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的差异

合集下载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茶道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实践方式、形式和意义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

一、历史背景的不同日本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体系。

茶道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日本的发展则起源于鎌倉时期(12世纪末至14世纪)。

在中国,茶道主要强调茶的煮沸、冲泡和品尝,将茶作为一种饮品进行享受。

而在日本,茶道更多地强调精神、礼仪、和谐与内心修养。

二、意义和目的的差异中国茶道注重专业技艺的传承和茶的品质,强调茶叶的种类、产地和烹饪方法。

中国的茶道活动通常是一个以茶叶为中心聚焦茶品味和鉴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品味和欣赏的体验。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更加注重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茶道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茶道强调平和、谦逊、与自然的和谐,借由茶道修身养性,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仪式和礼仪的区别中国茶道通常以品茶为主,讲究的是茶的品味与品质,一般在专门的茶室或茶坊里进行。

茶道师会根据所选用的茶叶进行冲泡和倒茶,然后与参与者共同品尝。

而在日本茶道中,茶道师强调茶道的全过程,从准备茶具、点燃火炉、盛茶、献茶、旅馆礼仪等细节都要遵守一定的仪式和礼仪。

此外,日本的茶道还注重客人与茶道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的是一种和谐共处的情感沟通。

四、茶具和用具的差异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具种类较为丰富,陶瓷茶具、紫砂壶和玻璃杯等不同的材质器皿,能够凸显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而日本茶道中,更加注重茶道师的修行和茶具的精致制作。

日本的茶道强调茶具的质朴、素雅与纯粹,茶具通常以竹、陶瓷或铁器为材料,形式简约而朴实。

综上所述,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在历史背景、意义和目的、仪式和礼仪、茶具和用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

虽然它们都以茶为媒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和文化表达有所差异。

中国茶道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品味,而日本的茶道则更加注重修身养性和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文化茶道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对茶叶的热爱与尊重。

虽然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都注重茶的制作和品饮,但两者在细节和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人最早将茶叶制作成饮品,并将其作为一种仪式性的行为进行饮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发展出了多个茶道流派,如宋代的茶禅一味和元代的煎茶道。

而日本茶道的发展主要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茶道在日本被称为“茶道”或“茶神道”,起初是由日本僧侣将茶叶和烹饪方法从中国引入,并将其纳入僧侣修行的一部分。

随后,茶道逐渐成为贵族和武士阶层的文化活动,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仪式。

二、茶道仪式的不同在中国茶道中,茶艺师会按照特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制茶和品茶。

一般而言,中国人更注重茶叶的制作过程和技术,强调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在茶艺师制茶后,他们会将茶品倒在茶席上,让客人品尝。

中国茶艺师还会在茶具和茶杯上融入自己的创意和审美观点,以展现茶道的美学价值。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更加注重仪式和心境。

茶道的仪式被认为是一种冥想的方式,通过净化和静心的仪式来净化身心。

在茶道中,茶艺师会按照特定的程序来制作和品饮茶叶。

他们会重视茶具的摆放和姿势,并追求简洁和萧瑟的美感。

日本茶道也非常注重与客人的互动,茶艺师会细心关注客人的需要和反应,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茶。

三、茶道对文化的影响茶道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茶道对文人墨客的影响尤为明显。

许多文人都钟爱品茶,将茶作为创作和思考的伴侣。

他们常常在茶座上与友人交流、讨论,并以此激发灵感。

茶道也对中国的文学、绘画和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文人雅士追求自我修养和智慧的重要目标。

而在日本,茶道对和风艺术、建筑和花道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道的简洁和优雅要素被运用到日本建筑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茶道还与日本传统的花道艺术结合,形成了一种精致的装饰美学。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茶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无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尽管二者都以茶为核心,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仪式感的差异中国茶道,又称为“茶艺”,强调的是“礼乐尚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茶道中,茶艺师会通过独特的仪式来展示茶的制作和品饮过程。

茶席的布置、器具的使用以及动作的规范都被严格要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礼仪。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道更注重的是“至简至美”的审美体验。

