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

合集下载

旅游美学第二章风景美

旅游美学第二章风景美

第二章风景美[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解风景美的审美属性,掌握风景美的特征,应用风景观赏的基本原理。

同时,结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考点的要求,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中国四大鸣沙”、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雾凇、雨凇、佛光、蜃景、日食、月食、流星雨、极光、“四君子”、文(武)赤壁等风景内容的简要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本章介绍了以大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风景美的形态、特征和观赏方法,并探讨了风景美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

[教学重点]风景美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难点]风景美的审美属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寻美西湖——探寻西湖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由来已久。

孔子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南朝陶景宏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

”自然风景是旅游者游览过程中的主要审美对象。

按照构成要素来分,我们可以把风景美的形态概况为两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其中,自然美指的是自然景色的美;人工美是指人类赋予自然景色的某种内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装饰与点缀。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名胜。

这些自然景观呈现的审美状态就是自然美,或自然景色的美。

按其性质,自然美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美、生物美、气候美三类。

(一)山水美山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青山隐隐水迢迢,山水相连,更增添无穷魅力。

清澈的漓江,正因为两岸一座座奇特青峰的沿途相送,才构成山青青、水清清,人在青山梦里行的百里画廊。

1.山之美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在其声、在其魂。

(1)山之形。

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貌形态。

如江西龟峰就因“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整个景区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昂首巨龟而得名。

(选修)中华风景名胜赏析

(选修)中华风景名胜赏析

中华风景名胜赏析主讲: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张建平副教授引言让我们去欣赏和感受中华风景名胜之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与人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旅游是现代社会引人注目和追求的潮流与时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社会行为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旅游者的行列中,去踏上旅游文化审美的历程,去尽情欣赏和感受中华风景名胜之美。

中华民族向有崇尚自然、钟情山水和追求文化、体验人文精神关怀的优良传统。

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辉煌;民族众多,民俗风情浓郁;到处都有名山大川的神韵,文物古迹的诱惑,历史与神话传说的迷离,民俗风情的展现。

这一切的一切,常常让我们为之怦然心动,为之热切向往,为之梦魂牵绕。

中华风景名胜对于我们不仅具有“娱目欢心”、“山水比德”、“感物造文”、“润色鸿业”的文化功能,而且山清水秀之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居者精神愉悦,且健康长寿!让我们将日常承担的繁重的社会角色暂时卸下,轻松地置身于天穹之下、大地之上,徜徉于青山秀水和人文胜迹之间,带着新奇、冲动、激情与渴望,以轻松自在的心情,自由行走、观看、攀登、体验、遐想、抒发、渲泄及交流,去尽情感受那大自然的美好,去用心阅读那令人回肠荡气的人文历史画卷,从而使我们的精神得以净化,境界得以提高,心灵得以慰藉,这是何等奇妙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享受!人们旅游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

从本质上说,旅游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是一种奇异美妙的且令人无限神往的审美历程。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高山险壑,有奇峰异洞;有汹涌澎湃的江河,有千姿百态的飞瀑流泉,有烟波浩淼的湖泊,有波澜壮阔的蔚蓝色的大海的呼唤;有一马平川的大草原,有浩瀚无垠的茫茫大沙漠、戈壁滩与奇异诡秘的雅丹地貌;有苍茫青翠无边的原始森林,有无数的奇花异卉与珍稀植物,有古朴苍劲的古树名木;有稀世罕见的飞禽走兽;有变幻万千的云、雾、雨、冰、雪、雾凇、日出、日落、霞光、佛光、蜃景等奇妙的气象气候景观与冰雪雕塑人工美景及冰雪运动;更有那海天相连、蔚蓝与金黄相染的绵延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这一切的自然美景任凭我们去游览观赏、休闲娱乐及考察探险。

