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案
一年级小古文阅读指导教案20篇

一年级小古文阅读指导教案20篇一、前言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小古文阅读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过程。
小古文作为汉字文化的精髓,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
编写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古文教案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如何设计小古文阅读指导教案1. 选择合适内容: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教案中的古文内容应当简明易懂,含义明确,不宜过于复杂。
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小学古文或者入门级的古诗词,如《悯农》、《静夜思》等。
2. 培养阅读兴趣:在设计教案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古文背后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对古文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阅读。
3. 引导阅读方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图画中获取信息,再配合简单的文字帮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
4.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在教案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文内容,例如“古文中的‘水’和今天我们所说的‘水’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5. 结合实际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将古文内容和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古文对于自己生活的启发和指导。
三、小古文阅读指导教案20篇1.《悯农》- 让学生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和辛苦劳作,培养学生的孝道情操。
2.《静夜思》- 带领学生感受夜晚的宁静与美好,启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3.《咏鹅》- 让学生欣赏古人对大自然生物的赞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之心。
4.《春晓》- 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启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5.《登鹳雀楼》-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志向和追求,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梦想有所启发。
6.《将进酒》- 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豪情,启发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淡泊和宁静,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态度有所启迪。
8.《望岳》- 带领学生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眷恋和执着,启发学生珍爱家乡和美好的家庭情感。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第一章:小古文简介1.1 小古文的定义:小古文是指文言文中的短篇经典作品,具有简洁、精炼、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
第二章:小古文的分类及特点2.1 寓言故事:以寓意深刻的比喻故事为主,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2.2 散文:以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主,文字优美,意蕴深远。
2.3 诗歌:以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为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4 笔记小说:以简短、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小古文的学习方法3.1 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小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3.2 翻译:对小古文进行准确翻译,理解其中的意义和道理。
3.3 分析:分析小古文的语言、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第四章:小古文教学设计4.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掌握小古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4.2 教学内容:精选适合学生的小古文作品,注意难易程度的适中。
4.3 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4.4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经典小古文解析5.1 《滥竽充数》:分析故事情节,讲解寓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5.2 《守株待兔》:通过故事讨论,使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5.3 《孔子见南子》: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5.4 《铁杵磨成针》:引导学生领悟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5.5 《狼和小羊》: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于思考的能力。
第六章:小古文阅读与鉴赏6.1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小古文内容的能力,注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6.2 鉴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小古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3 文化探究:通过学习小古文,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古文教案

1《口鼻眼眉争辩》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5、会读了吗?我们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句。
6、男生、女生交替读。
三、理解古文内容。
1、读了好几遍了,能读懂吗?(屏幕上同时出现白话文、文言文。
)看注释理解:曰、尔、谓、亦。
说说它们之中谁的本领最大呢?2、学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1)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
”理解“毫端”:形容像头发那样细微的东西。
“惟”:只有。
“当先”:排名第一。
师:瞧,眼睛认为自己的本领无人能比,细小的,遥远的,什么都能看清,天下第一的就是他。
他是多么的骄傲自满啊!谁来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2)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这一句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眉毛有什么本领呢,我们来看一下图。
师演示。
你看到了什么?(没有眉毛,脸就不像脸了,感觉特别怪)没想到大家认为什么也不会做的眉毛居然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呢,难怪他是那么自信满满的。
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3、这四个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服输,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再想想究竟谁的本领大?(他们各有各的用处,缺了谁也不行)4、没想到他们争辩了几千年的难题一下子就被你们解决了,真聪明。
这样吧,我们的头上除了口鼻眼眉还有耳朵呢,谁来充当耳朵劝一劝他们,让他们重归于好吧!5、学生试用白话文续写结尾。
师:你们说得都很在理,相信口鼻眼眉一定会再次和睦相处的。
老师也想试试当一回古人,把你们说的话变成文言文,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
出示:耳在一旁,目睹此辩,叹曰:“尔等莫再争也,世间万物,皆有其用,无谓乎高低。
”口鼻眼眉闻之默然,互视一笑。
师读。
四、分角色表演古文。
这篇古文不仅短小精悍,而且特别好玩,把我们脸分成了口鼻眼眉四个角色,让人读后若有所思。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古文的基本内容。
(2)学习并掌握小古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句式。
(3)通过分析小古文,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古文的意义。
(2)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帮助理解小古文中的难点。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小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古文基本概念:介绍小古文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小古文阅读方法:如何正确朗读、断句、理解小古文。
3. 小古文实例分析:选取适合初学者的短篇小古文,进行字词解释、句式分析、内容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小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小古文实例的分析与理解。
2. 教学难点:(1)小古文中的一些特殊字词和句式。
(2)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古文的基本概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古文。
5.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小古文朗读、翻译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小古文,巩固字词和句式。
2. 搜集其他小古文,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小古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选文。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增强文化底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选文。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增强文化底蕴。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3)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选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选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选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的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中的问题。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选文进行解读和分析,分享学习心得。
小古文教案

