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传承方式对比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

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有何区别茶道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因此在实践方式、形式和意义上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区别。
一、历史背景的不同日本茶道(茶道)起源于中国,但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体系。
茶道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在日本的发展则起源于鎌倉时期(12世纪末至14世纪)。
在中国,茶道主要强调茶的煮沸、冲泡和品尝,将茶作为一种饮品进行享受。
而在日本,茶道更多地强调精神、礼仪、和谐与内心修养。
二、意义和目的的差异中国茶道注重专业技艺的传承和茶的品质,强调茶叶的种类、产地和烹饪方法。
中国的茶道活动通常是一个以茶叶为中心聚焦茶品味和鉴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品味和欣赏的体验。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更加注重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茶道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
茶道强调平和、谦逊、与自然的和谐,借由茶道修身养性,达到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三、仪式和礼仪的区别中国茶道通常以品茶为主,讲究的是茶的品味与品质,一般在专门的茶室或茶坊里进行。
茶道师会根据所选用的茶叶进行冲泡和倒茶,然后与参与者共同品尝。
而在日本茶道中,茶道师强调茶道的全过程,从准备茶具、点燃火炉、盛茶、献茶、旅馆礼仪等细节都要遵守一定的仪式和礼仪。
此外,日本的茶道还注重客人与茶道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注重的是一种和谐共处的情感沟通。
四、茶具和用具的差异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具种类较为丰富,陶瓷茶具、紫砂壶和玻璃杯等不同的材质器皿,能够凸显茶叶的特点和品质。
而日本茶道中,更加注重茶道师的修行和茶具的精致制作。
日本的茶道强调茶具的质朴、素雅与纯粹,茶具通常以竹、陶瓷或铁器为材料,形式简约而朴实。
综上所述,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在历史背景、意义和目的、仪式和礼仪、茶具和用具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
虽然它们都以茶为媒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和文化表达有所差异。
中国茶道更加注重茶的品质和品味,而日本的茶道则更加注重修身养性和与自然的和谐。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文化

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文化茶道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对茶叶的热爱与尊重。
虽然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都注重茶的制作和品饮,但两者在细节和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一、茶道的起源与发展茶道起源于中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国人最早将茶叶制作成饮品,并将其作为一种仪式性的行为进行饮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发展出了多个茶道流派,如宋代的茶禅一味和元代的煎茶道。
而日本茶道的发展主要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茶道在日本被称为“茶道”或“茶神道”,起初是由日本僧侣将茶叶和烹饪方法从中国引入,并将其纳入僧侣修行的一部分。
随后,茶道逐渐成为贵族和武士阶层的文化活动,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仪式。
二、茶道仪式的不同在中国茶道中,茶艺师会按照特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制茶和品茶。
一般而言,中国人更注重茶叶的制作过程和技术,强调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在茶艺师制茶后,他们会将茶品倒在茶席上,让客人品尝。
中国茶艺师还会在茶具和茶杯上融入自己的创意和审美观点,以展现茶道的美学价值。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更加注重仪式和心境。
茶道的仪式被认为是一种冥想的方式,通过净化和静心的仪式来净化身心。
在茶道中,茶艺师会按照特定的程序来制作和品饮茶叶。
他们会重视茶具的摆放和姿势,并追求简洁和萧瑟的美感。
日本茶道也非常注重与客人的互动,茶艺师会细心关注客人的需要和反应,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最好的茶。
三、茶道对文化的影响茶道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其他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茶道对文人墨客的影响尤为明显。