日本茶道追求的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追求自然的简约之美。

茶道师傅以精湛的技艺展示出茶具的精美和自然之美,注重的是从内心中感受和体会茶的意境。

二、茶具风格的差异中国的茶具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都会对茶具的设计和制作产生影响。

中国的茶具通常以瓷器为主,其设计注重的是形状的多变和装饰的繁复。

传统的中国茶具往往具备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件茶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具风格更加朴素简约。

日本的茶碗、茶盘等茶具通常以陶瓷制作,追求的是简单自然的形状和纹理。

茶具的装饰通常简洁而精致,展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理念。

三、茶道表演的不同中国的茶道表演通常由茶艺师来完成,茶艺师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动作和仪式来展示茶的品饮过程。

茶道表演强调的是仪式感和礼仪之美,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氛围。

与此不同,日本茶道通常采用一种称为“茶事”的形式进行。

茶事是一种集合艺术表演、品茶和社交的仪式,通常在茶室中进行。

茶事注重的是整个仪式的氛围和流程,茶道师傅通过音乐、舞蹈和艺术表演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四、茶与文化的不同价值中国人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被视为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元素。

中国的茶道更强调的是茶的功夫和茶艺的技巧,追求茶的品质和口感。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茶道是日本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两国的茶道实践中,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文化的独特之处。

1. 历史渊源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艺,由中国僧侣最早将茶的种植和饮用方法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的发展借鉴了中国茶道的基础,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2. 道具与设施在日本茶道中,使用的道具和设施非常精致。

例如,茶室通常建在自然环境中,简洁而有质感的室内装饰,清水石、花草盆景等都是常见的元素。

而且,茶具也非常重要,通常由独特的陶瓷器皿和手工艺制品制成。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注重更多的是庄重和华丽。

茶艺师通常会选择华丽的茶具,以及刻有龙凤等图案的瓷器。

中国的茶室也更注重装饰和室内设计,以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3. 礼仪与流程茶道的礼仪和流程在两国间也存在差异。

日本茶道注重事先准备,茶道师会精心布置茶室,摆放道具,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茶道更注重茶艺师的表演和技巧。

在中国茶道中,茶艺师通常会展示一些技巧和独特的动作,以及茶艺手法的独特之处。

4. 茶的种类和品味日本和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叶有所不同。

日本茶道以绿茶为主,而中国茶道则更注重各种茶叶的多样性,如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等。

此外,在品味茶叶时,两国茶道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日本茶道强调茶的味道和口感,注重品味每一种茶叶的独特之处。

而在中国茶道中,品味茶叶更关注茶的香气和气味。

5. 文化内涵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日本茶道强调的是“和”(wa)的精神,即追求和谐、平静和纯粹的心灵状态。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更注重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包括宗教、哲学、诗词等方面。

茶道被视为中国哲学的象征,茶艺师通常也会通过诗词和音乐来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

总结起来,日本和中国茶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在设施和道具的选择上,还是在礼仪和流程的执行上,两国茶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有哪些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有哪些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有哪些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和中国茶道有着众多不同,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一)茶道的思想内涵不同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儒、释、道为一体,三者互相补充,从而使中国茶道广博丰富,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都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禅宗思想,具有相对浓厚的宗教仪式色彩,并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茶道推崇“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认为通过饮茶可以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则崇尚“茶禅一味”的境界,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理念,规劝人们要和平相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二)茶道的美学理念不同日本茶道是在传承中华茶道的精神内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民族性格而发展出来的。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古朴、清寂之美。

中国茶道则更崇尚自然、融和之美。

这是因为中国茶道受到“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而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即便具有一系列的仪式,也主要是用于表演之时。

与之对应,在美学理念上追求以自然、和谐、清新、雅致。

(三)茶道的参与主体不同中国茶道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完全生活化,从宋代起大小城镇就广泛兴起茶楼、茶馆、茶亭、茶室,上至名流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茶道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更多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一种生活时尚。

在日本,插花、茶道是有教养、有品位的女子的必修课。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茶道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

