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第7章典型有机物的生物降解(N)

侧链甲基容易羟化,然后被氧化为对应 的酸,再行 β-氧化。
图7-4 恶臭假单孢菌对樟脑的降解
第二节 苯系物的降解
■ 苯系物(BTEX)包括: 苯 甲苯 乙苯 同分异构体的二甲苯
■ 苯系物的衍生物: 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类
■ 苯系物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和降解过程 与苯系物相似。
三、环烷烃的降解 1.一般环烷烃的降解 ■ 环烷烃的降解和链烷烃的次末端降解途
径相似。 ■ 许多能氧化非环烷烃的微生物由于专一
性较宽,也可以水解环烷烃。 ■ 羟基化是降解的关键步骤 ■ 环己烷的代谢降解,经历环己醇、环己
酮和ε-己酸内酯后,开环形成羟基羧 酸。
图7-3 环己烷的生物降解过程
2.取代环烷烃的降解 ■ 各类取代环烷烃微生物降解的规律: ① 带羧基的容易降解; ② 而带氯原子的抗降解; ③ 带有长碳侧链的环烷烃抗微生物降解; ④ 有偶数碳原子正烷基侧链的环烷烃,其
二、链烃的降解 1.链烃生物氧化的方式
链烃的最初降解作用有四种氧化方式: 单末端氧化 双末端氧化 次末端氧化 直接脱氢
① 单末端氧化 (terminal oxidation) ■ 在加氧酶的作用下,氧直接结合到碳链
末端的碳上,形成对应的伯醇; ■ 伯醇再依次进一步氧化成为对应的醛和
脂肪酸; ■ 脂肪酸再按β-氧化方式氧化分解,即形
成乙酰CoA后进人中央代谢途径。 ■ 碳链的长度由Cn变为Cn-2。反应重复进行,
直至烃类完全氧化。
■ 氧化作用需要分子氧存在 ■ 加氧酶有两种类型
单加氧酶 双加氧酶 反应步骤如下:
②双末端氧化(diterminal oxidation) ■ 双末端氧化经常会在支链烷烃中出现 ■ 当一端的β-氧化受阻时
可降解材料有哪些

可降解材料有哪些可降解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自然环境分解的材料,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可降解材料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对可降解材料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类可降解材料,它主要由淀粉、纤维素、聚乳酸等生物基质材料制成。
这类材料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没有污染。
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餐具、包装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次,可降解塑料是另一类可降解材料,它主要由聚乳酸、聚己内酯、淀粉塑料等合成材料构成。
这类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降解产物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可降解塑料在医疗器械、农业膜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另外,可降解纤维是一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纤维材料,它主要由纤维素、淀粉纤维等天然材料构成。
这类材料可以在土壤中被微生物迅速分解,对环境友好。
可降解纤维在土壤改良、土壤覆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可降解金属材料也是一种重要的可降解材料,它主要由镁合金、锌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
这类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自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迅速溶解,对环境没有污染。
可降解金属材料在医疗植入器械、环境修复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最后,可降解涂料是一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微生物降解的涂料材料,它主要由水性树脂、生物基聚合物等构成。
这类材料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降解,对环境没有污染。
可降解涂料在建筑装饰、家具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可降解材料包括生物降解塑料、可降解塑料、可降解纤维、可降解金属材料、可降解涂料等多种类型,它们在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可降解材料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天然材料的生物降解性

天然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天然材料是指能够在自然环境下自然分解并无害化的材料,它们通常是生物可降解的,可以通过生物过程来分解并转化为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等元素。
