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支撑数据库设计_尹永钊
应急联动数据库系统设计

1 引言
城 市应急联动指挥 系统 是建立在 大量 的基础数 据之上 的,
档等数据 。
()基 础信息 :各 应急联 动单位 用于应 急处置 的各类 基 1
础业务数据。
基 础数据经 过采集 、处理 、标准化 、传输 、存 储 ,形 成数 据 资源 库 ,为应 急系 统提供 了高效 的分析 、决策 、交换 、共享
()空 间信 息 :包括矢 量地 图 、遥 感地 图及 地名 、街道 2 路 、门牌号码等数据 。 ()事件信 息 :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预测预警信息 、
的数 据环境 ,配合先 进 的数 据查询 方法 和手段 为领导决 策提
危 险源视频监控信息 、指挥协 调信息等 。
()预案库 :城 市各类 突发公共事件 的处 置预案 ,包括 : 4 文本预案和数字预案。 () 案例库 :国内外 突发公共 事件典 型案例 ,可 以为应 5 急事 件 的处 理提供有效 的参照系 ,充 分吸 收历史 事件 的经 验
业 部 门建设和 维护 ,公 用 的全 市基础 数据库 由市 应急指 挥 中 心建设和维护 。所有 的数据库都通过 数据传输 系统连接起来 ,
Ab t a t Eme g n y r s o s aa a e s se i h aa s u c h t e lw t l tp so me g n y i c d n o n e , sr c : r e c e p n e d t b s y t m st e d t o r e t a d a i al y e fe r e c n ie t e d we h t I c n p o i e t u c in fso a e t a r vd o f n t s o t r g ,ma n e a c , er v l t t t a o me g n y r s o s n o ma in r s u c s I i o i t n n e r ti a,sai i l fr e r e c e p n e if r t e o r e . t s e sc o t e b s f t e e r e c e p n e c mma d p afr .T i r ce p o o e t o fh w t l n f r e r e c e h a i o h me g n y r s o s o s n lt m o h s a t l r p s s a meh d o o o pa me g n y r - i o s o s a a a e s se i tg ai n o it b td if r ai n r s u c so a h l k g n t t r vd h e e s r u p r p n e d t b s y tm, n e r t fd s i u e n o o r m t e o r e f c i a e u i op i e te n c s ay s p o t o e n , o o ect e re c rs o s o f r h i me g n y e p n e c mma d t y n. Ke r s me g n y r s o s d tb s d sg y wo d :e r e c e p n e; aa a e; e i n
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资源调度与路径规划算法研究

应急救援系统中的资源调度与路径规划算法研究应急救援系统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设计的一种管理和调度系统,它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调动有限的资源,有效救援受灾人员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资源调度和路径规划算法在应急救援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提高救援效率,优化资源利用,提升应急救援系统的响应能力。
资源调度是应急救援系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灾害发生时,救援资源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地调度资源非常关键。
资源调度算法主要有三种:静态资源调度算法、动态资源调度算法和混合资源调度算法。
静态资源调度算法是在灾害发生前进行资源调度的一种方法。
它根据历史数据和经验规则,预先计划和分配救援资源。
静态资源调度算法优势在于可以提前合理安排资源,并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优化。
然而,它的缺点是无法应对突发事件,无法灵活动态地调度资源,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够灵敏高效。
动态资源调度算法是根据实时情况对救援资源进行调度的一种方法。
它根据灾害发生时的情况和需求,动态地分配资源,更加灵活高效。
动态资源调度算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但也需要实时监控和更新资源和需求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混合资源调度算法是将静态资源调度算法和动态资源调度算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它既考虑了灾害发生前的资源分配,又能在灾害发生时及时调整资源分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优化效果。
路径规划算法是在应急救援系统中对救援路径进行规划和优化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用于确定救援人员和救援车辆的最佳行动路径,以达到最快速和最高效的救援效果。
路径规划算法主要有三种:最短路径算法、最优路径算法和动态路径规划算法。
最短路径算法是路径规划算法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它能够求解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最短路径算法主要有迪杰斯特拉算法和弗洛伊德算法。
迪杰斯特拉算法适用于单起点到多终点的路径规划问题,弗洛伊德算法适用于多起点到多终点的路径规划问题。
最短路径算法简单高效,但可能无法考虑其他因素,如交通状况和资源利用率。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在消防灭火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研究与探索·工艺流程与应用
大量的有毒气体,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也增加了人员疏散和火灾扑灭的难度。在一些大城市中, 由于土地资源较为紧张,所以出现了大量高层建筑,在 建筑物中包含楼梯井、电梯井、垃圾井和电缆井等。一 旦发生火灾了,烟气会通过这些井传递到各个楼层,加 快火势蔓延速度,对人们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2.3 火灾扑救困难
