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治疗及并发症控制

合集下载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

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进展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和炎症反应过度。

HLH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HLH,都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近年来,随着对HLH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HLH的治疗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HLH的治疗进展进行概述,以便提高对HLH治疗的认识和理解。

一、免疫抑制剂治疗:免疫抑制剂是治疗HLH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环孢霉素、依托泊苷、他克莫司和米胪骚。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减少炎症反应和细胞毒作用。

在多中心临床研究中发现,免疫抑制剂能有效控制HLH的症状,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二、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原发性HLH患者,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替换异常的造血系统,重建患者的免疫系统。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移植已经成为原发性HLH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因素。

三、靶向治疗:近年来,针对HLH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使得一些靶向治疗药物成为治疗HLH的新选择。

IL-6抑制剂托珠单抗和雷珠单抗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改善患者的预后。

抗CD52单克隆抗体阿雷替伏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四、抗病毒治疗:HLH的发作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及时清除病毒感染对于HLH的治疗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和奈替尼,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病毒感染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

五、支持性治疗:除了针对HLH本身的治疗外,对于HLH患者来说,良好的支持性治疗也非常重要。

包括营养支持、液体管理、疼痛控制、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的治疗都非常关键。

六、个体化治疗:近年来,随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化治疗对于HLH的治疗非常重要。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免疫抑制剂是一类用于调节、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活跃的疾病。

诸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都可以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症状。

但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护理要点尤其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减轻免疫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一种保护机制,但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激活,引起炎症、组织破坏等不良反应,这时就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

免疫抑制剂具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 抑制T细胞活性:T细胞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2. 抑制B细胞活性: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B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

3. 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和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组织损伤。

除了上述的作用机制外,免疫抑制剂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其他的分子和细胞,比如抑制浆细胞等。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

由于免疫抑制剂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患者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和严重性增加。

另外,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引发胃肠道病变、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皮肤病变等副作用。

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患上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护理要点尤为重要。

以下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的护理要点:1. 个体化护理计划: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步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用药剂量等,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 监测感染情况: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患者易感染,特别是严重的病原体感染。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联合用药、调整剂量等。

免疫抑制剂治疗知情同意书

免疫抑制剂治疗知情同意书
免疫抑制剂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1、免疫抑制剂治疗:呼吸内科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雷公藤、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某些难治性疾病,也可与糖皮质激素联用,用以减少激素副作用,防止激素减量过程中疾病的“反跳”。
2、疾病诊断及拟采用的免疫抑制剂及其副作用:①疾病诊断:
②拟采用的免疫抑制剂及其副作用(请在下面括号中划“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签名日期:年月日
医生陈述:已告知将要进行的治疗方案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
患者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⑶皮疹,偶有肌肉萎缩
⑷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大剂量时可发生肠粘膜溃疡和口腔溃疡
⑸由于耐药导致治疗无效
⑹其他不可预测的后果
患者知情选择:医师已向我详细解释了该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及并发症。我已完全了解该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我同意实施该治疗方案,同意在治疗中医生可以根据我的病情对预订的治疗方案做出调整。
⑸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⑹严重骨髓抑制,出现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⑺长期应用,男性可致睾丸萎缩及精子缺乏;妇女可致闭经、卵巢纤维化或致畸胎。
⑻由于耐药导致治疗无效
⑼其他不可预测的后果
⑴肝脏功能严重损害、肝毒性,偶见黄疸
⑵严重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并发严重感染,败血症;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导致颅内出血。
雷公藤( )
环磷酰胺( )
硫唑嘌呤( )
⑴白细胞下降
⑵血小板减少
⑶恶心、呕吐
⑷闭经
⑸继发感染
⑹原发病治疗无效
⑺精子减少
⑻食欲不振
⑼不育、致畸
⑽皮疹

免疫抑制剂使用护理规范

免疫抑制剂使用护理规范

免疫抑制剂使用护理规范
1、免疫抑制剂是抑制机体异常免疫反应的药物,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时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
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代表性药物: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硫唑嘌呤、环孢素、利妥昔单抗。

2、按医嘱严格按时按量用药。

口服药一般进食时或饭后立即用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每
天服用一次者,应在早上8点以前服用。

大剂量冲击疗法按照医嘱执行。

3、指导患者低盐饮食,进食含钾丰富的水果:桔子,香蕉,果汁等。

多补充蛋白质和维生
素,少食高糖食物,使用环磷酰胺者,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500ml。

4、遵医嘱监测血压、血糖、电解质、观察有无乏力、腹胀等无低血钾症状。

5、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1)预防感染如呼吸道、皮肤、口腔感染、注意观察有无感染征象(发热、咽部疼痛、排尿及肌肉疼痛)。

