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解析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同步练习一、甲午中日战争(共5题;)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

A. 1894年B. 1840年C. 1856年D. 1851年2.《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通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

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从哪场战争失败后开始?()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

这场战争是指()A. 中英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电视剧的主题。

若再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史实是()A. 英法炮轰广州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黄海海战D. 威海卫战役5.《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

”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A. 鸦片战争B. 甲午中日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共5题;)6.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系列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下所示,( )处侵华战争后签订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7.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北京条约》D. 《辛丑条约》8.下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

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瑷珲条约》D. 《辛丑条约》9.“《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含答案)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2017·深圳)“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

”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次列强侵华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

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 赔款2100万银元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4.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 增开通商口岸B. 赔款白银二亿两C. 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5.纪录片《走向海洋》这样写道:“黄海风云突变……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此战中,率领致远舰重创日舰、最后壮烈殉国的海军管带是A.邓世昌B.左宗棠C.丁汝昌D.关天培6.右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二、判断题1. 民族英雄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为国捐躯。

2. 北洋舰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全军覆没。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中国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4.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三、材料分析题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

材料二 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1. 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解放战争 2.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定海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4.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战斗力不强 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5.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6.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对联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戚继光 B.郑成功 C.左宗棠 D.邓世昌 8.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习题一、基础题1、1855年,日本吉田松阴《幽室文库》:“收琉球,取朝鲜,拉满洲,压中国,临印度……”从中确定的主要信息是( )A.日本制定的侵略目标之一是侵占中国B.日本制定的最终侵略目标是侵占中国C.日本的侵略势力已大大增强D.清政府的腐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机会2、1894年7月,日本对清政府不宣而战,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历史上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战争名称的来源是( )A.交战的地点 B.交战的年份C.主要战役 D.交战的结果3、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甲午风云》,编写剧本时应该阅读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洪秀全4、“热血洒东沟,千载怒涛应揖伍;忠魂依北阕,九原遗恨未平倭。

”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辽东半岛海战B.丰岛海战C.黄海海战D.威海卫海战5、在近代史上,日本是侵华国家中最凶恶的敌人。

在下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地点的代号是 ( )6、“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诗中的“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A.西班牙B.葡萄牙 C.日本 D.法国7、日本军舰击沉清军的“高升”号,上千将士遇难。

李鸿章事前无充足护航,事后则寄希望于英国调停,以达到日退釜山、我退平壤的预期。

这说明了( ) A.日本的军舰势力过于强大B.清政府慈禧太后的阻挠C.北洋舰队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D.统治者指导无方8、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攫取在华利益。

《马关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 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开设工厂的特权9、(2017安徽)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0、(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

1、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争,挑起中日战争。

其中,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的地点是( A )A、牙山口外丰岛海面B、大东沟附近海面C、大连附近海面D、大沽口海面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中弹牺牲。

他牺牲于( A )A、平壤战役B、黄海大战C、辽东战役D、威海卫战役3、“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战争”指( A )A. 甲午中日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一次世界大战D. 人民解放战争4、有人说:“从前我们国家还仅仅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个苛刻的条约是(C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5、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A )A. 93年B. 65年C. 50年D. 30年4、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个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C )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个国家的贸易联系C.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D.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D )A. 深入到中国内地B. 集中到沿海一带C.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D.日本能够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6、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A.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B.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C.《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7、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D )8、《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D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9、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 C )A、保持中国领土完整B、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C、重新划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D、保证美国在华经济利益10、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屠城四天三夜,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 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那次战争中?()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D.解放战争2. 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该历史场景出现在()A.定海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3. 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4. 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

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A.清军战斗力不强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5.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并于2012年9月正式交付海军使用。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悲壮历史中,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的民族英雄是()A.林则徐B.邓世昌C.关天培D.左宗棠6.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C.威海卫战役D.黄海大战7.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这副对联对联赞颂的是甲午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A.戚继光B.郑成功C.左宗棠D.邓世昌8. 李鸿章曾经伤感地反省:“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他是对下列那次战争中国的战败有感而发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9. 读“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交付使用。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初二历史试题精选】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
题(新课标人教版含答案)
第5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860年,④《甲午风云》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1895年,按事顺序排列,本题选C
4 D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从题目中的信息可以看出清政府的迂腐,对形势没有清醒的认识,AC与当时事实不符,B 与材料无关。

