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群文阅读课
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 (一)

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 (一)人教部编版级语文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散文,是学生了解农村生活的重要阅读材料之一。
下面就该文章中的优秀教案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该教案列出了三个方面:1.理解文本大意,了解作者的写作感受和散文的写作特点。
2.体验文本,提高情感体验能力,增强对农村的向往和理解。
3.通过感性体验和思考,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三个目标合理明确,能够引导学生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也是语文教学中建设性的指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该教案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提高学生对农村生活的情感理解能力,以及通过语文阅读来增强对文化的感受和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验散文的写作感受,进行情感交流,借以达到学术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以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为重点开展教学。
1.导入阶段,通过观看图片、展示相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农村的特色,增强学生对农村的向往感。
2.重点阅读,通过分配任务,在小组内设立互助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查找文本中的描写要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了解文本情感和文本重点。
3.语言表达和思考,以听课小题为例,在掌握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作出判断和阐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判断能力。
四、教学反思该教案难度适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该教案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阅读时段的分配可以更好地规划,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佳发挥;此外,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更好地使语文教学达到实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群文阅读课课外拓展篇目

情倾美丽九寨沟“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九寨沟的精灵。
到处是灵动的水,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
听,清泉石上流水的婉转、低吟。
赏,丽日透过松林的寂静、妩媚,如爱悄悄的流过,心眷眷的不舍。
九寨沟的水一片碧蓝,赏心悦目。
一缕轻风,心旷神怡。
一杆挥起,一股心气。
一步距离,一程心旅。
生当学水,为人做水,有时百折不回,有时急流勇退,有时静态潜流,有时灵动万千。
善下而不卑,向上而不亢,性不骄,行不躁,执意于心,矢志向前。
感悟与领略“流水无情落花去,细雨有声故人来”的韵意。
美洁的海子,如女娲补天时掉落人间的一块块碧玉,温润內秀。
风会让一片海不安,雨会让一片云飘散,不管心会让人走得多远,思念如弯弯碧水,心中盛满,百转千回,只留时间去相约永远,美丽的海子就是那一丝丝情素无言,那一束束芳华永驻。
在夕阳西下,黄昏,看海的微浪涌向岸边,如蓝色锦缎,波光柔软、粼粼闪动。
此时此刻,静静地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会感觉从未有过宁静,曾经的浮躁、浅薄、狭隘,在海子面前,就让海水冲刷,不留遗痕,好让自己从此以后变得心境从容,心态平衡,心阔无垠。
宁静的海子,倒映的树影,温馨的老屋,我们的期盼都在这里呈现。
美哉,在这里我们寄情山水,云蒸霞蔚,心旷神怡,令人陶醉,我们的旅途是美丽而丰富的。
美丽的五彩池,你就是我们那片五彩的天,你是那方坚定的石,你是那汪宁静的水,你是一首无言的诗,雾霭,流岚,浓妆淡抹。
绿水,青山,心心相印。
九寨沟的瀑布似岁月如飞直流而下,无法阻拦。
仿佛人生在云水之间,憧憬着每天,树无声而胜有声,明媚多画意,牵手而并肩;水流长而情更长,蒂莲于碧水,翻飞比翼鸟,婵娟共千里。
山无言而淡定,水无声而平静,心无欲而行端,人无求而品高。
冰不介意天寒,水不介意流年,我们不介意流芳,但却介意尊严,即使距离,无法缩短。
即使阳光,偏了天边。
即使海枯,心也永驻。
即使石烂,心也弥坚。
水会因落差而美,山会有飞流而媚,这一切犹如人生风采最唯美的流溢。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向往和热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课文简介《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美丽自然风光的短篇课文,作者以儿童的口吻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对美丽景色的热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美丽景色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4.3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4.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5.2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个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3 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爱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思考题回答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阅读欣赏能力和环保意识。
6.2 评价方法(1)观察法: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问答法:教师针对学生的思考题回答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环保意识。
第七章:课程拓展7.1 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公园、景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美丽景色的魅力,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群文阅读课课外拓展篇目

