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
《板平法识图》课件

板平法识图的步骤与技巧
步骤二:观察图纸 观察图纸的整体布局,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特别注意细节部分,如节点、连接和构造。
板平法识图的步骤与技巧
步骤三:分析图纸
分析图纸中的数据和信息,理解其逻辑关系。
结合实际施工条件和经验,评估图纸的可行性和 合理性。
板平法识图的步骤与技巧
板平法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总结词
板平法的重要性、应用领域
详细描述
板平法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二维图形绘制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通过板平法,用户可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 复杂的二维图形,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板平法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建筑、机械设计、电子电路设计、平 面设计和工艺品制作等。
板平法的历史与发展
《板平法识图整理》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板平法概述 • 板平法的基本原理 • 板平法的识图方法 • 板平法的实际应用案例 • 板平法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板平法概述
板平法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板平法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板平法是一种基于平板电脑的二维图形绘制方法,具有简单易学、操作方便、 精度高等特点。通过板平法,用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进行二维图形的绘制、编 辑和保存等操作,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电子等领域。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创新,不断探索新技术和新应用。
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团队,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拓展应用领域
积极开拓新市场和新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对板平法的力学原理的掌握,可 以更好地理解各种板结构的承载能力 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 论依据。
板构件平法识图—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表3-1
板块编号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解析】:
LB5表示5号楼面板,h=110表示板 厚110mm。B:Xφ12@120; Yφ10@110表示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 筋X向为φ12@120,Y向为 φ10@11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 (–0.050),指该板块相对于结构层 楼面标高低0.050m。
从图3-11和图3-12可以看出板的平法标注和传统标注的不同之处。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2. 板支座原位标注
支座上部非贯通筋(俗称扣筋) 长度表示: 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伸出长度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3.1.4 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传统表示方法图3-11为板的传统表示方法施工图示例。绘图时,板块底筋以板 钢筋线图例绘制(板底筋为一级钢时钢筋末端做180°弯钩),板块 支座负筋以板钢筋线图例绘制,通常情况为钢筋末端做90°弯钩(即 扣筋)。板块支座上部非贯通负筋向跨内的伸出长度按尺寸标注的要 求直接注写在相应位置上。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 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有梁楼盖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 板支座原位标注。为方便设计表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为: 一般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 板块集中标注
(1)注写板编号
项目3— 板构件平法识图
单元3.1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3.1.1 板构件及板钢筋分类
现浇整体式楼盖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可分 为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其中现浇有梁楼盖是最常见的楼盖 结构形式,无梁楼盖是由柱直接支撑板的一种楼盖体系(现 应用较少)。
梁板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L(净跨)-50*2】/箍 筋间距 + 1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
剪力墙钢筋计 算
长度
水平钢筋 墙身钢筋 竖向钢筋 根数 长度
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
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
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汇编)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方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
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如图:(二)、标注。
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方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
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
板平法识图

• 衔接:
① 单向受力屋面板和民用建筑楼板为60mm,单向受力工业 建筑楼板为70mm,双向板为80mm,无梁楼板为150mm, 现浇空心楼板为200mm。
②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 200mm;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 宜大于250mm。
第一节、板平法基础知识
2.叠合板底板接缝编号
3.水平后浇带编号
板厚
