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合集下载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

大关县人民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一. 加强管理,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良1.履行对住院患者的根底护理职责(1)、医院要负责住院患者的根底护理效劳。

要为护士提供根底护理效劳创造工作条件,包括人力设备等。

医院要向社会和患者公开根底护理效劳工程、工作内容和收费标准。

要标准效劳语言和效劳礼仪。

(2)、履行护士义务和护理职责。

护士要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效劳,确保根底护理落到实处。

优先保障对危重患者、大手术后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顾。

(3)、医院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当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2.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积极探究护理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1)、扁平化护理管理机制。

护士长协同护理部工作,落实行政查房制度,缩短管理半径,进步工作效率。

(2)、优先临床的鼓励机制。

根据科室护理岗位的专业工作内涵、技术含金量、风险程度和工作量,以及责权利统一的原那么,科室合理制定划分全院护理工作的专业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确保高技术含金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岗位获得相对高的报酬,稳定科室护士队伍,促进护士合理流动。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效劳理念,完善临床支持中心建立科室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根据病人需求及优质护理效劳需求,适时购置添置新型的护理用具和设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进步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

4.充实临床护士队伍,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形式(1)、科室要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护士装备到达“优质护理效劳示范工程检查标准〞的要求,满足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2)、护士队伍的数量和构造合理,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安排护士,控制辅助科室护士数量,最大限度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置。

(3)、护士人数配置与科室病床使用率、病人周转率相符,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可以保证患者晨晚间护理及其他生活照顾、病情观察/巡视、治疗护理和安康教育的需要。

(4)、护士排班形式以连续、平衡、层级、责任为原那么。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戴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戴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戴茜发布时间:2023-07-05T04:40:17.350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7期作者:戴茜[导读]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

方法:以急诊患者为样本,样本量为108例,参与调查的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各样本通过数表法完成组别划分,即前瞻组、基础组,均有54例样本,前者方案是前瞻性护理质量模式,后者方案是基础护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统计安全事件。

结果:经各方面完成急诊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有差异,前瞻组均高于基础组,(P<0.05)。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21000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管理中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

方法:以急诊患者为样本,样本量为108例,参与调查的时间为2022年3月-2023年3月,各样本通过数表法完成组别划分,即前瞻组、基础组,均有54例样本,前者方案是前瞻性护理质量模式,后者方案是基础护理模式,观察护理质量,统计安全事件。

结果:经各方面完成急诊护理质量的评估,结果有差异,前瞻组均高于基础组,(P<0.05)。

安全事件统计后结果有差异,前瞻组低于基础组,数值为3.70%、18.52%,(P<0.05)。

急救时间统计后有差异,前瞻组短于基础组,(P<0.05)。

结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落实后可规避安全事件,保证急诊护理安全性,且能提高急诊效率,改善急诊科患者预后,建议急诊科使用该方案。

关键词:急诊科;反应时间;安全事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急诊科承担危急重症患者的急救工作,此类工作专业性强,各危急重症患者在体征稳定后仍有较多并发症,部分并发症有可预防的特点,这就对急诊护理提出较高要求[1]。

基础护理主导角色为护士,各护理内容落实后由护士自主完成检查,有事后护理的特点,无法预防各并发症,仍使急诊科患者面临较大风险[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则属于事前护理内容,此方案以急诊科护理为聚焦点,能优化护理流程,保证急诊科患者得到安全护理,可规避安全事件,保证急诊科患者就诊安全性[3]。

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

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

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是指将护理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期质量管理、过程质量管理和终末质量管理。

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前期质量管理
1. 制定质量标准体系:首先需要明确护理服务的各个质量环节,确定质量标准,并将其规范化。

这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参与,共同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质量标准。

2. 培训和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技能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质量标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

3. 风险评估:对可能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评估,包括人员、设备、环境、技术、服务流程等,提前预防和规避风险。

二、过程质量管理
1. 监控和反馈: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持续进行质量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同时,将质量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促进其改进。

2. 质量控制小组: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和评估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实施。