天然材料的生物降解性是其重要性质之一,而这一特性又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一、植物纤维类植物纤维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它们通常具有自然分解能力。
比较常见的植物纤维材料包括棉花、麻、亚麻、大麻、草、竹子等。
这些植物纤维的生物降解性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有机玻璃和木质素等杂质会影响植物纤维的降解速度和效果。
植物纤维材料的降解过程在自然情况下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与植物纤维的化学组成、密度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然而,与许多合成材料相比,植物纤维的降解时间仍是较短的,在自然环境下更易于分解和降解,因此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二、蛋白质类蛋白质是一类关键的生物大分子,它们通常是由氨基酸分子组成的多肽链。
与植物纤维相比,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更快,这与蛋白质的化学结构有关,因为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容易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质,它们能够被微生物快速分解并转化为环境中的有机物质。
蛋白质通常存在于大多数食品和医药制品中。
在许多情况下,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是医学上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缝合线(手术医疗补料)用蛋白质材料是出于它们的易被降解性等原因导致的。
三、生物聚合物类生物聚合物是另一类常见的天然材料,它们由生物体内的多肽、多糖分子组成。
这些天然材料在自然环境中通常被微生物分解,因为它们与细菌和真菌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
因此,在环境中放置的生物聚合物会迅速被生物降解并转化为环境中的有机物质,这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生物聚合物在医学、食品和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蛋白质聚合物被用于缝合线、生物纤维素被用于包装材料等。
由于生物聚合物在较低水平上会被生物降解,因此它们比大多数合成聚合物更环保,更适合用于生物医学和生态环保等领域。
总的来说,天然材料的生物降解性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
可降解材料汇总表

可降解材料汇总表材料名称可降解性质优点缺点应用领域聚乳酸(PLA)完全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加工性强、可制备多种形状成本较高、降解速度较慢医疗用品、食品包装、3D打印材料等聚酯醚(PES)完全可降解热稳定性好、机械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佳降解产物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制备工艺复杂医疗器械、环保材料等聚己内酯(PCL)完全可降解低熔点、机械性能好、可降解性能持久稳定降解速率较慢医疗用品、包装材料、组织工程等聚丙酮酸酯(PPC)完全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降解速度快、可制备多种形状成本较高、缺乏水溶性医疗器械、药物缓释系统等聚乙二醇酸酯(PDLA)完全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能持久稳定、加工性能佳成本较高、降解速度较慢药物载体、敷料、组织工程等聚羟基丁酯(PHB)完全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性能持久稳定、可制备薄膜和纤维成本较高、缺乏柔韧性食品包装、生物医用材料等聚乳酸(PLA)可降解性质:聚乳酸是一种完全可降解的可塑性聚合物,通过微生物或水解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优点:•生物相容性好:聚乳酸在人体内缓慢降解,不会引起明显的异物反应,因此被广泛用于医疗用品制造。
•加工性强:聚乳酸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可通过吹塑、注射成型、挤出等工艺加工成不同形状的制品。
•可制备多种形状:聚乳酸可以制备成薄膜、纤维、颗粒等多种形状,适用于不同领域的需求。
缺点:•成本较高:聚乳酸的原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
•降解速度较慢:聚乳酸的降解速度较慢,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全分解,而且在非理想环境下降解速度更慢。
应用领域:•医疗用品:聚乳酸制成的生物医用材料用于缝合线、骨板、骨融合器等医疗器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
