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空气的组成

认识空气的组成
认识空气的组成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知道空气

组成。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习从混

合物中测定某种物质含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习变量控制的思想和方法

2、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现象、结果

进行分析、总结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与生活、与自然与社会间的联系;

2、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3、通过认识空气这种特殊而重要的物质,增强关爱环

境和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学习科学认识物质、应用物质的方法,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

能力。

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技术

应用

创设情景观看视频烟台宣传片。

空气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

无时无刻离不了的老朋友了。

那你对这位老朋友有哪些认

识?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你

认为空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

物?为什么?空气这个大家庭

中有哪些成员呢?

根据生活经

验回答与大

家分享自己

已经了解的

空气知识应

适当的加以

引导和纠正。

创设情景引

入新课,通过

学生交流。引

导学生在新

旧知识经验

之间、在日常

生活与科学

知识之间建

立起联系,通

过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运

用、改造来学

习新知识

PPT

1

引出课题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拉瓦锡

对于空气还有许多知识需

要我们去充实,从今天开始我

们要进一步学习空气的组成、

用途、以及空气中比较重要的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等知识。今

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认识

空气的组成。

自古以来,空气就是思想家和

科学家不断探索的领域,其中

作出贡献最大的是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他最早用定量的方法

测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

成的。(板书:氮气、氧气)请

同学们阅读材料一。拉瓦锡之

前人们对空气有着怎样的认

识?现在看拉瓦锡的结论是否

正确?

同学们都知道氧气的重要性,

那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同学们感兴趣吗?今天就

请你来设计实验进行测定。设

计实验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以下

几个问题:实验目的是测什么,

听课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

答测空气中

氧气含量的

方法

阅读材料

分组讨论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实验

动手操作

分析原理

听课思考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提出疑问

分析问题

读出剩余

气体的体积,

处理数据

反思实验

成败进行

误差分析

明确本课题

的教学内容。

通过科学家实

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严谨的

作风,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精

神;

抛出问题,让

学生充分发

挥,初步产生

混合物分离

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通

过科学家实

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严

谨的作风,培

养学生的科

学探究精神;

