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瘤的临床表现
脊索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J 李 2
澄. 医学影像临床手册 [ . M]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2 0 2 0 7: .
・
读者 ・ 者 ・ 者 ・ 作 编
关 于 计 量 单 位 等 表 示 方 法 的 说 明
根 据 有 关规 定 , 们 对 来 稿 中有 关 计 量 、 度 等 表 示 方 法 有 统 一要 求 , 作 者 参 照执 行 。 我 浓 望 1 时 间 表 达 : 文 中时 间的 表 达 , 前 面 带 有 具 体 数 据 者 应 采 用 d h mi、, 不 用天 、 时 、 钟 、 。例 : 、9h 2 i、 正 凡 、、 ns而 小 分 秒 3d 1 、0mn
椎 7例 , 颈部 1 。MR 表 现 : 区 、 例 I 鞍 斜坡 区 、 中颅 凹 底 的脊索 瘤 为不规 则形 实性 肿块 ,病 变边缘 呈分 叶
状 或模糊 不 清 。斜 坡髓 质 的高信 号消 失 ,为异 常 的
从事 C T及 MR 诊断工作。 I
瘤体代替 , 斜坡膨隆 , 侵犯周 围组织明显 , 瘤周没有
分 别表 现为 头痛 、 颈痛 、 口困难 以及 头痛 、 张 鼻塞 、 视 力下降、 步态 不稳 。 骶尾 部脊 索瘤 临床 表现 为臀 部肿
痛、 大便 困难 。
13 方 法 .
随着 医学 影 像技 术 的不 断提 高 ,特 别 是 C T及 磁共 振 成像 ( I的普及 , 脊 索瘤 的诊 断更 为准 确 , MR ) 使 为
医堂 像
21 Q 2年 6月第 1 卷第 3 3 期
JMIJn 02 V J 3N . P ,u e 1 . o| 0 2 1 3
・
1 69 ・
颅 咽 管 瘤 在 TWI T I图像 信 号 强 度 变 化 幅度 与 大 , 强较 少见 , 常不 引起 骨质 改变 。软骨 瘤 与脊 增 通 索 瘤很 难 鉴别 ,唯一 有 帮助 的 是行 G — T A增 强 DDP MR 扫 捕 , 索瘤 有 中 等 度 增 强 , 骨 瘤 一般 不 增 I 脊 软
脊索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

脊索瘤的发病原因是什么呢?一、概述脊索瘤也是一种先天性的肿瘤。
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的肿瘤。
往往都长在骨子里,而且部位很深。
临床表现就是,嗯,受累的部位不一样。
开始发现就是头疼。
视力障碍。
所以说有不舒服的地方要及时去医院,看医生。
避免有什么毛病进行恶化。
及时的看医生,查出,对症治疗。
那样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希望大家能采纳。
二、步骤/方法:1、脊索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肿瘤。
发生在蝶枕部的脊索瘤,男性多于女性。
大多都是任何年龄都有。
但是青中年的多见。
位于脊柱的脊索瘤发生于骶尾部最多。
多发于四十岁,到六十岁的男性。
2、脊索瘤的长在部位是骶尾部。
最多见的部位。
它一般多发于五十岁到六十岁的中老年。
其他年龄段的也有,但是很少。
发现激素瘤要及时的注意和治疗。
一定要去选好的医院对症的去治疗。
3、你像手术治疗法。
多数病人能够获得治愈。
有的用中医治疗法。
脊索瘤的治疗,也可以用放射治疗法。
总的来说,一定要选对正确的治疗方法。
这样对你的脊索瘤才会有所帮助一定要谨记呀。
三、注意事项:脊索瘤的患者也要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
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多吃些补充蛋白质的食物。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
要少食多餐避免,吃得太饱。
注意饮食起居。
不要太过度的劳累。
要好好的休息。
《脊索瘤》精品课件

1
概论:
• 脊索瘤(Chordoma)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位
于脊椎椎体和椎间盘内,大多数脊索瘤起源于椎骨附近骨 内脊索残留物而不是椎间盘。主要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 年,亦发生于其他年龄。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 其生长缓慢,在出现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50% 在骶尾部,35%位于蝶枕部,其他依次为颈、胸、腰椎部。 骶尾部肿瘤,常见于40~70岁年龄组,而蝶枕部肿瘤则常 见于儿童。前者由于溶骨可见骶骨有破坏,罕见有成骨现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17
C T表现