•食品包装:由于聚乳酸对食品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和较高的氧气屏障性能,可用于制作高透明度的包装薄膜,延长食品的保鲜期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D打印材料:聚乳酸能够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器件,应用于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生物可降解材料

⽣物可降解材料可⽣物降解的材料有天然⾼分⼦、⽣物合成⾼分⼦、⼈⼯合成⾼分⼦、⽣物活性玻璃、磷酸三钙等。
天然⾼分⼦均为亲⽔性材料,如胶原、明胶、甲壳素、淀粉、纤维素、透明质酸等,它们在⼈体内的降解速度与材料在⼈体⽣理环境下的溶解特性有关。
例如明胶分⼦能够溶于与体液相似pH 值为714 的⽣理盐⽔中,因⽽必须先进⾏交联才能作为材料在⼈体中使⽤[4~6 ] ,其交联产物在⼈体内降解2溶解的速度很快,⼏天内就可被⼈体完全吸收。
与此相对应,在正常⽣理环境下不溶解的天然⾼分⼦,如甲壳素(在酸性环境下溶解) [7 ] ,其降解速率就要慢得多。
磷酸三钙具有良好的⽣物相容性、⽣物活性以及⽣物降解性,是理想的⼈体硬组织修复和替代材料,在⽣物医学⼯程学领域⼀直受到⼈们的密切关注。
医学上通常使⽤的是磷酸三钙的⼀种特殊形态—β-磷酸三钙。
β-磷酸三钙主要是由钙、磷组成,其成分与⾻基质的⽆机成分相似,与⾻结合好。
动物或⼈体细胞可以在β-磷酸三钙材料上正常⽣长,分化和繁殖。
通过⼤量实验研究证明:β-磷酸三钙对⾻髓造⾎机能⽆不良反应,⽆排异反应,⽆急性毒性反应,不致癌变,⽆过敏现象。
因此β-磷酸三钙可⼴泛应⽤于关节与脊柱融合、四肢创伤、⼝腔颌⾯的外科、⼼⾎管外科,以及填补⽛周的空洞等⽅⾯。
随着⼈们对β-磷酸三钙研究的不断深⼊,其应⽤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幵在临床医学中体现了较好的性能。
梁⼽等通过实验发现其溶⾎程度<5%,当β-磷酸三钙被植⼊⼈体内后,其在体液中能发⽣降解和吸收,钙、磷被体液吸收后进⼊⼈体循环系统,⼀定时间后植⼊⼈体的β-磷酸三钙逐渐溶解消失,形成新⾻。
Arai等利⽤β-磷酸三钙多孔陶瓷填充8~15cm 的腓⾻节段缺损,获得了腓⾻再⽣。
平均术后2个⽉即可达到重建。
不会发⽣踝关节及胫⾻的移位。
郑承泽等将β-磷酸三钙与⾃体⾻髓复合应⽤于临床,修复包括肿瘤性⾻缺损和陈旧性⾻折⾻缺损,经术后调查,结果显⽰植⼊材料的成⾻作⽤明显,说明β-磷酸三钙与⾃体⾻髓复合是⼀种治疗⾻缺损理想的⽅法。
可降解材料有哪些

可降解材料有哪些可降解材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能够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或酶类降解而变成无毒的物质,从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材料。
可降解材料的出现,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究竟有哪些可降解材料呢?接下来,我们将对可降解材料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生物降解塑料。
生物降解塑料是一种能够被微生物降解的塑料制品,它主要由淀粉、纤维素、聚乳酸等天然有机物质制成。
这类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被微生物降解,最终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塑料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材料。
其次,还有可降解的纸张制品。
传统的纸张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而可降解的纸张制品采用了生物降解技术,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迅速降解,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可降解的纸张制品在印刷、包装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环保包装的首选材料。
另外,还有一种叫做可降解塑料袋的材料。
可降解塑料袋是一种采用生物降解技术制成的塑料袋,它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迅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相比于传统的塑料袋,可降解塑料袋更加环保,是未来替代传统塑料袋的重要材料。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可降解材料,比如可降解的包装盒、餐具等。
这些材料都采用了生物降解技术,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被微生物迅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这些可降解材料的出现,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可降解材料是一种非常环保的材料,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被微生物迅速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降解塑料、可降解纸张制品、可降解塑料袋等都是可降解材料的代表,它们在包装、印刷、餐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可降解材料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环保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有机化合物可生物降解性的评定

