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教案

合集下载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第一章:小古文简介1.1 小古文的定义:小古文是指文言文中的短篇经典作品,具有简洁、精炼、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等特点。

第二章:小古文的分类及特点2.1 寓言故事:以寓意深刻的比喻故事为主,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

2.2 散文:以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为主,文字优美,意蕴深远。

2.3 诗歌:以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为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4 笔记小说:以简短、生动、有趣的故事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小古文的学习方法3.1 朗读: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小古文的韵律和节奏。

3.2 翻译:对小古文进行准确翻译,理解其中的意义和道理。

3.3 分析:分析小古文的语言、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第四章:小古文教学设计4.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掌握小古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

4.2 教学内容:精选适合学生的小古文作品,注意难易程度的适中。

4.3 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4.4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经典小古文解析5.1 《滥竽充数》:分析故事情节,讲解寓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5.2 《守株待兔》:通过故事讨论,使学生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5.3 《孔子见南子》:分析孔子的人物形象,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5.4 《铁杵磨成针》:引导学生领悟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5.5 《狼和小羊》:通过故事讨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于思考的能力。

第六章:小古文阅读与鉴赏6.1 阅读理解: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小古文内容的能力,注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6.2 鉴赏分析:引导学生欣赏小古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思想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3 文化探究:通过学习小古文,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增强民族自豪感。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古文的基本内容。

(2)学习并掌握小古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句式。

(3)通过分析小古文,了解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古文的意义。

(2)学会使用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等,帮助理解小古文中的难点。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小古文与现代文的差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小古文基本概念:介绍小古文的定义、特点和价值。

2. 小古文阅读方法:如何正确朗读、断句、理解小古文。

3. 小古文实例分析:选取适合初学者的短篇小古文,进行字词解释、句式分析、内容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小古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小古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小古文实例的分析与理解。

2. 教学难点:(1)小古文中的一些特殊字词和句式。

(2)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小古文的基本概念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小古文,尝试理解文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讲解与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古文。

5. 实践与应用:学生进行小古文朗读、翻译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所学小古文,巩固字词和句式。

2. 搜集其他小古文,进行自主阅读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进行单元测试,测试学生对小古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古文。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选文。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增强文化底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选文。

(2)理解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3)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增强文化底蕴。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过程,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

(3)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选文,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选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选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的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文言文中的问题。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角度,对选文进行解读和分析,分享学习心得。

小古文教案

小古文教案

1.程门立雪教学内容:程门立雪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见程颐在洛阳;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但还是想学习;就去见程颐;见到的时候;程颐刚好在坐着打瞌睡..于是;杨时和一同前来的游酢一直站在那等..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下了一尺厚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程门立雪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程门立雪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程门立雪..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虚心好学..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2.兄弟争雁教学内容:兄弟争雁原文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fán宜..”竞斗而讼sòng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译文从前有个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的人;准备拉弓把它射下来;并说道:“得到了雁就煮了吃..”他的弟弟争论说:“在地上舒缓走动的雁煮着吃好;飞翔的雁还是烤着吃好..”两人争吵到社伯那儿;请他分辨是非..社伯让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过后兄弟两人再寻找大雁时;那雁早就凌空飞远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兄弟争雁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兄弟争雁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兄弟争雁..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后该怎么做这则寓言告诫我们:做事应当机立断;不要作无谓的争论;以致坐失良机..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3.郑人买履教学内容: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郑人买履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郑人买履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郑人买履..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做事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4.截竿入城教学内容:截竿入城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截竿入城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截竿入城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截竿入城..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不要自作聪明..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教学内容: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叹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hú之志哉”译文陈涉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有一天陈涉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愤慨叹息了很久;说:“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谁富贵了;可不要忘记老朋友啊..”雇工们笑着回答说:"你是个被雇佣耕地的人;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通过小古文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3.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积淀;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魅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难点:读通古文;了解故事内容;懂得道理..教学准备:学生分组搜集小古文的相关资料;并制作成PPT;准备讲解、表演..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读一读..1.小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小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ppt..2.小老师示范朗读..3.小老师引领下面同学逐句朗读小古文;注意读准生僻字字音..4.学生自由练读..5.小组汇报朗读;小老师评议..二、讲一讲..1.小老师借助注释;带领学生理解词义..2.学生质疑;小老师释疑解惑..3.学生分组讲讲小古文内容..4.分组汇报交流;小老师相机点拨..5.出示小古文翻译;学生自由读一读..6.小老师介绍相关故事背景、人物资料等知识;其他学生补充..三、演一演..1.小老师示范表演小古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2.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小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分组汇报表演;评议..四、议一议..小老师:学了这篇小古文;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要有远大理想与抱负..五、教师总结..小老师准备充分;讲解准确;指导到位;表演精彩..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良好..。

小古文儿童启蒙课教案设计

小古文儿童启蒙课教案设计

小古文儿童启蒙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儿童对小古文的兴趣,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儿童理解和运用小古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选取一些经典的小古文作品。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教学PPT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小古文的朗读音频或展示一幅小古文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韵味,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