初步了解拉

瓦锡的实验

装置实验过

启发学生理

解空气中氧

气含量测定

PPT

PPT

板书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1

3

4

2

6

2

3

8

3

2

2

实验拉瓦锡实验

选择药品

选择装置实验步骤学生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稀有气体的发现

空气中各实验原理是怎么测,实验装置

是在哪测。同学们,我们今天

的实验目的是测什么?那怎么

测呢?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

题:空气是混合物,我们用什

么方法测出其中氧气的体积

呢?(同学交流回答)老师评

价A方案相对容易,还有哪些

方法咱们课下继续探究。这两

种方法是利用物质性质的不同

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某种物质并

测出含量。

如何将密闭容器中的氧气除去

而又不产生新的气体?又如何

测得消耗掉氧气的体积?先让

我们追寻一下古人的足迹,看

看拉瓦锡是怎样做的。这是拉

瓦锡所用的装置,阅读材料二,

解决材料上的四个问题。把你

的疑问和同伴讨论一下。拉瓦

锡的实验是在什么样的装置中

进行?是一个怎样的密闭装

置?他选择了什么物质作为药

品?生成的氧化汞是气态还是

固态?怎么知道?通过加热空

气的体积为什么会减少?汞为

什么能进入玻璃钟罩呢?我们

先来做个胶头滴管吸水的小实

验,做实验的过程中思考一下

阅读材料

分析思考

记忆思考

记忆思考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记忆思考

的实验原理。

通过图片、老

师讲解,使学

生能从拉瓦

锡的实验中

受到启发,为

本节课自己

能科学地设

计出“测定空

气中氧气的

含量”实验提

供有利的帮

助。

将学生未学

的知识以信

息的形式给

予,学生通过

阅读分析信

息选择出实

验需要的药

品,提高了分

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

根据药品的

状态及反应

条件选择合

适的实验仪

器,学生讨论

设计实验装

置并请同学

交流设计的

装置,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

体性。

学生讨论设

计出正确的

实验步骤,通

过由学生做

分组实验,培

养学生的动

手能力、观察

能力和团结

协作的能力。

2

2

成分的含量

原始大气的变迁水为什么能被吸上来?(学生

分析)同理汞把装置内的氧气

消耗掉,装置内压强减小所以

汞进入玻璃钟罩。占五分之一

说明什么问题?减小气体的体

积为五分之一,或者氧气占五

分之一)剩余气体的体积为五

分之四。根据剩余的气体,我

们也能求出氧气的体积。

拉瓦锡实验测的是什么?怎么

测的?在哪里测的?拉瓦锡这

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同学们拉瓦锡的研究能不能给

我们启发呢?那我们选择什么

样的药品把氧气消耗掉?提示

氧气具有助燃性,化学性质很

活泼,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碳、硫、磷、镁、铜都

能和氧气反应,能不反应)我

们能选碳、硫(不行,因为生

成气体)能不能选镁?(不能,

因为镁还与氮气反应,)选择的

药品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并且生成非气态物质。选出磷

和铜。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

药品就是铜粉。铜加热的文字

表达式这样写。

选择好了药品,那采用什么装

置来进行实验?首先选一个密

让他们体验

探究的乐趣。

教师巡视课

堂,指导处理

实践中的问

题,增强了学

生对实验的

信心.

激发学生的

问题意识,培

养学生的发

散性思维。

让学生自

主查找原因

交流反思。通

过对实验结

果进行反思,

把评价的权

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反

思中提升对

问题的认识。

培养学生一

种严谨的治

学态度。

利用化学史

对学生进行

严肃认真,敢

于创新的优

良品质的教

育。培养学生

严谨的科学

态度。

通过这一活

动的过程,使

学生明确一

个完整的科

学探究通常

包括:提出或

认识一个简

闭的装置,为什么?如果装置漏气,那么测得的结果(不准确)。根据实验原理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装置,把你的想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加热需要酒精灯。测得数据是定量的实验。采用哪种仪器能让我们测出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学生答注射器)。仪器我们也选好了,那怎样组成一个密闭装置?

药品和装置选好了,

那采取怎样的步骤进行实

验呢?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大家四人一组进行实验,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同学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同学们在实验中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各小组交流一下实验数据(副板书)。

同学们算一下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几分之几,理论上实

验证明空气

中氧气的含量占了五分之一,为什么有的小组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反思实验成败从装置、反应过程、读数这几方面考虑,哪位同学分析一单、有效且有价值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论证,获得结论。

通过观看图片、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感知了原始大气的变迁,对已有的地理、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对空气成分有了新的认识。课堂延伸,培养学生的兴趣。

下?有误差的这几个小组找找原因我们做的实验和拉瓦锡实验所用的药品不同,装置不同但测量结果一样。这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用化学方法把一定量的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测出空气减少的体积即氧气的体积

同学们注射器内剩余的这部分气体全是氮气吗?不是,让我们继续追寻古人的足迹看看化学家雷利和拉姆塞的发现。两个数据不一样,哪个更准确?为什么?(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不纯含有别的气体)雷利没有盲目相信拉瓦锡的结论,大胆提出疑问,如果雷利忽略了这个微小的差异,就会与成功擦肩而过。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要严谨求实、大胆质疑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但这些成分在空气中的含量却不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占百分之七十八,其次是氧气,占百分之二十一,今天我们自己动手测出的含量约是五分之一,科学家发现的稀有气体占了百分之零点九

四,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多少呢?我们能否用今天学到的测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学们考虑:在哪测(学生答密闭容器)怎么测(思路用澄清石灰水消耗掉二氧化碳测剩余气体的体积)具体操作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究,水蒸气及其他杂质占百分之零点零三(强调:这里的百分数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这是现在的空气的成分及含量,那么同学们原始大气是否也是这样的?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地球诞生之初,看看原始大气是什么样的?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甲烷。大家说那时地球上有没有生命?(没有,因为缺少氧气)绿色植物出现后,发生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这些成分与氧气作用转化为以氮气和氧气为主的空气。经过数十亿年的不断变化形成了现在的大气。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基本上保持不变。

小结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收

获。

谈收获,来小

结将生活问

题用化学知

识解决。

形成知识主

干和知识间

的联系。体会

过程与方法,

强化情感。

PPT

4

板书设计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水蒸气及杂质

教学反思:

2青岛版《科学》六制一年级下册.《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2.《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认识空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一年级下册《空气》单元的第二课时。本 课是在学生找到空气以后,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 进行探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利用图片提示本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 准备的部分典型材料:塑料袋、矿泉水瓶、纸杯、蚊香、气球、蜡烛等。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本环节有一个活动:空气有什么特点?首先通过与牛奶对比着看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的、透明的;然后用闻的方法知道空气是没有气味的;又通过把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捏矿泉水瓶,气球鼓起来了,体验到空气是会流动的。再吹蜡烛火焰观察火焰的变化,观察烟的流动,进 一步观察空气的流动;借助装玩具、装空气的塑料袋,认识到空气和玩具一样,是实实在在 存在的,和玩具一样,能把空气鼓起来。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比较空气和水在轻重 方向的不同。 本课指导学生借助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认识空气, 【学生分析】 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虽然知道有空气,但对空气的认识却是非常肤浅的,尤 其对“到处都存在空气”这个事实缺少具体的实际感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 2.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认识空气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提出问题,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能力。 2.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精心整理)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二)