序号名称COD/(mg/m BOD 5/(mg/m BOD 全/(mg/mg)BOD 5/BOD 全BOD 全/COD BOD 5/COD可生物降解性一、烃类135********不能降解主要有机化合物可生物降解性的评定汽油 3.540.110.0312苯 3.070.50 1.150.4350.3750.16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3正丁苯 3.220.490.0000.152经长期驯化可降解4异戊二烯 3.240.430.550.7820.1700.133不易降解5二甲苯 3.170.980.98 1.0000.3090.309经驯化可降解6松香油 2.10.60 1.20.5000.5710.286可降解7α-甲基苯乙烯3.11 1.401.580.8860.5080.450可降解8丙苯 1.6 1.20.750可降解9丙烯不可降解10甲苯 1.870.19 1.10.1730.5880.102经驯化可降解11苯乙烯 3.07 1.12 1.60.7000.5210.365可降解12异戊间二烯 3.290.430.550.7820.1670.131不易降解13四聚丙烯 3.430.470.137不易降解乙烯基甲苯31013004214 3.10.130.042不能降解二、醇类15丙烯醇 2.2 1.50.682可降解16戊醇 2.73 1.230.451可降解25115059817苯甲醇 2.51 1.50.598可降解18丁醇2.6 1.26 1.430.8810.5500.485可降解19丙三醇(甘油) 1.230.770.860.8950.6990.626可降解20一缩二乙二醇 1.270.060.180.3330.1420.047不可降解21 2.70.8 1.80.4440.6670.296二甲基苯甲醇可降解22异戊醇 2.73 1.50.0000.549可降解23异丁醇 2.6 1.66 1.4 1.1860.5380.638可降解24甘露醇1.030.680.660可降解25三甲基-1,3-丁二醇2.15 1.350.628可降解26甲醇1.50.770.980.7860.6530.513可降解ME RS U RE27甲基苯基甲醇2.6210.0000.382可降解28辛醇 2.95 1.20.4070.000经驯化可降解29丙醇2.4 1.50.625可降解30三缩四乙二醇 1.650.50.303可降解三缩三乙醇14050357可降解31三缩三乙二醇1.40.50.35732环己醇2.3410.427可降解33乙醇 2.08 1.25 1.820.6870.8750.601可降解34乙二醇 1.50.54 1.230.4390.8200.360可降解137021015335季戊四醇 1.370.210.153不能降解36异丙醇 2.3 2.1 1.68 1.2500.7300.91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37丙二醇 1.59 1.16 1.520.7630.9560.730可降解三、醛类38 1.070.720.9440.673可降解甲醛0.680.63639乙醛 1.820.91 1.070.8500.5880.500可降解40正丁醛 2.44 1.16 1.230.9430.5040.475可降解41丙烯醛 1.980.430.520.8270.2630.217不易降解42巴豆醛 2.290.82.120.3770.9260.349可降解43戊醛 2.6 1.280.492可降解44丙醛 2.2 1.190.541可降解45糠醛 1.67 1.40.838可降解46苯甲醛 2.42 1.62 1.780.9100.7360.669可降解24411612309430504047547异丁醛 2.44 1.16 1.230.9430.5040.475可降解四、酮类48丙酮 2.17 1.12 1.680.6670.7740.516可降解49苯丙酮 3.03 1.30.429可降解26038550戊酮-3 2.610.385可降解51庚酮-2 2.80.50.179经长期驯化可降解52甲基异丁基酮30.120.040不能降解53甲基乙基酮 2.44 1.70.697可降解54 2.6110.383环己酮不能降解ME RS U RE55丁酮3.540.110.0000.0310.000不能降解561,1-二甲基吡咯烷酮1.95 1.80.0000.9230.000可降解57萘醌2.120.010.0000.005可降解五、有机酸及其盐类58甲酸035019028067908000543可降解0.350.190.280.6790.8000.54359乙酸 1.070.770.860.8950.8040.720可降解60乙酸钙0.640.280.480.5830.7500.438可降解61丙酸 1.510.840.556可降解1330831505531128062462丙烯酸 1.330.83 1.50.5531.1280.624可降解63邻氨基苯甲酸1.64 1.320.805可降解64苯甲酸20.96 1.610.5960.8050.480可降解65苯甲酸钠 1.6 1.130.706可降解66缬草酸 2.04 1.050.515可降解67戊糠钠 