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语文园地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PPT课件(2课时)

竖幅的作品从右往左写,署名在左下角。
横幅的作品从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呢?
1.选择一首诗竖着写,或选择一段话横着写,做到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根据书写要求进行自我检视。 3.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作品在班上展示。评选“小小书写家”。
仔细思考:两个片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点面结合
这两个片段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如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课文在写这些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如,《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注意通过细节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领略到了各个队伍的特色。
点面结合 印象深刻
词句段运用
反复
自由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对比阅读,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小结:反复的写法可以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使表达的感情更鲜明,语言更有感染力。
用语反复 增强感染力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自读句子,注意提示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一堆人正拼命地拥挤着,只见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铜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软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挥舞着,都希望抓住车门。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刚踏上车阶,左脚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地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一双臃肿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车门扶手。任凭她怎么努力,结果那屁股还是被车门狠狠地挤压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妈呀!”挤车可真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战斗呀!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区域性山歌尤其是湖南山歌歌曲,达到塑造性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组合和变奏山歌歌曲的形式和音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搜集和学习湖南山歌歌曲,了解他们生活背景、联系本国文化。
4.通过阅读山歌歌词,锻炼学生的意识形态修养和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学生对湖南山歌歌曲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学生对于湖南山歌歌曲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掌握能力。
3.学生对于对象的名字的辨别和记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1. 轻松活泼的旋律,温婉贴切的词语,让学生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有趣的经历和片段,展现其快乐积极的心态,引导学生讲述有关山歌的故事。
二.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
1. 写在板上“我们要学习湖南山歌歌曲,理解山歌歌词,学会组合和变奏山歌歌曲的形式和音调,提高音乐素养。
”
三.展开学习,让学生全方面参与
1. 告诉学生关于湖南山歌的概要。
2. 宣读山歌歌词:“水沟窝里,干粪洞儿,耗子荐儿胡同口,我不怕你给我钱,我就当你借我花(余),应城草斗根儿雄的先生家,面前堆起满坑菜,
一顿顽吃二顿馊,三顿没媳妇拌饭换。
”
3. 辅导学生熟记文章。
4. 通过展示典型的山歌形式,让学生了解山歌的组成,例如拨秧歌、捉私党、三宝听、黄鹤楼上少年游等。
5.使学生自发地组合和变奏山歌,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材简介本节课是针对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材第六单元“经典情书”中的一篇选段《致橡树》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围绕“写作情感,在多样表达中展示自我和传递心意”的主题展开。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运用,掌握情书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能力目标: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感悟情书的内在价值,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视爱情、友情等情感价值,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讲解和理解《致橡树》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阅读并感受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引导学生体验情感。
•学习情书写作的基本要领和技巧,引导学生实践书写情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
教学方法:•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讲授和展示范文,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文章的要素和技巧。
•作品欣赏,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
4. 教学过程4.1 导入•用课前准备的好看影片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提问,“有谁收到过情书吗?你们有什么感受?”4.2 分析篇章•逐句解读《致橡树》的文本,分析句子结构、语言表达和文本内涵。
•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类似的写作,在课堂上现场处理学生写作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写作。
•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简明扼要,让学生尽可能地简洁明了地表达。
4.3 阅读感悟•带领学生阅读陶渊明的经典诗文,分析文学名句及乐府诗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引导学生感悟情感,透过诗歌沉淀自己的情感。
4.4 翻译、默写•让学生对于《致橡树》的节选内容进行翻译,发掘其中的美言妙句,并要求学生默写下来。
•对学生默写下载进行修改、提升。
4.5 写作体验•带领学生进行感性体验,让学生提上他们认为美丽、可爱的人或物,写一封短情书,并分享于众。
5. 课堂小结•通过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情书的基本要领和技巧,能够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语文要素1.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带来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和仿写,掌握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的要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4.通过查阅资料和朗读感悟,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难点: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让表达更生动。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带来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1.复习回顾,重温写法。
(1)本单元有课文写到了大场面,回忆一下,有哪些?预设: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2)这些场面描写都运用了哪一种方法?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预设: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狼牙山五壮士》写战斗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景,又逐个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对付敌人的画面。
2.交流分享,拓宽思路。
(1)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预设: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者课外阅读的选段分享经验。
(2)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吗?预设:既有对整体场面的描写,也有对个别人物的特写,即点面结合的方法。
(3)《红楼梦》里有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场面描写,请你来赏析。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要抓住场面描写。
2.词句段运用: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谈谈人物说话时“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3.书写提示:举办书写作品展览,注意行款整齐、正确、工整。
4.通过理解、感悟、诵读,积累“爱国”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阅读文章,关注场面描写;背诵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2.难点:体会词句重复的妙处,以及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准备书法作品的课件。
2.词句段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关注场面描写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要关注场面描写。
(2)要学会在作文中进行场面描写。
5.怎样在习作中进行场面描写呢?(1)注重对整个场面进行概括性地描写,这便是“面”的描写。
(2)注重对某个人物或具体的事情进行细致地描写,这是“点”的描写。
(3)注重点面结合,活动过程才会给人留下完整的印象,才能够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场面描写的作用。
冼星海同志指挥得那样有气派,姿势优美,大方;动作有节奏,有感情。
随着指挥棒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到位的,上万人,都一齐歌唱。
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出来,弥漫整个广场。
声浪碰到群山, 群山发出回响;声浪越过延河,河水演出伴奏;几番回荡往返,一直辐射到遥远的地方。
生:这段话有点的描写,也有面的描写,有点有面,所以能够很生动地描绘出大合唱的气势雄壮,也能够反映出大家的团结一致。
生:这是对延安歌唱场面的描写。
既有鸟瞰式的描绘,又有特写的镜头,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把一个热闹非凡的伟大场面,写得十分动人,从而表现了延安军民的革命精神面貌。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案

