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环评报告书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二〇二〇年十月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目录概述 (1)1.总则 (4)1.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原则 (4)1.2编制依据 (5)1.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1)1.4评价标准 (14)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0)1.6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和重点 (25)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6)1.8评价技术路线 (29)2.建设项目概况 (30)2.1项目基本情况 (30)2.2项目组成 (30)2.3项目工程设计 (34)2.4总图布置 (41)3.工程分析 (43)3.1垃圾产生量及成分分析 (43)3.2垃圾处理方案选择 (44)3.3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47)3.4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53)3.5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54)3.6退役期污染源分析 (70)3.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2)3.8清洁生产 (77)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4)4.1自然环境概况 (84)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1)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94)4.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6)4.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4.7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07)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9)5.1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109)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1)5.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2)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6)5.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9)5.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44)5.7土壤环境影响简要评价 (146)5.8收运系统影响分析 (149)5.9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51)5.10封场后的环境影响 (158)5.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59)6.环境风险评价 (161)6.1评价依据 (161)6.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162)6.3风险识别 (162)6.4环境风险分析 (164)6.5风险防范措施 (166)6.6事故应急预案 (168)6.7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174)7.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77)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77)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79)7.3生态保护要求 (198)7.4环保投资估算 (203)7.5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 (203)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13)8.1经济效益分析 (213)8.2社会效益分析 (213)8.3环境效益分析 (214)8.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小结 (215)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16)9.1环境管理 (216)9.2环境监理 (220)9.3环境监测计划 (221)9.4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 (225)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7)10.1建设项目概况 (227)10.2项目环境可行性 (227)10.3环境质量现状 (227)10.4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论 (228)10.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230)10.6环境保护措施 (230)10.7公众参与采纳情况 (230)10.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31)10.9总量控制 (231)10.10环评结论 (231)一、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二、附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确认函附件3、项目建议书批复附件4、危险废物承诺函附件5、监测报告附件6、市(原县)水利和湖泊局关于项目选址地有关问题的回复附件7、市水利和湖泊局关于县镇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地下水环境目标的情况说明附件8、项目勘测定界审批图附件9、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三、附图附图一、项目区位图附图二、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三、监测点位图附图四、敏感点分布图附图五、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六、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概述1、项目背景随着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与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乡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环评报告书

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环评报告书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区城市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工程建设单位##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通讯地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建设地点##区红阳街办红阳村立项审批部门局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总投资216 万元环保投资30 万元投资比例13.9% 占地面积34.3 亩总建筑面积4110.64 平方米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随着新的《##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批准,##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区的定位为##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城市发展目标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工业城市向适宜人居的综合性城市转型,为城市建设产生了新的动力和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和人民生活物质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随之增大。

为逐步减少坑式垃圾楼,代之以现代化的垃圾中转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垃圾中转、运输工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减少垃圾中转、运输的能源消耗,是垃圾中转、运输的发展方向。

垃圾压缩转运系统正是迎合垃圾中转、运输新要求的一种全新技术,该系统站地少、压缩比高、简单可靠、对环境二次污染低、能效比高。

而且采用竖直压缩转运技术,可靠性及能效比进一步提高、压滤液及粉尘、臭气进一步得到控制,该系统近年在国内大中型城市正以超常速度发展。

##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作为该区城市市容环境的管理部门,为更好地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城市市容环境,一个适宜人居的卫生文明城市,同时提升自身的管理手段,##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拟在##区红阳街办红阳村新建“##区城市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工程”项目,##区的城市生活垃圾经压缩中转站压缩后运往##市长安垃圾填埋场处臵。

以满足##区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

项目选址在##区红阳街办红阳村,##区计划与经济局以[2005]23号文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

##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文的要求,向##区环境保护局申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经##区环境保护局审查决定,由环境影响评价持证单位编制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要分析李林珍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要分析李林珍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要分析李林珍发布时间:2021-08-26T04:19:14.756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5期作者:李林珍[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推进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最终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生活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其他垃圾进行压缩后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势在必行,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活垃圾的量,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介绍了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分析垃圾压缩转运站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编制环评问题提供参考。

陕西科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推进生活垃圾的源头分类,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最终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针对这一问题,生活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收集,可回收利用回收利用,其他垃圾进行压缩后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

建设垃圾压缩转运站势在必行,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活垃圾的量,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介绍了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分析垃圾压缩转运站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编制环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第44号)(2021年版),日转运能力150吨及以上的垃圾压缩转运站开工建设之前必须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并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

本文结合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垃圾压缩转运站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问题及评价的重点。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 引言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为了评估该项目对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该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项目概述2.1 项目背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旨在解决农村地区垃圾管理问题,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项目包括废物收集、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