1.610.480.298可降解68酒石酸0.520.30.577可降解69酸 1.130.080.071不能降解70庚酸钠 2.10.330.157不能降解71羟基乙酸0.630.180.286可降解72葡萄糖酸-c-内酯0.990.520.525可降解732,2-二氯丙酸钠0.480.10.1 1.0000.2080.208不能降解742-甲基戊酸钠 1.690.570.337可降解22061205000545027375松香皂 2.20.6 1.20.5000.5450.273可降解76辛酸钠 2.070.760.367可降解77棕榈酸 2.87 1.1 2.030.5420.7070.383可降解78硬脂酸 2.94 1.66 1.790.9270.6090.565可降解11408508500877074679邻苯二甲酸 1.140.8510.8500.8770.746可降解80对苯二甲酸1.44 1.150.799可降解81戊酸2 1.380.690可降解82己二酸钠 1.28 1.020.797可降解83邻磺胺基苯甲酸1.10.120.109不能降解ME RS U RE84羟基乙酸0.630.450.714可降解85甲酸钠0.220.180.818可降解86藻朊酸钠0.840.580.690可降解87草酸0.180.160.889可降解己酸钠2030690340可降解88 2.030.690.34089顺-丁烯二酸0.830.570.687可降解90顺-丁烯二酸酐0.980.60.612可降解91丁酸 1.820.89 1.40.6360.7690.489可降解138041029792丁酸钠 1.380.410.297可降解93甲基丙烯酸 1.70.890.524可降解94戊烯酸 1.980.140.071不能降解95扁桃酸 2.270.310.137不能降解96乳酸 1.070.960.897可降解97壬酸 2.520.590.234可降解98棕榈酸钠 2.610.450.172不易降解99丙酸钠 1.070.520.486可降解100丙酸 1.510.840.556可降解101水杨酸 2.90.950.328可降解102粘酸0.680.250.368可降解103硬脂酸钠 2.69 1.20.446可降解104乙酸钾0.640.320.500可降解162120741105苯二甲酸酐 1.62 1.20.741可降解106富马酸0.770.60.779可降解107琥珀酸0.920.640.696可降解六、酯和醚1082340310132经长期驯化可降解乙酸戊酯 2.340.310.132109苯甲醚 1.810.170.094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10乙酰乙酸乙酯 1.720.83 1.160.7160.6740.483可降解111乙酸乙酯 2.20.520.0000.236经驯化可降解112 1.670.810.8000.5990.479乙酸乙烯酯可降解ME RS U RE11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240.43 1.920.2240.8570.192经驯化可降解114顺二烯二酸二丁酯 2.45 1.250.510可降解1154,4-二甲基-1,3-二烷1.20.40.450.8890.3750.333可降解1161,4-二烷 1.740.000不能降解乙醚2590860332难降解117 2.590.860.332118一缩乙二醇二乙醚 2.180.10.046不能降解119乙二醇二乙醚 2.30.10.043不能降解120乙酸异丁酯 2.20.67 2.050.3270.9320.305可降解220260118121乙酸异丙酯 2.20.260.118不能降解122乙二醇-甲基醚 1.68 1.10.655可降解123乙二醇-乙基醚1.96 1.560.796可降解124乙酸-缩二乙二醇-乙基醚酯1.81 1.10.608可降解125乙酸乙酯 1.880.85 1.50.5670.7980.452可降解126甲酸乙酯 1.510.50.331可降解127丁酮乙酯 1.720.88 1.160.7590.6740.512可降解128乙酸乙烯酯 1.670.810.8000.5990.479可降解七、酚类129间苯二酚 1.89 1.15 1.50.7670.7940.608可降解130苯酚 2.38 1.1 1.1 1.0000.4620.462可降解131间苯三酚 2.540.470.185不易降解132邻甲氧基苯酚 2.06 1.40.680可降解189048076063204020254133对苯二酚 1.890.480.760.6320.4020.254低浓度可降解134二甲酚 2.620.820.313可降解135间甲酚 2.52 1.40.556可降解136邻甲酚 2.39 1.70.711可降解2521640651137对甲酚2.52 1.640.651可降解138邻、间、对甲苯酚2.52 1.54 1.560.9870.6190.611可降解139α-萘酚 2.5 1.690.676可降解140β-萘酚 2.5 1.750.700可降解141 1.480.020.014邻苯三酚不能降解ME RS U RE142邻苯二酚 1.890.691.470.4690.7780.365可降解143间苯二酚 1.89 1.50.794可降解144叔辛基酚 2.52 1.10.437难降解145氢醌 1.890.760.402难降解八卤化物八、卤化物146偏二氯乙烯0.83不能降解147六六六0.66不能降解148二氯丁烯 1.280.30.234不能降解23141341492,3-二氯-1,4-萘醌 