• 颅底脊索瘤的 c T扫描一般应包括轴位和冠状位,轴位扫描可明确病
灶中心部位和边缘情况以及周边骨质的改变;冠状位扫描能清楚地显 示肿瘤颅内外侵犯的范围和程度。鞍区脊索瘤多较斜坡脊索瘤体积大, 因为斜坡周围空间小,小的肿瘤便可压迫桥前池及脑干引起相应的症 状而就诊, 鞍区由于周围结构并不致密, 蝶鞍上方的鞍上池、下方 的蝶窦及两侧的海绵窦为病变的生长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肿瘤较大时 才出现临床症状。典型的颅底脊索瘤, c T平 扫表现为位于中线的、 边界清晰的、具有膨胀性的软组织肿块 ,内有散在斑片状钙化, 少 数可见反应性骨硬化, 边缘呈分叶状或模 糊不清,无瘤旁脑组织水 肿区。病变多为混 杂密度或等密度。起源于斜坡的脊索瘤,邻近骨质 结构破坏,以斜坡、蝶骨体及岩骨尖的溶骨性破坏为特点。肿瘤易侵 犯鼻咽部、副鼻窦及眶内。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增强扫描,病 灶轻至中 度强化,原低密度灶无强化, 原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灶强化。肿瘤较大 时,可见相应的脑 组织、脑池和脑室系统受压的表现。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3
发病率
1 脊索瘤年发病率为0.2 一0 . 5 / 10 万人
骶尾部脊索瘤

向后生长可触及巨大肿块,向前生长可 出现直肠、膀胱刺激症状,如尿失禁、 便秘和坐骨神经痛等。
影像
CT:骶椎下部和尾椎多见,骶尾骨膨胀性破坏, 多位于中线,肿瘤较大时也可偏于一侧,破坏 区边界清楚,内有点片状钙化及残留骨,部分 边缘可伴硬化。肿瘤穿破皮质后形成分叶状软 组织肿块,骶尾部较大的软组织肿块与骨质破 坏不成比例,通常肿块较大密度不均,突向盆 腔,向前推移直肠和膀胱,向后累及盆壁肌肉。 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
P027418 男 61岁 323599
脊索瘤(骶尾部)
是一种起源于胚胎脊索残留组织的低度 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椎及颅底蝶枕软 骨结合处,少部分在其他椎体,是位于 躯干骨中线的肿瘤。
脊索一般出现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到胚 胎发育后期逐渐被脊柱所取代,而位于 颅底蝶枕部和骶尾椎的部分脊索组织在 胚胎后期和出生后期仍不能完全消退而 残留下来,故这两个位置为脊索瘤的好 发部位。
面下、发生于骶骨上半部分较多,膨胀 性生长,可见粗大骨嵴,典型呈皂泡样 改变,瘤内无钙化、无硬化边、血供丰 富。
2、软骨肉瘤
好发于髂骨,在骨质破坏区和软组织 肿块内见大量新生骨和环状弧形的软骨 样基质钙化,骨破坏边缘呈花边状或扇 贝样,多无硬化边。
3、神经源性肿瘤
多通过骶孔与骶管相通,偏心性轻度 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晰,有硬化边, 一般不发生钙化,典型呈哑铃状,邻近 骶孔、骶管扩大。
液,动态增强呈缓慢持续性强化
MR:T1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 其内并见低信号的纤维分隔,肿瘤内的残留骨、 钙化和血管流空可表现为不规则低信号,瘤内 出血时T1、T2均为高信号,合并坏死囊变时见 更长T1更长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 化,部分病例呈显著强化,动态增强呈缓慢持 续性强化。
骨巨细胞瘤和脊索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症状:间歇性隐痛,局部肿胀,邻 近关节活动受限。若疼痛由间歇性 变为持续性,常提示恶变可能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可穿破软组织 形成软组织肿块
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X线表现:其重要性不逊于病理 典型X线表现
偏心性生长于骨端,皂泡样囊状破坏 四周膨胀,横向扩张为主,最后整个骨端和部分干
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的免疫染色阳性,电镜见核 粒。
这些特征有助于本病与软骨肉瘤区别,后者免疫染色 阴性,电镜无核粒。
脊索瘤chordoma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骶尾部多见于50-60岁,颅底多见于30-60 岁
两性均可累及,发病率无差异。其生长缓慢,在出现 症状前,往往已患病5年以上(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 比为2∶1)
最后诊断必须结合临床、X线和病理
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20-40岁的成年人,男性 较多见