3. 患者反馈:重视患者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服务。

三、终末质量管理
1. 质量检查:在服务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确保护理服务达到预期质量标准。

2. 总结和改进:根据质量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总之,护理质量管理三段论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不断优化质量标准、加强培训和教育、完善监控和反馈机制、重视患者反馈等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Sep 30(17)
等安全管理类;发药时间种类错误、无菌物品污染、 检查延误、标本采集延误等规章落实类以及丢失文 件、患者财务、环境卫生不合格等其他类不良事件的 监督和记录,总结并分析原因,改善以减少类似事件 发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应急反应时间。 指患者进 入急诊科到得到完善相关检查,完成分诊,转入专业 科室进行专业救治的时间。 (2)护理不良事件[4]发生 率。 包括患者跌倒、扭伤、烫伤、误吸等安全管理类; 发药时间种类错误、无菌物品污染、检查延误、标本 采集延误等规章落实类以及丢失文件、患者财务、环 境卫生不合格等其他类。 (3)护理满意度。 患者出院 前,采取问卷的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满 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总 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 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 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行 t 检 验,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行 χ2 检验,P<0.05 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应 急 反 应 时 间 比 较 观 察 组 应 急 反 应时间小于 30min 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长于 60min 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常规组患者 应 急 反 应 时 间 明 显 高 于观察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年 1 月~2018 年1 月于我院急诊科抢救的 100 例患者为 研 究 对 象 ,其中 2016 年 1 月~2017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患者设
为常规组,2017 年 1 月~2018 年 1 月收治的 50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以及前瞻性护理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目的:研究和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50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B组(50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

结果: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标签: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效果护理质量管理是以事后控制、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寻求满足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专家、护理学界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

本研究讨论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组两组,A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2±4.3岁,体重50~62kg,平均体重52.4±3.6kg;B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4±4.1岁,体重51~63kg,平均体重53.7±3.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B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接诊后,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的准备[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鼓励护理、医疗、管理等多部门共同 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形成合力。
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和意见, 将其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的考虑范畴。
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与
通过激励机制和培训措施,提高护理 人员的参与意愿和能力。
持续改进
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机制
通过定期评估、反馈和调整,不断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规范。
护理人员短缺
全球范围内,护理人员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在保证日常护理工 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开展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采取的对策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护理 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前瞻性思维能力,使 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统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通过制定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和 方法,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提供明 确的指导和依据。
实施并持续改进优化方案
将优化方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持续跟进实施效 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确保优化措 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患者参与度和满意度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健康指导等方式,增强患者的健 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参与度和满 意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机制
促进医院发展
适应医疗改革需求
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医院建立良 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患者信任度,进而促 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护理质量的要 求越来越高,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能够帮 助医院适应改革需求,提升竞争力。
0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原 则
预防为主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注重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和持续改进,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 信息、护理过程和结果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针对性措施,防止不良事 件的发生。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医疗行业中,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护理质量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要求,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疗机构的需求。

因此,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1. 转变管理理念的必要性1.1 市场竞争加剧的压力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成为吸引患者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医疗机构的需求,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迫在眉睫。

1.2 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现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服务。

他们希望得到更加人性化、细致入微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通过转变管理理念,实施前瞻性的护理质量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2. 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2.1 提高护理质量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注重预防,通过对护理过程的全面评估和规范化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制定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标准,可以减少医疗差错和不必要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2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强调团队合作和沟通,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命令与执行的管理方式,强调护理人员之间的平等合作和信息共享。

通过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特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2.3 增加持续改进的机会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强调持续改进,通过对护理流程的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可以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需求。

3. 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的策略3.1 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标准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护理流程和标准。

护理流程应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和病情特点进行定制,确保护理程序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5例各类急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55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分析两组各自的抢救成功率与分诊准确度。

结果:经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护理抢救成功率与分诊准确度数据发现,研究组护理抢救成功率与分诊准确度均较高,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研究发现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093-01急诊科大多为病情危急、疾病复杂、疾病分类众多、抢救时间短等患者,因此为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临床对于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指一种新的护理工作模式,能够优化护理工作与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