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二) 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降温后,可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与木炭 22CO O C ?? →?点燃 +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热; 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2)与硫 22SO O S ??→ ?点燃 + 现象: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与磷 4P+5O 2 ??→?点燃 2P 2O 5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 (4)与铁 3Fe +2O 2 Fe 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与石蜡 石蜡+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水 现象:集气瓶中壁上出现无色液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A+B →AB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课堂练习】 1、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2、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燃烧,容器中剩余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的是() A.木炭B.蜡烛C.硫D.磷 3、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 燃烧 D、蜡烛在氧气 中燃烧 二、氧气制法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原理:各气体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氮先气化,得到的氧气是混合物 2、实验室制法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使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原理:2KClO 3→ 22KCl+3O2↑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注意点:A、试管口向下倾斜 、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用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知识讲解 求倒数的方法

求倒数的方法 问题导入 你能分别找出53和3 2的倒数吗?(教材36页例题) 方法讲解 1.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的特点 观察得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是互换的。 2.倒数的求法 得出结论:求—个分数的倒数,直接调换这个分数分子、分母的位置。 3.问题延伸 (1)讨论5的倒数是多少。 5=15,所以5的倒数是5 1。 得出结论:求一个整数(0除外)的倒数,先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 分数,再调换这个分数分子、分母的位置。 (2)特殊数的倒数。 ①1的倒数是1。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 ②O 没有倒数。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O ,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的积是1,所以0没有倒数。 归纳总结 求一个数(O 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即可。 拓展提高

知识巧记 学习倒数需牢记,相互关系不可弃。 两数相乘积为“1”,子母颠倒即完毕。 误区警示 【误区一】 8 1是倒数。 错解分析 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错解改正 81是8的倒数。 温馨提示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地说谁是倒数。 【误区二】写出 94的倒数。 4 994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把一个数和它的倒数表示成了相等关系。 错解改正 94的倒数是49。 温馨提示 , 倒数表示的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关系,不是数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等号连接。 【误区三】 填空:真分数的倒数(小于)1,假分数的倒数(大于)1。 错解分析 真分数的分数值小于1,它的倒数应大于1;假分数的分数值大于或等于1,它的倒数应小于或等于1。 错解改正 大于小于或等于 温馨提示 因为假分数分为等于1和大于1两种情况,所以它的倒数也相应地分为等1和小于1两种情况。

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二

认识空气、保护空气(二) 一、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降温后,可变为淡蓝色的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1)与木炭 22CO O C ?? →?点燃 + 现象: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热; 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 (2)与硫 22SO O S ??→ ?点燃 + 现象: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产生一种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与磷 4P +5O 2 ??→?点燃 2P2O 5 现象:剧烈燃烧,放热,产生浓厚的白烟 (4)与铁 3Fe +2O2 F e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瓶底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防止集气瓶炸裂 (5)与石蜡 石蜡+氧气错误!二氧化碳+水 现象:集气瓶中壁上出现无色液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A +B →AB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课堂练习】

1、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 燃料燃烧也需要氧气,这是利用了氧气的性质。 2、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足量的下列物质充分燃烧,容器中剩余气体几乎都是氮气的是( ) A。木炭B.蜡烛 C.硫D。磷3、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木炭在氧气 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 燃烧 D、蜡烛在氧气 中燃烧 二、氧气制法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原理:各气体的沸点不同(是物理变化),氮先气化,得到的氧气是混合物 2、实验室制法 (1)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使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加快,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 原理:2KClO 3?→ 22KCl+3O2↑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 注意点:A、试管口向下倾斜 B、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C、用外焰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D、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收集方法:A、排水法:氧气难溶于水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思想的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观察、分析、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认识倒数的特征,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做准备,因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归结为乘这个数的倒数。所以它是学习分数除法计算的知识基础,沟通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教材中通过几组乘积为“ 1”分数乘法的算式,积累学生对倒数的感性认识。试一试的安排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关于倒数的知识,但是对于倒数概念的建立非常不系统、不牢固,他们不会用语言叙述倒数的意义,在写法上也会出错,并且认为倒数就是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将倒数的意