1.34不能降解150二氯醋酸0.590.20.339可降解151三氟氯丙烷0.35不能降解1521,2,4-三氯苯1.060.30.283可降解153氯苯0.910.030.033不能降解154氯乙醇0.990.10.480.2080.4850.101经驯化可降解155一氯甲烷0.52不能降解156三氯甲烷0.34不能降解157四氯化碳0.21不能降解1581,1-二氯乙烯0.83不能降解159一氯醋酸0.590.30.508可降解1602-氯乙醇0.990.10.480.2080.4850.101不易降解161三氟乙烯0.550.380.691可降解038162二氯甲烷0.38不能降解1632,4-二氯苯氯醋酸钠 1.050.750.714可降解1642,4,5-三氯苯氧基醋酸不能降解九、含氯化合物165190515033307890263可降解己二酸己二胺盐1.90.5 1.50.3330.7890.263166乙二腈 1.92 1.750.911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67丙氯酸 1.890.840.444可降解168苯胺 2.41 1.76 1.90.9260.7880.730可降解169 1.080.630.583乙酸胺可降解ME RS U RE170乙腈 1.56 1.40.897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71丁胺 2.62 1.250.477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72丁二胺 2.340.03 1.580.0190.6750.01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73甘氨酸0.640.550.859易降解谷氨酸0980640653易降解1740.980.640.653175二甲基胺基 2.640.250.095不能降解176二甲基甲酰胺 1.540.020.10.2000.0650.013不能降解177二硝基苯 1.33不能降解106010094178二羟乙基胺 1.060.10.094不能降解179二乙胺 2.95 1.310.444可降解180二乙基苯胺 2.79不能降解181异丙胺 2.690.810.301不能降解182吲哚 3.07 2.070.674可降解183乳腈酸 1.350.80.593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84三聚氰三酰胺 1.42不能降解185甲基丙烯酰胺1.70.170.90.1890.5290.100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86乙醇胺 1.310.80.611可降解187乙基胺 2.130.80.376可降解188乙苯胺0.380.050.132不能降解189吗啉 1.840.020.011不能降解190硝基苯 1.91不能降解209191羟基喹啉 2.09不能降解1923-甲基吲哚 2.95 1.510.512可降解193丁二腈 1.6 1.250.781可降解194对甲苯胺 2.54 1.430.563可降解1660010006195三乙醇胺 1.660.010.006不能降解196三乙胺 3.080.050.016不能降解197吡啶 3.130.06 2.020.0300.6450.019经长期驯化可降解198对苯二胺 1.920.060.031不能降解199 1.971.770.898喹啉可降解ME RS U RE200环己酮胺 2.120.040.019不能降解201甲酰胺 1.81 1.50.829不能降解202酰基腈 1.81 1.50.829可降解203丙烯腈 2.15 1.470.684可降解甲基硝基胺205030146不能降解204二甲基硝基胺 2.050.30.146205邻甲苯胺 2.54 1.10.433难降解206己内酰胺 2.120.222.10.1050.9910.104经驯化可降解207异丁腈 2.150.80.372难降解1750540309208二羟基乙基胺1.750.540.309难降解209丙烯腈 3.17 1.210.382难降解210甲基丙烯胺 1.70.170.90.1890.5290.100难降解211三氯酰胺 1.420.000不能降解1.4212二甲酰肟 2.150.651可降解213异丁酸偶氯腈1.390.070.050不能降解214巴豆腈2.15 1.240.577可降解十、含磷化合物2150,0-二异丙基二硫代磷酸钾 1.580.340.215难降解2160,0-二乙基二硫代磷酸不能降解2170,0-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钾不能降解218敌敌畏不能降解219马拉硫磷不能降解220一0五九(内吸磷)不能降解221甲基一六0五(甲基对硫磷)不能降解222二甲基一0五九不能降解223一六0五(对硫磷)不能降解216040185224磷酸三丁酯2.160.40.185不能降解225乐果不能降解226敌百虫不能降解227磷酸三苯酯 2.06不能降解228磷酸二苯酯2.970.10.034磷酸苯酯不能降解ME RS U RE十一、碳水化合物229葡萄糖0.60.53 1.010.525 1.6830.883可降解230淀粉 1.030.630.612可降解231蔗糖 1.120.70.625可降解乳糖1070550514可降解232 1.070.550.514十二、金属有机化合物233二乙基汞不能降解234氯化乙基汞不能降解十三染料十三、染料235甲基橙不能降解236甲基紫不能降解237金莲橙不能降解238酚红不能降解239根皮红不能降解240苯胺黄不能降解241溴百里酚蓝不能降解242孔雀绿不能降解十四、其他有机化合物243松脂皂 2.10.6 1.20.5000.5710.286不易降解244十二烷基硫醇 3.19 2.250.705可降解245原油 3.940.430.109不能降解3480350101246重油 3.480.350.101不能降解注:COD (mg/mg )为单位重量有机物的化学需氧量;BOD (mg/mg )为单位重量有机物的五天生化需氧量;BOD 全(mg/mg )为单位重量有机物的第一阶段完全生化需氧量;ME RS U RE。
