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

大关县人民医院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要求一. 加强管理,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良1.履行对住院患者的根底护理职责(1)、医院要负责住院患者的根底护理效劳。
要为护士提供根底护理效劳创造工作条件,包括人力设备等。
医院要向社会和患者公开根底护理效劳工程、工作内容和收费标准。
要标准效劳语言和效劳礼仪。
(2)、履行护士义务和护理职责。
护士要对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效劳,确保根底护理落到实处。
优先保障对危重患者、大手术后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顾。
(3)、医院逐步解决依赖患者家属或者家属自聘护工承当患者生活护理的问题,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2.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积极探究护理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1)、扁平化护理管理机制。
护士长协同护理部工作,落实行政查房制度,缩短管理半径,进步工作效率。
(2)、优先临床的鼓励机制。
根据科室护理岗位的专业工作内涵、技术含金量、风险程度和工作量,以及责权利统一的原那么,科室合理制定划分全院护理工作的专业岗位、层级岗位和绩效岗位,确保高技术含金量、高风险和高工作量的岗位获得相对高的报酬,稳定科室护士队伍,促进护士合理流动。
3.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效劳理念,完善临床支持中心建立科室要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根据病人需求及优质护理效劳需求,适时购置添置新型的护理用具和设备,减轻护士的劳动强度,进步患者满意度和护理工作效率。
4.充实临床护士队伍,科学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形式(1)、科室要充实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护士装备到达“优质护理效劳示范工程检查标准〞的要求,满足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2)、护士队伍的数量和构造合理,严格限制非护理岗位安排护士,控制辅助科室护士数量,最大限度保障临床护理岗位护士配置。
(3)、护士人数配置与科室病床使用率、病人周转率相符,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可以保证患者晨晚间护理及其他生活照顾、病情观察/巡视、治疗护理和安康教育的需要。
(4)、护士排班形式以连续、平衡、层级、责任为原那么。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一、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
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二)、质控的方式
1、主要是检查科室的工作质量 2、质控流于形式,浮在面上 3、体现不了护理专业和专科质量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三)、从护理记录、护理查房看护理质量存在的问 题
把护理常规当护理记录:如
1、鼓励患者表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2、告知患者及家属起床时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避免体 位性低血压
注病人结局
一、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六)、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问题
1、缺乏根本原因分析 2、缺乏应用科学方法(PDCA、FMEA、RCA) 3、缺乏循证依据
二、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
(一)、护理的定义
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
(二)、高级护理实践
是基于证据的和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实践活动。关注 和改善影响患者临床成效(全部症状/体征/指标)和 健康结局,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 医疗护理服务。
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 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 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 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
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二、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
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综 述・护理信息系统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Applying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of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in nursing administration王艳红,李继平W ang Yanhong,Li Jiping(Nursing College of Huaxi Clinical Medical Center of 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610041China)摘要:就近几年来护理信息系统在我国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介绍了护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成本核算以及护理综合信息管理等信息软件的应用,并对国内正在初步建立的护理专家系统、医院护理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远程护理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计算机Abstract:it summarized th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applying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nursing administr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It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software,such as the nursing quality,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nursing cost accounting and nursing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Meanwhile,it introduced briefly about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rimarily established professional nursing system,hospital integrated nursing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2 tem,and telenursing system and so on.K ey w ords: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ursing administration;computer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493(2005)2A-0189-02 信息技术与医疗活动的密切结合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产前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前区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产前区收治的175例患者为观察组,均给予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并选择前一年度收治的175例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意外事件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外跌倒、药品使用错误、高危药物外渗、运送至产房时机不当以及医源性皮肤损伤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前区采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可积极避免临床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产前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249-02产前区是医院妇产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所面对患者人数众多,并且急诊病例数量较大,使得其医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产前区意外事件及医疗纠纷等发生率相对较高[2]。
