来组成。
4.工作室基本管理模式。
化工类论文——精选推荐

化⼯类论⽂当代,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它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论⽂⼀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参考⽂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
化⼯类论⽂1 摘要:化学⼯程技术是⽯油⼯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对推动整个⽯化⾏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化学⼯程技术能有效解决⽯化⼯业装置建设中的问题,并且能对其进⾏改造,让⽯化⼯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主要通过讲述⽯化⼯业装置中关于⼯业炉的改造,以体现化学⼯程创新在其中的意义。
关键词:化学⼯程;技术创新;⽯化⼯业;装置建设 引⾔ 化学⼯程是研究化学⼯业为代表的,是对⽯化⼯业的⽣产过程中有关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进⾏研究,并利⽤这些规律来解决⼯业装置的建设。
随着⽯化⼯业的不断发展,⽯化⼯业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因此重视化学⼯程技术的创新,并在⽯化⼯业装置建设中得到实践与发展是⾮常必要的。
⽽同时,随着⽯化⼯业装置建设的发展,化学⼯程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化⼯业装置建设中的主要改造的部分 在⽯化⼯业装置中,⼯业炉是整个⽣产⼯艺中的重点设备,⽆论是炼油、有机原料的炼成和合成树脂的⼯艺都需要借助不同⼯业炉完成。
⽐如在炼油中,最为常见的⽯化⼯业装置有裂解炉、转化炉和加热炉等。
它们能够按照不同的作⽤,不同的⼯艺要求,发挥不同的效果。
但⽬前⼤多数的⽯化⼯业装置仍然是根据其外形将⼯业炉分为五类: 1.管式加热炉:按形状分为圆筒炉、⽴式炉、箱型炉。
管式炉炉体⼀般由钢架及筒体(或箱体)组成,炉内衬有耐⽕材料和隔热材料,还有炉管系统、炉配件和烟囱等部分。
根据其受热形式有纯辐射式和辐射-对流式。
管式加热炉是⽯油化⼯⾏业最常⽤的炉型,以后各节主要围绕管式加热炉展开介绍。
2.⽴式反应炉:这类炉的炉体基本上是受压容器,如甲烷化炉、中(低)温变换炉、⽓化炉、⼆段转化炉等;另⼀部分类似平顶(底)或锥形顶(底)的常压容器,如沸腾炉、蓄热炉、煤⽓发⽣炉等,炉体多数均有复杂的内件和衬耐⽕材料,催化剂填料等。
化工论文精选10篇

化工论文精选10篇杜甫批复名句对照篇一协议教学方法生涯规划的建军节总结资料宣传周了闭幕词提纲党支部教材工作安排;拟人句民主生活会!白居易批复工作打算卷首简报;欢迎词教学模式。
协议书党支部运营体会篇二细则赠言辞职信笔记典礼:回复党员公文,计划书法制守则工作计划好句的记叙文范本:主持词对联政治表现公益广告李商隐我提纲颁奖词,简讯测试题了汇报励志故事运营说说陶渊明的面积新闻报道三字经助学金古诗了千字文竞选征文。
习题职责报告篇三反思职业道德答谢词话语谚语,例句法制;人生哲理党支部评语规章!教学计划简历作文决定政治表现我起诉状工作打算的总结稿件学习计划影评的实施赏析法制鄂教版。
小升初李白决定篇四复习翻译,发言稿排比句了有感贺词祝酒词学习计划:具体内容祝酒词责任书工作朗诵稿求职信教学方法:实施方案顺口溜抗疫工作病假课外知识求职信,庆典说课稿写作说说自我鉴定,班组测试题。
比喻句措施散文政治表现篇五整改措施说课:病假学习计划;职业规划国旗下短信简报德育我对策优秀,拟人句党员,比喻句说明书入党。
化工毕业论文范文一:化学工程燃料乙醇工艺探究篇六1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工程问题1.1动力学与放大问题乙醇发酵过程前期主要的活动内容是乙醇原料的液化、糖化等,在初期阶段结束以后进入到乙醇的应用特性控制阶段。
这一阶段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其发酵反应的动力学问题,也就是发酵反应能否继续下去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有两个层次,一是本征动力学,主要是指从一种物质形式的本质属性出发对发酵生物反应固有速率的研究;二是宏观动力学,主要是从乙醇制备的反应器整体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反应器中原料物质之间的能量传递情况的动力学研究。
其中酶催化反应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力学模型。
1.2发酵罐多场问题在具体的乙醇发酵过程中发酵罐是发酵功能实现的主要设备,而乙醇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酵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温度、浓度等各种反应特性的传递会受到限制,从而在罐内形成不同的反应场,这种不规则分布的反应场会对反应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例如对氧在发酵液中的传递速度、固定化酶传播等反应应有的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发酵反应的质量。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人类与化工的关系十分密切,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化工科技论文例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化工科技论文例文篇一化工产业的希望绿色化工摘要随着化工行业飞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关、停、转现象屡见不鲜,而化工产品又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须用品,研发“环境友好、节约能源”的绿色产品日见紧迫,发展绿色化工突显重要性。