义和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混为一谈。 学生对倒数的认识局限于一个数,或者是把两个数倒过来。而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接触过倒数知识。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自己的举例、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为学习的主要方法,获得“倒数”的概念这一知识要点,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求不同数的倒数的一般方法和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并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要求: 1、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探索“倒数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的过程,学习运用数学的 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并发现它们的规律;借助几何直观渗透数学知识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感悟“ 1”的重要作用。 3、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体会数学的特点,感受数 学的价值。 学习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3、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数学难点:理解“互为”的意义,明确倒数只表示两个数间的关系,而不能单独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案例

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案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设计思路 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学生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获取有关空气的知识,因此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是什么”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们都知道氧气的发现在化学史和科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因为推翻了错误的燃素学说,给整个化学领域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还因为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因此“空气”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提供一种化学情境,使学生开始了解化学的历史以及化学作为一个学科的意义,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的熏陶并逐步学习这些比知识更鲜活的经验。

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教学流程是: 温故知新,了解空气→重走科学路,探究空气组成的历史→对空气组成的实验设计→实践上升为理论 探究是指利用丰富的史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初步认识到科学家的实验模式,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并能够模仿此过程完成自己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实验、做出报告。 二、教案 课题空气的组成 授课人陈 争 学校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研究空气的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定性和定量的概念,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性质,掌握空气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对比不同科学家对空气的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的思想并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控制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的设计方法、验证实验的设计方法以及比较、分类、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空气的组成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事物的曲折的认知过程,认识到科学发现是经过艰难的探索的、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培养从前人经验中获得知识、方法和经验教训的兴趣和愿望,体会科学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多种角度来认识问题,能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科学知识目标: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多种感官和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识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杯子、塑料袋、土块、扇子、盛有水的水槽、粉笔、气球、吸管、细木棍、小打气筒、注射器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从讲台下“用力”抬上一个大玻璃杯,玻璃杯四周用纸围起来。 师:同学们,大家想一想这个大玻璃杯里能放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教师也在里面放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东西,你们能猜出里面放的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否定。 [预设:三年级的学生对玻璃杯里面的东西通常认为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师:同学们,既然大家都没猜对,那就向前面来“偷偷”地看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让几名学生到讲台上看玻璃杯里面的物体。 生:“空气”。 [预设:在生活中,学生对空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对空气的重要性或多或少也有一些认识,所以会有个别学生会说出答案。] 教师缓缓去掉玻璃杯外面的纸,展示给全体学生。 师:对,是空气,那同学们对空气又有哪些认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空气吧!(教师板书:认识空气) 二、探究学习 1、活动一:找空气 师:大家能看到玻璃杯里面的东西吗? 生:不能。 师:是的,空气是看不到的,那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下面,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起来把“躲藏”在我们身边的空气找出来,比一比到底哪个小组的方法多,哪个组是我们班的冠军组。 课件展示,教师宣布活动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在五分钟之内,比比看哪个小组能用最多的方法找到空气,或者证明周围有空气。 (2)要充分调动我们的器官(眼、耳、鼻、舌、手等)等感受。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倒数的认识-1倒数和求倒数-知识点1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当遇到好朋友时,外国人会热情的拥抱,我们中国人一般会怎么做呢?(握手)。现在谁愿意来前面和老师握握手,他就会成为老师最好的朋友。(师生共同表演握手的动作。)握手是几个人的事情呢?(两个人)。我们之间互相成为了朋友。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理解“互相成为了朋友”这句话的?“互相成了朋友”就是说我们是老师的朋友,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2,步骤名称:游戏激趣,突破重点教学时长:3分钟 老师有个坏毛病,好忘事。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看大家的表演,很辛苦,你们应不应该和他们打个招呼?(应该)。那现在听我口令,全体起立,向后转。现在和老师们打个招呼吧。停停停,现在黑板在哪?(在后面)。 在身后,你们现在看不到黑板,反了是吧。那赶紧反转过来坐下吧。刚才,老师和你们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你们刚才位置反了的例子一样有很多,你比如我们学习的语文汉字(出示课件,猜字谜)(吴→吞,杏→呆)。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样的数,请你们举出几组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初步感知“倒”的含义。) 3,步骤名称:揭示课题,探究新知教学时长:5分钟 (一)、倒数的意义 (1)、初步探究 板书:倒数的认识(出示课件)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乘积都是1)教师继续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找一找关键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我们举个例子说说。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 ,我们就说因为3/8和8/3互为倒数。所以3/8的倒数是8/3;也可以说8/3的倒数是3/8。(示范说) (2)、深入剖析 教师提问:为什么乘积是1的两个数不直接说是倒数,而要说“互为”倒数呢?“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同学们说得很好。正如老师和那位同学握手一样,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二)、倒数的求法 (1)、求分数的倒数 (出示课件例1)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请同位的同学之间在一起交流一下,把它们找出来。(学生合作交流,认真寻找。)你是怎样找出来的?(学生回答。) (2)、求整数的倒数 整数6的倒数怎么求?把6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再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3)、交流一下1和0这两个特殊的数。 教师提问1 的倒数是几呢?0的倒数呢?(学生很快就说出来了,并说明了理由)(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分子是0的分数,实际上就等于0,0可以看成是0/2、0/3……把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分母就为0了,而分母不可以为0)。 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4)、延伸:求带分数、小数的倒数。(课件展示) 4,步骤名称:归纳特征教学时长:5分钟 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认识空气的组成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知道空气 组成。 2、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习从混 合物中测定某种物质含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学习变量控制的思想和方法 2、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对实验现象、结果 进行分析、总结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化学与生活、与自然与社会间的联系; 2、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 3、通过认识空气这种特殊而重要的物质,增强关爱环 境和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学习科学认识物质、应用物质的方法,发展自主获取知识的 能力。 难点: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 学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师生思维对话生生对话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技术 应用 时 间 安 排

