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伴性遗传导学案》

《伴性遗传》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3. 了解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二、导学内容:1. 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
2.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3. 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三、导学过程:1. 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 伴性遗传是指一种遗传方式,指的是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其中一个基因控制一个特定的性状,而另一个基因则控制另一个相关的性状。
- 伴性遗传的特点是在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干系,即一个基因的表达会受到另一个基因的影响,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种“伴同”的干系。
2.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是在性别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在人类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会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 男性有一个X染色体和一个Y染色体,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
当一个母亲是携带某一基因的杂合子,而父亲没有这个基因时,这个基因会通过X染色体传递给子女,表现出伴性遗传的特征。
3. 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的钻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血友病就是一种通过X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伴性遗传的遗传疾病。
- 通过对伴性遗传的钻研,可以更好地了解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我们了解了伴性遗传的观点和特点,掌握了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并了解了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疾病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是遗传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钻研内容,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遗传学知识和遗传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砚们能够通过进修,进一步提升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能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科学思维:基于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预测。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1)方式一由图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2)方式二由图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方式三由图可知: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4)方式四由图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
4.遗传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1.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3)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伴Y染色体遗传病请据图归纳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雌性异型ZW雄性同型ZZ(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第二章 第3节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课前预习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能力目标: 1、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举例说出半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理解优生优育的实践意义,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学习过程】一、伴性遗传1、概念:它们的基因位于_______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_________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思考】阅读课本P34,思考: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为什么?2、红绿色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二、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基因的位置:。
【思考】根据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分析色盲男性多于色盲女性的原因。
3、写出下面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①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②女性色盲×男性正常归纳:总结伴X隐形遗传的特点(1)男性患者女性患者。
(2)往往遗传现象。
(3)女性患者的一定患病。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基因的位置:。
2、患者基因型:患病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病男性__________。
【思考】根据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基因型分析男患者和女患者的多少3.写出下面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①女性正常×男性患者②女性患者×男性正常归纳:遗传特点:①女性患者男性患者;②具有世代连续性;③男性患者的_________一定患病。
【知识链接】伴Y遗传: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
高一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及答案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2)具有
(3性患者一定患病。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
3、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a)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芦花)(非芦花雌鸡)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现象
问题1: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人视觉有何不同?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相同吗?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伴Y遗传
4、伴X隐性遗传
5、伴X显性遗传
当堂检测
1
2
3
4
5
6
7
1、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如右图)()
A、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B、4、6、7号的基因型相同
C、2、5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第三节2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三节(1)性别决定编制:黄志勇【利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2、完成导学案,确保每位同窗能认真预习3、求踊跃互动。
4、表“☆☆”的为A为B【学习目标】1、割裂进程中的行为;两种方式。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
3、关注生命,酷爱生命;受学习的快乐。
一、知识梳理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类:一类是雌性(女性)性)个体同的染色体,叫例如人的染色体和染色(男性)个体同的染色体,叫,例如人的号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通常就是由染(2A+XX)(2A+XY)是 ,是 。
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时,可以同时产生含有 染色体和是 的,而雌性(女性)个体的卵只能够产生 种含有 染色体细胞结合的机缘 ,因此,在数量比为 。
是染色,你:如雌♂(2A+ZZ) ♀(2A+ZW)卵细胞(A+Z)卵细胞(A+W)精子(A+Z)2A+ZZ(♀)2A+ZW(♂)雄异株的大麻XY型性别决定)外;也有由少数几对等位基因控制个体的性别。
例如:正常情况下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决定雌、雄各有一对等位基因。
B控制雌花序,只有BB ,Bb时,在雌穗位置才能形成正常的雌花序。
B基因突变会致使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即当bb时,则没有雌花序。
T控制雄花序,TT 和Tt时,才形成正常雄花序,T基因突变会致使雄花序不能正常发育(发育成顶端雌花序),即是tt时,则雄花序变成了雌花序(在雄穗上结玉米粒)。
BBTT、BbTT 、BbTt 雌雄同株(正常)BBtt、Bbtt 雌株bbTT、bbTt 雄株bbtt 双隐性雌株(不能产生正常配子)(1)将甲玉米(雌雄同株)授以乙玉米(雌雄同株)的花粉,写出F1代可能的基因型和表现型;(2)要肯定丙玉米(雌同株)的基因型,应该选何种基因型的玉米与之杂交?三、预习自测1.人的性别决定是在()A.胎儿诞生时B.胎儿发育时C.形成合子时D.合子卵裂时2.正常人的染色体组型可表示为()A.或B.或C.或44+X D.或3.一对夫妇前三胎生的都是女孩,则第四胎生一个男孩的概率是()A.O B.25%C.50%D.100%4、(08上海生物)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必然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A.低级精母细胞B.精细胞C.低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五、(08海南)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2.3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3节:伴性遗传(第1课时)【学习目标】1.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