好发部位:长管状骨的骨端突出的部 位。在骨骺未闭合前也可发生于干骺 端。股骨下端、胫骨近端和桡骨下端 常见
病变有明显的横向生长的倾向
骨巨细胞瘤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X线平片: 肿瘤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不见钙化及骨化 骶骨局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钙化斑
块) 位于骶、尾椎的肿瘤自骶椎中央或偏一侧产生
局限性骨质破坏,可使骨质扩张变薄消失 位于胸腰椎椎体者椎体破坏压陷但椎间隙保持
完整 膀胱造影及钡剂灌肠: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范围
脊索瘤chordoma
CT检查:
对确定肿瘤具有定位和定性价值,发现肿瘤有钙化或斑 块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并可指导手术静脉注药后能够 明显强化,有助于阐明肿瘤的内容物及其周边包膜特征
脊索瘤

脊索瘤一、脊索瘤的发病原因和症状脊索瘤是一种先天性肿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
在胚胎期间,脊索上端分布于颅底的蝶骨和枕骨,部分达到颅内面,并与蝶鞍上方的硬脑膜相衔接,在枕骨部分可达该骨之下面(即舌咽面),一部分亦可位于颅底骨和咽壁之间。
脊索的下端分布于骶尾部的中央及中央旁等部位。
当胎儿发育至3个月的时候脊索开始退化和消失,仅在椎间盘内残留,即所谓的髓核。
如果脊索的胚胎残留在上述部位滞留到出生后,可逐渐演变成肿瘤。
因此脊索瘤好发于这些部位,尤以颅底蝶枕部和骶尾部为最多见,脊柱型者次之。
也可能与感染后脊髓炎和疫苗接种后脊髓炎,遗传等因素有关。
疼痛为最早症状,多系由肿瘤扩大侵犯或压迫邻近重要组织或器官所引起。
位于骶尾部的肿瘤常引起尾部疼痛,随后局部出现肿块,并逐渐长大,从皮下隆起,也可向盆腔内发展,压迫膀胱和直肠,引起尿失禁,便秘,坐骨神经痛等症状。
位于蝶枕部的肿瘤可压迫视神经及其他脑神经,脑垂体、脑干等,在后期并可引起颅内高压。
在椎管周围有脊髓受压者,可引起根性疼痛、截瘫、大小便失禁等。
二、脊索瘤的生物学及病理特征肉眼观察,肿瘤质地软,呈胶冻状,可有或无纤维包膜,早期与周围脑组织的界限尚比较清楚,晚期则界限不清,浸润破坏邻近骨质和神经组织,引起颅底骨质的破坏。
肿瘤切面呈半透明,含有黏液样物质,为肿瘤变性的产物,故其含量的多寡可以提示肿瘤的良恶与否。
肿瘤中间有由包膜相连而形成的白色坚韧的间隔,将肿瘤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多叶状。
半数瘤内有结节状钙化。
肿瘤内可有出血和囊变。
典型的脊索瘤镜下可见肿瘤为上皮样细胞所组成,细胞胞体大,多边形,因胞质内含有大量空泡,可呈黏液染色,故称囊泡细胞或空泡细胞。
细胞核小,分裂相少见,胞质内空泡有时合并后将细胞核推至一旁,故又称为“印戒细胞”。
有些地方细胞的界限消失,形成黏液状合体。
大量空泡细胞和黏液形成是本病的病理形态特点。
近10%脊索瘤细胞增殖活跃,黏液显著减少,并有核分裂现象,细胞排列成条或岛状,埋于疏松的黏液组织之间,可含有软骨组织、钙化斑及小片骨组织。
骶骨脊索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7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
• 发现病灶。 • 溶骨性骨质破坏,稍膨胀。 • 软组织肿块。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 20-50岁。 • 骶孔、骶管扩大,骨皮质变薄、吸收。 • 软组织肿块;周围肌肉可萎缩。 • 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多囊变(中央、大);少钙
化。 • 增强:渐进性强化。
脊索瘤是一d到付种罕见的低度恶性骨肿瘤,发生率为8/10
15
ü 原发肿瘤病史。 ü 偏心性、溶骨性、虫蚀样骨质破坏。 ü 软组织肿块可明显或不明显。 ü 多位于上位骶椎,TIWI呈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 ü 椎间盘不受累(椎间盘回避现象),多椎体受累(跳跃式)。
• 病程较长。 • 可无症状。 • 下腰部、骶尾部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下肢。 • 下肢无力、便秘、排尿困难。 • 骶尾部肿块;皮肤破溃、瘘管、窦道。
n 脊索瘤:起源于脊索的胚胎残留物。 n 脊索:是人类脊柱的原基,发育过程中逐渐被椎体软骨基
质包绕,当软骨骨化时,脊索突入椎间区,逐渐被水、Ⅱ
型胶原、软骨聚集蛋白聚糖所替代,发展为椎间盘的髓核。
骶骨脊索瘤临床特征与治疗干预

床 的 治 疗 。 目前 治 疗 已经 取 得 了很 大 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 , 别 是 在 分 子 靶 特 向治 疗 方 面 , 综 述 如 下 。 现