我院自2015年1月起,在产前区采用了前瞻性护理管理模式,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产前区接收前瞻性护理管理的175例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前一年度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175例患者为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20~38岁,平均(27.6±2.8)岁,孕周34~41周,平均(36.4±1.5)周;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21~36岁,平均(27.9±2.5)岁,孕周33~41周,平均(36.7±1.3)。
两组孕妇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产前区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均应用前瞻性护理管理方案,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配置情况相同,观察组患者的管理实施方法如下。
①建立双线分层管理模式:首先根据岗位配备情况将12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3层,均包括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与责任护士各1名。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

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研究护理质量管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逐渐成为关注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我们将介绍该模式的基本原理和特征,并对其与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区别进行分析。
我们将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方式以及在急诊科中预期的效果。
通过分析相关数据、调查和研究结果,我们将支持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我们将讨论该模式实施和推广中可能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一、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概述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护理质量的预测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的质量。
该模式的概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护理管理理念,实现了对护理质量的动态监测与评估。
其次,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和分析护理数据,从而帮助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干预和改进措施。
此外,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以与急诊互联网相结合,实现急诊患者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救治效果和患者安全性。
通过120急救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加强急诊救治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急救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优化使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因此,前瞻性信息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提高急诊科护理管理质量的措施和效果(一)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急诊科护理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急诊科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疲劳和失误。
急诊科病患情况复杂多样,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对护理水平要求较高。
《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南》

发生,并将患者的意外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针对高危、高风险因素制定清晰 的护理工作标准操作规程。
9.5运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监控临床护理质量。
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评价指南
项目
评价标准
衡量要素
结果
改进措施
追溯效果
{续L二、改善评价体系,调整护理质量管理 模式
9.2正确认识质控的概念、内涵和方法。规范并控制护理行为遵循医嘱、诊疗护 理常规和技术规范;控制高危因素;控制临床治疗护理成效和患者结局,增进 良好结局,减少不良结局;慎独,确保护士自身护理行为的准确、安全、及时、 有效。
9.3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种护理工作标准操作规程(SOP)。有覆盖临床医疗护理
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有重点部门、关键环节、薄弱环节的质量管 理标准。有专科专病护理常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诊疗护理指南等。对 制度、常规、规范的管理规范,有制定、审核、批准、发布、修订、作废等有 统一流程。
8.4改进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①以医院及护理目标战略,建立并动态调整护
理工作/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②选择有护理敏感度的成效指标,建立临床护
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③以患者结局为导向,追踪患者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质量;
④建立护理服务效率和效益指标评价护理质量。
8.5根据医院发展战略和护理方向设置各类护理质量指标的权重。
12.改革临床护士 工作模式
12.1落实管床责任制。原则上每个护士分管患者(床)数不超过8人。
丿东 省医 院临 床护 理服 务评 价指 南项目
评价标准
衡量要素
结果
改进措施
追溯效果
一、强化医院责任,完善保障措施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目的:研究和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 组(50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B组(50例,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
结果:A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质量、病区安全质量、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诊内科应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患者护理的每一节点均作出了细致的前瞻性安排,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专业、科学的医疗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标签: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应用效果护理质量管理是以事后控制、质量检查为主要方法,发现并纠正问题,达到控制临床护理质量的目的。
寻求满足当前护理服务需求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已成为护理专家、护理学界临床试验中面临的主要任务[1]。
