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和病句辨析训练答案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习题:(42)

(一)成语、病句辨析专项突破作业(42)(二)基础训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 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2.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对人体又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疑的?②他一向很吝啬,看到家乡人民被洪水坏毁的家园,竟然细大不捐。
③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经过漫长岁月,薪尽火传,得以延续和发展。
④鲁迅说:“‘犯而不校’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⑤他虽有不羁之才,但由于目空一切,不再学习,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⑥为了庆祝我方队员铩羽而归,今晚我们定要一醉方休。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 D.③⑤⑥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成为网友的常用语,而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就是始作俑者,因为是她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接受采访时首用此语的。
②国庆节七天假期结束,大家已上学多日,但王晓同学久假不归,座位还空着呢!③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现在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
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胜其烦。
④巴厘岛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宣布让国有企业迁出市区。
一时间,很多国有企业的地皮待价而沽,卖不出去。
⑤为了庆祝叙利亚在12强赛小组赛中1∶0战胜中国,政府军和反对派决定停火48小时,但这一消息已被证实是子虚乌有,没有任何确切的来源。
成语病句训练一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A.脍炙人口,意指切细的烤肉人人都爱吃。
比喻好的诗文为众人所称美。
B.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
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C. 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
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逐:追随。
是个贬义词,用在这里不恰当。
D. 抑扬顿挫,谓高低起伏,停顿转折。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或文章或诗文可读性强,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韵。
考点:本题考查成语运用辨析。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
②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③注意成语运用的范围。
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
⑤注意区分同义成语。
⑥注意某些成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2.B【解析】试题分析:“接风洗尘”意为“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用在“欢送会”上,不符语境。
考点:成语辨识点评:本题不难,B句语境明确,易于判断成语的对错。
对于成语,不仅在了解它的含义,还要知道它使用于什么语境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D【解析】略栩栩如生是用来形容雕刻方面的,而音乐是不属于雕刻这要方面的,4.A【解析】试题分析: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指不好的影响。
与文意不符。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D【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熟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
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
形容道理很明显。
这个词与句子语意不和。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A【解析】试题分析: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不能用来形容人物。
考点:成语运用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
7.C【解析】试题分析:A中“正襟危坐”是形容严肃或拘谨,这里不合语境;B中“参差不齐”一般指高低不齐,这里不合语境;D中“巧夺天工”指人为制造的,这里不合语境。
成语病句专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①风尘仆仆:形容奔波,忙碌劳累。
②对象错误,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不能用来形容“平顶山特大矿难给自己造成的悲痛”。
③冷眼旁观:【多义】①①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边观看:②多指可以参与而不愿意参与。
此处用前者义。
④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此处用来指“城市大雨倾盆的景象”用词不当。
:⑤语义重复,不虞之誉,意想不到的赞扬。
“不虞”本身就是“意想不到”的意思,属语义重复。
”⑥确,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符合语境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①饮鸩止渴:暍毒酒解渴。
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
符合语境。
②各抒己见:抒,抒发,发表。
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③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过江名士多于鲫”。
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
含贬义。
此处用来形容“姚明致力于公益事业”是褒贬失当。
④不合语境,席不暇暖:指连坐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
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这里不能形容楼市冷淡。
⑤例行公事:【多义】①多借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②按照惯例处理公事。
此处用前者义。
⑥不合语境,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本句语境意是人们们对此难以理解,所以用在此处不合理。
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
本句中用来指文章,使用对象错误。
②过门不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
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本句用于邮轮途经香港,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③“独具只眼”: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
