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监测与控制共34页
麻疹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

麻疹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要点2.1 用于监测的病例定义发热、出疹(全身性斑丘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
2.2 监测内容2.2.1 将麻疹疫情报告纳入AFP病例专报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报告。
2.2.2 对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提高报告敏感性、完整性与及时性。
2.2.3 开展暴发调查。
2.2.4 分析人群免疫状况,及时发现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预测并预防麻疹暴发。
2.2.5 建立由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麻疹血清学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监测网络。
2.2.6 有条件的地区和麻疹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对所有麻疹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2.2.7 开展麻疹病毒学、免疫成功率和人群抗体水平的监测。
2.3 疫情监测2.3.1 病例报告(1)常规报告: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麻疹疑似病例后,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2)快速报告:发现首例麻疹疑似病例或接到暴发疫情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最快的方式将疫情逐级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专报系统:各级疾病控制机构执行麻疹疑似病例旬报制度(包括“零病例”报告)和麻疹疫情旬报完成情况月报制度。
旬报时间为:乡级→县级每旬逢9日,县级→市级每旬逢3日,市级→省级每旬逢6日;月报在每月上旬进行报告。
旬报和月报表格各省可根据目前工作情况自拟。
2.3.2 病例调查对麻疹疑似病例按照《附件五》中表2-1-3、表2-1-4的要求进行调查和采集血清标本。
病例调查工作由乡级防保单位或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负责,并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
调查结束后,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立即报当地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7天内上报市级及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月15日前通过联网上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级分别完成原始调查资料的复印件和备份。
2.3.3 主动监测(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进行AFP病例主动监测时对麻疹病例进行主动监测,在向上一级进行麻疹“零”病例和非“零”病例报告时,必须是在对辖区内医疗单位进行主动监测的基础上进行旬报。
《麻疹实验室监测与质量控制分析》

《麻疹实验室监测与质量控制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的监测与质量控制状况,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贵州省xx年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
结果xx年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数563例,采集标本670份,散发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4.7%;确诊麻疹病例49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占麻疹病例的91.8%。
;实验室血清学结果7d及时报告率为87.5%。
1起麻疹暴发得到确诊。
2株麻疹阳性分离物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均为h1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
质量控制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家麻疹实验室(nationalmeasleslaboratory,nml)要求。
结论xx年贵州省麻疹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良好,具有良好质量控制体系,为消除麻疹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室基础。
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inuatedlivevaccine,mv)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贵州省麻疹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
卫生部于xx年发布《xx~xx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中指出到xx年全国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2]。
目前,中国已处于麻疹消除的关键时刻,在麻疹监测系统中,保持高质量的实验室监测,是实现消除麻疹的重要内容。
为评价贵州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easleslaboratorywork,mln)运转情况,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信,现将贵州省xx年麻疹实验室监测数据与质量控制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麻疹病例资料来源于xx年贵州省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全省麻疹实验室网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捕获法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血清学资料。
1.2病毒分离鉴定用vero/slam (signalinglymphocyteactivationmolecule)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小管进行麻疹病毒(measlesvirus,mev)分离,阳性分离物提取病毒rna进行产物扩增,经琼脂凝胶电泳与序列测定进行鉴定。
麻疹监测与应急处置要点PPT课件