许多文人都钟爱品茶,将茶作为创作和思考的伴侣。
他们常常在茶座上与友人交流、讨论,并以此激发灵感。
茶道也对中国的文学、绘画和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了文人雅士追求自我修养和智慧的重要目标。
而在日本,茶道对和风艺术、建筑和花道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茶道的简洁和优雅要素被运用到日本建筑中,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茶道还与日本传统的花道艺术结合,形成了一种精致的装饰美学。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区别在哪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区别在哪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茶道作为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传承方式、仪式形态、茶道精神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
本文将就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展开阐述。
一、传承方式的区别中国茶道的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即老师传授给学生。
师徒关系在中国茶道中相当重要,师傅会教导学生关于茶艺、茶文化和茶道精神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学生需师傅亲自示范,反复演练,直至熟练掌握。
这种传承方式注重实际操作,追求技术的精湛。
而日本茶道的传承方式则更注重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修养。
学生在学习茶道之前,需要接受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茶道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仪式的细节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茶道背后的深层意义,并在实践中体验其中的禅意。
二、仪式形态的区别中国茶道重视的是庄重、典雅的仪式形态。
一般来说,中国茶道的过程是由主持人掌握全局,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茶艺表演中,主持人要先给客人们送上精美的茶具,然后进行茶叶烹制、茶水倒注和品茶等环节。
整个过程讲究分寸和端庄的姿态。
而日本茶道则更注重简洁、自然的仪式形态。
日本茶道的核心是“道”,强调通过茶艺仪式与自然和谐相融。
在日本式茶道中,主持人会以小手势、微笑和沉默来展现出一种内敛的美感。
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宁静静谧的氛围,让品茶者感受自然与心灵的联系。
三、茶道精神的区别中国茶道注重于分享和交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情感的表达。
茶道师徒间的互动是传承茶道精神的载体,通过学习茶道,人们可以感受到家庭、友情与师徒之间的温暖和深厚的情感。
中国茶道强调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倡导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观念。
而日本茶道则更注重内省和个人修养。
日本茶道强调自我反省,通过茶道修行,人们可以达到个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日本茶道中,追求的是一种禅宗般的体验,超越世俗的纷扰,寻找内心的安宁。
结语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在传承方式、仪式形态和茶道精神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

中国茶道和日本的区别茶道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无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然而,尽管二者都以茶为核心,但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之间的不同之处。
一、仪式感的差异中国茶道,又称为“茶艺”,强调的是“礼乐尚和”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的传统茶道中,茶艺师会通过独特的仪式来展示茶的制作和品饮过程。
茶席的布置、器具的使用以及动作的规范都被严格要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礼仪。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道更注重的是“至简至美”的审美体验。
日本茶道追求的是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追求自然的简约之美。
茶道师傅以精湛的技艺展示出茶具的精美和自然之美,注重的是从内心中感受和体会茶的意境。
二、茶具风格的差异中国的茶具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都会对茶具的设计和制作产生影响。
中国的茶具通常以瓷器为主,其设计注重的是形状的多变和装饰的繁复。
传统的中国茶具往往具备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件茶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