(2)注意有无消化道溃疡、睡眠障碍、情绪和视力改变等。

(3)注意观察有无面部浮肿、双足及踝关节水肿等水钠潴留征象。

(4)长期使用激素注意观察有无库欣氏综合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无力。

6、健康教育:
(1)告知患者长期大量用药可引起骨质疏松甚至骨折,注意食物或药物补钙和维生素D,防止跌倒等意外伤害。

(2)避免突然减药或停药,以免病情“反跳”。

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

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

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免疫调节药物:了解免疫治疗的药物和副作用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免疫调节药物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免疫调节药物的类型、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副作用。

一、免疫调节药物的类型免疫调节药物主要包括免疫刺激剂和免疫抑制剂两大类。

1. 免疫刺激剂免疫刺激剂是一类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的药物。

它们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从而对抗肿瘤细胞。

常见的免疫刺激剂包括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α和脂质类似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T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免疫力。

2.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肿瘤的药物。

肿瘤细胞能够利用免疫逃逸机制,抑制免疫应答,从而逃避机体的攻击。

免疫抑制剂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逃逸机制,使免疫细胞增加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常见的免疫抑制剂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调节细胞治疗药物。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靶向肿瘤细胞上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激活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

免疫调节细胞治疗药物则通过增强或改变机体内的免疫调节细胞的活性,来抵抗肿瘤细胞。

二、免疫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免疫调节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途径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刺激剂作用于免疫细胞,激活它们的杀伤能力,从而增加对抗肿瘤细胞的效应。

免疫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肿瘤细胞逃逸机制,使机体的免疫细胞能够更好地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三、免疫调节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免疫调节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副作用。

不同的免疫调节药物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副作用表现。

1. 免疫刺激剂的副作用免疫刺激剂的副作用主要包括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毒性反应和自身免疫性损伤。

例如,IL-2的副作用包括发热、寒战、低血压等。

干扰素的副作用则包括疲劳、发热、肌肉疼痛等。

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使用其他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来减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皮肤毒性的管理:
大多数检查点抑制剂皮疹可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膏治疗。如果瘙痒为主要症状,口服 止痒剂(如羟嗪,苯海拉明)可能会有帮助。严重皮疹(3级)应口服皮质类固醇治 疗,并应按照既定管理方案进行检查点阻滞治疗。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皮疹,如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此类反应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静 脉注射类固醇,进行皮肤学检查并监测,警惕体液和电解质状态异常。任何未及时用 皮质类固醇药膏处理或出现起泡迹象的皮疹应立即由皮肤科医生和活检进行评估。
全身不良事件
疲劳
疲劳是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据估计抗PD-1/PD-L1抗体治疗患者疲劳总频率 为16%-24%,约40%的患者使用的是ipilimumab治疗。轻微疲劳很常见,严 重疲劳较罕见。患者出现疲劳症状时,应排除甲状腺,垂体和其它内分泌紊乱 (如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发热、发冷和输液反应很少见。
毒性管理的一般方法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召集多个领域的专随机对照试验和病例系列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临床实践指南。 由于缺乏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管理的高质量证据,因此所有推荐均基于专家共识:
▪ 虽然不良事件管理因器官系统而异,但ICPi治疗应密切监测1级毒性(神经学、血 液学和心脏毒性除外)。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缓解时间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不尽相同,但大体都在1-6个月内出现,但 大部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是可逆的。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处理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缓解率差别巨大,与及时的预防、治疗关系密切。
irAE分级一般临床分为4级。通常需要停药,并给予激素及免疫相关的抑制剂去处理。 ▪ 一般1-2级irAE属于轻度,3-4级属于重度。1、2级irAE可门诊就诊,3、4级需要住院处理。 ▪ 非常轻的1级irAE,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并没有严重影响其治疗和生活时,一般不推荐激素和 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否需要停用免疫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不良反应程度和受累器官综合判断。 ▪ 2级irAE,需要口服激素,甚至静脉的、全身的激素治疗,具体给药形式可能需根据患者具体的 免疫反应和他的器官表现而定。 ▪ 比较严重的,3级和4级irAE需住院治疗,在口服的基础上,必须强调静脉应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 剂。特别是4级,甚至要考虑进入ICU,在全身激素治疗同时时进行相应的器官支持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皮肤毒性的管理:
大多数检查点抑制剂皮疹可用局部皮质类固醇药膏治疗。如果瘙痒为主要症状,口服 止痒剂(如羟嗪,苯海拉明)可能会有帮助。严重皮疹(3级)应口服皮质类固醇治 疗,并应按照既定管理方案进行检查点阻滞治疗。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皮疹,如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此类反应通常需要住院治疗,静 脉注射类固醇,进行皮肤学检查并监测,警惕体液和电解质状态异常。任何未及时用 皮质类固醇药膏处理或出现起泡迹象的皮疹应立即由皮肤科医生和活检进行评估。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出现时间
对于不同部位的免疫相关毒性的出现似乎有规律可循,毒性作用出现时间一 般来说为:皮肤>胃肠炎>肝脏>肺炎>内分泌>肾脏毒性。皮肤毒性通常 用药后2-3周开始出现,胃肠道毒性通常用药后5周左右出现,肝脏和内分 泌毒性通常用药后6-7周出现。但大多数副作用不会在治疗的前四周出现。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及管理
背景介绍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从临床研究走向临床实 践,在关注免疫治疗疗效的同时,临床医生和患者也开始更加地关注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 应(irAE)。 根据一项研究发现,irAE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常见。该研究使用来自大量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这些患者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 月31日期间接受了PD-1/L1单抗治疗。研究发现大多数irAE发生率高于之前报道的发生率, 例如垂体炎的发生率比之前报道的高了4倍。这也提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对irAE的管理。
输液相关反应
多达25%的抗PD-1/PD-L1药物治疗患者出现了轻微输注相关副作用。据报道, 严重或危及生命的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不足2%。接受avelumab治疗的患者 在前四个周期中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和抗组胺药预处理,随后根据需要处理。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免疫抑制疗法中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和抗代谢药、抗体类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能够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同时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等。