创设情景观看视频烟台宣传片。 空气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有的、 无时无刻离不了的老朋友了。 那你对这位老朋友有哪些认 识?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你 认为空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 物?为什么?空气这个大家庭 中有哪些成员呢? 根据生活经 验回答与大 家分享自己 已经了解的 空气知识应 适当的加以 引导和纠正。 创设情景引 入新课,通过 学生交流。引 导学生在新 旧知识经验 之间、在日常 生活与科学 知识之间建 立起联系,通 过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运 用、改造来学 习新知识 PPT 1 分 钟 引出课题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拉瓦锡 对于空气还有许多知识需 要我们去充实,从今天开始我 们要进一步学习空气的组成、 用途、以及空气中比较重要的 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等知识。今 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认识 空气的组成。 自古以来,空气就是思想家和 科学家不断探索的领域,其中 作出贡献最大的是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他最早用定量的方法 测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 成的。(板书:氮气、氧气)请 同学们阅读材料一。拉瓦锡之 前人们对空气有着怎样的认 识?现在看拉瓦锡的结论是否 正确? 同学们都知道氧气的重要性, 那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 量,同学们感兴趣吗?今天就 请你来设计实验进行测定。设 计实验之前我们先要解决以下 几个问题:实验目的是测什么, 听课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回 答测空气中 氧气含量的 方法 阅读材料 分组讨论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实验 动手操作 分析原理 听课思考 小组讨论 回答问题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听课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提出疑问 分析问题 读出剩余 气体的体积, 处理数据 反思实验 成败进行 误差分析 明确本课题 的教学内容。 通过科学家实 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严谨的 作风,培养学生 的科学探究精 神; 抛出问题,让 学生充分发 挥,初步产生 混合物分离 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通 过科学家实 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严 谨的作风,培 养学生的科 学探究精神; 初步了解拉 瓦锡的实验 装置实验过 程 启发学生理 解空气中氧 气含量测定 PPT PPT 板书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PPT 1 分 钟 3 分 钟 4 分 钟 2 分 钟 6 分 钟 2 分 钟 3 分 钟 8 分 钟 3 分 钟 2 分 钟 2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认识空气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认识空气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科学教案2】第一单元空气: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特点。 教学准备:塑料袋,气球,烧杯,扇子,粉笔,报纸,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揭示谜底:空气。 师:关于空气,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二、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空气有什么特点? (1)提出问题。 (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 (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 (4)分组实验: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流动性等特点。 (5)汇报交流。 2、实验探究: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1)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3)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4)交流实验方法。 (5)小组实验探究。 (6)得出结论。 三、拓展活动。 1、提出活动指向: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 2、小组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 板书设计: 《认识空气》

倒数的认识获奖公开课教案衡水中学内部资料

第 3 单元分数除法 第 1 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 页及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导学过程】 【自主预习】 1、口算: 327511 1) 8×315×76× 380×40 3871511 2) 8×315×73× 380×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 ,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3、自学书上第28页的例题,思考下面的问题: (1) 什么是倒数?