2.2 项目范围本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涵盖了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为准确评估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本报告采用以下方法:3.1 环境影响预测:通过调查研究和模型计算,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3.2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项目可能对环境带来的风险和潜在危害。

3.3 环境管理计划:提出科学可行的环境管理措施,减轻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环境影响评价结果4.1 建设期影响在建设期,项目可能对水质、土壤和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通过合理规划、施工控制措施和排放治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影响。

4.2 运营期影响项目在运营期间,主要涉及垃圾收集、垃圾站管理、废物分拣和处理等方面。

合理运营管理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4.3 环境管理计划为确保项目正常运营期间对环境的保护,建议采取以下环境管理措施:- 建立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废物资源化利用率;- 严格控制废物运输过程中的漏损和污染;- 定期监测废物处理过程中的废气和废水排放;- 强化垃圾填埋场的管理和监测,防止二次污染;- 进行环境教育宣传,增强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

5.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 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对水质、土壤和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科学的环境管理措施和规范的运营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一一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一一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一一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一一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一指项目区周围一定围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一一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7-预审意见一一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某县亮洁环卫清洁委托环鸟江镇4、总平面布局根据场地情况及工艺流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规规定,项目按功能进行分区,站区的周围布置绿化带,入门处设置门卫室、停车场以及通往垃圾转运平台和压缩车间的道路,西南角设置管理用房,站区北面设置垃圾转运平台和压缩车间,在转运平台的左侧设置洗车台右侧设置渗滤液收集池;本项目总平面布局具体见附图2。

5、某县归阳镇等四镇的生活垃圾产量预测根据某县总体规划中的人口规划、发展规划,归阳镇、河州镇、粮市镇、鸟江镇2011年人口数见下表:根据中华人民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产量计算及预测方法》(CJ/T106-1999):(一)、人均日产垃圾计算公式3R=(P W/SM0式中:R一人均日产量,kg/dcap;P一产出地区垃圾的容重,kg/L;W-日产出垃圾容积,L;S一居住人数,cap。