相比之下,日本的茶具风格更加朴素简约。
日本的茶碗、茶盘等茶具通常以陶瓷制作,追求的是简单自然的形状和纹理。
茶具的装饰通常简洁而精致,展现出一种极简主义的美学理念。
三、茶道表演的不同中国的茶道表演通常由茶艺师来完成,茶艺师通过一系列独特的动作和仪式来展示茶的品饮过程。
茶道表演强调的是仪式感和礼仪之美,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庄严和宁静的氛围。
与此不同,日本茶道通常采用一种称为“茶事”的形式进行。
茶事是一种集合艺术表演、品茶和社交的仪式,通常在茶室中进行。
茶事注重的是整个仪式的氛围和流程,茶道师傅通过音乐、舞蹈和艺术表演来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四、茶与文化的不同价值中国人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被视为促进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增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元素。
中国的茶道更强调的是茶的功夫和茶艺的技巧,追求茶的品质和口感。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异同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异同茶道,作为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独特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对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
虽然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都以茶为媒介,但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从历史渊源、仪式形式、茶器传统和哲学思想等角度对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异同进行论述。
一、历史渊源中国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即茶文化的萌芽阶段。
在随后的唐宋时期,茶道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以功夫茶、煮茶和薄茶为主要形式的茶道。
而日本茶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的平安时期,当时茶被作为一种药物传入日本,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崇尚美学与禅学的仪式。
因此,中国茶道更注重茶的烹制技艺,而日本茶道则更强调禅修与礼仪之美。
二、仪式形式中国茶道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功夫茶、煮茶和薄茶。
功夫茶注重茶叶的冲泡工艺和品尝,强调茶的色、香、味;煮茶则是将茶叶直接煮沸,供宴会或家庭使用;薄茶则是以独特的手法冲泡和享用优质的绿茶。
相比之下,日本茶道以薄茶为主,包括茶事、点茶和表千家等流派,注重茶道仪式的精致和细腻。
三、茶器传统中国茶道注重茶器的制作与使用,造型丰富多样,以紫砂壶、盖碗、扁壶等为代表。
在中国茶道中,茶器被视为一种艺术品,其制作和雕刻要求精细严谨,讲究匀称和自然流畅的线条。
而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茶道具的朴实和简约,以茶碗、茶杓和茶匙为主要茶具,强调茶道器具与自然的和谐。
四、哲学思想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茶文化的传承、烹制技艺的掌握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中。
在中国茶道中,茶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载体,强调茶与人的和谐相处。
而日本茶道的哲学思想则更强调禅修和寂静的内心状态,追求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美感和境界。
综上所述,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历史渊源、仪式形式、茶器传统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中国茶道重视技艺的研习和茶器的制造,注重茶与人的关系;而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礼仪和修行,以及与自然的和谐。
无论是哲学思想还是仪式形式,两者都蕴含着对茶与生活之间独特的理解与表达,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鉴赏视角和文化体验。
中日茶道的异同

点茶前
入室前: 沐手净心
进入茶室: 览挂轴、插花、风炉等
亭主出现
炭点前: 生火、备水
尝点心: “怀石料理”、生鲜等
水沸
点茶前: 点茶或沏茶、奉茶汤
欣赏茶具
答谢离开
严谨的“宗教”式 修炼
3、参与者不同
中国茶道具有民众性
日本茶道具有典型性
中日茶道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两者的传承方式不同
两者的思想体系不同
中日茶道的异同
茶的本质 茶道的内涵 中日茶道的异同
中日茶道的异同
中日茶道概说 中日茶道的区别 中日茶道的相同点
一、中日茶道概说
“茶道”由唐代陆羽所创立,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是中国茶文化的次生产物。
“日本的茶道是中国茶道之子。”
仓泽行洋先生(日本茶道学会会长)
二、中日茶道的区别
烹茶器具不同
表现形式不同 参与者不同
课后思考
中国茶对日本茶文化产生了什么样深刻的影响?