( 2) “互为”是什么意思?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 4、怎样求倒数. 【新知探究】 小组讨论求倒数的方法。 3 1、写出 5 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只要把分子、 分母调换位置。 2、写出 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 1 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 母的位置。 61 6= 1 6 3、1 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 1×1=1,根据“乘积是 1 的 1、巩固练习:课本 28 页“做一做” 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 1 的倒数是 4、 0 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 以 0 没有倒数) 5、小组交流汇报:( 求倒数的方法就 是将( 置。1的倒数是( ),0( 【知识梳理】 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随堂练习】 1。) 0 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 1 ,所 )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和( )调换位 )倒数。

空气的成分教案

2.1 空气的成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了解和区分混合物与纯净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作用,以便更好 的服务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教学重点】: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教学难点】: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其运用。 【教学工具】:用于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器材;相关各种气体用途的图片;多媒体视频;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学生对空气和呼吸作用已有一定的认识,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2-1],由学生推理出结论:空气中含有约1/5体积的O2,这些O2在燃烧过程中被消耗掉。要向学生讲解烧杯中的水倒流人集气瓶内的物理学原因。 空气各种成分的含量多少是以体积分数表示的。部分学生对体积分数的概念不易理解,必要时可向学生解释:对照课本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表中数据,若把21mLO2、78mLN2与0.94mL稀有气体、0.03mLCO2以及0.03mL的水蒸气或其他杂质混合到一个100mL的容器内,各种气体是极易扩散均匀的,这样就人工造成100mL空气了。每种气体的体积与总体积相比,就是这种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既是相对稳定的,又不是绝对不变的,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有必要向学生说明。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时间里,空气的某些成分的含量会发生变化。例如,人口密集或工厂密集的地区,CO2的含量会偏高。人们常把CO2、H2O和其他杂质称为空气的可变成分,它们占空气的分数虽然很少,但其效果不容忽视。 在学习N2和稀有气体的用途时,要充分利用图2-5,培养学生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思维方法。

认识空气

4、《认识空气》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2、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并且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教学难点: 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教学方法: 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水槽、烧杯、塑料袋。学生准备:水槽、塑料袋、扇子、小降落伞、小砖头、干粉笔、干土块、注射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两分钟: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合作上一节自然课,今天我们一起采用竞赛的形势来研究自然科学,好吗?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我先为大家宣布比赛规则,请各位小选手注意听好:

第一条,在比赛中每位小选手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现突出的就可以在你们小组的小星星积分卡上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一栏涂一个小星星: 第二条:各小组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表现突出的可以在小星星积分卡上动手研究、团结协作一栏涂一个小星星; 第三条:涂星星要实事求是。最后哪个小组的小星星总数最多,就可以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荣获一个荣誉大奖杯;第二多的为亚军,小组的每位成员可荣获一个发明小证书,大家听明白了吗?那么一会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开始比赛。(上课,师生问好) 二、授新课: 师边讲边演示: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看,现在老师将面巾纸放入杯中,然后再将杯子放入水中,比赛的第一道题就是:猜猜纸会怎样? (生:湿或不湿)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么认为纸会湿的举手,究竟谁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取出面巾纸)湿了吗?(一点也没湿)不相信的小选手可以摸一摸,摸到的小选手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感觉。 (生答)那么就请刚才猜对的小选手在你们小组的小星星积分卡上涂个小星星吧! 谈话:第一道题就赛到这里,没涂到小星星的小选手也不要着急,你们还有好多机会可以赢得更多的小星星。

空气污染和保护教案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教学重点:空气污染的危害性;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报告的分析 一、引入 展示中国全景的卫星图,问:你们知道图中的绿色部分表示什么?中国和日本之间有什么区别? 学生答…… 老师补充: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而中国只有17%。 提问: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看资料一:,日本政府看重森林, 问:森林有什么重要作用? 学生答…… 教师总结:森林的作用(光合作用,和吸尘的主要作用)出示吸尘的树叶 展示尘埃的来源、特点和危害,颗粒物越小对人的伤害就越大。引出,指出应提高检测标准。并引出可吸入颗粒物为大气污染物之一。 提问:除了吸附灰尘外,森林里的有些植物还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如:樟树,榆树、丁香、枫树等。 教师解说二氧化硫等的来源和危害,再引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大气污染物。 教师:酸雨对自然界中物质有什么危害?,我们来做一个模拟酸雨的实验。 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或现象,联系实际主要是破坏什么呢?(讲论) (对树叶的危害由于实验效果不明显,通过图片展示逐渐危害的效果。 教师总结:酸雨的危害 同学们不要小看植物,他们的作用可大了,它们还能杀菌消毒呢?比如松树等 综述——森林的净化作用。并引出森林是地球之肺,且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都是污染大气的主要物质之一,所以我们把他们作为判断空气质量的标准之一。那么我们国家的空气质量如何呢?以北京为例我们来看看吧! 展示:杭州空气质量日报 结合课本72页,完成题目:(叫一位学生回答) 我国目前的空气质量到底如何呢? 看资料二:两会期间,环境保护就是热点问题。 举国上下都在重视环境保护,作为学生我们更要为保护大气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师问: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倒数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倒数的认识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点对同学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倒数的认识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因为1×1=1;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4、对于任意数,它的倒数为;非零整数的倒数为;分数的倒数是; 5、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课后练习题】 一、填空