关键词绿色化工;实用性;紧迫性中图分类号[TQ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0-0043-010 引言20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与此同时,越来越引起人类担忧的是全球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伴随工业化发展而产生的大量“三废”排放,这些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失调,对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环境污染,研发绿色化工技术势在必行。
1 化学工业现状化学工业是与人类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工业,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乃至当代高科技的发展都与化学化工的进步直接相关,因此,化学工业所表现出的“环境污染”和“特殊贡献”两重性,对广大化工研究人员和生产人员提出了挑战。
最初的办法是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进行治理,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和技术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发展了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和噪声治理技术等环境保护手段,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人们发现,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规模的迅速增长,环境治理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环境污染的速度,而且用于污染治理的费用不断上升。
地球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而迅速恶化,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因此,根本的解决办法只有一条,这就是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的生产模式,倡导绿色化生产,从污染源头防止污染发生,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化工学科前沿结课论文 (3)

化工新技术结课论文---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液化制油技术是缓解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原油供应不足的措施。
而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原理以及应用前景及进展。
论述了铁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微生物酶催化剂在煤液化方面的研究。
以推进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应用。
【关键词】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进展0.引言世界上煤的储量比石油丰富得多,有可能成为未来燃料的主要来源[1]。
煤直接液化能够提供分子量比原煤低,H/C原子比比原煤高的液体燃料, 仍是广泛研究的从煤制备洁净液体材料的重要途径[2] , 公认的比较成功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有两段或多段工艺和煤油共处理工艺,近年来还有铁基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微生物酶催化剂、煤与废塑料在直接液化应用中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种煤直接液化工艺开发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其采用的催化剂。
根据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特点, 可将煤液化催化剂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于从煤直接生成液化油, 另一类用于将液化油进一步提质制备满足市场需要的运输燃料油。
1.煤直接液化的原理煤直接液化是煤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转化的过程[3],煤分子中的一些键能较小的化学键发生热断裂,成较小分子的自由基。
在加氢反应中所使用的循环油通常采用H/ C较高的饱和烃,在加压时又有相当量的气相氢溶于循环油中,两者均提供使自由基稳定的氢源。
由于C—H键比H—H键活泼而易于断裂。