两者的传承方式不同
中国人以不断创新的方式丰富着茶道
日本民族“守固怀旧”保留 了中国宋代禅院点茶方式
两者的思想体系不同
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融儒、道、佛为一体
日本茶道其核心思想是“禅”, 以“和、敬、清、寂”为“四规”
二、中日茶道的相同点
1.中日茶道都是“礼”的重要表达形式。 2.中日茶道都是将“和”所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1、烹茶器具不同
中国茶道器具依茶依人选配
日本茶道器具有严格规定
2、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茶道轻松随意, 气氛和乐,不拘小节;
日本茶道,在茶室建筑, 茶具、烹点技法、服饰, 动作等方面,规定细致
飞石
蹲踞
室外露地——通向茶室的媒介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

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茶道是日本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两国的茶道实践中,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介绍日本和中国茶道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文化的独特之处。
1. 历史渊源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艺,由中国僧侣最早将茶的种植和饮用方法传入日本。
日本茶道的发展借鉴了中国茶道的基础,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
2. 道具与设施在日本茶道中,使用的道具和设施非常精致。
例如,茶室通常建在自然环境中,简洁而有质感的室内装饰,清水石、花草盆景等都是常见的元素。
而且,茶具也非常重要,通常由独特的陶瓷器皿和手工艺制品制成。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注重更多的是庄重和华丽。
茶艺师通常会选择华丽的茶具,以及刻有龙凤等图案的瓷器。
中国的茶室也更注重装饰和室内设计,以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
3. 礼仪与流程茶道的礼仪和流程在两国间也存在差异。
日本茶道注重事先准备,茶道师会精心布置茶室,摆放道具,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茶道更注重茶艺师的表演和技巧。
在中国茶道中,茶艺师通常会展示一些技巧和独特的动作,以及茶艺手法的独特之处。
4. 茶的种类和品味日本和中国茶道中使用的茶叶有所不同。
日本茶道以绿茶为主,而中国茶道则更注重各种茶叶的多样性,如龙井茶、普洱茶、铁观音等。
此外,在品味茶叶时,两国茶道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日本茶道强调茶的味道和口感,注重品味每一种茶叶的独特之处。
而在中国茶道中,品味茶叶更关注茶的香气和气味。
5. 文化内涵茶道不仅仅是饮茶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体现。
日本茶道强调的是“和”(wa)的精神,即追求和谐、平静和纯粹的心灵状态。
相比之下,中国茶道更注重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包括宗教、哲学、诗词等方面。
茶道被视为中国哲学的象征,茶艺师通常也会通过诗词和音乐来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
总结起来,日本和中国茶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无论是在设施和道具的选择上,还是在礼仪和流程的执行上,两国茶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对比

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对比茶道是一个深受中日两国文化影响的重要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都注重茶艺和茶道礼仪,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对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进行对比,并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一、历史渊源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茶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而日本茶道则起源于13世纪的宋元时期。
中国茶道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为后世的茶文化奠定了基础。
而日本茶道则是由日本僧侣武者带回本国,并经过不断发展演变而成。
两国的茶道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下逐渐形成独特的特点。
二、艺术流派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艺术流派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茶道较为注重茶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追求茶的香气和味道的最佳状态,强调自然与和谐。
而日本茶道则更加注重仪式感和精神意义,从茶道具、服饰到礼仪规矩都有严格的规定。
茶道被赋予了更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美的敬畏。
三、礼仪与仪式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礼仪仪式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
中国茶道注重茶艺的传承和品味,茶席通常简洁而朴素,注重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中国茶道更注重以茶会友,以平等和谐的方式对待客人。
而日本茶道则更加强调仪式感,茶席的布置和座次都有严格的规定。
日本茶道礼仪繁复,强调主人与客人之间的尊卑和宾主关系。
四、茶具与茶艺茶具在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茶具注重器型的精美和材质的考究,尤其以紫砂壶和青瓷杯闻名于世。
中国茶道的茶艺追求独特的品茶技巧和艺术表现,注重茶和水的相互作用。
与此不同,日本茶道讲究朴素和精致,茶具的制作精工细致,以手工制作的陶瓷器和竹制茶筅为主。
日本茶艺强调茶道具的整体协调和和谐美感,以及茶席的布置和茶道主持人的动作和姿态等。
五、精神内涵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在精神内涵方面也有所不同。
中国茶道追求的是自然的真、善、美,注重茶与自然的融合,强调茶的气质和人文精神。
中国茶道强调茶的“清、和、静、净”,注重茶文化的修身养性和自我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茶文化传承方式之比较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中日茶道的起源与文化内涵的论述,对中日茶道的传承制度以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日茶道在文化表达方式及传承方式上的不同。
关键词:中日;茶文化;传承;比较
茶在日本称为茶道,而在中国普遍称为茶艺,一个“道”与“艺”在表面上来看都是表达茶的艺术形式,而深层来看还是有区别的,中国的茶艺和日本的茶道都有着一定的规程仪式,但从同一性上来看,中国茶艺的程序与仪式都偏向表演形式,为了表演而做,许多并不符合人体最舒适的手势与动作,而日本茶道虽然源于中国,但经过民族文化的熏陶产生了属于日本民族独特茶道形式。
在学习日本茶道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我们所认为标准规范的动作,到了日本茶道中并不需要,需要的是舒适且方便的动作,与对日本茶道规范、程序繁琐的印象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改观。
中国的茶是以水泡茶,传统意义上来讲的“茶”在我看来其实是泡出茶树叶滋味的水,而日本茶道中的抹茶更加看重人与茶叶的关系。