形容眼光敏锐,能看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见解高超。
病句、成语训练(一)及答案

病句修改训练题参考答案及简析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心头回响。
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 20 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C.我们 20 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虽然实验没有成功,但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他没有作努力的缘故。
B.最近两年,这个县通过兴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C.她说还是生一个好,你看是不是考虑一下她的意思?D.上海公用事业的改革是基本上在国有老企业和大企业中展开的。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前不久,成安县油棉厂一个职工在下夜班时被一辆高速行驶的大货车撞倒受然后就逃伤,之夭夭。
B. 适度的自我评价,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过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C.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被这伙制造伪劣产品的人挑动,设置重重障碍,围攻、阻止工商管理人员正常执行公务。
D.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目前的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B.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C.来自铁路、邮电、卫生、公安、金融、电力等行业和部门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厦门、大连、苏州等城市的有关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D.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蓄意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里的人都上堤去抢险,我的叔叔已经快有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高考语文病句成语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成语病句综合训练1、答案 B解析A.“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
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可改为“顾此失彼”,顾了这个,丢了那个。
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B.“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平常了。
C.“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应为“自行其是”,意思是独自去做他认为是对的东西,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一味固执己见。
D.“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不能形容环境恶劣。
望文生义了。
2、答案 D解析A项,“首当其冲”是最先受到攻击或打击的意思。
这里应为“势不可挡”。
B项,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
设置陷阱为望文生义。
C项,“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能用来指没有才能和本领。
此处望文生义。
D项,“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这里形容歌声,符合语境。
3、答案 A解析A项,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B项,望文生义,“从善如流”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C项,没头没脑: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
望文生义。
D项,不学无术: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
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4.答案 B解析A项,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B项,值得加以圈点,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本义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
C项,沸反盈天,意思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D项,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5.答案 A解析秀色可餐:既可以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又可指景色非常优美。
B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应改为“不以为然”。
C项,“杳无音信”指没有一点消息,此处应改为“无影无踪”。
D项,语焉不详:指虽然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望文生义。
6.答案 B解析B项“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多指镂空的手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结构细巧。
成语病句答案

解析: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含有褒义,不能用在表示灾难很快来临。
步履维艰: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
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2. 答案:A解析: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这里对象使用错误。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
不绝如缕: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3. 答案:A解析: B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不合语境。
C江河日下:日:一天天;下:低处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望文生义。
D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不合语境。
解析:自顾不暇:暇,空闲自己照顾自己都没有工夫,指没有力量再照顾别人可改为“目不暇接”A.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汇聚成一种盛大壮观的景象。
C.鱼目混珠: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D.诟病:指责;指出他人过失而加非议、辱骂。
5.答案:C.解析: A漫无边际,应为“浩如烟海”B闲言碎语,应为“只言片语”D良莠不齐,应为“鱼龙混杂”。
6. 答案:B解析:B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A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另一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C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忽高忽低,很好听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