本研究讨论了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的应用价值,选取2012年~2014年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A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下面将本组研究进行详尽汇报: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 组和B组两组,A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0.2±4.3岁,体重50~62kg,平均体重52.4±3.6kg;B组患者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1~70岁,平均年龄51.4±4.1岁,体重51~63kg,平均体重53.7±3.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研究意义。
1.2 方法B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接诊后,护士立即给予患者心电图监护、吸氧,做好分诊治疗及护理的准备[2]。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11-30T00:50:38.517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1期作者:陈丹[导读] 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陈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急诊内科上海 202150【摘要】目的:研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急诊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要十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结论:针对急诊内科患者来说,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使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因此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急诊内科;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引言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急诊内科患者而言,在具体的护理工作面临很多方面的风险因素,或者安全隐患等等,急诊内科本身也是护理任务比较重的科室,涉及多种类型的疾病种类和抢救患者,因此要高度重视护理质量护理有效性的提升,这样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其抢救成功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到前瞻性护理管理,进一步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心得,着重工作患者的预见性护理管理,切实解决各类风险因素或者不确定性的问题,进而充分体现出护理工作的安全可靠和高效,为患者疾病进程的有效加快提供必要的保障,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近一年时间内所收治的90例急诊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模式所呈现出的应用价值,现针对具体情况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中一共涉及90例患者,是我院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接收的急诊内科患者,在患者中包括男性41例,女性49例,最小年龄34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64.35±1.38)岁,其中38例为中风,22例为心梗,20例为急腹症,有10例其他疾病患者;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5例,针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单项选择题:一、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A. 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的文化;B. 通过管理者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临床护士的服务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模式;C.以上都是;二、质量管理三步曲包括哪些?A.质量建设、质量检查/评价、质量持续改进;B.质量检查/评价;C.质量持续改进;三、质量建设的组成?A.组织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B.标准建设、素质/能力建设、资源和环境建设;C.以上都是;四、质量评价内容?A.结构质量评价;B.过程质量评价、结果质量评价;c.以上都是;五、SOP即标准操作程序的定义?A.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B.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C.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六、什么是结果质量评价(终末质量评价)?A.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B.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安全、疗效、感受);C.评价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安全、疗效、感受);答案:1.C 2.A 3.C 4.C 5.A 6.B课件:大家好,今天我讲的是《建立以病人结局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今天这节课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护理质量管理存在问题一、从质控文化上来看1、把质量管理简单理解成质控2、质控员的眼睛看着护理部/检查标准,而不是病人3、标准里更多的是护士的工作,缺乏对病人结局的关注4、重视技术,注重技术操作及考核,忽略护理效果二、从质控的方式上来看1、主要是检查科室的工作质量2、质控流于形式,浮在面上3、体现不了护理专业和专科质量三、从护理记录、护理查房看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把护理常规当护理记录,比如1、(我们参加的护理查房,大部分的病人都会有焦虑,所以都要)鼓励患者表达心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那这类病人焦虑是从何而来,是大家都应用了焦虑评分表SAS评价出来?)2、告知患者及家属起床时动作轻柔,循序渐进,避免体位性低血压3、予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骨突处受压(现在也有很多文献指出,使用气垫床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翻身时间,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翻身计划)4、严密观察血压变化,控制输液速度(严密观察,具体是多久观察一次,护理记录单上具体记录,看到血压的具体数据变化,也就是体现是否真正做到了严密观察,控制输液速度,具体是?滴/分?)四、标准建设方面存在问题1、工作标准和专业标准建设欠缺2、通常用检查标准或质控标准替代工作标准或专业标准五、质量评价方面存在问题1、缺乏科学和基于数据的质量评价。
所以国家医院管理质控中心在2016年出版《护理敏感指标实用手册》包括13项护理敏感指标。
敏感指标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从敏感指标入手,有助于管理者以点带面进行重点管理。
2、检查护理工作标准,它不能很好地体现临床护理质量,缺乏关注病人结局。
六、质量持续改进方面存在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追踪,分析,改进。
如1、缺乏根本原因分析2、缺乏应用科学方法(PDCA、FMEA、RCA)3、缺乏循证这堂课的第二部分内容:如何理解以病人结局为导向首先我们来复习两个概念一、护理的定义:诊断及处理人类对各种现存及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二、高级护理实践:是基于证据的和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实践活动。
关注和改善影响患者临床成效(全部症状/体征/指标)和健康结局,保证病人得到持续的、安全的和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三、护理的作用: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南丁格尔战场救护(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开始时,英军医疗救护条件非常低劣,伤员死亡率高达44%。
报纸披露了这些事实,国内哗然。
南丁格尔主动申请担任伤员的护理工作,率领三十八名护士奔赴前线,独自开拓现代战地护理事业。
)1、死亡率44% →2 % --安全2、残疾率95% →15% --疗效3、伤员亲吻身影--感受(南丁格尔建立了护士巡视制度,每天夜晚她总要提着风灯巡视病房,一夜间巡视的路程有七公里。