前瞻性护理主要运用科学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在后果没有发生之前解决问题,从根本上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为了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我院2018年2月~2018年7月进行治疗的55例各类急诊患者进行研究,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8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5例各类急诊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55例患者分别分为对照组(27例)与研究组(28例)。

对照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最大年龄99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为(70.49±5.88)岁;其中,5例心力衰竭患者,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例呼吸衰竭,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例休克患者,3例脏器官功能衰竭患者,5例急性腹痛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二)、质控的方式
1、主要是检查科室的工作质量 2、质控流于形式,浮在面上 3、体现不了护理专业和专科质量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三)、从护理记录、护理查房看护理质量存在的问 题
把护理常规当护理记录:如
1、鼓励患者表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告知患者及家属起床时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避免体 位性低血压
注病人结局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六)、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根本原因分析 2、缺乏应用科学方法(PDCA、FMEA、RCA) 3、缺乏循证依据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一)、护理的定义
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高级护理实践
是基于证据的和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实践活动。关注 和改善影响患者临床成效(全部症状/体征/指标)和 健康结局,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 医疗护理服务。
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 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 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 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 意外事件(烫伤/走失、擅离院/自杀)的预防和处理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操作程序(SOP)
定义:SOP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准操作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 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 规范日常的工作。
1、质量建设 2、质量检查/评价 3、质量持续改进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组织建设
护理部-科护长-病区护长三级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顶层设计、前瞻性 临床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
三级质控网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3、予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骨突处受压
4、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输液速度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四)、标准建设方面存在问题
1、工作标准和专业标准建设欠缺 2、通常用检查标准或质控标准替代工作标准或专业标准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五)、质量评价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科学和基于数据的质量评价 2、检查护理工作标准,不能体现临床护理质量,缺乏关
1、质量建设:制度建设
核心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 建立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工作指引/应急预案 患者管理制度(入院/出院、探视/陪伴、随访/膳食、临终) 临床科室风险管理制度(安全转运/药品/安全用药/手术安全核查/
投诉纠纷/事故处理制度/压疮跌倒坠床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等)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 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一)、质控文化
1、把质量管理简单理解成质控 2、质控人员的眼睛看着护理部的检查标准,而不是病人 3、标准里更多的是护士的工作,缺乏对病人结局的关注 4、重视护理操作技术,注重操作的考核,忽略护理效果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2、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定位):
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三步曲的第二步 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PDCA、RCA 质量评价是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 有标准才有质量评价 评价标准: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完善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病人身上的实际效果) 培训讲求科学合理的方法(护理查房、医护一体化查房是提高护
士能力的有效方法)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资源和环境建设
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 建立正能量的工作环境 用“6S”管理环境 各种标识清晰规范 药品/物品/设备/用物的供应和质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1、质量建设:文化建设
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的区别,十 大安全目标)
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前瞻性,质控前移,强调责任护士一级质控 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体 报告/分享文化 信任与被信任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三、护理的作用:
南丁格尔战场救护
1、死亡率44% →2 %
- - 安全
2、残疾率95% →15%
- - 疗效
3、伤员亲吻身影
- - 感受
---《唤醒护理》作者张中南---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四)、所谓“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包含三层意思:
1、临床护理的方向是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2、JCIA认为:医疗护理质量是增加良好结局的可行性及降
1、质量建设:素质/能力建设
素质和能力是质量建设的基本保证 培养护士把规范变成习惯,把“指引”“常规”“职责”转化为对每一
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 训练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学习、思考、反思、自学 建立以岗位晋级相适宜的护士培训系统(分层培训) 要坚持以满足病人需要为核心(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技术用到
低不良结局的可行性 3、改善患者生命指标(指标/体征/症状)的可测量和或衡量
性(用数据提供改善的证据)
患者满意度调查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概念
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 者安全的文化;通过管理者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 前瞻性干预临床护士的服务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 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