旅游概论 第二章 2中国旅游简史

旅游概论 第二章 2中国旅游简史
《旅游法》的出台是中国旅游发展的里程碑,是众望所归,是所有旅游从业人翘 首以待的,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大势所趋。
中国古代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
1840年
世界古代旅游与近代旅游的分界线
1841年
二、近代旅游
1、出国考察旅行和求学、 “留学热” 代表人物:康有为、严复、 孙中山、周恩来、朱德
二、近代旅游 2、中国旅行社发展
1923年
1924年 (春) 1925年 1927年 (春) 1927年6月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设立“旅行部”,专门 为中国人办理出国手续和代订车船票,组织国内和出 国旅游活动 杭州旅游团 日本“观樱团” 发行第一本《旅行杂志》 更名为“中国旅行社”
(二)信使时期---明清时期
形式特点:更重视对自然山水景观的鉴赏和旅游经验的总结, 尤其是明朝的国内科学考察极盛 代表人物:①郑和
②徐霞客 ③李时珍
请在此处添加 具体内容。
知识拓展: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日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 是国务院于2011年批准 设立的非法定节假日。
因为这一天是《徐霞 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 的开篇之日,以纪念杰出 的旅行家徐霞客。“达人 所之未达,探人所未知”
①中国旅游业的诞生:华侨服务社
1954年4月15日
中国国际旅行社
②中国现代旅游业的拓展: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1964年7月22日
中国客源市场的转移以及旅游者
构成的变化
三、现代旅游
2、改革振兴阶段(1978--1989年):
外事接待型
经济创汇型
知识拓展: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日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 是国务院于2011年批准 设立的非法定节假日。
②张骞(西汉)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高中地理备课参考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 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
举例
主 主景 配 配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 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 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第二章第一节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①培养审美情趣②提高审美能力③优选欣赏角度④把握观赏时机⑤品味 文化内涵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景观类型
高大山峰
地貌的酷 似造型 山中的峡
景观举例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 西北)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 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用形成的。
观赏位置选择 远眺、俯瞰
特定的观赏位置
谷、溶洞、 一线天
瀑布
桂林的芦笛岩溶洞
一线天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
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 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 盘江上)
置身其中近观 适当距离仰观
②角度 ③动态: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随季节而变化 的自然景观 随天气而变化 的自景观 特定时间出的 自然景观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 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 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 ——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141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_141

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理解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其形成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掌握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掌握旅游资源多样性的表现,并学会分析其原因。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景观)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概念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组成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相对重要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分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旅游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价值1.多样性:内容上的多样性,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2.非凡性:非凡性越突出,吸引力越大、吸引的空间范围越广,开发价值越高。

3.可创造性:一是最初不具备旅游功能和吸引力的事物和因素逐步成为旅游资源;二是人们可以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建设和创造旅游资源。

4.永续性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

但是,旅游资源利用的永续性并非是绝对的,只有在适度开发和保护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一、判断题1.旅游资源包括有具体形态的事物,也包括不具有具体形态的文化因素和现象。

() 2.凡是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的资源都可称为旅游资源。

()3.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均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 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多样性和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优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优质导学案

第三节我国的旅游资源导学案———————情景导入先思考———————我国十大旅游胜地分布图思考探究: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中,哪些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哪些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提示:属于自然旅游资源的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黄山、日月潭;属于人文旅游资源的有: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秦陵兵马俑。

———————基础知识要记牢———————1.形成原因(1)地域辽阔,自然环境绚丽多姿。

(2)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多彩。

2.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类型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最为重要山水风光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名山水景文化艺术风土民情其他举例五岳名山、四大佛教名山、黄山等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敦煌壁画等汉族春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现代工程建筑、特色小镇风光、地方土特产和工艺品、中医和养生之道、菜肴等桂林山水、长江三峡等一、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1.多样性的自然环境2.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工程,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类型名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五大连池(黑)、武陵源(湘)、武夷山(闽)、黄龙(川)、天涯海角(琼)天象与气候景观春城昆明(云)、吉林雾凇(吉)、泰山日出(鲁)、巴山夜雨(川)、黄山云海(皖)水域风光景观北戴河、白洋淀(冀)、壶口瀑布(晋、陕)、黄果树瀑布(贵)、漓江(桂)生物景观香山红叶(京)、青海湖鸟岛(青)、椰林风光(琼)、坝上草原(冀) 综合景观长白山天池(吉)、博格达峰(新)、西双版纳(云)、大理苍山洱海(云)、九寨沟(川)、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人文旅游资源古建筑景观清西陵(冀)、平遥古城(晋)、武当山古建筑群(鄂)、岳阳楼(湘)、丽江古城(云)风土民情景观安塞腰鼓(汉)、晒佛节(藏)、芦笙节(苗)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天津、银川、延安、开封、南京、南昌、广州、武汉、遵义、昆明、扬州文化艺术景观孔府、孔林、孔庙(鲁)、云冈石窟(晋)、龙门石窟(豫)、大足石刻(渝)、乐山大佛(川)、敦煌莫高窟(甘)综合景观北京、拉萨、苏州、曲阜、西安、成都、桂林、避暑山庄、洛阳1.关于我国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B.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不丰富C.我国有风采各异的风情习俗,如傣族火把节、彝族的泼水节等D.我国的现代工程建筑对中外游客吸引力不大解析:选A我国的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同样,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121页PPT文档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121页PPT文档