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中国茶道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注重回甘体验,没有太多过于严格的规定性的礼仪规范。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中日茶文化同源而异辙,内涵近似而形式去远。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文化差异比较(一)茶文化史的起点不同。

中国茶文化史是从实用上升至精神文化的。

而日本茶文化史则是从精神文化推广至实用的。

茶味苦性寒,对于阳病热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茶的这一特性早被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发现。

所以,茶是被当做药首先被中国人所利用的。

开始时多被用于复方中的一味,后经陆羽宣扬,逐渐趁于单方利用,尔后茶抢占了中国第一饮料之首座。

唐以后,茶为文人所爱,文人们饮茶赋诗,进而使茶与诗得到了结合。

又加之中唐时金丹中毒卒故多发,人们从倾慕全属类“仙药”转至倾墓草木类“仙药”,使饮茶风习大盛,这一时期的茶诗中常把茶比做仙药。

由此,也给饮茶这一物质行为带上了精神文化的色彩。

之后,饮茶成了君子文人生活、教养的一部分而至今。

与此相反,茶在日本,一开始便是被作为高稚的精神文化。

茶被遣唐使带到日本以后,在天皇、贵族、高级僧侣之间流行起来,他们模仿中国丈人的样子饮茶赋诗,弹琴垂钓。

日本三大汉诗集中留下了许多崔峨天皇与空海、最澄等人一起品茶的足迹。

尔后13世纪经荣西(吃茶养生记》提倡,茶才开始在寺院里流行开来,以至十七世纪,茶在日本被大面积栽种之后,饮茶才普及及到了民间。

(二)左右茶丈化发展方向的动力不同。

中国茶文化是随着茶叶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的。

唐代的茶是经米、蒸、捣、拍、焙、穿、封七道工序而制成的粗糙的饼茶,由此,唐代的饮茶方式也是经炙、捣、眼、煮等程序的煮饮。

至宋,粗糙的饼茶被改造为精制的团茶,磨好的茶粉可以即冲即服,于是,饮茶方式也转变为冲饮。

再至明初,茶叶产蚤大增,制茶技术发展为炒制,工本下降。

由此,饮茶方式也变为泡饮而延用至今。

煮饮、冲饮、泡饮,中国饮茶方式随制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摒弃旧式,采用新法。

与此相反,日本饮茶方式的变是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史土的三次大的高潮而来的。

八世纪唐使带回了煮饮的方式,于是以弘仁茶风为代表的平安饮茶便来用了煮饮。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

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的区别一、内涵不同日本茶道内容简单,审美情趣要求不对称,是以不平衡为前提,日本茶道更突出了中国禅宗的苦、寂。

如在茶道中使用的茶碗,以姿态不正者为上,其碗口歪斜,表面凹凸不平,图案不对称,陶釉也不均匀;日本的茶道室内,故意在地上地下,开一些不对称的窗,着各样的色彩。

日本茶道既重精神又重形式,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规定程序,还很讲究着装,表现庄重、严肃。

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是:“和”,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和睦;“敬”,上下关系分明,有礼有节;“清”,茶室茶具的清洁,人心的清白;“寂”,茶事上恬静的气氛。

茶人们庄重的表情。

可见,日本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修身养性、参悟大道。

而中国的茶文化体现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多源合流,是以道家“五行和谐”与儒家“中庸原则”为前提,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广博,有发挥创造的空间。

中国茶文化重精神而轻形式,其基本精神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即“廉”,廉俭育德;“美”,美真康乐;“和”,和诚处世;“敬”,敬爱为人。

中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茶艺,茶艺的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

中国茶文化不太讲究着装,喝茶随意,不严肃、不庄重。

中国老百姓在家中会斟上一壶茶招待亲朋好友或一大早,在餐馆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悠闲的喝早茶等等。

二、构成要素不同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有5个方面,即茶食、点茶、茶花、建筑、道具。