每当她手持风灯走过长街,身影所到,士兵们以亲吻她的身影来表示自己的崇高敬意,并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唤醒护理》作者张中南---四、所谓“以结局为导向”的护理,包含三层意思1、临床护理的方向是患者安全和良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JCIA(国际医院)认为:医疗护理质量是增加良好结局的可行性及降低不良结局的可行性性3、改善患者生命指标(指标/体征/症状)的可测量和或衡量性(用数据提供改善的证据),改善结局。
我们来看两张患满意度调查表,左边这张是网上搜索出来比较常见的,临床比较常见的满意度调查表,基本具备有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等选项,是关注病人对医生、护士的工作结果的判断。
而右边的满意度表,比如。
都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更多地关注以病人的感受,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更人性化。
也就是当前国家卫计委倡导的: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活动。
第三建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首先,来了解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概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建立系统安全和患者安全的文化;通过管理者对系统安全性的监控、前瞻性干预临床护士的服务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一种管理模式。
我们要树立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理念,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目的是从系统上、组织体系、工作机制上建立一个不容易出错的系统。
1、护理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
是依靠医生、护士在临床的踏踏实实服务做出来的。
2、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把护理质量做出来。
依靠安全的治疗、护理、良好的护患沟通、适时的健康宣教、出院随访指导等。
3、增加患者治疗护理的正向结局,减少负性结局。
4、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通达检查来促进、督导、纠偏、评价质量-----达到提高护理质量。
二、通过质量建设、质量检查/评价、质量持续改进三个方面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三步曲)首先了解一下质量建设中的组织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务部/质控科◆护理部-科护长-区护长三级管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顶层设计、前瞻性,制定了职责、工作计划◆临床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建立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文化建设◆建立患者安全文化(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十大安全目标,医疗安全与患者安全的区别)◆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如我院建立危重病人的风险评估单、压疮评估单、管道评估单、跌倒-坠床评估等,对于高位患者采取防范措施。
◆前瞻性,质控前移,强调责任护士一级质控◆护士是质量管理的主体◆报告/分享文化◆信任与被信任质量建设中的制度建设(举例说明)核心工作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建立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工作指引/应急预案患者管理制度(入院出院探视陪伴随记膳食临终)临床科室风险管理制度(安全转运/药品/安全用药/手术安全核查/投诉纠纷事故处理制度/压疮跌倒坠床预防报告处理制度等)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意外事件(烫伤走失擅离院自杀)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制度质量建设:标准建设--标准操作程序(SOP)1、定义:SOP即标准操作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
2、SOP的精髓:把一个岗位应该做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和精细化,使得任何一个人处于这个岗位上,经过合格的训练后都可以很快胜任该岗位。
3、SOP的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用更通俗的话来说,SOP就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质量建设:素质/能力建设◆素质和能力是质量建设的基本保证◆护士把规范变成习惯,把“指引”“常规”“职责”转化为对每一个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要学习,要思考,要反思,要自学◆建立以岗位晋级相适宜的护士培训系统◆要坚持以满足病人需要为核心(从关注技术本身到关注技术用到病人身上的实际效果)◆讲求科学合理的方法(护理查房、医护一体化查房是提高护士能力的有效方法)资源和环境建设◆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建立正能量的工作环境◆用“6S”管理环境◆各种标识清晰规范◆药品/物品/设备/用物的供应和质量质量管理三步曲的第二步: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定位)◆质量评价是质量管理PDCA的“C”◆质量评价是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有标准才有质量评价◆评价标准:循证医学证据,不断更新完善质量评价/检查(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结构质量评价、过程质量评价、结果质量评价结构质量评价--是对构成服务结构质量的基本内容的评价,评价组织是否具备充足资源,以提供良好的治疗和护理照顾。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临床科室质量管理组织)◆医院设施/设备/环境◆人力配备◆政策/方针/程序/工作模式◆标准的建立◆技术规范/流程/指引/制度从护理质量的源头出发,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
以以往的工作过程和结局中的不良事件为指标,指引今后工作,分析原因,找出对策,为的是引导护士今后“努力不出差错”。
而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乃是高护理质量的坚实保证。
过程质量评价--是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执行诊疗常规/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技术常规/规范/指引的执行◆管理制度/流程的执行◆用药/处置的适当性◆医疗护理记录及管理◆健康教育/出院追踪◆无菌技术/医院感染控制◆执行的同质性结果质量评价(终末质量评价)--是评价医疗护理行为活动,评价医疗护理过程中各环节/技术的质量关注患者结局,让患者获得良好效果(安全、疗效、感受)◆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心理/社会)◆患者知识/态度/行为改善◆患者满意度◆再入院率◆平均住院天数◆医院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质量评价/检查(建立质量评价指标)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第七章,共6节36条监测指标:(包括7类指标:住院死亡类指标、重返类指标、医院感染类指标、手术并发症类指标、患者安全类指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医院运行管理类指标)2、医院各项质量评价指标:(护理工作指标:查对制度落实合格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急救设备器材及药品完好合格率专科护理质量指标--ICU护理、血透护理、手术护理、急诊护理等)质量管理三步曲的最后一步:质量持续改进1、全员参与2、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改进活动①开展项目管理②开展QC小组活动③质量专案改善活动④成组计划⑤6S管理。
3、持续改进项目来源于质量指标分析结果,来源于管理需求,来源于临床需要,来源于病人需要4、改变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①消职能小组,用项目管理小组替代②职能小组的工作分流:日常工作由护士长负责管理,根据医院工作需求成项目管理小组5、护理部根据医院存在的质量问题成立项目管理小组,自上而下6、科室根据科室存在的问题开展QC活动或质量专案改善,自下而上7、循证护理:如泌尿道感染的预防(目前我们一般多久更换尿管?曾经就有一位中国的护理专家向国家的护理专家提了一个关于多久更换导尿管的问题,当时国外的护理专家觉得我们中国同行们很具备科研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