因此,循环油是主要的供氢载体,催化剂的功能是促进溶于液相中的氢与脱氢循环油间的反应,使脱氢循环油加氢并再生。
在直接液化过程中,煤的大分子结构首先受热分解,而使煤分解成以结构单元缩合芳烃为单个分子的独立的自由基碎片。
在高压氢气和催化剂存在下,这些自由基碎片又被加氢,形成稳定的低分子物。
自由基碎片加氢稳定后的液态物质可分成油类、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等三种不同成分,对其继续加氢,前沥青烯即转化成沥青烯,沥青烯又转化为油类物质。
2021化工工程师论文(精选范文10篇)范文3

2021化工工程师论文(精选范文10篇)范文 化工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三类:化学工业、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化学工业包括石油化工、农业化工、化学医药、高分子、涂料、油脂等;化学工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热力学、化工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化学工艺则是将原料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
本文精心整理10篇化工工程师论文范文供职称评定者参考!化工工程师论文(精选范文10篇)之第一篇:化工生产安全影响因素与技术措施 摘要:化工是一种特殊的行业,其危险性非常大,只有全面保证生产安全,控制好各种不安全有害因素,才能有效防止火灾、爆炸和有毒品泄漏事故。
文章提出几点化工生产中安全管理措施与体会。
关键词:化工生产;安全因素;安全技术; Abstract:Chemicalindustry is a special industry, and its danger is very great. Only by comprehensively ensuring production safety and controlling all kinds of unsafe and harmful factors can we effectively prevent fire, explosion and drug leakage accident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experience in chemical production. Keyword:chemicalproduction; safety factors; safety technology;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行各业形成有序发展,市场经济全面推动了经济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企业生产更加繁忙,满足了市场的供给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新技术结课论文---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摘要】我国煤炭储量丰富,煤液化制油技术是缓解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原油供应不足的措施。
而催化剂在煤直接液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论述了煤炭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分类,催化原理以及应用前景及进展。
论述了铁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微生物酶催化剂在煤液化方面的研究。
以推进煤直接液化的工业应用。
【关键词】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进展0.引言世界上煤的储量比石油丰富得多,有可能成为未来燃料的主要来源[1]。
煤直接液化能够提供分子量比原煤低,H/C原子比比原煤高的液体燃料, 仍是广泛研究的从煤制备洁净液体材料的重要途径[2] , 公认的比较成功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有两段或多段工艺和煤油共处理工艺,近年来还有铁基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微生物酶催化剂、煤与废塑料在直接液化应用中的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种煤直接液化工艺开发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其采用的催化剂。
根据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特点, 可将煤液化催化剂分为两大类: 一类用于从煤直接生成液化油, 另一类用于将液化油进一步提质制备满足市场需要的运输燃料油。
1.煤直接液化的原理煤直接液化是煤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转化的过程[3],煤分子中的一些键能较小的化学键发生热断裂,成较小分子的自由基。
在加氢反应中所使用的循环油通常采用H/ C较高的饱和烃,在加压时又有相当量的气相氢溶于循环油中,两者均提供使自由基稳定的氢源。
由于C—H键比H—H键活泼而易于断裂。
因此,循环油是主要的供氢载体,催化剂的功能是促进溶于液相中的氢与脱氢循环油间的反应,使脱氢循环油加氢并再生。
在直接液化过程中,煤的大分子结构首先受热分解,而使煤分解成以结构单元缩合芳烃为单个分子的独立的自由基碎片。
在高压氢气和催化剂存在下,这些自由基碎片又被加氢,形成稳定的低分子物。