所谓茶食是指一汤三菜,即大酱汤、凉拌菜、炖菜、烤鱼。

点茶是指风炉和地炉11月至第二年的4月使用地炉,5月至10月使用风炉。

茶花是指根据月份烹茶时插入的花。

1月乙女椿,2月菜花利休逝世纪念日2月28日,3月红乙女椿,4月牡丹,5月谷空木和大山忘,6月木天蓼、蓟,7月矢筈芒、女郎花、桔梗、秋海棠、御帘,8月玉紫阳花、金水,9月红芙蓉,10月樱蓼、秋海棠、秋麒麟草,11月白玉椿,12月薮椿。

建筑是指茶庭和茶室,相当于中国等候和品茶的地方。

道具有壁龛、烧水、添炭、点茶、茶事等大类。

中日茶道文化差异

中日茶道文化差异

中日茶道文化差异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茶艺与茶道无疑占据核心地位。

不过与脱胎于中国母体的日本茶道相比较,中国的茶道似乎显得薄弱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日茶道文化差异,希望对您有用。

中日茶道文化差异【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和、敬、清、寂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

但要一直到明代,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

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

他明确提出“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

“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

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

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

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中国茶道】廉、美、和、敬和韩国的茶礼一样,中国的茶道精神也有不同的提法。

中国虽然自古就有道,但宗教色彩不浓,而是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溶在一起,给人们留下了选择和发挥的余地,各层面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爱好选择不同的茶艺形式和思想内容,不断加以发挥创造,因而也就没有严格的组织形式和清规戒律。

只是到了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茶文化热潮的兴起,许多人觉得应该对中国的茶道精神加以总结,归纳出几条便于茶人们记忆、操作的“茶德”。

已故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专家庄晚芳教授在1990年2期《文化交流》杂志上发表的《茶文化浅议》一文中明确主张“发扬茶德,妥用茶艺,为茶人修养之道”。

他提出中国的茶德应是“廉、美、和、敬”,并加以解释: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具体内容为:廉——推行清廉、勤俭有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日“茶道”的差异
摘要: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它起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

无论是从茶事活动方面,还是从茶道基本精神和美学意境等方面来看,中日茶道在各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从这些方面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中日茶道差异产生的原因,还能看出中日两国的民族性格差异。

关键词:中日茶道差异
无论是从茶的起源到茶的发展来看,还是从茶的药用、祭祀、食用到饮用的功效来看,茶已经不再是只具有物质属性的东西了,而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并逐渐成为了修身养性的手段和参悟人生的精神工具。

随着饮茶的盛行,我们所谓的“茶道”就这样形成了。

一、茶室活动的不同
中国的茶道非常注重水、茶与茶具的结合,中国的茶具不仅要求外型美观,还要有实用性和艺术价值,茶具的选择对于茶的质量和茶者们品茶的心情至关重要。

日本人却认为造型精致又有艺术价值的茶具是不被看重的,他们认为那些看上去粗糙并带有瑕疵的茶具是最具有艺术价值的。

另外,在茶具色彩的选择上,中国的茶具色彩浓艳,而日本的茶具色彩淡雅,日本偏重于白色和青色,排斥浓烈的色彩,像赤色、黑色都是禁忌的颜色,在日本被认为是凶恶的色彩,在中国这两种颜色却是吉祥和沉稳的表现,而白色却是不吉利的颜色。

从这可以看出中国茶道重视的是物质和精神的结合,
而日本茶道只重视精神层面。

中日的茶室布局也所不同。

中国茶室注重的是和谐、平衡,主要受儒道思想的影响。

中国茶室的格局都显得很有章法,在茶具的摆放、外形以及茶室物品的摆设上都讲究协调一致,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这样的布局主要是为了消除人们的烦恼和疲劳而精心设计的。

日本的茶室却不讲究对称,日本的茶者们主要是借这种不平衡的格局来向人们展示矛盾的人生。

另外,中日茶道差异的重要标志在于是否有书法的摆设,日本茶道中没有书法就不是茶道。

二、茶道基本精神的不同
林治先生认为,茶学大师庄晓芳提出的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廉美和敬”不足以全面了解茶道的内涵,于是他提出“和静怡真”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而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作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