D 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7.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活灵活现是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这里用来形容野兔,属于用错对象。
成语病句答案

成语病句答案成语与病句答案1、解析:A项,雕梁画栋:指房屋华丽的彩绘妆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使用正确。
B项,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语境表达的意思是安静、沉默。
C项,有天无日:比喻社会非常黑暗,没有公道。
这里是望文生义。
D 项,使用对象不当。
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能用来形容“用微信收发红包”这件事。
答案:A 2、解析: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成长”后加“的故事”;C项,语序不当,“有意义的”调至“创新”前;D项,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应去掉“能否”。
答案:A 3、解析:A项,用错对象,百无聊赖: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
不能用在物质方面的贫困。
B 项,望文生义,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C项,望文生义,走投无路:形容处境极其困难,找不到出路,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D项,使用正确,惴惴不安: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
答案:D 4、解析:B项,不合逻辑,“人文景观”不能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并列;C项,成分残缺,应在“我国”之后加“成为”;D项,“激励”与“意识”搭配不当,应将“激励”改为“增强”。
答案:A /5、解析:A项,褒贬不当,为所欲为:指很随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含贬义。
B项,使用正确,赤手空拳:比喻无任何凭借或一无所有。
C项,语义重复,遍体鳞伤:指浑身受伤,伤痕像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与前面的“全身”重复。
D项,望文生义,矫枉过正:指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答案:B /6、解析:B项,“遭遇”缺少宾语,可以在“无法访问”后加“的困难”;C项,递进句的语序不当,前后应调整,“不仅仅是”与“更是”后的内容对调;D项,“约”和“左右”表义重复,删去其中的一个。
7、答案:A/解析:A项,熟习: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如:熟习业务。
此处要表达的意思是知道得很清楚,应改为“熟悉”。
B项,“调剂”与“居民家中的温度”搭配不当,应把“调剂”改为“调节。
2024届高考语用试题专练:成语、病句(含解析)

语用试题专练-------成语+病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传统文化题材,还是现实题材,作品都要对当下观众产生影响。
《只此青绿》在虎年春晚上爆红,舞蹈语汇创造性转化《千里江山图》,舞蹈是动态的,画作是静态的,以动化静,创设更全方位的视觉享受。
中国风舞服,清奇秀美,舞者①,裙带生风。
中国画充满着阴阳对立的美学,《千里江山图》更有独特的体现,浓墨重彩、轻描淡写,巍峨壮丽、幽美灵秀……无不透着审美意蕴,笔意之中自带节奏感。
线条的节奏感和舞蹈的节奏感是相通的,用舞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现,令人②。
唯美的舞姿,赏心悦目。
如此③,让在场的观众也飘飘欲仙,也欲乘风归去,起舞弄清影。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沉浸其中,妙不可言。
全剧结尾,一轮明月朗照千年,王希孟与展卷人在画卷两端四目相对,拱手致意。
令人想起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其含义也可以表述为:“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
”月色如桥,古今相望,这是跨越千年的文脉传承。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斜体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相比于常规动力航空母舰,核动力航母的价值是非常明显的。
a 由于核动力系统的应用,使核航母的续航里程近乎无限,b而且核动力还可以明显地提高航母自身的电力输出水平。
c相比于常规动力航母,d核动力航母的造价和总体使用费用虽然都要更高一些,e但和这些增加的成本相比,航母战斗力的提升更大。
f轮机组除了会推动螺旋桨让航母前进外,g也会运行电力设备让航母各项子系统运动开来。
(2)核动力航母的发展对我国核反应堆研制的促进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因此,核动力航母的发展十分有必要。
相比于美国,中国的航母建造使用历程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们的发展速度全球①。
常规动力航母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胃口和需求,中国发展核动力航母已经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病句题答案
1、B.(A项“无地自容”是指没有地方可以藏身,形容十分羞惭。
在此不合语境。
B项“史无前例”指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例,前所未有。
C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作品多。
用在此不合句意,可改为“玲珑剔透”。
D项“粉墨登场”形容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坏人等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句中感情色彩、陈诉对象均不合语境。
)
2.D(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A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B蓬荜生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辞。
C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
) 3.D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撑场面:①亦作"撑门面"。
亦作"撑场面"。
亦作"撑市面"。
②谓维持外表上的排场和规模。
擢发难数:擢:拔。
拔下全部头发,难以数清。
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休戚与共: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4.C(大庭广众:指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A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对方的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属望文生义。
B连篇累牍:形容文章累赘或篇幅冗长。
为贬义,用在此处不合适。
D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不能接宾语。
)
5.A ( B项“蔚为大观”,多用于文物,多含褒义;C项“微言大义”泛指含蓄的语言中包含着十分深刻的道理。
此处用“危言耸听”;D项。
“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句中用来形容“失利”,不妥。
不如直接说“接踵而至”。
)
6.D/D感情色彩不当。
寿终正寝:本指年老死在家中,为中性词;用来比喻事物的消亡,含讽刺意;也与“近年”的语境不合。