1、( )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 );7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 1的倒数是( )。 3、( )×=9×( )=( )×=1×( )= a×( )(a≠0) 4、5的倒数与10的倒数比较,( )的倒数>( )的倒数 5、当a=( )时,a的倒数与a的值相等。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任意一个数都有倒数。( ) 2、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 ) 3、a是个自然数,它的倒数是。( ) 4、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 5、0.3的倒数是3 (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6、0.7的倒数是1 ( )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

三年级上册科学 12认识空气

第十二课认识空气 课时安排 课时完成活动3的教学。 找空气 一、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能独立用正确的方法收集空气。 3、能举例说明空气对我们生存的重要性。 二、活动过程: 1、活动从问题开始,提出“哪里有空气?’’的问题导人本活动。学生可采用的找空气的方法有:用塑料袋装空气、直接觉察空气、将粉笔或土块放进水中观察粉笔或土块中冒出的空气。除此之外,还应导学生想出更多的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地球表面到处都有空气,空气是确实存在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 比较空气和水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点。 2、能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空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二、活动过程: 1、空气与水具有许多相同的基本物理性质,在水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用感官认识水,了解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 2、观察、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教师为各组准备一杯清洁的水、每人一根吸管。活动时要求学生按照研究水的方法,从颜色、气味、味道等几个方面观察空气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和水比较,找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空气的流动是看不见的,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找空气的实验,或依据到处都有空气的事实推理,认识空气的流动。 3、活动后,应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透明的气体。它和水都具有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性质。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 注意:空气(气体)与水(液体)的不同,只要求学生凭生活经验能从感官上区分即可。教学时不要在“气体”、“液体”的定义上纠缠不放。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方法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2、能感受到与小组同学共同设计实验方案的好处。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认识空气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空气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特性:看不见、摸不着;到处都有;空气能流动。 材料准备: 透明塑料袋若干个、积木玩具、每人一组图标和一张记录卡、铅笔、牙签、小棍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塑料袋,引出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些小客人(出示塑料袋),提问:它有什么用呀?(装东西用) 2、老师演示用袋子装苹果或玩具,让幼儿说出瘪袋子变鼓,并透过袋子可以看到里面装的东西是什么。 3、老师变魔术:不装东西,也能让袋子变鼓(装空气,不要让幼儿看见) 4、幼儿尝试变魔术:不装东西,让袋子变鼓。提问:什么原因?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引出"空气"这个概念) 二、幼儿用塑料袋捉空气,证明空气到处都有。 1、幼儿在教室里捉到了空气,猜一猜,在幼儿园什么地方还有空气,你能捉住它吗。 幼儿边说,教师边展示图标贴在黑板上。(如果幼儿说园以外地方,教师可引导幼儿下次去那些地方试试) 2、幼儿拿着袋子去图标所代表的地方去捉空气,捉到后把图标贴在记录纸上,从而验证空气到处都有。 3、幼儿按图标逐一实验后,把幼儿的记录卡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小结。

这个空气朋友真淘气,它到处都藏,可是小朋友们可聪明了,把它们从水房、厕所、楼道……都找出来了,空气到处都有,有的小朋友还说在公园里,在家里等许多地方都有空气,那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找一找,看看能不能把空气朋友找到。 三、证明空气是流动的。 我们的好朋友空气说:"小朋友真聪明,我藏哪你们都能把我找到,你们把我装在袋子里,我可闷得慌了,我想出去亲亲你们的小脸蛋,还想和你们做游戏。小朋友想想,你们不把袋子口打开,怎样才能让我(空气)流出来亲亲你们呀?"(让幼儿先猜用什么办法)提示:用准备好的牙签、铅笔、小棍等帮忙,在袋子上扎个眼,然后把眼对准脸,就可以感觉到空气流出来了。 四、联系生活 1、在生活中,小朋友见过什么东西开始是瘪的,后来充上空气,就变鼓了?(皮球、充气玩具、轮胎等) 2、教师给瘪皮球打气。 3、幼儿到户外玩吹气球的游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倒数的认识

1 倒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倒数的认识 教材第28、第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 找一找下面文字的构成规律。 呆——杏土——干吞——吴 学生分组交流,找出文字的构成规律。 学生汇报:字的上、下部分位置发生了调换。 课件闪动,发生变化。 2.按照上面的规律填数。 老师:你能根据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关系,给这三组数取一个名字吗?(老师板书学生起的名字,先不予评价)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数——倒数。 二教学实施 1.老师: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什么叫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 2.学习倒数的含义。 (1)学生观察教材第28页主题图。