由于时间长,感受量大,便于仔细体察感 悟或想象欣赏对象的审美价值。
2.观赏距离
旅游景观的观赏距离包括空间距离和心 理距离两种。
空间距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 的远近长短间隔。距离不同,景色各异, 审美感受亦大相径庭。一般说来远望适用 于观赏整体美,观赏轮廓线条较粗,体积 比较大的风景。
心理距离是人与物之间暂时建立的一种相 对纯然的审美关系,观赏主体切断了自身 与客体之间的利害关系,抛开了实用的目 的与需要,除去个人的私心杂念,用一种 客观的超然的审美心态对审美对象进行欣 赏,类似于“无所为而为的凝神观照(康 德语)”。朱光潜先生认为心理距离“其 实不过是由于暂时脱开使用生活的约束, 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观赏罢 了”。
复杂多样性表现在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 构成的不同,自然旅游景观可以分为地貌景 观、水体景观、气候景观、生物景观的不同 的类型,每一类景观又可进行不同的分类, 如地貌景观可分为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平原五种类型,水体景观可分为江、河、湖、 海、泉、瀑等不同的种类,从而使旅游景观 体现出复杂多样性。
地带性表现在自然旅游景观一般呈现 出纬度、经度、垂直三种地带性分布,具 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我国南方地区多形成 热带、亚热带旅游景观,北方地区则多形 成温带、寒带旅游景观。
第六章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
第一节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特点与观赏
一、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特点及分类
自然旅游景观系由地貌、水体、气候、 生物等自然地理因素组成的景观,基本上是 天然的景观。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是由自然地理环境的 各要素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必然反 映和体现在自然旅游景观上来,使其呈现出
复杂多样性、地带性、季节性和相互制约性 等特点。
自然旅游景观通常,根据自然地理构 成要素的不同,可以将自然旅游景观分为 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气 象气候景观等四种类型。