泰山行十二月的泰山飘满冬的寒意,但无论怎样的寒冷都阻碍不了泰山的热忱。
站在山脚下仰望泰山,云雾缭绕间,泰山如一位神秘巨人,屹立在天边,俯看人间,傲视九重天……这样的一种宏大,这样的一种厚重,这样的一种高度,该有一双怎样的根脚才会抓实踏稳,不能不说它是矗立在昆仑大地上的一个奇迹!泰山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诗。
奇松怪柏,蔓草翠竹,用绿意书写生命的真谛。
清枝间的寒霜惬意多情地镶在枝条间,一条条淡淡的雪痕,晶莹剔透地勾勒出枝条的优雅多姿,远远看去,一丛丛,一簇簇,冰清荡漾,细视凝神中,诗般清美。
每一个吟咏它的诗句里都挂满冰霜的清透……隐隐地,却发现枝丛间有樱桃大小的几枚不知名的红果,在寒霜与清枝间隐着红晕的脸,那样一抹红晕在冰层里透将出来,愈发地红得娇艳,红得圣洁,红得让人心动……那是寒冬里最生动的语言,那是无题里最美丽的诗韵,万树冰清一点红,残冬寒雪绽红颜……还有什么会让人这般深刻地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感动,那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一种感悟……唯有泰山的高度,才可以成就这样的唯美诗篇!泰山的每一抹都是画。
赤裸的巉岩,是巨人坦露出的最可爱的脸,黄皮肤中透出点点红润。
浓绿、浅灰、金黄,淡红的林木枝叶铺满山崖缝隙,在无尽的苍莽间连亘成山的伟岸。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随意望去,满眼皆画。
浓墨重彩抑或轻描淡绘,泰山用其鬼斧神工打造天然巨作。
大处挥毫泼墨,层层渲染;小处工笔细绘,精心描画。
远山如黛,浮云缥缈悬于天际,将天与山的拥吻弥散成漫天青雾,缱绻无期,沉醉不尽……近处,泰山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染生命的绿意,那是松柏岁寒深处的冷静与凝重。
遒劲的怪怕奇松极具张力,抑或天涯直指,驻足远眺;抑或俯身低眉,埋首静听……每一笔,每一画都恰到好处,要么苍劲有力,要么婉约含情,每一点,每一线都彰显生命的本色。
浓雾与林木深处,碧瓦飞甍,朱漆圆柱与流离瓦片光鲜艳丽,绚彩夺目。
门楣回廊里,精雕玉绘,图案花色各异,别致精美,是绘画作品中难得的特写,实写……画卷深处更有不俗的落款题词,多少历朝历代的帝王才子亲临泰山,为其美卷题词着墨,各种字体风格独具:要么方正大气,饱满圆润;要么清新雅俊,隽永灵秀;要么,浑厚粗犷,笔力苍劲,要么秀外慧中,清婉随意……每一个字都顶天立地,脱俗超群,意蕴深刻,端庄得体……字画相映,愈发地彰显出泰山的壮美绝伦,这样的字画世间罕有,亘古难寻。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原文课文及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描绘我国美丽风光和丰富文化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1.2 课程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祖国美景的热爱。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和丰富文化。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我多想去看看》一文通过描绘草原、天山、沙漠、雪莲等景色,展现了我国大自然的壮美和多样性。
课文还提到了我国的历史文化,如长城、故宫等,让学生在感受美景的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国家。
2.2 课文逐段解析(1)第一段:引入主题,表达小女孩对美丽景色的向往。
(2)第二段:描述草原的美丽和辽阔。
(3)第三段:描绘天山的雄伟和神秘。
(4)第四段:展示沙漠的奇特和壮观。
(5)第五段:描述雪莲的纯洁和美丽。
(6)第六段:提到长城和故宫,表达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敬意。
2.3 生字词讲解(1)草原、天山、沙漠、雪莲等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
(2)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策略(1)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故事和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循序渐进:从生字词学习到课文解析,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向往美好事物。
第四章:课堂活动设计4.1 课前活动(1)播放课件:展示我国美丽风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歌曲欣赏:让学生欣赏《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培养爱国情怀。
4.2 课后活动(1)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感受小作者对美丽景色的向往和渴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事物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美好景色,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内容理解。
2. 课文中描绘的美丽景色及其特点。
3. 课文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的向往之情。
2. 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美好景色。
四、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景色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景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看法。
3. 写作指导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美好景色,提高写作能力。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准备:1. 准备与课文相关的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写作纸张和文具。
3. 准备小组讨论所需的环境。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美丽景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提问:“你们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景色?”2. 课文学习:朗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中的小作者想去看看哪些地方?”3. 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曾经去过的美丽景色。
提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这些地方?”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美好景色,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想去看看的美丽景色。
5. 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美丽景色的短文。
2. 让学生在家里找一张自己喜欢的美丽景色照片,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学生对美丽景色的描述和表达是否准确、生动。
2024年《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