❖ 等厚度板注写为 h=xxx; ❖ 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
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 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 h=xxx/xxx; ❖ 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注 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33
贯通纵筋
❖ 按板块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 时则不注),并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 上部与下部;
识 无梁盖平法识图、楼板相关构造平法识图三
个部分,由于无梁楼盖板在实际工程中几乎
不用,故不作要求。
有梁楼盖: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无梁楼盖
无梁楼盖不设梁,是一种双向受力的板柱结构,是在对于建筑物净 空与层高限制较严格的建筑物经常使用的楼盖形式。
由于没有梁,钢筋混凝土板直接支承在柱上,故与相同柱网尺寸的 肋梁楼盖相比,其板厚要大些。
洞口加筋
放射筋
❖ 放射筋一般布置在屋面板挑出部分的四个角处,呈放射状布 置,所以叫作放射筋。放射筋常设置在挑檐板转角、外墙阳 角、大跨度板的角部等处,这类地方容易产生应力集中,造 成混凝土开裂,所以要加放射筋。
板钢筋绑扎施工 标清(270P).qlv
华焱钢筋捆扎机绑扎钢筋神器产品介绍4000-139-700 标清(270P).qlv
❖ 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则以 X&Y打头;
板平法识图与算量

当计算Y方向,就是X净跨
9、负筋分布筋计算
分布筋长度=另向跨度另向负筋延伸长度A另向负筋延伸长度 B+2×150
说明:各自分布筋在转 角位置切断,与另一 方向的支座负筋搭接, 搭接长度为150mm
XX
有不同的留筋方式
XX
板厚及配筋与所在板相同;构造升降高度≥300
最大边长或直径<1 m;加强筋长度有全跨贯通和自洞边 XX
锚固两种
XX
翻边高度≤300
XX
以上部双向非贯通加强钢筋取代原位置的非贯通配筋
XX
板悬挑阳角上部放射筋
楼板相关构造在平法施工图中直接采用引注方 式表达,跟前边梁内的吊筋一样
项目4 板平法识图和钢筋算量
名词解释
• 隔一布一:例如A12/14@100
100
的注 含意 义:
资 格 考 试 中 一 定 要 写 明 钢 筋 等 级 符 号
说明:
原位标注
•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 贯通纵筋(负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
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94)
说明:
•
当悬挑板端部厚度不小于150mm时,设计者应当指定
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
• 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 下至上为Y向;
• 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 做相应转折;
• 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
贰、有梁楼盖平法制图规则
•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
梁柱板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4 20 150 450
5 22 325 325
KZ1 650*600 4 22 φ 10@100/200
层号 层高 标高 5 3.6 15.870
4 3.6 12.270
3 3.6 8.670
2 4.2 4.470
C
1 4.5 -0.03
-1 4.5 -4.53
-2 4.5 -9.03
基础底板 1.2
45
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
46
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
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
47
柱钢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基础层高+上层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砼保护层(35)
7
锚固:为了使钢筋不被拔出就必须有一定的埋入
长度使得钢筋能通过粘结应力把拉拔传递给砼,此埋
入长度即为锚固。最小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 长度:Lae
8
弯钩:为了保证可靠粘结与锚固光圆钢末端做成的
弯钩,有90、135、 180 度。
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轴
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量尺寸又是延直线 外,量外包尺寸,因此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 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 叫弯曲调整值。
36
A型(一跑楼梯)
楼梯
B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
C型(有低端平板一跑楼梯)
D型(有低端和高端平板一 跑楼梯)
37
38
39
板构件平法识图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1.板块集中标注
(1)注写板编号
表3-1
板块编号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3.1.3 板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解析】:
LB5表示5号楼面板,h=110表示板 厚110mm。B:Xφ12@120; Yφ10@110表示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 筋X向为φ12@120,Y向为 φ10@11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 (–0.050),指该板块相对于结构层 楼面标高低0.050m。
3.3.1 楼(屋)面板端部支座钢筋构造
3.3.1 楼(屋)面板端部支座钢筋构造
楼面板与屋面板的端部支座有梁、剪力墙、砌体墙或圈梁等 各种支承情况,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 在这些部位上部配置受拉钢筋,称为支座负筋。
1. 端部支座为梁
3.3.1 楼(屋)面板端部支座钢筋构造
2. 端部支座为剪力墙中间层
3.1.1 板构件及板钢筋分类
现浇整体式楼盖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可分 为有梁楼盖和无梁楼盖,其中现浇有梁楼盖是最常见的楼盖 结构形式,无梁楼盖是由柱直接支撑板的一种楼盖体系(现 应用较少)。
3.1.1 板构件及板钢筋分类
3.1.2 板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