度, 或等、 低密度。病灶边界多清晰。肿瘤向后方相应的肌群浸
润 。增强 扫描 轻 度 强 化 , 无 强 化 。病 灶 内 见 破 坏 残 瘤 骨 及 或 钙化。
张晋煜 ,许 建波 ,马 翔
【 关键词 】 骶骨 ; 脊索瘤 ; 临床特征 ; 治 疗 干 预
中 图分 类 号 : 7 8 1 R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4 0 20 ) 7— 6 6— 4 10 0 6 (0 8 0 0 6 0
骶骨脊索瘤是 低度恶性 肿瘤 , 于胚胎脊 索残 余形成 , 源 有向上皮与问叶双向分化潜 能, 发病率 为 1 1 , / 0万 占脊索瘤 4 %左右 , 5 恶性 占 13 发病 中位年龄 6 /, 0岁。19 84年 由 Rb i—
1 骶骨 脊索瘤 的 临床 表现
早期常无症状 , 一般生长发展缓慢 。脊索瘤 如 向后方生
长 , 局 部 可 见 肿 块 , 向前 生 长 , 直 肠 指 检 可 扪 及 肿 块 , 则 如 则 质硬 固定 于 骶 骨 不 易 推 动 , 面 光 滑 。 由 于肿 瘤 细 胞 侵 犯 静 表 脉壁 , 可转 移 到肝 和 肺 , 时 到 淋 巴结 , 般 不 发 生 血 液 系 统 有 一 转 移 。骶 尾 部 易 成 巨 大 肿 瘤 。肿 瘤 长 大 压 迫 和 浸 润 周 围组 织 , 期常 见症 状 是 骶 尾 部 疼 痛 , 于 疼 痛 是 渐 进性 , 明 显 初 由 无 特征 , 常 误诊 , 延 误 几 个 月 到 几 年 。在 肿 瘤 相 当 大 时 因 故 常 为骶 尾 部 隆 起 压 迫 直 肠 , 出现 便 秘 。侵 犯 骶 神 经 可 发 生 下 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索瘤的临床表现
作者:匿名来源:癌症救助网; 时间:2011-4-21 13:55:49
颅内脊索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平均可达3年以上。
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约70%的病人有头痛,常呈弥漫性,可向后枕部或颈部扩散。
颅内脊索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平均可达3年以上。
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约70%的病人有头痛,常呈弥漫性,可向后枕部或颈部扩散。
头痛性质呈持续性钝痛,一天中无明显变化。
如有颅内压增高则势必加重,头痛原因考虑与肿瘤浸润颅底有关。
如头痛位于枕颈部,头颈部活动可加重或诱发疼痛,常提示枕骨髁受肿瘤侵犯。
展神经受损引起的复视亦多见(60%一90% )。
多发性脑神经损害和长束损害也较常见。
约一半患者可出现鼻塞、咽部异物感和吞咽不适,原因是由脊索瘤突人鼻咽部引起。
1 .根据脊索瘤的临床表现,可分为:
( l )斜坡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Ⅵ、Ⅷ脑神经损害的症状,同时可伴有对侧的长束损害。
其中,双侧展神经损坏为其特征。
如肿瘤向小脑脑桥角发展,可出现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症状。
因肿瘤常压迫第三脑室后部和导水管,使之向后上方移位,故斜坡型脊索瘤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脑积水,但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因肿瘤生长缓慢而不明显。
斜坡型脊索瘤常突到鼻咽或浸润1个或多个鼻旁窦而在神经受累以前引起鼻咽症状,如此时察看鼻咽腔,约30%的患者可发现肿瘤。
( 2 )鞍旁型:由于展神经在颅内行程较长,且展神经的近端常是肿瘤的好发部位,因此鞍旁型脊索瘤主要表现为以展神经(Ⅵ)受累为主的Ⅲ一Ⅵ对脑神经损害的症状。
( 3 )鞍内型: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及垂体功能紊乱。
男性可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女性则表现为闭经。
2 .另外,ALMefty ( 1997 )等根据肿瘤的解剖部位以及手术人路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有较强的实用性。
( 1 )Ⅰ型:肿瘤局限于颅底单个解剖腔隙(如蝶窦、海绵窦、下斜坡、枕骨髁等),瘤体小,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
此型易于全切除,预后较好。
( 2 )Ⅱ型:瘤体较大,侵犯2个或2个以上颅底解剖腔隙,但通过一种颅底入路可切除肿瘤。
临床上以此型最多见。
( 3 ) Ⅲ型:肿瘤广泛浸润颅底多个解剖腔隙,需联合应用2种或2种以上颅底入路才能切除肿瘤。
此型肿瘤手术难度大,疗效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