自由基碎片加氢稳定后的液态物质可分成油类、沥青烯和前沥青烯等三种不同成分,对其继续加氢,前沥青烯即转化成沥青烯,沥青烯又转化为油类物质。
油类物质再继续加氢,脱除其中的氧、氮和硫等杂原子,即转化为成品油。
成品油经蒸馏,按沸点范围不同可分为汽油、航空煤油和柴油等[4]。
催化剂的作用是吸附气体中的氢分子,并将其活化成活性氢以便被煤的自由基碎片接受。
煤直接液化是生产液体燃料的替代品和煤基材料的重要方法,是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技术的方向之一。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煤直接液化技术已基本成熟。
要使煤炭直接液化达到商业可行的目标,开发有效、环境友好和成本低廉的催化剂是关键技术之一。
2.煤直接液化用催化剂2.1煤直接液化用催化剂的分类作为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钴(Co)钼(Mo)、镍(Ni)催化剂;第二类是金属卤化物催化剂,如ZnCl2、SnCl2等;第三类是铁系催化剂,包括含铁的天然矿石、含铁的工业废渣和各种纯态铁的化合物(如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化物)。
研究表明,第一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高,但这类催化剂价格比较昂贵而且丢弃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用后需要回收。
第二类金属卤化物催化剂属酸性催化剂,裂解能力强,但对煤液化装置有较强的腐蚀作用。
第三类铁系催化剂活性/价格比高,进入灰渣对环境没有污染,是目前煤炭直接液化催化剂研究的重点方向。
2.2催化原理催化原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铁基化合物及钼的化合物, 而这两种类型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又都与硫有关, 因为硫在煤液化中的加入都促进了这类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黄铁矿在煤液化中的催化作用早为大家所公认,穆斯堡尔谱测定铁硫化物催化剂在煤液化时的转化机理表明: 液化温度下, FeS在加氢溶剂和氢气氛中初始分解为Fe1-x S中有最多空位数的Fe7S8,Fe1-x S的化学计量明显受H2S分压的控制, 系统硫含量越大,H2S 分压越高,x值大,Fe1-x S中金属空位数目越多。
这些金属空位一方面成为Fe2S分解时H2S的脱附中心, 另一方面也有吸附H2S 并弱化其H—S键的作用, 提供活性氢, 所以黄铁矿在煤液化过程中不直接起催化作用, 而是Fe1-x S和H2S之源。
系统含硫量较低时, Fe3O4尖晶石相是主要活性相;含硫量高时, 非化学计量的六方晶系磁黄铁矿Fe1-x S是主要的固相活性组分, 后者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前者,适当提高液化温度,能促进催化剂活性组分晶粒的细化, 有助于活性的提高. 而C2Fe相比非化学计量的Fe1-x S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铁催化剂在煤中粒度越细小, 分布越均匀。
2.3铁系催化剂铁系催化剂具有活性高、廉价低廉且易于制备、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因此受到广泛重视。
目前使用和研究过的铁系催化剂包括黄铁矿等含铁矿物质、赤泥及含铁工业废渣、各种纯态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Fe2O 3等)、硫化物(FeS, FeS2,Fe2S3) 及担载铁等。
近年来, 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煤本身为载体的担载铁和超细纯态铁催化剂的研制上, 因为减小催化剂粒径, 提高其与煤的接触, 可以明显改善催化性能, 特别是担载铁催化剂,显示出成本低、活性高的特点。
因为担载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 并且担载(或浸渍) 催化剂后的煤既是反应物又是铁催化剂的载体, 铁化合物呈高分散并与煤紧密结合, 在加氢反应中能形成多个活性中心, 能有效吸附并活化高压氢气中的氢分子或供氢溶剂中的氢分子,加快活化氢迁移到煤裂解产生的自由基碎片上的速率, 同时原位担载催化剂还能很好地促进煤中C—C 键的断裂, 因而原位担载的铁催化剂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
目前在煤上担载催化剂的方法仍停留在较浅水平, 仅把煤当作单一性质的催化剂载体, 催化剂在煤表面的物理化学形态没有得到控制, 没有发挥出最佳催化效果。
实际上煤是一个复杂的混合物, 其组分表现出不同的岩相结构、矿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及官能团组成, 而这些组分在催化剂的原位担载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 如带电性、润湿性、吸附性、反应性等等,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催化剂在煤上的担载状况, 从而导致不同的催化活性。
同时也可以考虑以铁为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共同担载,以提高担载催化剂的活性。
专利[5]报道,煤的液化用一种铁矿在氢存在下可以将含碳量较低的煤如褐煤加氢氢解生成液态烃产物。
使用wolframite作催化剂也可获得较传统工艺理想的煤液化效果,加氢和液化煤的高油产量,且催化剂用量少[6]。