有梁楼盖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 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有梁楼盖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 板支座原位标注。为方便设计表达,规定结构平面的坐标方向为: 一般轴网正交布置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
3.4.1 悬挑板钢筋构造
2. 纯悬挑板
纯悬挑板的上部纵筋是悬挑板的主受力筋,要一直伸到悬挑板的末端。
3.4.2 折板钢筋构造
由于折线形板在曲折处形成内折角,配筋时若钢筋沿 内折角连续配置,则此处受拉钢筋将产生较大的向外合力, 可能使该处混凝土保护层崩落,钢筋被拉出而失去作用。 因此,在板的内折角处应将受力钢筋分开设置,并分别满 足钢筋的锚固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识图之平法标注(板)本文主要从有梁楼盖板、无梁楼盖板、楼板相关构造三个方面讲述板平面标注的具体规则。
一、有梁楼盖板(一)、概念。
以粱为支座的楼面和屋面板。
如图:(二)、标注。
有梁楼盖板平法标注,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
1、板块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包括板代号序号、板厚、上下部贯通纵筋等信息。
B、标注规则(1)、板结构平面坐标方向1)当两向轴网正交时,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2)当轴网转折时,局部坐标方向顺轴网转折角度做相应转折;3)当轴网向心布置时,切向为X向,径向为Y向;(2)、板块编号(3)、板厚注写。
①板厚注写为h=xxx(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xxx/xxx,当设计已在图注中统一标明板厚时,此项可不注。
②集中标注处标明板厚,如:h=120,图名处标注板厚,如:12.000-21.000板平面布置图h=120。
(4)、板贯通纵筋。
①、贯通筋前用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②、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以X&Y打头;格式为:B:XΦxx@xxx;YΦxx@xxxT:XΦxx@xxx;YΦxx@xxx③、当为单向板时,另一向贯通的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
④、当在某些板内配置有构造钢筋时,则X向以Xc,Y向以Yc打头注写,例如:XB h=150/100 B:Xc&YcΦ8@200);⑤、当Y向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⑥、当贯通钢筋采用两种规格的钢筋“隔一布一”时,表达为Φxx/ yy@×××,表示直径为xx的钢筋和直径为yy的钢筋二者之间的间距为×××,如图:示例解读: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贯通纵筋X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和直径12的三级钢,且两种直径的钢筋隔一布一,两种直径钢筋之间间距100。
Y向为直径10的三级钢且间距为110。
C、标准格式第一行:楼板代码及编号板厚;第二行:下部贯通纵筋;第三行:上部贯通纵筋;2、板支座原位标注A、标注内容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及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A、标注规则(1)、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
①、位置。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钢筋,应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表达。
②、配筋。
在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或梁悬挑部位),垂直于板支座(梁或墙)绘制一段适宜长度的中粗实线(当该筋通长设置在悬挑板或短跨板上部时,实线段应画至对边或贯通短跨),以该线段代表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并在线段上方注写钢筋编号、配筋值、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注写在括号内,一跨不注),以及是否横向布置到梁悬挑端,具体格式为: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
如:①Φ18@150(2A),此外还如图:③、长度。
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位置;当中间支座延伸长度为对称配置时,可在支座一侧标注其长度,另一侧不注;为非对称布置时,应分别在支座的两侧线段下标注,如图:④、对于线段画至对边的贯通全跨或贯通全悬挑长度的上部通长筋,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不注,只注明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如图:⑤、当板支座为弧形,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状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并加注“放射分布”四字,如图:(2)、悬挑板。
①、延伸悬挑板。
如图:②、纯悬挑板。
如图:(3)、在板平面布置图中,不同部位的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及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对其它相同者,则仅需在代表钢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及按本条规则注写横向连续布置的跨数即可,如:(4)、当板的上部已配置贯通纵筋,但需要增配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置的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问距采取“隔一布一”的方式配置。
具体为:①、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间距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二分之一,当设定贯通纵筋截面积为纵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时,两种钢筋应取相同直径,如图:②、非贯通纵筋的标注间距与贯通纵筋的间距相同,两者组合后的实际间距为各自标注间距的二分之一,当设定贯通纵筋截面积大于或小于纵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之五十时,两种钢筋则取不同直径,如图:B、标注格式粗实线以上或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
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粗实线以下或右: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3、其它本规定关于有梁楼盖的板平法制图规则同样适用于梁板式转换层、剪力墙结构、砌体结构以及有梁地下室的楼板平法施工图设计。
其中设计应遵守规范对不同结构的相应规定,施工应注意采用相应结构的标准构造。
4、图例二、无梁楼盖板(一)、概念楼板直接支撑在柱子上,而不设主次梁,楼面荷载直接通过柱子传递给基础的结构形式。