GIS 系统的应用能够为数据计算和地理规划展示提 供良好的平台。GIS 系统发展速度较快,使硬件产品得 到了普及,通信网络不断优化和完善,GIS 系统在诸多 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一系统被应用到 各行业中,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智慧交通方面。目前,我国交通压力大幅度提升, 通过 GIS 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交通情况进行及时疏导和分 流,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车辆运行效率。(2)农业领 域资源管理方面。GIS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行业中。 未来也会逐渐应用于农作物监控、精细农田和农作物产 量评估等诸多方面。(3)监控和跟踪方面。将通信技术、 GIS 技术和定位技术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实现对目标的 有效跟踪和监控。例如,可以实时查询救援指挥中心的 位置和救援车辆所在位置,还能够通过视频地对救援行 动的状态进行了解,通过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救 援人员作出相应的决策,提高救援效率,保障人们的生 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城市火灾特点 2.1 安全疏散困难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构建与优化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构建与优化目前,城市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一,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中,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应急救援的有效工具。
一、GIS在城市应急救援中的应用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分析、处理、显示地理信息数据的技术。
它可以将地理信息数据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更方便地管理和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可以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运行模式和提高应急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
这个体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开:1. 实时资源分配GIS可以将资源分配与实际需求建立联系,高精度地收集数据并整合资源清单,自动化与优化资源的分配。
例如,在应急情况中,GIS可以监测所有资源,包括警车、救护车、消防车等,并将其与事故现场的地理信息相匹配,以确定该资源的位置并分配给最近的救援人员。
2. 应急响应计划在建立城市应急救援体系时,GIS也提供了一些应急响应计划的功能,方便救援人员通过地理信息数据查询最合适的救援方案。
救援人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对路线进行分析,找到最优的路线,确保救援车辆可以最快到达现场。
3. 现场指挥GIS技术可以轻松地将所有相关信息整合到一起,并通过电子地图等形式向指挥中心显示。
这种方式可以使现场指挥更具可操作性,高效,精准和及时的将指令传递给救援人员和车辆。
4. 应急演练GIS技术可以将应急演练中救援车辆的行驶路线、地形和建筑物集成进入地理信息表,以确定弱区域和障碍物,并验证响应计划的实际性。
通过演练,人们可以了解哪些资源可利用、哪些需求紧急、以及在根据现场调整计划方面的敏感性和成本。
二、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优化当前,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不乏成功的案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这些问题包括:1. 数据共享问题建立完整的、实用的、普遍可行的基于GIS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需要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通常是由不同部门收集和保存的。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提高城市的应急管理能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系统设计和实现两个方面,介绍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
一、系统设计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功能:灾害信息的采集、存储和管理;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应急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应急响应和指挥;灾后评估和复原等。
此外,系统还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如快速响应、易于使用、可靠稳定等。
2.系统架构: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前端、后端和数据库三个部分。
前端主要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包括灾害信息的展示、应急资源的调度等;后端负责系统的逻辑处理和数据管理;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灾害信息、应急资源等数据。
3.数据采集与管理:城市应急管理系统需要采集和管理大量的灾害信息和应急资源数据。
灾害信息包括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地点等;应急资源包括救援队伍、医疗资源、救援设备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卫星遥感、社交媒体等途径采集,然后通过GIS技术进行处理和管理。
4.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利用空间分析和模型算法,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
通过分析地理数据、历史灾害数据等,可以识别出潜在的灾害风险区域,并提前进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5.应急响应和指挥:当灾害发生时,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可以快速响应,并进行灾害指挥。
通过系统的前端界面,可以实时展示灾害信息、应急资源等数据,并进行资源调度和指挥。
同时,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应急系统进行联动,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二、系统实现1.技术选型:在实现基于GIS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和工具。
常用的GIS技术包括ArcGIS、OpenLayers等;数据库可以选择MySQL、Oracle等;前端开发可以使用HTML、CSS、JavaScript等。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_以攀枝花市为例

87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方法研究杨培峰 尹 贵近年来随着地球环境的持续恶化,大规模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洪水、台风等不断发生。