2. 学习小古文的基本特点(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PPT展示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如字数少、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等,引导学生认识小古文的独特魅力。

3. 学习小古文的写作技巧(2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介绍小古文的写作技巧,如运用对仗、押韵等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写作特点。

4. 欣赏小古文作品(20分钟)。

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小古文作品,向学生朗读或展示,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5. 练习写作(30分钟)。

教师布置小古文写作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小古文作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小古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小古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有趣小古文初中教案

有趣小古文初中教案

有趣小古文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汇和句式。

2. 通过阅读有趣的小古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3. 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文言词汇:如“吾、余、乃、矣、乎”等。

2. 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等。

3. 有趣的小古文选篇:《孔子见南子》、《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提问:同学们对文言文有什么印象?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些有趣的小古文,大家期待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有趣的小古文选篇,注意理解文中的意思。

2. 学生分享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困惑。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吾、余、乃、矣、乎”等,并给出例句进行解释。

2. 分析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古文选篇中的寓意。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文言词汇和句式,编写一个简短的小古文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佳作。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的小古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文言词汇和句式。

2. 学生能理解小古文选篇中的寓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学生能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编写有趣的小古文故事。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情景模拟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小古文郑人买履教案

小古文郑人买履教案

小古文郑人买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郑人买履》这篇小古文;(2)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3)了解古代鞋子的种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学会通过查阅工具书和上网搜索,了解古代鞋子文化;(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做一个明智的人。

二、教学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郑人买履》这篇小古文;2.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其意思;3. 了解古代鞋子的种类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2. 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理解;3. 古代鞋子文化的研究。

四、教学准备:1. 小古文《郑人买履》文本;2. 古代鞋子图片;3. 字典、词典等工具书;4. 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郑国和古代鞋子的基本情况;(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味;(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3)学生上网搜索,了解古代鞋子文化。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享搜索成果,介绍古代鞋子的种类和特点;(3)讨论文中蕴含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明智的人。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郑人买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熟读《郑人买履》,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2)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个关于古代鞋子的短文;(3)思考现实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明智的人,并进行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文言文阅读评估:通过朗读和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郑人买履》的理解程度。

初中小古文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小古文试讲教案模板

初中小古文试讲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重点字词的解释与运用。

2. 课文的翻译与理解。

3. 课文中所体现的古代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古代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句式的分析与翻译。

3. 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课文大意。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 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翻译课文:让学生逐句翻译课文,讲解其中难点,确保学生理解。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7.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3.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正确率、书写质量、创新性。

3. 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知识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以上初中小古文试讲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培养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与刺猬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隋朝笑话集《启颜录》,是一则幽默讽刺的寓言小故事。

全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

这个寓言故事的主旨其实很简单,告诉人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被一次事情吓得乱了阵脚。

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其实很普遍。

因此,这篇寓言故事虽然简短,所能折射的却是很大的道理,值得人们深刻思考。

教学目标
1.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意、文意。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被一次事情吓得乱了阵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理解句意、文意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老虎的心情及动作。

一、活动导入,揭示文题
1.热身运动.
2.根据词语做动作
张牙舞爪摇头摆尾欢天喜地
3.古时候老虎叫什么?长虫是什么?老虫是什么?小虫是什么?
二、初读古文,了解文意
1.看图,观察刺猬和橡斗。

2.我读你演
强调“走”“肉脔”“而”“也”“乃”“云”在古文中的意思。

3.重点讲解“贤尊”
(1)对别人的父亲敬称为“贤尊”,那对别人家人的敬称还有哪些呢?
(2)另外,文言文中对自己家人的谦称:
我---鄙人,在下
本人父亲---家翁、家尊
本人母亲---家慈、家母
本人妻子---拙荆、内人
本人儿子---小儿、犬子
本人女儿---息女、小女
三、探讨笑话的笑点
1.你觉得本篇笑话中,哪几个地方引人发笑?
2.探讨中读文
笑点一:将刺猬看成肉丸子
预设1:老虎将刺猬看成是肉丸子,此时心情如何?试读
笑点二:如丧家之犬,狂奔不停。

预设2:此时的老虎哪还有威风凛凛之时,他是怎样呀?再读
笑点三:将橡树的果实看成是刺猬的儿子,对其彬彬有礼。

预设3:出示图片,问:你发现了什么?可为何老虎将橡斗认成是刺猬的儿子呢?这让我们想起一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此时的老虎再也没有以往森林之王的威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他呀?(神态、动作、语言)试读
这样的老虎,你想送他哪些成语?(卑躬屈膝、低三下四、颤颤巍巍……)
3.老虎的这番沮丧,还曾经出现在哪些故事中?为什么会这样呢?(遇事不够冷静、惊慌失措,失去了自信,从而失去了判断力。


4.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忙中出乱的事情呢?
四、拓展研读
出示《启颜录》中的《卖羊》
五、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