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是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增殖过程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

抗体类也是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主要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淋巴细胞结合并抑制其功能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抗体类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等,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的疗效和适用范围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疗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crolimus
•肾毒性 •神经毒性 •高血压 •高血糖 •胃肠毒性
MMF
• 血细胞减少 • 胃肠毒性
Sirolimus
• 高血脂 • 血细胞减少 • 胃肠毒性
感 染?
疗效
免疫干预治疗
副作用
肿 瘤? 中 毒?
免疫 系统
浙医一院肾病治疗感染情况

2005年-2008年160例肾病患者接受MMF+PRED治疗 MMF剂量1.125±0.226g/天 肺部感染发生率18.75%(30/160) 平均感染时间58.8±22.2天(28-90天)
肾病病人预防感染?
• • • •
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剂量? 免疫抑制程度的监控 敏感的感染标志的探索 特异性感染的预防治疗: SMZco? 更昔洛韦? 灭滴灵?
移植患者感染疾病监测策略
AST ID Working Group on Infectious DiseaseMonitoring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06; 6: 262–274
静止的 树突细胞 树突细胞 成熟 T细胞激活 T细胞增生
信号 2:
共刺激因子
信号 3:
IL-2R IL-15R T细胞 生长因子
信号1:
MHC/多肽被T细胞受体 ( TCR)识别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Professor Dr. Walter Land and M. Schneeberger, University of Munich, Germany.
CsA与FK506作用机制
CsA
FK506
Sirolimus作用机制
Siro
FK506
MMF作用机制
免疫抑制剂分类1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环孢素,他克莫司 霉酚酸酯,来氟米特,西罗莫司 Anti-IL2-R, FTY720 , Anti-CD40,Anti-CD40L, Anti-CD80/CD86…
注意免疫抑制效果的监测
白细胞表型与功能可以预测免疫抑制后感染
白细胞表型与功能(LPF): 5种外周血白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指标
① ② ③ ④ ⑤ CD4计数 PHA刺激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血清IG浓度 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 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生成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5) 20: 2226–2230
免疫抑制剂治疗与感染并发症的控制
-----以狼疮性肾炎为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 浙医一院北仑分院 北仑区人民医院肾内血液净化中心 何 强
LN的发病机制

循环及局部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 炎症细胞(单核、淋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损害 补体系统激活 各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参与其中
重症肺部感染
免疫抑制剂 ?
肾病
感染
减少剂量 联合应用 感染预防

经验
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
感染
控制
肾移植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的时间特点
肾移植术后(月)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细菌 真菌 |___| 单纯疱疹V 呼吸道轮状V
|_______|
带状疱疹V,BKV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 菌(TB)
移植术后天数(d)
移植术后天数(d)
Wu jianyong, et al. transplantation 2004;78:713
急性排斥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常规剂量组 n=104 低剂量组 n=96
急性排斥发生率 (%) 17.3 19.8
肺部感染发生率(%) 轻度 重度 15.4 6.3
P<0.01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位点
静止的 DC
MMF Steroids
T细胞增殖
DC 成熟
T细胞激活
MMF MMF Rapa
信号 2:
共刺激因子
B7 CD40 MHC CD28 CD40L TCR
信号 3:
IL-2R IL-15 T细胞 生长因子
Rapa
信号1:
MHC/多肽被T细胞受体 ( TCR)识别
CsA FK506 OKT3
MMF与CYC相比感染率下降
NDT (2007) 22: 1933–1942
MMF 治疗重症LN的META分析 2
Rheumatology 2009;48:944–952
LEF治疗DPLN