【学习方法】阅读教材、背诵记忆、小组讨论、填写学案、听教师讲解【自主预习】一、人类红绿色盲症(阅读教材P33—P37)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相联系的现象。
2、红绿色盲(1)相关基因型:正常女性:女性携带者:色盲女性:正常男性:色盲男性:(2)基因传递方式: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随传给了,但一定不会传给。
儿子中的色盲基因一定是从他的那里传来的。
(3)遗传特点(伴X隐性遗传):①、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性基因。
②、男患者女患者。
③、往往有现象。
④、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互动探究】阅读P34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家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3、根据人类性染色体结构图分析为什么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4、画出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
(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婚配(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婚配(3)女性携带者和男性色盲婚配(4)女性色盲和男性正常婚配(5)女性正常和男性正常婚配(6)女性色盲和男性色盲婚配5、根据人类红绿色盲六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尝试讨论以下小问题,并归纳出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1).为什么人类红绿色盲症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女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如何遗传?女性色盲患者的亲、子代色觉遗传有怎样的特点?(3).男性色盲患者的色盲基因如何遗传?男性色盲患者的亲、子代色觉遗传有怎样的特点?(4).男性色觉正常的基因如何遗传?男性色觉正常的亲、子代色觉遗传有怎样的特点?【课堂自测】1.有一个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来源过程是()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2.血友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
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页 共4页【学以致用】1.关于性染色体的不正确叙述是()A.生物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C.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性染色体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同型性染色体,可记作XX2.公牛的下列细胞中,肯定具有Y染色体的一组是()A.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B.受精卵和红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和心肌细胞D.精子和神经元3.人体正常细胞有46条染色体,配子中有23条染色体,某正常女性可以得到祖父的染色体数目应为()A.22条B.23条C.0~22条D.0~23条4.有对夫妇,一方正常,另一方色盲。
子女中,女儿表型与父亲相同,儿子表型与母亲相同,则母亲的基因型,儿子的基因型,父亲的基因型,女儿的基因型依次为()①BB ②X B X B③Bb ④X B X b⑤bb ⑥X b X b⑦X B Y ⑧X b YA.③⑤③⑤B.④⑥⑦④C.⑥⑧⑦④D.②⑦⑧④5.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子女全部正常B.女孩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C.后代中一半正常,一半色盲D.女孩正常,男孩半数正常,半数色盲6.某男子的父亲患色盲病,而他本人色觉正常。
他与一个没有色盲病家族史的正常女子结婚,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孩子患色盲病的概率是()A.1/2 B.1/4 C.0 D.1/16第 3 页共 4 页第 4页共4页NO.07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 伴性遗传【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各种遗传病的遗传规律,能解释伴性遗传现象。
2.合作探究,大胆质疑,学会正确分析遗传系谱图。
3.勇于探索,珍爱生命,探索遗传奥妙。
探 究 案探究课题: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部分色盲,分为红色盲和绿色盲。
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他们把整个光谱看成两种基本的色调:长波(红、橙、黄、绿)部分为黄色,短波(青、蓝、紫)部分为蓝色。
导学案: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2课时

第二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判断遗传种类? 5.6 所生儿女生病率为多少?合作研究1.怎样判断遗传种类?2. 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3.不一样遗传种类儿女生病率怎样计算?怀疑讲析1.依据遗传系谱图确立遗传的种类(1)基本方法:假定法(2)常用方法:特色性系谱①①“惹是生非,女儿有病”--必为常隐(推导过程:假定法i :若为常显,则1、 2 为 aa, 3 为 A;而 aa× aa↓不可以建立,假定不建立;Aii:若为常隐,则 1、 2 为 A , 3 为 aa;而 Aa× Aa↓能建立,假定建立;aaiii:若为X显,则1为X a Y,2为X a X a,3为X A X-;a a a而XY ×XX↓不可以建立,假定不建立;A-X Xiiii :若为 X 隐,则 1 为 X A Y, 2 为 X A X-,3 为 X a X a;A A -而XY ×XX↓不可以建立,假定不建立;a aX X综上所述,“惹是生非,女儿有病”--必为常隐)②“有中生无,女儿正常”――必为常显 (推导过程略)③“惹是生非,儿子有病”――必为隐性遗传,可能是常隐,也可能是X 隐;要依据系谱图的其他部分及 X 隐的遗传特色进一步加以确立。
④“有中生无,儿子正常” ――必为显性遗传,可能是常显,也可能是 X 显;要依据系谱图的其他部分及 X 显的遗传特色进一步加以确立。
⑤“母病子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最可能为“ X 隐”(用假定法推导发现:该系 谱假定为常显、常隐、 X 显、 X 隐均可建立,只有假定为伴 Y 时不可以建立;也就是有四种可能性,此中最可能的是 X 隐。
)⑥“父病女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最可能为“ X 显”(用假定法推导发现:该系谱假定为常显、常隐、 X 显、 X 隐均可建立,只有假定为伴 Y 时不可以建立;也就是有四种 可能性,此中最可能的是 X 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3、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难点:人类遗传病分析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
婚配的图解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
(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
(2)具有
(3 性患者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a)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图解如下:
P:×
配子:
F1(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现象
问题1: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人视觉有何不同?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相同吗?
问题2: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症状?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与色盲一样吗?
探究点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题1:红绿色盲症是怎样发现的?
问题2:正常人和色盲患者的基因型共有几种?
探究点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问题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哪种遗传病?
探究点四:分析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系谱图,确定遗传病的类型
1、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
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
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
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
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普图(如右图)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
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
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如右图)
3、伴X 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
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2)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3) 典型系谱图(如下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女性的父亲和儿子是患者);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是患者)。
二、反思总结: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伴Y 遗传
4、伴X 隐性遗传
5、伴X 显性遗传
三、当堂检测:
1、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如右图) ( ) A 、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B 、4、6、7号的基因型相同
C 、2、5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5、6号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率是1/2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3、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
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