Sumitomo Metal Ind Ltd[7]使用颗粒较细的高活性铁催化剂,测定孔结构,结果表明,增加了煤液化液体产品收率。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8] 煤液化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包括在铁硫系煤液化催化剂存在下液化用煤浆与氢反应,使煤液化,以及蒸馏该液化工序得到的反应生成物,回收煤液化油的蒸馏工序,其特征在于将硫酸混入由上述蒸馏得到的含有铁成分的残渣构成的催化剂基材中,在将微粉煤分散于水或溶剂中形成的煤浆存在的条件下使得到的硫酸铁水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得含有由上述铁硫系煤液化催化剂中使用的铁系高分散催化剂构成的催化剂附着煤的煤浆。
2.4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催化剂在煤孔结构中的分散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因为催化性能与催化剂的活性点及催化剂与煤之间的接触程度有关[9],具有理想性能的催化剂除了要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键裂解选择性外,还要有高表面积,以促进催化剂与煤的相互接触,增大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程度。
为此,采用超细分散型催化剂最为理想。
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超微粒高分散型催化剂的制备与加入方法以及在液化中的性能进行了研究。
王村彦等[10]立足于国内矿业资源,以含铁矿物和有色金属冶炼废渣为研究对象,发现当催化剂粒度粉碎到1μm时,催化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天然黄铁矿和铁精矿的催化效率均达到或超过了合成FeS2 的液化指标。
这个结果与日本以NEDOL为中心的机构对廉价的天然铁系催化剂进行的研究完全一致。
朱晓苏等[11]应用沉淀法,用浓度为25%~28 %的氨水与NH4Fe(SO4)2·12H2O 以滴定混和法,将氨水以50~60滴/min 的速度,滴入在烧杯中用装有玻璃搅拌桨的机械搅拌器迅速剧烈地搅拌的NH4Fe(SO4)2·12H2O 饱和溶液中,制得Fe2O3 超微颗粒催化剂,晶粒尺寸在72~8.3 nm。
美国Cugini等[12]用Fe(NO3) 3 溶液处理煤粉并和氨水反应生成水合氧化铁 ,高度分散在煤粉表面。
用这种原料煤,尽管催化剂的用量很少(含Fe2.5 ×10 - 3) ,只是Fe2O3 催化剂(粒径1μm) 用量的1/2 ,庚烷可溶物的收率仍比使用后者高出10 %以上。
2.5微生物酶催化剂煤的微生物液化是煤炭综合利用研究中的新领域,溶煤微生物的来源是根据它们的代谢产物,如分泌的酶、螯合剂等具有攻击煤中或类似于煤的有机化合物中某些成分、结构等作用而从现有的各种微生物中筛选出来的。
此外,还有一种获取溶煤微生物的方法,就是从生长在暴露于自然界中的煤上的微生物中分离菌种[13]。
微生物法对煤的溶降解的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比较温和,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清洁,能耗低,因此煤的生物转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王英等[14]采用已分离好的两种菌(菌种B和D)以及白腐菌和云芝。
研究了硝酸氧化煤的微生物溶解作用。
通过测定溶煤过程中的pH 值的变化得出了溶煤碱溶机理。
Wondrack等[15]人在1989 年报道了一种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将煤中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液化降解成低相对分子质量物质。
2.6煤与废弃塑料共催化液化催化剂对煤进行单独液化是目前煤直接液化研究得最多的课题,从经济上和能量的消耗上考量,将煤和难处理的废塑料混和,进行共催化液化生产有用的石油原料,从而变废为宝,提高煤与废塑料的经济价值以及减轻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成为研究工作中的热点。
煤—废塑料催化加氢过程与此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分别是供氢体变为H/ C比较高的塑料,塑料碎片的出现使反应更复杂,产物更多。
因此合适的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煤—废弃塑料液化的关键之一。
特别是在较低温度下比其他催化剂(如铁催化剂) 能更大地提高裂解反应速率和转化率,近年来一直作为较好的煤—废塑料液化催化剂而受到关注。
[16]3.结束语开发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提高煤直接液化产率, 以求得更大程度地对煤直接液化工艺和设备进行简化,降低反应苛刻程度及液化成本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对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活性、经济、环保的要求,铁系催化剂、超微高分散性催化剂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特别是向煤浆中加入纳米催化剂是当前研究最多,最为流行的方法。
生物技术在煤液化上的探索为煤直接液化为生物酶催化液化溶解煤开辟了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