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数量、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火灾、爆炸、工业灾害、公共卫生事故、工程事故等人为灾害性事件也频见报端,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极大损失,城市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城市应急避难所是指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与建设,带有一定功能设施,能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
同时由于灾后一段时间内,人们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无法满足正常的基本生活,应急避难所就成为较安全、可在灾后恢复阶段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过渡性场所。
1 编制的由来1.1 政策背景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从1980年代后期开始,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
近年来,国家日益关注城市安全的防范,如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①。
1997年12月29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②。
2003年7月1日第11次建设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1月1日起正式施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③。
2004年9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④,同年中国地震局印发了《关于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开始推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按照有关规划和标准,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将该类规划编制提到议事日程上。
1.2 国外防灾规划研究简述国外有关防灾避难的研究较多,其中以日本最为深入⑤。
日本已经从单项灾种的防灾管理体系转向多项灾种的“综合防灾管理体系”,继而又从“综合防灾管理体系”转向“危机管理体系”。
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应对灾害。
整个防灾体制与流程是:灾害对策本部通过防灾中心的声像系统、防灾行政无线通讯系统、受灾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分析,向灾害对策职员、有关各局发出指令,与东京消防厅、警视厅、其他道府县密切联系,发动公共机关、请求派遣救灾人员(包括自卫队),调配救灾物资救灾⑥。
2024版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

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contents •系统概述与目标•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关键技术应用与创新点•系统实施与运行效果评估•挑战与对策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目录01系统概述与目标城市应急管理现状及挑战现状当前城市应急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不足、部门间协同不够、预警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多,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建设目标与意义目标构建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应急资源的有效整合、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意义通过系统建设,提升城市应急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内外相关系统对比分析国内系统01国内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建立了应急指挥中心和相关系统,实现了对应急资源的初步整合和调度。
国外系统02国外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美国纽约市建立了先进的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应急资源的全面监控和调度,有效应对了多次重大突发事件。
对比分析03国内外系统在建设目标、技术手段、应用效果等方面存在差异。
国内系统应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提升系统建设的整体水平。
02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高效、智能、可扩展的系统架构。
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将系统划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应用层等,实现模块化、组件化开发。
支持跨平台、跨终端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和数据交换格式,方便与其他系统集成。
整体架构设计思路及特点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模块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环境、交通等各方面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通过数据传输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整合、挖掘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结合专家知识和智能算法,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建议。
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课件

广州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
背景介绍
广州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是为了提升城市安全和应急管理水平、满足市民安全需求而建设 的城市级应急管理系统。
系统架构
该系统采用了“一云二网三平台”的架构,即一个云计算平台、两个网络(通信网络和信 息网络)、三个应用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应急资源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
类型和数量的资源。
应急资源调配系统需要与各地区的应急管理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03
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送达救援物资。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为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提供 科学决策依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收集 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 决策支持。