三、响应及评估4
(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3— 收集背景资料 1.一般情况:通过查阅资料、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等方法了解当地的人口资料、医疗机构及预防接 种门诊分布情况等。 2.历史发病情况和工作指标:既往5年麻疹的发 病资料,免疫预防相关资料,包括:预防接种卡 证建立情况、常规接种率报告、既往接种率调查 结果、麻疹抗体水平监测资料、冷链系统监测资 料、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漏种补种情况、 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相关资料。
(三)预防控制措施6—疫点消毒及个人防护 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对疫源地(包括
病家)和周围环境的进行适度消毒处理。托幼机 构、学校、影剧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要搞好环境卫 生,保证空气流通。 负责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医疗救治的工作 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
29
三、响应及评估16
(三)预防控制措施7-预防医院感
8
二、疫情发现与报告 5
(二)疫情的发现 1. 被动监测:
通过网络直报监测、麻疹监测系统、应急监测和 社会信息等渠道发现病例和疫情。 2.主动监测: 疾控中心和镇级预防保健单位,按照《预防接种 工作规范》的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相关医疗单位 进行麻疹疑似病例的主动监测。
9
二、疫情发现与报告 6
1、常规免疫2剂次接种率在95%以上; 2、应急接种的接种率在95%以上; 3、最后1例病例发病21天后再无新病例发生;
31
四、响应终止和善后处理
经实验室确诊后,末例麻疹病例治愈18天、 风疹23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相应级别的卫生 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 响应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部批准 后终止。
23
三、响应及评估10
(三)、预防控制措施1-隔离病人 对麻疹病例进行居家或医院隔离,减少与他人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

3.质量评估: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4.信息反馈与交流:及时反馈监测数据,加强各级疾控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五、监测数据管理与分析
1.数据收集:各级疾控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汇总麻疹监测数据。
2.数据分析:定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麻疹流行趋势、病毒基因型别等特征。
八、评估与总结
1.定期评估:各级疾控机构应定期对麻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2.政策调整:根据监测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麻疹防控策略,提高防控效果。
3.成果分享:总结麻疹监测工作经验,分享国内外先进做法,推动麻疹防控工作深入开展。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各级疾控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本方案,确保全国麻疹监测工作取得实效。
2.政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
3.成果分享:总结经验,推广先进做法。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各级疾控机构应认真贯彻执行,确保全国麻疹监测工作取得实效。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4.信息共享:加强麻疹监测数据与其他相关业务数据的共享,提高监测效果。
六、预警与应对
1.预警指标:根据麻疹疫情特点,设定病例数、聚集性疫情、病毒基因型别等预警指标。
2.预警发布: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指标时,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基层做好防控准备。
3.应急处置:各级疾控机构应建立健全麻疹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发现疫情迅速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2.病例核实:县级疾控机构接到病例报告后,应及时进行核实,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标准化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基本信息、发病经过、接触史、旅行史等。
麻疹监测与控制_PPT课件

L
病毒侵袭人体的重要武器
F
P
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经呼吸道传播,绝大多数易感者有症状 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较稳定 免疫力持久 抗病毒免疫依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到抑制 感染后2周IgM达高峰,4-6周IgG达高峰,病后多年仍 保持较高水平
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置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消除麻疹定义
❖ WHO消除麻疹定义:麻疹监测系统运转良好的前 提下,在明确的地理区域内无麻疹病毒本土传 播≥12个月。
发病率
病毒传播 输入暴发
每年麻疹发病率<1/100万 (不包括输入)
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暴发规模小于100例; 流行持续小于3个月
74
EPI实施
76
1990
78
1991
80
1992
82
1993
84
1994
冻干苗使用 接种2剂次
86
1995
88
1996 1997
90
1998
92
1999
94
2000
加速麻疹控制
96
2001
98
2002
00
2003
02
2004
2005
04
2006
2007
复种程序提前 接种剂量加大
二、消除麻疹的策略及措施
主要内容
麻疹相关知识介绍 消除麻疹的策略及措施 麻疹疫情概况 各市麻疹监测指标及解读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一、麻疹相关知识介绍
商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介绍与解读(马超)