据统计:近五年镇区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R"0.96kg/dcap,农村人口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按城镇的50%T算,R=0.48kg/dcap。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目录1总论 (1)1.1项目由来 (1)1.2编制目的 (1)1.3 编制依据 (2)1.4 控制与保护目标 (4)1.5 环境评价因子 (8)1.6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9)1.7 评价内容及评价重点 (12)1.8 评价等级 (12)1.9 评价范围 (17)2 环境概况 (19)2.1自然环境概况 (19)2.2 社会经济概况 (28)3 工程概况 (29)3.1城市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9)3.2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成分 (29)3.3 工程内容 (31)4 工程污染分析 (65)4.1垃圾处理场项目处理方案的确定 (65)4.2本项目垃圾处理场场址的确定 (71)4.3 工程污染分析 (75)5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85)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85)5.2 地表水环境现状与评价 (89)5.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2)5.4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97)6 环境影响评价 (100)6.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00)6.2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09)6.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11)6.4 声环境影响评价 (111)6.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17)6.6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0)7 污染防治措施及建议 (122)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122)7.2 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 (124)8 场址合理性分析 (137)8.1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37)8.2 场址与城镇总体规划 (137)8.3场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7)8.4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原则 (138)8.5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角度分析场址选择的合理性 (139)8.6公众对场址的意见 (140)8.7场址选择结论 (140)9 环境风险分析 (141)9.1 本项目潜在的风险因素 (142)9.2 垃圾坝溃决风险分析 (142)9.3 强降雨冲击风险分析 (143)9.4 渗滤液风险事故分析 (144)9.5 填埋气体爆炸风险分析 (145)9.6 应急预案 (147)9.7 结论 (150)10 总量控制 (151)10.1 总量控制目的和原则 (151)10.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因子 (151)10.3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151)11 清洁生产分析 (152)11.1 垃圾处理工艺的选取 (153)11.2 渗滤液的减量化 (153)11.3 汇水面积 (153)11.4 清污分流 (153)11.5 垃圾覆盖层的雨水防渗 (154)11.6 渗滤液的处理 (154)11.7 填埋场臭气的控制 (154)11.8清洁生产措施汇总 (154)11.9 持续清洁生产建议 (155)11.10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155)12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57)12.1环境管理计划 (157)12.2 环境监测计划 (161)13 公众参与 (165)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 (165)13.2 公众参与对象 (165)13.3 公众参与方法 (165)13.4公众参与调查结果 (172)13.5公众参与听证会 (176)13.6公众调查结论 (178)1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79)14.1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179)14.2 环保投资估算 (179)14.3 社会效益 (180)15 评价结论 (181)15.1 产业政策符合性结论 (181)15.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181)15.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81)15.4清洁生产分析结论 (183)15.5场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183)15.6风险评价结论 (183)15.7总量控制 (184)15.8公众参与结论 (184)15.9建议 (184)15.10 综合评价结论 (185)附件附件1 《关于XX市XX镇人民政府垃圾填埋场工程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五国土规函字【2015】D027号);附件2 监测报告;附件3 地下水质检测报告;附件4 总量核定说明附图附图1 地理位置图附图2 周边关系图。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桃尧镇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桃尧镇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环评报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桃尧镇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单位(盖章):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人民政府编制日期:2017年6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该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结论与建议项目所在地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 项目周边概况图松源河项目所在地 80m 山林山林山林项目所在地附图3 项目所在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附图4总平面布置图44项目东面县道X025线、林地 项目西面林地项目南面林地 项目北面柚果林、山林项目用地现状附图3 项目四至及现状图附件1:项目委托书委托书深圳市宗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委托贵司对“桃尧镇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委托单位(盖章):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人民政府委托时间:2017年5月联系人:曾可附件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二〇二〇年十月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建设工程目录概述 (1)1.总则 (4)1.1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及原则 (4)1.2编制依据 (5)1.3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 (11)1.4评价标准 (14)1.5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20)1.6评价范围、评价内容和重点 (25)1.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26)1.8评价技术路线 (29)2.建设项目概况 (30)2.1项目基本情况 (30)2.2项目组成 (30)2.3项目工程设计 (34)2.4总图布置 (41)3.工程分析 (43)3.1垃圾产生量及成分分析 (43)3.2垃圾处理方案选择 (44)3.3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 (47)3.4施工期污染源强分析 (53)3.5营运期污染源强分析 (54)3.6退役期污染源分析 (70)3.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72)3.8清洁生产 (77)4.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4)4.1自然环境概况 (84)4.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1)4.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94)4.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96)4.6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4.7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07)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9)5.1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109)5.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1)5.3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2)5.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26)5.5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29)5.6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44)5.7土壤环境影响简要评价 (146)5.8收运系统影响分析 (149)5.9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51)5.10封场后的环境影响 (158)5.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159)6.环境风险评价 (161)6.1评价依据 (161)6.2环境敏感目标概况 (162)6.3风险识别 (162)6.4环境风险分析 (164)6.5风险防范措施 (166)6.6事故应急预案 (168)6.7风险影响评价结论 (174)7.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177)7.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177)7.2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179)7.3生态保护要求 (198)7.4环保投资估算 (203)7.5项目环境可行性分析 (203)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13)8.1经济效益分析 (213)8.2社会效益分析 (213)8.3环境效益分析 (214)8.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小结 (215)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16)9.1环境管理 (216)9.2环境监理 (220)9.3环境监测计划 (221)9.4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 (225)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227)10.1建设项目概况 (227)10.2项目环境可行性 (227)10.3环境质量现状 (227)10.4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结论 (228)10.5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230)10.6环境保护措施 (230)10.7公众参与采纳情况 (230)10.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231)10.9总量控制 (231)10.10环评结论 (231)一、附表附表1、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二、附件附件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附件2、确认函附件3、项目建议书批复附件4、危险废物承诺函附件5、监测报告附件6、市(原县)水利和湖泊局关于项目选址地有关问题的回复附件7、市水利和湖泊局关于县镇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场地下水环境目标的情况说明附件8、项目勘测定界审批图附件9、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三、附图附图一、项目区位图附图二、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三、监测点位图附图四、敏感点分布图附图五、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六、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包络线图概述1、项目背景随着城乡建设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环境与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城乡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区城市生活垃圾压缩中转
站工程建设单位##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通讯地址##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建设地点##区红阳街办红阳村立项审批部门局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总投资216 万元环保投资30 万元投资比例13.9% 占地面积34.3 亩总建筑面积4110.64 平方米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随着新的《##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正式
批准,##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区的定位为##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城市发展目标由传统计划经济下的工业
城市向适宜人居的综合性城市转型,为城市建设产生了新
的动力和要求。

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大和人民生活物质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也随之增大。

为逐步减少坑式垃
圾楼,代之以现代化的垃圾中转处理设施,有效解决垃圾中
转、运输工程中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减少垃圾中转、运输
的能源消耗,是垃圾中转、运输的发展方向。

垃圾压缩转
运系统正是迎合垃圾中转、运输新要求的一种全新技术,该
系统站地少、压缩比高、简单可靠、对环境二次污染低、
能效比高。

而且采用竖直压缩转运技术,可靠性及能效比进一步提高、压滤液及粉尘、臭气进一步得到控制,该系统
近年在国内大中型城市正以超常速度发展。

##区环境卫生管理处作为该区城市市容环境的管理部门,为更好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