应急决策支持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 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数据处理
利用高性能计算和并行处 理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 快速处理和分析,提取出 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挖掘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 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规律, 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云平台
构建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 统的云平台,实现基础设 施的共享和资源的动态分配。
云服务
通过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 计算、存储和网络服务, 实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 活性。
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通 过系统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灾情监测、预警和救援工作。
建设原则
统一规划、统筹兼顾
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城市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应遵循统一规 划、统筹兼顾的原则,既要考虑各区域的 特殊情况,又要确保整体上的协调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5期(总第231期)黑龙江交通科技HEILONGJIANG JIAOTONG KEJINo.5,2013(Sum No.231)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支撑数据库设计尹永钊,黄劼(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摘要: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是针对各种突发事件,通过事件类型和紧急程度的合理判断以及动态交通的实时诱导,提高城市交通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对于动态规划所需要的数据,必须通过整合,并建立合理的数据库。
系统利用ArcGIS 平台,采用了基于Shapefile 数据模型来设计和建立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的数据库。
由ArcGIS Engine 组件在面向对象的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中进行嵌入式开发来管理数据库。
通过系统需求分析,建立了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更好的实现了系统的功能。
关键词:应急通道;动态规划;ArcGIS 平台;图形数据库;属性数据库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3383(2013)05-0174-02收稿日期:2012-11-13作者简介:尹永钊,男,研究方向:城市交通应急规划;黄劼,男,教授,研究方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城市交通应急道路规划。
基金项目:成都市科技局科技支撑项目(10GGYB893GX -023)。
引言近年来,城市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紧急性,要求应急单位反应快速,能够及时到达现场,进行紧急处置。
事故发生时,各道路通行情况不一致,因此,如何选择通行道路,对救援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就是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规划出应急通道,确保应急部门快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处理的一种路径规划系统。
它基于城市交通信息数据库,实时提取交通道路阻塞率,通过优化算法,规划出最优路径,并对沿途路径实施智能管控。
这个系统的实现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应急的救援能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交通信息的数据库是该系统的支撑数据库。
系统中应急通道的动态规划,主要是依据道路的长度和阻塞率,然后通过改进后的Floyd 算法来实现。
对道路基本信息和阻塞率的管理,高效地存取各种数据资源,必须设计出一套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数据库。
该系统利用GIS 桌面软件对地图进行数字化管理,然后建立GIS 数据库,并利用ArcGIS Engine 组件在Visual Stiudio 中进行嵌入式开发。
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就是如何设计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的GIS 数据库。
1数据库的整体结构和内容首先对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根据系统应具备的功能,确定所需的数据库。
一是系统需要具备对规划出的道路进行显示的功能,所以必须建立图形数据库。
二是系统的优化算法需要提供道路的各种信息,要求建立属性数据库,便于对道路信息的管理。
数据库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道路信息、应急单位和事发地(包含在地理位置信息中)。
通过对这三项内容的处理,才能准确得出进行优化所需要的基本要素(道路的长度和实时阻塞率)。
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如图1所示。
2数据库的设计城市应急通道规划调度系统必须要能够实现快速查询事发地点,判别事故类型及等级,调度应急单位,并且要能够依据道路的实时信息规划最优应急通道。
本数据库包含图形数据以及相关属性数据。
系统的地图规划模型选取了成都二环内主要交通干道。
2.1图形数据库的建立通过对本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在地图数字化的时候选择ESRI 公司的桌面应用软件ArcMap desktop 对栅格地图进行处理。
通过ArcCatalog (ArcCatalog 是ArcGIS Desktop 中最常用的应用程序)来根据图层新建shapefile 文件,将各shapefile 文件放入数字化地图软件ArcMap 的图层框中,利用ArcMap 对栅格图像进行数字化。
首先下载成都市二环内主要干道的栅格图像。
把栅格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了“道路.shp ”的线程图,并保存。
将表示应急单位的点进行数字化,得到“应急单位.shp ”的点图层,再将表示事发地的点进行数字化,得到“事发地.shp ”的点图层,最后把这三幅图层在ArcMap 中保存为一幅图,图名为“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Mxd ”。