堆肥有机物的降解反应有哪些

堆肥有机物的降解反应有哪些1、蛋白质的降解。
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自身合成的蛋白酶将物料中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氨基酸经微生物的脱氨作用生成有机酸与NH3,经微生物脱羧作用生成胺与CO2.胺再经一系列酶催化反应(氨氧化酶、脱氢酶等)生成有机酸,后被彻底氧化为H2O和CO2.2、脂质的降解。
脂质经真菌脂肪酶的水解作用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甘油继续在甘油激酶的作用下生成甘油-3-磷酸,进而在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羟丙酮磷酸,最终进入真菌线粒体和细菌的拟线粒体的三羧酸循环被彻底氧化为H2O和CO2.脂肪酸进行β-氧化,经过一系列的氧化、水化、进一步氧化、硫解反应下生成乙酰-CoA、FADH2、NADH,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分解为H2O和CO2,FADH2、NADH经过氧化磷酸化生成大量ATP供微生物生命活动。
3、淀粉的降解。
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必须先依靠微生物胞外水解酶的作用将其分解为单糖等形式。
单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经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激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和NADH,NADH经氧化生成ATP,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被分解为H2O、CO2和ATP。
4、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
木质纤维素构成了所有植物的主体部分,通常也大量存在于生活垃圾和农业废物中。
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占40%到60%,半纤维素占20%到35%,木质素占15%到30%。
微生物通过合成纤维素酶来降解纤维素,纤维素酶主要包括C1、CX和β-葡萄糖苷酶3部分,C1酶破坏纤维素中晶体状结构后,CX酶进行水解反应,水解部分纤维素及纤维素衍生物,最后由外切β-1,4-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萄糖苷酶将纤维素链分解,生成葡萄糖,纤维二糖等小分子物质。
最终经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被完全分解。
5、木质素的降解。
木质素分子中含有芳香基、酚羟基、醇羟基、羰基、甲氧基、羧基、共轭双键等活性基团,可进行氧化、还原、水解、卤化、硝化、磺化、醇解、烷基化、酰化、缩合或接枝共聚等化学反应,化学性质较为复杂,溶解性差,难以被酸水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降解性能良好BOD5/COD可大于50%
胱氨酸、酪氨酸需较长时间驯化才能被分解
含氮化合物
苯胺类化合物经长期驯化可被分解,硝基化合物中的一部分经驯化后可降解。胺类大部分能够被降解
二乙替苯胺、异丙胺、二甲苯胺实际上不能降解
氰或睛
经驯化后容易被降解
乙烯类
生物降解性能良好
巴豆醛在高浓度时可被降解。在低浓度时产生,阻抗作用的有机物
醛化合物
能够被分解,大多数化合物的BOD5/COD>40%
丙烯醛、三聚丙烯醛需长期驯化,苯醛、3-羟基丁醛在高浓度时表现高度阻抗
醚类化合物
对生物降解的阻抗性较大,比酚、醛、醇类物质难于降解。有一些化合物经长期驯化后可以分解
乙醚、乙二醚不能被分解
酮类化合物
可生化性较醇、醛、酚差,但较醚为好,有一部分酮类化合物经长期驯化后,能够被分解
表面活性剂类
直链烷基芳基硫化物经长期驯化后能够被降解,“特型”化合物则难于降解.高分子量的聚乙氧酯和酰胺类更为稳定,难于生物降解
含氯化合物
氧乙基类(醚链)对降解作用有阻抗,其高分子化合物阻抗性更大
卤素有机物
大部分化合物不能被降解
氯丁二烯、二氯乙酸、二氯苯醋酸钠、二氯环、己烷、氯乙醇等可被降解
各类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类别
可生物降解性特征
特殊例外
碳水化合物
易于分解,大部分化合物的BOD5/COD>50%
纤维系、木质素、甲基纤维素、α-纤维素生物降解性较差
烃类化合物
对生物氧化有阻抗,环烃比脂烃更甚.实际上,大部分烃类化合物不易被分解,小部分如苯、甲苯、乙基苯以及丁苯异戊二烯,经驯化后,可被分解,大部分化合物的 BOD5/COD≤20%~25%
松节油、苯乙烯较易被分解
醇类化合物
能够被分解,主要取决于驯化程度、大部分化合物的BOD5/COD>40%
特丁醇、戊醇、季戊四醇表现高度的阻抗性
酚类化台物
能够被分解。需短时间的驯化,一元酚、二元性,酚、甲酚及许多酚都能够被分解,大部分酚类化合物的BOD5/COD>40%
2、4、5三氯苯酚、硝基酚具有较高的阻抗较难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