免疫保护
易感者
6|41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介绍与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学一室 马超
2014-08-21
010-63027946-8001
消除麻疹与麻疹病毒的持续传播的阻断
感染者
免疫保护
易感者
7|41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介绍与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学一室 马超
2014-08-21
2004-2008 免疫规划监测信息、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 双系统实时、平行报告个案
20|41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介绍与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学一室 马超
2014-08-21
010-63027946-8001
麻疹监测报告信息报告模式变迁-3
2009双系统融合:流行病+实验室信息,实时个案报告
14|41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介绍与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学一室 马超
2006-2012年 消除麻疹行动计划
2006
1998
中国CDC: 部分修订 提高了工作要求
2003
6年
卫生部: 全国麻疹 监测方案
2009
5年
2014-08-21
010-63027946-8001
中国CDC 修订 麻疹风疹监测
9|41 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介绍与解读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流行病学一室 马超
2014-08-21
010-63027946-8001
WHO消除麻疹现场指南 ------2012年之后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
关于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及其意义 无需改变2012年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的年份。 WHO美洲区先例:1994年设立2000年消除目标,2002年实现 2012年后如何保持消除麻疹的动力? 自2013年后,如果所有成员国继续加强免疫接种和麻疹监测,本 土麻疹病毒传播将会终止 各国可分别进行认证消除麻疹,取得认证可能有先有后 “认证”是对该国的认可,也对其他国家提供动力、模范和借鉴 消除麻疹可作为实现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切入点 接种的益处应在全部人群中公平扩展 不保持高水平和均等的接种率,消灭脊灰和消除麻疹、风疹、母 亲和新生儿破伤风便不可能实现
麻疹监测与控制

2、病例分类 按照实验室检测结果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分为3类。 (1)实验室确诊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 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2)临床诊断病例 ★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 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者; ★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 为阴性者, 且无其它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且无其它原因可以明确解释 者;
2004年广西排第19位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the province of China ,2004,
Guangxi in the 19th
一、广西麻疹控制进程
2005年排27位
04年超过10/10万8个省 05年超过10/10万16个省 04年贵州新疆全省强免 05年宁夏全省强免
省份
四川省 广东省 浙江省 重庆市 河南省
新疆 山西省 湖北省 江苏省 陕西省 安徽省 贵州省 上海市 云南省 福建省 天津市 江西省
广西 宁夏 青海省 内蒙古 海南省 山东省 甘肃省 西藏 北京市 湖南省 河北省 黑龙江 吉林省 辽宁省
-6000
-4000
-2000
0
2000 4000
增加病例数
6000Biblioteka (3)排除病例 ★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
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它发热出疹性疾病者; ★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风疹IgM
抗体均为阴性,且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无明确流行病 学联系者;
2007广西排第24位
25 20 15 10
5 0
省份
15
广东省 四川省 重庆市 云南省
北京市 天津市
9、麻疹监测与控制

我国麻疹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沪191麻疹减毒活疫苗株
1960年上海麻疹流行期间从一名2岁男孩血液分离
经原代人胚肾细胞、人羊膜细胞、鸡胚细胞传代
研究表明, 与国外生 产的疫苗 在免疫原 性和免疫 持久性方 面无任何
差别
1965年卫生部批准生产
1985年改为冻干剂型 1991年荷兰国立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研究所 (中国疫苗项目)帮助纯化,建立纯化毒株
预防医院感染
预检分诊,独立设区,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 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开展风疹控制工作 开展健康教育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预防与规划所
麻疹监测
❖ 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 ❖ 监测内容 ❖ 资料管理与信息交流 ❖ 各级职责 ❖ 监测指标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预防与规划所
监测病例定义
确保麻疹疫苗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95%
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MCV 2剂次接种率≥95%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预防与规划所
技术策略和措施-免疫预防
R= R0(1-P)
R为有效传染数 R0为基本传染数 P为人群免疫力
当R<1方可阻断麻疹传播(R0=15)
P>1-1/R0 = 1-1/15 = 94%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预防与规划所
麻疹病毒感染体液免疫过程
➢用于IgM抗体检测的血清标本要在初次接触病人时马上采集,以及出疹后28天内采集 ➢用于病毒分离的标本,需出疹5天内采集咽拭子或尿液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免疫预防与规划所
麻疹流行病学
宿 主: 人类是麻疹病毒的自然宿主。 传 染 源: 麻疹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 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