1.程门立雪教学内容:程门立雪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2.兄弟争雁教学内容:兄弟争雁原文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fán宜..”竞斗而讼sòng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译文从前有个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的人;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得到了雁就煮了吃..”他的弟弟争论说:“在地上舒缓走动的雁煮着吃好;飞翔的雁还是烤着吃好..”两人争吵到社伯那儿;请他分辨是非..社伯让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过后兄弟两人再寻找大雁时;那雁早就凌空飞远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兄弟争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兄弟争雁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兄弟争雁..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做事应当机立断;不要作无谓的争论;以致坐失良机..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3.郑人买履教学内容: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郑人买履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郑人买履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郑人买履..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做事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4.截竿入城教学内容: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截竿入城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截竿入城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截竿入城..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不要自作聪明..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教学内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译文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有远大理想与抱负..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小古文儿童启蒙课教案设计

小古文儿童启蒙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儿童对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儿童理解和运用小古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一些经典的小古文作品。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小古文的朗读音频或展示一幅小古文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
2. 学习小古文的基本特点(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PPT展示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如字数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等,引导学生认识小古文的独特魅力。
3. 学习小古文的写作技巧(2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小古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对仗、押韵等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写作特点。
4. 欣赏小古文作品(20分钟)。
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小古文作品,向学生朗读或展示,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5. 练习写作(30分钟)。
教师布置小古文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小古文作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有趣小古文初中教案

有趣小古文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汇和句式。
2. 通过阅读有趣的小古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文言词汇:如“吾、余、乃、矣、乎”等。
2. 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等。
3. 有趣的小古文选篇:《孔子见南子》、《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提问:同学们对文言文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有趣的小古文,大家期待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有趣的小古文选篇,注意理解文中的意思。
2. 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困惑。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吾、余、乃、矣、乎”等,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分析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古文选篇中的寓意。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文言词汇和句式,编写一个简短的小古文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佳作。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小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学生能理解小古文选篇中的寓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写有趣的小古文故事。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情景模拟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程门立雪教学内容:《程门立雪》【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
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
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2.兄弟争雁教学内容:《兄弟争雁》【原文】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fán)宜。
”竞斗而讼(sòng)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译文】从前有个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的人,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得到了雁就煮了吃。
”他的弟弟争论说:“在地上舒缓走动的雁煮着吃好,飞翔的雁还是烤着吃好。
”两人争吵到社伯那儿,请他分辨是非。
社伯让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
过后兄弟两人再寻找大雁时,那雁早就凌空飞远了。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兄弟争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兄弟争雁》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兄弟争雁》。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做事应当机立断,不要作无谓的争论,以致坐失良机。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3.郑人买履教学内容:《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郑人买履》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郑人买履》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郑人买履》。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做事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4.截竿入城教学内容:《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
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截竿入城》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截竿入城》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截竿入城》。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不要自作聪明。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教学内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译文】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
(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
”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
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
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ppt。
2.小老师示范朗读。
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
4.学生自由练读。
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
二、讲一讲。
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
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
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
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
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
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
三、演一演。
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
四、议一议。
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有远大理想与抱负。
五、教师总结。
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