1.引导学生了解“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重温革命岁月,让我们心潮澎湃。其中那震撼心灵的场面在我们脑中久久不能消失。本单元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描写这样的场面时,方法巧妙,在描写情境、人物语言时,方法灵活。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练习画出“点”与“面”的部分,就会使学生真正清楚这种写法的关键点,看出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为实际运用铺路搭桥。
引导学生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体会运用词语反复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精到的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相同句式”和“说”的多种方式在写作中的运用,激发学生自主运用的兴趣。
教案序号:课题:语文园地二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通过词句段运用的练习,体会运用词语反复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了解“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4.指导学生进行书法作品展览,使学生懂得整体布局,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提高书写水平。
三、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有发现。
1.出示例句,读一读,注意加点字,体会:这样写让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
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句1:通过两个“只听见”,突出了当时会场上的安静。
句2:通过两个“是那么”,强调草原上的空气是特别的清鲜,天空是特别的明朗,突出草原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交流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描写场面的内容,以课文为例进一步把握文章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
除此之外还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阅读经验及习作交流描写场面所用的方法,加深对点面结合写法的认识。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写法的好处,了解其表达效果,体会反复的写法是如何增强语言感染力的。
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教材呈现了几个句子,在引用人物语言时,不用“说”这个字,而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达“说”的意思,让学生体会,并仿照句子写一写。
“书写提示”安排了两幅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一幅是古诗作品,竖行书写,一幅是书信抄写,横行书写。
教材提示了三点书写要求,以引导学生在行款布局、书写规范等方面加以注意,并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教材还建议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以激发学生书写的兴趣,提高书写的质量。
“日积月累”安排了四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在朗读背诵的同时,学习古人心系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描写场面时如何做到点面结合的。
2.读句子,体会重复用语的妙处。
3.学习用多种形式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4.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5.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三、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以及写好场面中的“点”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场面描写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资料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你了解场面描写的概念吗?场面描写的方法有哪些?“说”有哪些具体的表达形式呢……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园地吧!设计意图:学习贵在质疑,带着问题走进新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向学生明确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语文园地二》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理解、分析《语文园地二》的文字语言,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3.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体会文学作品的美妙和魅力。
4.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概述《语文园地二》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一位少年的童年回忆和对大自然的感悟,体现了诗意化的语言,在文字表达上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生动地描绘了近代城市孩子的童年记忆和他们对自然美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生动的语言形式的掌握;2.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以及学生对语言美感的体验和鉴赏能力的教育;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文字表达;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指导学生选取重要词句,通过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4.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相关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2.教师准备问题清单,调研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
课堂教学过程1.师生自我介绍,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2.教师展示一个视频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球的自然景观)你们喜欢它吗?(yes、no)为什么喜欢/不喜欢?(任选数名学生回答,讨论)3.分组讨论:你们小时候有什么与自然相关的经历吗?请以小组为单位描述一下。
4.教师将学生的描述汇总起来,呈现给全班同学听,并挑选出写得较精彩的篇章进行展示。
第二节课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问题清单,让学生提前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1.用学生集体提出的问题清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2.指导学生挑选出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分析,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修辞手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比较地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的感悟;4.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课文中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2.学会在场面描写中词语重复使用可起到铺陈、渲染的作用。
3.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4.学会按照正确的格式创作书法作品。
5.读懂积累一些古代的爱国名言。
【教学重点】
相同句式“说”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积累一组爱国名言。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们交流你的发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这两个句子,可以看出这是两个词语是重复使用。
在场面描写中起铺陈、渲染的作用,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在描写写景抒情中,能收节奏鲜明,层次清楚、景象丰富多姿,形象生动传神之效,使文章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酣畅淋漓,语势得到增强。
点拨: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
这两个句子分别用“赞叹“婉言谢绝”代替了说”。
我还想到了“谈论讲解,窃窃私语”,也可以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
读句子,仿照写一写。
3.我拓展,我积累。
表示“说”的词语还有:
一字词语:讲喊叫呼吟读问答训斥责骂吼劝告评议话赞论述夸辩叙颂曰
二字词语:说话谈话讲话叙述陈述复述申述说明声明讲明谈论辩论议论讨论商谈哈谈商量畅谈商讨话语呓语梦话怪话黑话谣言谰言
四字词语:婉言危言评说怒斥耳濡目染百虑一致变心易虑不足为虑长计远虑能说会道巧舌如簧能言善辩滔滔不绝伶牙俐齿出口成章语惊四座娓娓而谈妙语连珠口若
悬河
三、书写提示
我们来举办一次书写作品展览。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我们在书写中要注意:①笔画要写规范。
很多同学写字时比较随意,横写得不平,竖写得不直,特别是遇到了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就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
②字的大小要适中。
不管是什么格子,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③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④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汉字。
⑤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2.练一练,学运用。
写一写下面的古诗,注意书写提示。
四、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诸葛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宋】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第三子。
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3.理解句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劳苦),到死为止。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释义】为了解除国难献身,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
意思是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释义】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守住,一寸土地也不能让给别人。
◇位卑未敢忘忧国
【释义】意思是地位低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
它后来成了后世许多忧国忧民的寒素之士用以自警自励的名言。
5.赏析:这四句都是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中华子民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赞扬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
6.延伸阅读。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王昌龄《从军行》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失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