该图即成为图形数据库的组成部分。
图1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数据库的内容与结构2.2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城市应急救援系统的属性数据,反映了各实体的具体特征(如应急救援单位的类别、等级,城市交通道路的路长、道路名称、实时阻塞率,事发地的地理位置等信息)。
系统的基础部分为数据,合理设计组织数据是进行动态路径规划的核·471·第5期尹永钊,黄劼: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支撑数据库设计总第231期心。
对于描述城市交通信息的属性数据,要建立属性数据库,该数据库中主要包括:应急救援单位数据表,城市交通道路信息数据表,城市地理位置信息数据表。
(1)应急救援单位数据表设计在对紧急事件进行了判别后,需要动态调度响应的应急单位进行救援,根据此需求分析,对应急单位需要有类型判别和等级划分,并且为能及时调度相应单位,在数据表中也存储了应急救援单位负责人的信息等,其数据表设计如表1所示。
表1应急救援单位数据表字段名称类型长度描述Name Text50救援单位名称Type Text50应急类型Grade Short4应急等级Location Short4地理位置Person Text20负责人Contact Text50联系方式(2)城市交通道路信息数据表设计该系统是基于实时路况信息对应急通道进行了动态规划,路径规划算法中所选择的道路权重判别依据为路径长度和道路实时交通情况(即阻塞率),为了便于路径查询,在道路信息表中增设了选中道路字段信息。
在进行路径规划时,因其需要在内存中建立具有拓扑关系的地图,在道路信息表中增设了每条道路的起始点信息,数据表设计如表2所示:表2城市交通道路信息数据表字段名称类型长度描述Name Text50道路名称Rate Float13阻塞率Start_node Short4道路起点End_node Short4道路终点Length Short4道路长度Selected Short4选中道路(3)城市地理位置信息数据表设计城市紧急事件发生后,需要将其地理位置(即事发地)设置为动态路径的终点,本系统为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的模型研究,在设计事故发生数据表时,主要存储了一些地理位置信息(包含事发地位置),在今后的系统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各地理位置信息存储在一张表中,数据表设计如表3所示:表3城市地理位置信息数据表字段名称类型长度描述Name Text50地理位置名称Location Short4地理位置2.3数据库主要功能的实现本数据库是利用ArcObjects并结合Visual Stiudio编程工具和GIS数据库共同开发出来的。
通过ArcObjects中的P age LayoutControl控件编程可打开、保存和另存为mxd格式的图片文件,在管理系统中打开图层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mxd文件,可以直观显示出各道路和地理位置。
ADO(Activex Data Objects).NET是新一代的数据访问对象结构,支持工业标准技术OLEDB的各种数据源;ADO.NET采取离线式的数据访问方式,经由查询将数据结果放在用户端的Dataset;数据交换格式为xml利用Visual Stiudio中的OLEDB 技术访问该GIS数据库,即可实现数据库的功能。
3结束语城市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为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是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系统的支撑数据库,系统能将动态的实时道路阻塞率存储到数据库中,使系统的动态规划功能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1]杨艳.城市应急通道动态规划及调度系统模型研究[D].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2.[2]代修宇,程国忠.Floyd算法的改进与优化[J].西昌学院院报,2012,(3):63-65.[3]周玉文,张新,蒋宗礼,等.基于Arc GIS Engine组件二次开发供水管网GIS原型探讨[J].供水技术,2007,(6):38-40.[4]李晶,王耀强,包亮.运用ArcGIS9.0ArcMap进行内蒙古地质图栅格数据矢量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0,(9):118-119.[5]李学渊,李成尊,赵博.基于ArcGIS Engine的数据文件到Shapefile转换方法及其实现[J].国土资源遥感,2011,(9):156-160.[6]付炜.GIS属性数据库的关系模式分解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6):93-98.[7]李恒山,樊红.ArcObjects在地理数据建库中的若干应用[J].测绘通报,2006,(11):49-51.(上接第173页)的范围之内,过大的含水量或是过小的含水量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为了改善土质,可在土中掺入适量的煤灰粉以减少其塑性;三是为了提高土的防裂水平,并尽量降低其开裂机率,可在路面下运用碎石铺上一层过渡层;四是使用分层铺设法,由于石灰土凝结之时会出现裂缝,要解决该问题,只需再铺上一层即可极大的降低新层中裂缝出现的机率。
4.3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对策对于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需要注意五点,一是通过科学性的计算,使水灰的配比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同时为了确保水灰的均匀程度,应做好拌和工作;二是要以混凝土强度符合标准为条件,在应用水泥时对数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三是根据设计标准将水泥中的含水量控制在范围以内;四是为了降低水泥含水量的流失,应对水泥的凝结速度进行控制,同时还需做好水泥的养护工作;五是由于水泥在土质方面与石灰稳定土基一样,因而同样需要选择塑性指数不高的土进行改善,若仍不能符合标准,则可采取与石灰稳定土基相同的措施,在其中掺入适量粉煤灰。
5总结就公路工程施工而言,质量控制极为重要,其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更是不可忽视。
而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按照标准严格的完成每一项施工工序,还需要公路工程各方面人员的通力合作,如此才可最大限度的提高公路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1]伍来斌,张沈.路工程关键部位施工技术浅谈[J].科技创新导报,2011,6(32):345-452.[2]高远.浅谈公路工程路基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02):65-89.[3]贾远,李建平.公路工程施工当中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2(03):344-360.[4]王桠葶.公路工程施工中关键部位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01):241.[5]李军.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关键部位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12(04):542-62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