2024年《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内容简介和分析。
2. 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用法。
3.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使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内容和主题。
2. 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情感和主题,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 讲解生词和短语,让学生通过语境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5.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理解其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布置相关主题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写作。
3.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寻找其他关于美好事物向往的文学作品,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3. 写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表达情感和运用细节描写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3. 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用法资料。
4. 写作指导资料和范例。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课文中描述的美好事物,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人教部编版语文级下册第单元《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 (一)

人教部编版语文级下册第单元《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案 (一)人教部编版语文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多想去看看》是一篇抒情诗歌,主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的向往及对远方的渴望。
对于这篇诗歌,教师须细致分析,抓住诗歌中的核心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以下是一份优秀教案,供广大教师借鉴参考。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抒情诗歌的基本特征。
(2)精读诗歌,理解诗意,感悟情感。
(3)感受自然,发现人生。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2)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自然和人类,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对大自然的渴望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的友爱和温情,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深入理解本课的核心思想——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向往和渴望。
(2)引导学生抓住情感化的特点,通过诗歌体会大自然和人类之间的温情和互助。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将个人情感与课文融合,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本文的情感化特点。
三、教学方法语义理解法、情感化阅读法、情感化教育法四、教学步骤1. 导入:放映自然风光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导入主题。
2. 学生感性阅读: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和语音的美妙配合,逐句随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
3. 师生共同学习:语义理解法,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意义进行理解,精读每一句,分析每一字词,引导学生向诗歌的内涵层面发掘。
4. 情感化阅读:情感体验法,让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勾连和向往,感受到诗歌中的人文关怀。
5. 学生创意应用:在情感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创造,随意发挥,表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创作一篇接近诗歌风格的作品,更好的表达学生长久以来对自然的深情敬畏和对人类的尊重和关怀。
五、教学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与表现、批改学生的作品、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在课堂上的参与等因素,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教学设计
龙江县山泉镇中心学校李洪才
群文阅读篇目:
《云南的歌会》(沈从文)
《泰山行》
《情倾美丽九寨沟》
学习目标:
掌握默读技巧,感知文章内容,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印制资料《泰山行》、《情倾美丽九寨沟》各50张。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共同完成一节群文阅读课,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学生齐读)。
大家看到这样一个主题联想到了什么(学生答:旅游),教师:大家最想去哪里旅游?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正如主题: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那么我们看看今天我们都要去哪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篇目有3篇。
《云南的歌会》、《泰山行》、《情倾美丽九寨沟》。
一学习目标
大屏幕明确学习目标:掌握默读技巧,感知文章内容,感受自然之美,感悟爱国主义情怀。
同学们,齐读一下。
二走进《云南的歌会》
请组长做代表,看完书后和组内同学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后汇报。
其它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师(总结过度句):刚才老师带领大家去云南听了三种形式的歌会,接下来老师带领大家去山东泰安,一起登泰山。
三走进《泰山行》
有句话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么让我们一起默读《泰山行》,圈点勾画出泰山的美,美在何处?
通过这样的句式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泰山的美,美在,那,都是泰山美的表现。
示例:泰山的美,美在泰山如一位神秘巨人,屹立在天边,俯看人间,傲视九重天,那历史的厚重和“一览众山小”的高度都是泰山美的表现。
四走进《情倾美丽九寨沟》
有句话说“九寨归来不看水”,说的是九寨沟的水看过了,其他地方的水都会黯然失色?下面让我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九寨沟美在何处?然后,请用下面的句式回答:我最喜欢文中_______这句话,它写出了九寨沟的之美,让我。
示例:我最喜欢文中的到处是灵动的水,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这句话,它写出了九寨沟的刚柔相济、动静相生之美,让我心驰神往、迫不及待的想要九寨沟去看看。
五口头作文
听了云南的歌会,赏了泰山的巍峨,感受九寨的风情,你心里一定感慨万千,请把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大家分享。
六精选作业
运用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篇游记,字数600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