湘教版地理选修三2.2中国名景欣赏

湘教版地理选修三2.2中国名景欣赏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 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 2003.7 ;盛京三陵(辽宁), 2004.7 世界文化遗产)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19、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0、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 21、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 22、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 23、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 24、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 2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 26、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河南,2010.8.2 世界文化遗产) 27、元上都遗址(内蒙古,2012.6.29 世界文化遗产) 28、丝绸之路(2014年6月22日) 29、京杭大运河(2014年6月22日)
主要类型: 按地理位置和占有者身份分类
北方皇家园林:
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 以北京为代表;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 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 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如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江南私家园林:
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 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齐云山——安徽
龙虎山——江西
(4)其他名山:
黄山——安徽 庐山——江西 武夷山——福建
一:中国的名山
位置和 地质 类 代表 景观特色 主峰及 别 名山 成因 其海拔 鲁泰安; 以花岗片 自然:雄伟壮丽的 五 岳 泰山 玉皇顶 麻岩为主 山色 ;人文:历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鹏展翅
海岸堆积地貌景观:近 岸物质在波浪、潮流和 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 的各种地貌景观。按海 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 态,可分为沙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三角洲 海岸、生物海岸等。 河北北戴河、辽宁绥中 碣石海岸、海南省东塞 港红树林保护区等
(五)其他地貌景观
1.风沙地貌景观: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 积过程形成的地貌称,可分为风蚀和风积地貌。
经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巫山山地以及长江中下游 平原等几个不同地形区域,横穿11个 省、市、自治区,最后注入东海。全 长6300公里,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 第三长河。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到 湖口为中游,湖口到上海为下游。
地表岩溶地貌:石林、石峰等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
地下岩溶地貌 :溶洞 织金洞、安徽太极洞、蓬莱仙境等
• 漓江山水: 桂林到阳朔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 模最大、风景优美的岩溶景区,向有“甲天下” 和“碧莲玉笋世界”之誉。山、水、洞为桂林风 景之三绝。桂林及漓江沿岸有几百座石峰,高度 不大,象鼻山、骆驼山、宝塔山、老人山等千姿 百态,造型逼真。
形态各异的石灰岩岩溶地
貌组成的风景区,是我国 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天 下第一奇观”之誉。
• 织金洞:位于贵州省织锦县,洞长11公里,由47个洞 厅,150个景点组成,其问石笋、石钟乳、石帐幕等姿态万 千,有“集古今奇观于一洞,汇天地美景于一堂”之誉,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岩溶洞穴之魁。
(四)海岸地貌景观
2.观赏距离: (1)空间距离: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远近长短间隔。 距离不同,景色各异,审美感受亦大相径庭。 一般说来远望适用于观赏整体美,观赏轮廓线条较 粗,体积比较大的风景。
峰峦之雄伟峻秀(全景)——
远眺俯视
峡谷、洞、一线天(局部)——近观
水帘洞
峡谷
瀑布——适当距离仰视
(2)心理距离: 人与物之间暂时建立的一种相对纯然的审美
3. 地貌本身就是引人入胜的风景资源 ——形态独特,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风景地 貌,本身极具吸引力。
象鼻山
桂林山水
4. 地质、地貌对人文景观形成的影响 ——地貌通过影响长期生活在其环境中的人的思 维、性格、审美意识而影响人文景观的形成。
如南方多中小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与众多的江 湖交替的纤巧秀丽的地貌格局,形成了秀美优雅的江 南园林和轻盈通透的南方民居。
制约、互为依托的,一种自然旅游景观往往是多 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自然旅游景观的观赏
1.观赏方法
(1)动态观赏
旅游审美活动中广泛应用的 方法之一,指人在游览中沿一 定的风景线,或步行或乘船或 乘飞机,于移动中欣赏玩味旅 游景观的方法,如游长江。
人在画中游
人在画中游
(2)静态观赏 在一定空间的选择性 的观赏方法。观赏者要 在一定的观赏点上驻足 品味,仔细审视玩味景 中的内涵和奥妙。如泰 山日出、黄山云海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最高峰落雁峰海拔 2160米,为“五岳”中最高者。有“华山天下险” 之 誉。著名的险景有干尺幢、百尺峡、擦耳岩、苍 龙岭、金锁关、 “天梯”等。玉泉院、西岳庙为 华
山古老的道观建筑。
•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山县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七十二峰挺拔秀丽,古木参天,终年苍翠,故 而衡山有五岳独秀之誉。祝融峰之高、藏经楼
的分类。
(2)地带性 表现在自然旅游景观一般呈现出纬度、经度、
垂直三种地带性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如我国南方地区多形成热带、 亚热带旅游景观。
北方地区则多形成温带、寒带旅 游景观。
(3)季节性
自然旅游景观随着
时间、季节的更迭而不
断地发生变化。
(4)相互制约性
自然旅游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
——
海螺沟冰川
2.3
水体景观
水是中国景观审美核心要素。在中国, “山水”几乎就是“风景”的代名词,山水审 美在中国美学中始终是一个重要范畴,山水画、 山水诗的发达即是明证。“山无水不伟,水无 山不媚”这样的传统说法典型反映了古人对山 水之间密切关系的精辟认识。
一、概述
1、水体是最重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山无云则不秀,无水则不媚 水是万物之源,也是中国人智慧和情愫的催化剂