(2)学生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思考,还可以与老师共同探讨。 (3)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学生可能有以下发现:①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②每组中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4)举例验证。 老师验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5)学生辩论:看谁说得对。 (6)归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特殊数:0和1。 老师:0和1有倒数吗? 学生1:0和1都有倒数。 学生2:0和1都没有倒数。 学生运用上述方法,自行辩论,自我评价。 板书: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4.求倒数的方法。 (1)出示例1。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独立解决。 (2)归纳方法。 提问:你是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的? 学生汇报,课件反馈。 学生总结求倒数的方法。 板书: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看教材第28页,完善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用1除以这个数,这个数如果是分数,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5.反馈练习。 (1)完成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老师巡视。 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六的第1~5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体订正。 重点让学生说明想法和思路。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找一找下列各数中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科学认识空气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空气》教案 高常庄小学张永利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2、建立气体的初步概念,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的逻辑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知道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并且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教学难点: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水槽、烧杯、塑料袋。 学生准备:水槽、塑料袋、扇子、小降落伞、小砖头、干粉笔、干土块、注射器。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两分钟: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合作上一节自然课,今天我们一起采用竞赛的形势来研究自然科学,好吗? 作为本次比赛的裁判,我先为大家宣布比赛规则,请各位小选手注意听好:第一条,在比赛中每位小选手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表现突出的就可以在你们小组的小星星积分卡上积极动脑回答问题一栏涂一个小星星:第二条:各小组要团结合作、齐心协力,表现突出的可以在小星星积分卡上动手研究、团结协作一栏涂一个小星星;第三条:涂星星要实事求是。最后哪个小组的小星星总数最多,就可以成为本次比赛的冠军。荣获一个荣誉大奖杯;第二多的为亚军,小组的每位成员可荣获一个发明小证书,大家听明白了吗? 那么一会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开始比赛。 (上课,师生问好) 二、授新课: 师边讲边演示: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请大家仔细看,现在老师将面巾纸放入杯中,然后再将杯子放入水中,比赛的第一道题就是:猜猜纸会怎样?(生:湿或不湿)大家的意见不统一,那么认为纸会湿的举手,究竟谁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师:取出面巾纸)湿了吗?(一点也没湿)不相信的小选手可以摸一摸,摸到的小选手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感觉。(生答)那么就请刚才猜对的小选手在你们小组的小星星积分卡上涂个小星星吧! 谈话:第一道题就赛到这里,没涂到小星星的小选手也不要着急,你们还有好多机会可以赢得更多的小星星。请听好第二道题:面巾纸为什么没湿,这个小魔术的秘密是什么?(生答,师不急于肯定)他们说地对不对呢?有的小选手还不太明白,所以我们再来看一个现象:(师演示:将杯子逐渐倾斜,瓶口冒泡,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公主岭市岭东小学郭晓敏 “倒数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一、课前的思考与预设 针对本课内容,看似简单,实质内涵非常丰富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的现状。认真思考了本节课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力争能让学生听的清楚,练的活泼,学的轻松。所以课前思考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课的知识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倒数的认识”即对倒数的认知与识别。如何能够让学生很清晰的明白倒数的意义呢?以及如何找准一个数的倒数呢? 2、本课的关键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倒数的意义教学,进行了仔细的剖析,把意义分为几个部分:“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个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每个部分再仔细推敲,就发现“怎么才能得到1;几个数,是几个什么样的数;“互为”如何理解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思路可以迁移的事物吗?这些方面对学生清楚理解倒数的意义非常重要。 3、本课的着力点 基于对关键点的认真思考,发现“互为”一词比另两个关键点更难理解,难说的清楚。因此,必须在这个方面需要花功夫,下力气,因为理解这一关键点是学生掌握倒数意义的标志,也是帮助学生能识别“倒数”这一概念的方法之一。 4、本课的深化点(预设)

基于对倒数的意义的思考,发现定义中的“两个数”这一关键点的外延非常丰富,两个怎样的数呢?能不能都是整数?能不能都是分数?能不能都是小数?……有没有特殊的数呢?比如整数都有倒数吗?小数都有倒数吗?分数都有倒数吗?因为整数中有0、1这样特殊的数。它们有没有倒数,这样的情况课堂中学生会出现这些疑问吗?出现了如何处理呢。如果不出现又如何处理呢。 二、课堂的实施与体会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课的导入部分,由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合作探究学习 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找到倒数的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剖析,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小组合作讨论:0和1的倒数问题,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练习形式多样 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每人出题同桌互说”,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也在课堂上用,做到真正掌握。 三、课后思考与感悟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中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