(二)、标注无梁楼盖平法施工图是指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
板平面注写主要有板带集中标注,板带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1、板带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为:板带编号、板带厚及板带宽和贯通钢筋。
B、标注位置。
集中标注应在板带贯通纵筋配置相同跨的第一跨注写。
相同编号的板带可选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板带编号。
C、标注规则(1)、板带编号。
(2)、板带厚度及板带宽度。
板带厚度标写为h=xxx,板带宽度注写为b=xxx。
当无梁楼盖整体厚度和板带宽度已在图中注明时,此项可不注。
(3)、贯通纵筋。
贯通纵筋按板带下部和板带上部分别注写,分别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B&T 代表下部和上部,当采用放射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度量位置,必要时补绘配筋平面图。
D、标注实例2、板带支座原位标注A、标注内容。
板带支座原味标注的内容为: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钢筋。
B、标注规则。
①、以一段与板带同向的中粗实线段代表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②、对柱上板带,实线段贯穿柱上区域绘制,对跨中板带:实线段横贯柱网轴线绘制,在线段上注写钢筋编号(如①、②等)、配筋值及在线段的下方注写注写自支座中线向两侧跨内的伸出长度。
当板带支座非贯通纵盘自支座中线向两侧对称伸出时,其伸出长度可仅在一侧标注,当配置在有悬挑端的边柱上时,该筯伸出到悬挑尽端,设计不注。
当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呈放射分布时,设计者应注明配筋间距的定位位置。
如图:③、不同部位的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相同者,可仅在一个部位注写,其余则在代表非贯通纵筋的线段上注写编号。
④、当板带上部已配有贯通纵筋,但需增加配置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时,应结合已配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用“隔一布一”的方式配置。
如图:C、标注格式。
①、粗实线以上或左: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配筋值。
钢筋代号-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间距值-(跨数A或B);②、粗实线以下或右: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自支座中心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三、楼板相关构件。
楼板相关构件类型及表示方法见下图。
(一)、暗梁1、概念1、标注暗梁平面注写包括:暗梁集中标注、暗梁支座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施工图中在柱轴线画出中粗虚线表示暗梁。
(1)、集中标注A、标注内容。
暗梁集中标注包括暗梁编号、暗梁截面尺寸(箍筋外皮宽度×板厚)、暗梁箍筋、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四部分内容。
B、标注规则。
1)、暗梁编号2)、暗梁截面尺寸。
用b×h (箍筋外皮宽度×板厚)表示。
3)、暗梁箍筋。
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不相同时,则将肢数分注写在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后的括号内,具体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或为:钢筋级别-钢筋直径-间距符号-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非加密区间距-(箍筋肢数)。
例:①、箍筋肢数相同时:Φ10@100/ 200(4):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10 ,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均为四肢箍。
②、箍筋肢数不同时:Φ8@100(4) /150(2):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Φ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
4)、暗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接连接的钢筋。
所注规格与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
①、当同排纵筋中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应用加号“+”将通长筋和架立筋相联。
注写时须将通长筋写在加号的前面,架立筋写在加号后面的括号内,以示不同直径及与通长筋的区别。
当全部采用架立筋时,则将其写入括号内,具体格式为:通长筋+(架立筋)。
例:2Φ22 + (4Φ12):其中2Φ22 为通长筋,4Φ12 为架立筋。
②、当暗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为全跨相同,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此项可加注下部纵筋的配筋值,用分号“;”将上部与下部纵筋的配筋值分隔开来,具体为: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例:3Φ22;3Φ20:表示上部配置3Φ22,下部配置3Φ20。
C、标注格式第一行:①暗梁代号+②暗梁序号+(③梁跨④A或B)+⑤暗梁截面尺寸。
第二行:⑥暗梁箍筋。
第三行:⑦暗梁上部通长筋;暗梁下部通长筋。
(2)、原位标注A、标注内容。
暗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
B、标注规则①、梁支座上部纵筋:1)、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例: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Φ25 4/2,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根,下一排纵筋为2根。
2)、当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联,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具体格式为:钢筋1根数-钢筋1级别-钢筋1直径+钢筋2根数-钢筋2级别-钢筋2直径,例:梁支座上部有四根纵筋,2Φ25 放在角部,2Φ22 放在中部,在梁支座上部应注写为:2Φ25+2Φ22;3)、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②、梁下部纵筋:1)、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具体格式为:钢筋根数-钢筋级别-钢筋直径-上排根数/下排根数。
例:梁支座下部纵筋注写为6Φ25 2/4,则表示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