漓江山水: 桂林到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
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 风景优美的岩溶景区,向有 “甲天下”和“碧莲玉笋世 界”之誉。山、水、洞为桂 林风景之三绝。桂林及漓江 沿岸有几百座石峰,高度不 大,象鼻山、骆驼山、宝塔 山、老人山等千姿百态,造 型逼真。
• 路南石林:位于路南彝 族自治县境内,是一处由
1.概念:由波浪、潮汐和 沿岸流作用于海岸带陆地 而形成的地形起伏。
2.分类:分为由海蚀作用 形成的海蚀地貌和由海积 作用形成的海积地貌。
海岸侵蚀地貌景观: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 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有海蚀洞、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等。大连金石滩、山 东省青岛石老人等
海蚀崖
海蚀洞
2.1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特点与观赏
一、概念、分类与特点
1.概念:由地貌、水体、气候、生物等自然地理 因素组成的景观,基本上是天然的景观。 2.分类: 地质地貌景观、水体景观 生物景观、气象气候景观
3.特点 (1)复杂多样性 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构成的不同,自然旅游
景观可以分为四大类,每一类景观又可进行不同
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合称衡山四绝。 衡山历史上是读书人聚集讲学之地,建有南岳 书院、邺侯书院等,同时衡山也是湘中一处避 暑胜地。
2.花岗岩名丘Biblioteka 特点:高度小,起伏和缓,岩石表面受到球状风化作
用,或浑圆多姿,或具有一
定造型 厦门鼓浪屿、浙江普陀山、
海南岛天涯海角等
鼓浪屿
普陀山
天涯海角
(二)砂岩地貌景观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水体是最富有普遍吸引力的康乐型自然旅游资源
以水为主题的旅游活动总是会受到旅游者的欢 迎,如海水浴、温泉浴、游泳、潜水、划船、漂流、 滑水、冲浪、垂钓等。
二、地貌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不同的地貌条件为旅游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地域空 间,因而开展的旅游活动也不同。
如平原:地形低平坦荡,交通便利,社会经济 发达,人文历史悠久,适合开展以人文旅游资源为 主体的历史旅游、文化旅游,适合建造园林景观、
田园景观和现代娱乐场所。
山地:地势高,垂直变化大,地表崎岖不平,景
名,向有“黄山归来不看岳”和“黄山天下奇” 之誉。 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顶海拔 1524米,有“泰山天下雄”之誉,被视为“五 岳之
首”。登山途中风景名胜较多,有刻石2200多
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被联合国 选 定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3、水体对其他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有深刻影响。
由于水的作用雕刻出了大自然的许多地貌,如岩溶 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水体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温度和湿度,因而形成区域 性适宜气候。
类型
旅游价值
代表性景观
江河 特殊观光;漂流、游艇、划船、游泳、 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 垂钓、滑冰等探险和康乐活动 雅鲁藏布江、漓江等 湖泊 静态水体,是陆上水域康乐度假活动 最重要场所,比河流更突出 泉 医疗、审美、品茗酿造等功能 五大淡水湖、天山天池、青 海湖、泸沽湖、西湖等 汤岗子温泉、五大连池、从 化温泉、福州温泉、济南 泉城
• 丘陵:给人多姿多彩,陂陀起伏之感。
2. 地质、地貌对自然风景的间接影响 ——地貌变化,引起其它自然要素的变化,从 而导致自然景观的变化
• 地貌的变化,引起气温、降水的变化,从而形成不 同的气候景观。
• 地貌通过影响气候而影响生物,从而形成不同的生 物景观。 • 地貌可影响地表水,形成不同的水景分布体系。
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包括地球的
圈层分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岩石性质、矿物
成分等。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及起伏状况,也
称地形。
一、地质、地貌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1. 地质、地貌是风景的骨架 ——决定着风景的构架、意境和气势等主要特征
• 山地:不同地质地貌条件的山地,表现出雄、 奇、险、秀、幽等不同的意境。 • 平原、高原:表现出视野开阔、旷美的意境。
关系。
3.观赏角度: 平视
仰视
俯视
总结:选择观赏位置
千峰万壑—— 远眺俯视 地貌的酷似造型—— 特定位置或角度
峡谷、山洞、一线天—— 置身其中近观
瀑布景观—— 适当距离仰视 江河湖海—— 较高的亭台楼阁上远望俯视 湖沼池塘—— 低临水面欣赏 山水组合景观—— 乘船观两岸风景
丹霞山
武夷山
2.砂岩峰林地貌 我国第一个国 家森林公园——张 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3.嶂石岩地貌
以我国河北省赞皇县太行山嶂石岩景区命名。
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远远 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三)岩溶地貌景观
又称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受以水为主的内外 营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我国岩溶地貌主要分 布在广西和云贵高原等地。 景观特征:山地高度不大,石峰林立或孤峰突 起,且造型丰富
教学目的:
了解自然旅游景观的基本分类,掌握我国主要 名山、名水、著名生物和气候与天象景观,学会一 定的观景方法。
重点难点:
中国主要地质地貌、水体、生物和气候景观类型
主要内容
2.1 中国自然旅游景观的特点与观赏 地质地貌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