5 B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从题目中的“勇击日寇、殉国黄海”等信息中可得出答案B,AC是鸦片战争中的人物,D收复了新疆。

6D
解析结合诗中的提示词“东沟海战”、“致远”,知道此诗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

1894年日本发动对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住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

在弹尽的关头,他下令朝日舰撞去,最后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本诗展现了中国官兵英勇杀敌的气势。

7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解题时注意“海军威”“甲午中日战争”“民族英雄”等关键信息可以直接判断出应该是邓世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大海战中,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向前,迎战敌舰,不幸壮烈牺牲,成为民族英雄。

故选D
8 D
解析围绕怎样正确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答。

洋务运动虽然没有。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卷

人教部编版初二上历史《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卷一、选择题1.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俄国B.日本C.德国D.美国【答案】D2.某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投资、生产,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这一现象的显现与该条约的哪项条款紧密相关( )A.与英国商定关税B.增辟通商口岸C.承诺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割让香港岛【答案】C3.《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一文中写道:“120年前的那个甲午,是黑暗的、痛楚的、流血的、沉沦的甲午。

”那个地点要紧是指甲午中日战争后( )[来源:]A.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险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答案】D4.《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一文中写道: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这笔巨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国家预算额。

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其他部分用于皇室费用及教育基金等。

以下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开始向欧美国家学习B.日本利用这笔赔款,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军队C.这笔赔款为日本扩充海陆军军备提供了大量资金D.这笔赔款为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答案】C5.制作资料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马关条约》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签订时刻B.签订地点C.条约内容D.条约危害【答案】D6.“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

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

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文中的“倭寇”“索得巨款”的数目是( ) A.2100万银元B.2100万两白银C.2亿银元D.2亿两白银【答案】D7.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争,挑起中日战争。

其中,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的地点是( A )
A、牙山口外丰岛海面
B、大东沟附近海面
C、大连附近海面
D、大沽口海面
2、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左宝贵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中弹牺牲。

他牺牲于( A )
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这次战争,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沉沦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次“战争”指( A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人民解放战争
4、有人说:“从前我们国家还仅仅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个苛刻的条约是(C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这首歌创作于l925年3月,此时距台湾“离家”有(A )
A. 93年
B. 65年
C. 50年
D. 30年
4、据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1898年进口货物总值比1894年增加了29.3%.与这个现象有直接关系的是(C )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左宗棠收复新疆,扩大了同西方各个国家的贸易联系
C.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5、《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与《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突出表现是( D )
A. 深入到中国内地
B. 集中到沿海一带
C. 分布在中国最富饶的地区
D.日本能够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6、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讨论。

其中,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 C )
A.黄海大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B.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台湾人民饱受了日本50年的殖民奴役
C.《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签订的《马关条约》,首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7、电影《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发生在(D )
8、《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相比,在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D )
A. 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
B. 索取的赔款数额大
C. 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
D.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9、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 C )
A、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B、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C、重新划分列强在华“势力范围”
D、保证美国在华经济利益
10、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屠城四天三夜,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这个事件发生在( C )
A、九连城
B、旅顺
C、花园口
D、丰岛
二、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自今以后,大皇帝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材料二现今中国已开通通商口岸之外,庆准添设下各处,立为通商口岸。

(一)湖北省荆州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 浙江省杭州府
以下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与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不符的,
请在括号内填“B”;上表信息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A )
2、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开放南京、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 B )
3、《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长江上游。

( A )
4、中英《南京条约》与中日《马关条约》分别签订于1842年和1895年。

( C )
5、《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 C )
三、识图题。

图一图二
1、上述图片一所描述是什么战争之后的场景?
答:甲午中日战争
2、该图片一所反映出通商口岸的开放新的特点是什么?
答: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腹地
3、图二是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图中的老鹰是指的国家是哪个?为此它提出了什么政策?答:背景: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
国家:美国;
政策:“门户开放”政策
四、材料分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

1、材料中出现的现象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相关?材料中反映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的转变是什么?
答:条约:《马关条约》;
转变: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2、材料中中国和日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答:背景: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
危害:让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准大大加深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