(A组) 口服来氟米特 (B组) 静点环磷酰胺 (C组) 3个月前接受过免 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后复 发者也给予来氟米特
25.0 5.2
Wu jianyong, et al. transplantation 2004;78:713
肾病病人预防感染?
• • • •
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剂量? 免疫抑制程度的监控 敏感的感染标志的探索 特异性感染的预防治疗: SMZco? 更昔洛韦? 灭滴灵?
注意免疫抑制效果的监测
两组间免疫抑制剂剂量比较
图2 环孢素用量(mg﹒kg-1﹒d-1)
图1 强的松用量比较
环孢素剂量(mg﹒kg-1﹒d-1)
50
6 5 4 3 2 1 0 0 14 28 60 90 180
强的松剂量(mg/d)
40 30 20 10 0 0 14 28 60
常规剂量组 低剂量组
常规剂量组 低剂量组
J Am Soc Nephrol 20: 901–911, 2009
LN的多靶点治疗
J Am Soc Nephrol 19: 2001–2010, 2008.
CD20单克隆抗体在LN中的应用
Group 1, (rituximab group); rituximab 1000 mg*2 Group 2, (combination rituximab with cyclophosphamide group) : rituximab 1000 mg*2 +IV cyclophosphamide infusions of 750 mg.
90
180
移植术后天数(d)
移植术的后天数(d)
图3 环孢素浓度比较
500
图4 骁悉用量 2
环孢素浓度(ng/dl)
400 300 200 100 0 0 14 28 60 90 180
骁悉用量(g/d)
1.5 1 0.5 0 0 14 28 60 90 180
常规剂量组 低剂量组
常规剂量组 低剂量组
免疫抑制剂分类2



皮质激素类: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 抑制核酸代谢类或细胞分裂药 非选择性细胞毒药物:Aza、CTX、雷公藤? 淋巴细胞选择性:MMF、 来氟米特(LEF)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CsA、FK506 其他: Sirolimus 、 Anti-CD20
T 细胞活化过程
• • • •
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剂量? 免疫抑制程度的监控 敏感的感染标志的探索 特异性感染的预防治疗: SMZco? 更昔洛韦? 灭滴灵?
合理的免疫抑制剂剂量?
常规(标准)剂量 ↓ 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调整的剂量 ↓ 药物代谢动力学 按药物浓度调整的剂量 ↓ 药效动力学 按药物效果调整的剂量
NAPDH IL2 IL10 MLR ……

64例原位肝移植研究表明每日监测PCT 可以提供肝 移植早期感染预警的有效信息
Prieto B, Clin Chem Lab Med. 2008;46(5):660-6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细菌感染标志?

在细菌感染,卡氏肺合并细菌或霉菌或病毒双重 感染时,血清LBP的水平明显增高,可以作为可靠 的感染标志物区别排异、CMV感染和细菌感染
|_________________|
卡氏肺孢子虫
|____________________|
CMV |________________|
浙医一院肾移植感染防治回顾性分析

1988年1月-2007年6月, 2254例肾脏移植包括27例二次移植, 13例活体移植 87例失访 平均随访时间70.3±49.1 月 根据免疫抑制剂方案和剂量分组 Group 1(n=807,1988.1-1999.6):CNI+AZA+PRED Group 2(n=221,1999.7-2000.12):CNI+MMF+PRED Group 3(n=1226,2001.1-2007.6):减低剂量 CNI+MMF+PRED和感染预防方案
Daclizumab Basiliximab
MMF 与 DPLN
N Engl J Med 2000;343:1156-62.
MMF 治疗 DPLN的维持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N Engl J Med 2004;350:971-80.
MMF 治疗重症LN的META分析1
MMF与CYC相比诱导期完全缓解率增加
MMF与AZA相比维持期疗效相当



轻度肺部感染 18例 肺部感染 30例 重度肺部感染 12例 死亡 2例 机械通气 3例 存活 1例 SLE IgA 膜性 紫癜 膜增

未机械通气 9例
4例 4例 2例 1例 1例
三联 7例 12例重症感染 二联 4例 未用 1例
三联:更昔洛韦+SMZco+抗真菌; 二联:更昔洛韦+SMZco或SMZco+抗真菌或更昔洛韦+抗真菌; 未用:指未用此3类药物; 所有12例均应用抗细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