中国茶道的“和”与日本茶道的“和”都有和谐、平等之意,但中国茶道的“和”在儒家思想中指“中庸之道”,在道家思想中指“天人合一”,在佛家思想中指“禅茶一味”,而日本茶道中的“和”就是指主客之间的和谐、平等。

“静”是道家的主张,是“清静无为”的意思,正所谓“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①。

据《封氏闻见》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

”②修禅需静心,摒弃一切杂念。

所以在茶道中,“静”
是不可缺少的精神工具,它不但可以净化心灵,还能与自然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而日本茶道中提出的“敬”与中国茶道的“静”同音,但不同义,日本茶道中的“敬”指尊重、敬爱,在茶道中指主客之间的互相敬互动,还指茶者们对茶事活动中的所有事物的尊敬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爱。

“怡”是指人们在茶道中所追求的快乐感受,是区别日本茶道“清”的重要标志。

不同身份的人在茶道中的感受不同,像诗人,用茶作诗;僧人们用茶悟道;而百姓们却通过茶道悟人生。

无论是哪一种人,他们都能在茶道中获得心旷神怡的感受。

日本茶道的“清”所体现的是佛家的思想,“清”本身有干净,整洁的意思,这里不仅指饮茶的环境,还指茶具的干净以及水的清纯,茶人们将其引申为人们内心中所追求的清净之感。

“真”是中国茶道追求的最高境界。

中国茶道中的“真”不仅指事物的本源,还指对待茶事活动的态度认真,对待他人的态度真诚。

旨在通过茶道告诫人们要用真心看世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而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是“寂”,在梵语中指“静寂”“和平”“静稳”,在佛典中被用作“死”“涅槃”“无”的意思。

③万物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是“无”,整个世界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周而复始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渴望达到的终极目标,人们希望在茶道中寻求“净”的心灵。

三、美学理念的不同
茶道起源于中国,却发展于日本,就茶道美学而言,在中国称
其为“美的哲学”,在日本则称其为“美的宗教”。

中国茶道由于受古典美学的影响,茶者们一直在追求着这样一种独特的美学意境:
“圣心常虚静,玄鉴照本真。

物我相玄会,美自由心生。

”④
这首诗体现了佛家的虚静之心,道家的“道可道,非常道。

”和儒家的“天人合一”。

中国的茶道将美学与儒、道、佛的思想相融合在一起,达到中国茶道美学的最高境界。

日本的茶道美学所追求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所追求的就是这种美学意境:
“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

雪底有春草,携君山里找。

”⑤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日本茶道美学与佛教相结合的思想,在主张佛教的虚幻美与现实美的同时,又强调了由茶道悟出的人生态度,这是与中国茶道美学所不同的。

另外,中国茶道美学讲究茶者在茶事活动中的形态美、气质美和神韵美,还强调事物的整体性,无论是环境、动作技巧还是茶艺的程序,都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美感。

而日本茶道美学强调的是“幽玄”“自然”和“静寂”,日本茶者们通过茶道给人们创造了既自由自在又静谧神秘的空寂美和自然美。

三、总结
从中日茶道的差异中,不仅了解到了产生差异的原因,还看出
了两国的民族性格差异。

从茶具色彩的选择上能看出中国的民族性格具有红色的热烈和黄色的明朗,日本的民族性格具有白色的淡雅又有青色的内敛;在茶室布局上能看出中国国民的精行俭德,落落大方同时又兼有保守的性格,而日本国民的性格却是细腻深沉、温文尔雅,同时具有创新的精神。

注释:
②出自《饮之语》的第25页
③出自《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第s1期
①④⑤出自《中国茶道》的第97页、194页、193页
参考文献:
[1] 《饮之语》[m]民俗文化编写组编.北京:华龄出版社,2004.1
[2] 程汝.《中日茶文化之比较》[j].2011年第s1期
[3] 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4
作者简介:杨芳,出生于1989年12月30日,女,汉族,辽宁省新民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习专业为课程与教学论(对外汉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