A.语焉不详:虽然谈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B.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此处用本义。
C.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7C(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此处与“凭自己的力量”矛盾。
A项,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够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
B项,运斤成风,挥动斧头,风声呼呼。
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D项,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杀场。
)8.D(“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
此处用错对象) B。
白首如新:两个人交往很久了,但还不能相互了解对方,就像刚认识的一样。
望文生义。
C坐而论道:泛指空谈大道理,含贬义,不合语境。
D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9.A(A 项,“黄钟大吕”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B,与“苦衷”重复。
C,“置之度外”指为正义的事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应为“置若罔闻”。
D,把不同性质或不同情况的事
情和人放在同等地位来对待。
) 10.A(按图索骥: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B 前车之鉴:鉴,铜镜,引申为教训。
前面翻车的教训。
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C 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这里应改为“无微不至”。
D 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理论、演说,而自己并不提出新的见解。
望文生义)
11. A(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
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B
兔死狐悲:比喻因同类的灭亡感到悲伤。
望文生义。
C前仰后合:谓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
多形容大笑状。
搭配不当。
D劳燕分飞: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对象不合。
)
12.D ( A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B 不赞一词,原指
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不合语境。
C 蕙质兰心:比喻女子心地“蕙心”似的纯洁,品质“兰花”似的高雅。
)D 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
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
符合语境,故选D。
13.A[B项“置之度外”意为“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用错对
象。
C 项“不堪入耳”意为“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目不暇给”意为“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用错对象。
14.A “繁文缛节”适用于交往过程中待人接物方面礼节过多,不用于撰写学术论文,适用对象错误;“趋之若鹜”属于感情色彩有误,用于消极方面的聚集、集中之意;“不绝如缕”指声音的延长,且多指一种或几种清晰的声音,而不用于嘈杂的声音。
“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往往用于议论、演讲、文艺创作等方面,符合句意。
故选A。
15.答案:A(A.。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B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老虎。
形容蓄谋已久。
贬义。
C、美轮美奂,用错对象,形容房屋或建筑等高大华丽。
D不名一文,一个钱也不占有,形容贫穷。
)
16、D。
(A项因果倒置,不合逻辑。
B项语序不当,应将“你”移到“只要”后;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17.C(A语序不当应改为“依法对现场药品进行封存送检,组织专家分析评估”.B.偷换主语。
D不合逻辑,“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
18.C(A逻辑混乱,两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
B偷换主语。
D表意不明,没有说出是月平均,还是年平均。
)19.C (A成分残缺B指代不明 D缺少必要介词) 20.[答案] A[解析][B项语序不当而导致表意不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并非“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应把“具有指纹识别功能”提到“它使用”的前面。
C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上“的意图”或“的愿望”。
D项赘余而导致搭配不当。
删去“看”,或改为“从‘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看”。
]
21.D ( A中“首次拍摄”与“第一幅”语义重复累赘;“图幅”语意不明确,既可理解为“中国第一幅月图”这张图片的大小,也可以理解为这张图片所涵盖的月球地域面积。
B中“距今100 万年前的复原后的‘郧县人’ ”语序不当,应为“复原后的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 ”。
C中“这是迄今发现的层数最多的而且保存又是如此的完好”成分残缺,应在“如此的完好”后加“的丝绸棺罩”)22.A/B.介词滥用,去掉“由于”;或语意重复,保留“由于”,去掉“导致”。
C.“执行”和“管理”搭配不当,改为“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理规定”。
D.不合逻辑,“如何使……”是含有两面的表述,下文与之对应不当。
23.A。
(B项成分残缺,应为“占据了各国媒体的显著位置”。
C搭配不当,将“成果”改为“奇迹”。
D语序不当,应为“高投入、高风险和高回报”。
)
24.A (B.搭配不当。
“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重新打造日本的所谓“光辉”形象”;
C.表意不明。
“12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120多家”有歧义,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并列不当”,可改为“医院、出版社等120多家单位”。
D.肯定否定不当。
“这应该是”。
)25.D(A“争夺冠亚军”不合事理。
B改为“在兰考县弃婴收养所火灾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
C 应为“对消除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
) 26.D(A项语序不当,改为“两次在座位上坐下来”。
B:介词搭配不当,将“通过”改为“在”,C项成分残缺,在“奠基”后加“的理念”)27.A 28. B(A.成分赘余。
“苟同”:轻率地表示同意,应删去“随便”。
C.不合逻辑。
句中的“生活用品”包含了帐篷,二者不能并列。
D.语序不当。
“虽然”应放在“枸杞子”之后。
)29.D(A“精确”位置不搭配,“精确”不能带宾语。
B“被”与“为…所”句式杂糅。
C 逻辑顺序不当,先“了解”后“编排”,并暗换主语)
30.C(A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来自星星的你》”之后。
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另外,“一项”应放在“由”前面。
D项不合逻辑,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