茶叶经过加工形成茶末,茶末混着水经过一系列的程序经过口腔进入人体内,这才是最原也是最亲近的与茶对话的方式。
虽说日本茶道现如今比中国的茶艺发展的好,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
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由于日本人崇尚严格遵循传统;中国人守规矩,但崇尚突破。
因此上,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茶道,被很好地传承下来,为我们研习中国唐宋茶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标本。
奈良初期日本派往唐朝的遣唐僧将茶种带回日本种植,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
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
唐代陆羽着茶经之后,品茶就由寺院走向民间,出现了文人茶。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
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平安
中期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从南北朝到室町中期,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
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
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
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村田珠光[1]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2],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
日本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
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
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
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
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
日本茶道讲究典雅、礼仪,使用之工具也是精挑细选,品茶时更配以甜品。
茶道己超脱了品茶的范围,日本人视之为一种培养情操的方式。
日本茶道源之于中国,可是如今要想一睹中国茶道之风采,恐怕还非去日本不可。
是为现今茶人因之努力而使之改观。
中国中日两国在茶文化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日本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道,而日本茶道的发祥就与中国的文化熏陶戚戚相关。
日本将茶道与流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使日本茶道在现代社会中维持强大的生命力,并继续得到稳健的发展。
中国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更好地传承茶道文化。
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
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
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
但它的“四规”、“七则”[3]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
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
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
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
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
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
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如上所述,日本茶道来源于中国,但自成体系,并通过家元制度得以很好地被传承下来。
中国的茶道虽然内容博大精深,形式百花齐放,可是在传承的制度上不尽完善。
我们应该加强茶道传承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形成一些特定的程序,让人们有章可循;并提取中国茶道真正的精华,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推广宣传的力度,让它深入人心。
同时,结合学校教育,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里开设中国茶道等传统文化课程。
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时期学习需求,逐步加强茶道历史、礼仪等的学习,将茶道所体现的优良品质传授给他们,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兴趣。
尽管中日两国茶道在起源、发展及文化内涵上不尽相同,但茶道作为一项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是值得两国进行继承和发扬。
日本将茶道与流派、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使日本茶道在现代社会中维持强大的
生命力,并继续得到稳健的发展。
中国作为日本茶道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更好地传承茶道文化。
对中国茶道文化的传承,我们应积极使之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从青少年开始抓起,提高他们对中国茶道的兴趣和认识;同时推广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其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社会功能,提升国民的文化修养,并让民众自觉承担起传承优良文化的责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发展上百花齐放,但在单一文化的单向发展上并没有做到追求更高,从神农尝百草,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茶文化发展,中国的茶文化本应有属于自己一套规范的茶道流程,然而无论茶文化在上述的时期内发展的多好,但最终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
一些中国的茶人会选择去日本、韩国学习茶道,但两国的茶道均源自中国,我们在未来能做的不仅是丰富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是把属于中国自己的茶文化做精,这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村田珠光: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
/link?url=q6W2r-n0gQ_tq5KesfSARhYsC7aXVxUbda7nRyKv18xed yb1XH3rWwt7-mz-qfLCk9sJ58xSP2NY16d-bEPB4a
[2]千利休: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
/view/83734.htm
[3]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
“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
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view/10508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