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2)Matlab与通信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实验一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建模仿真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单边带调幅系统的工作原理2. 掌握单边带调幅系统的Matlab和Simulink建模过程二、实验内容1、Matlab设计一个单边带发信机、带通信道和相应的接收机,参数要求如下。
(1)输入话音信号为一个话音信号,采样率8000Hz。
话音输入后首先进行预滤波,预滤波器是一个频率范围在[300,3400]Hz的带通滤波器。
其目的是将话音频谱限制在3400Hz以下。
单边带调制的载波频率设计为10KHz,调制输出上边带。
要求观测单边带调制前后的信号功率谱。
(2)信道是一个带限高斯噪声信道,其通带频率范围是[10000, 13500]Hz。
要求能够根据信噪比SNR要求加入高斯噪声。
(3)接收机采用相干解调方式。
为了模拟载波频率误差对解调话音音质的影响,设本地载波频率为9.8KHz,与发信机载波频率相差200Hz。
解调滤波器设计为300Hz到3400Hz的带通滤波器。
2、用Simulink方式设计一个单边带传输系统并通过声卡输出接收机解调的结果声音。
系统参数参照实例5.9,系统仿真参数设置为50KH三、实验结果1. 流程框图2. 代码说明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信号调制,信道中信噪比设置以及解调模块。
第一部分首先输入音频信号并计算声音的时间长度,并设置系统采样率,再将通过范围为300~3400Hz带通滤波器进行预滤波,然后通过希尔伯特变换与载波信号相乘得到上边带已调信号。
第二部分是先设定系统采样率,信道带宽以及噪声功率谱密度值,再测量得出信噪比,最后将信号从信道中输出。
第三部分是将经过高斯白噪声信道的信号与频率9.8 kHz载波信号相乘,这里设置成9.8 kHz,是为了模拟载波频率误差对解调话音音质的影响,与发信机载波频率相差200Hz,再对相干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最后保存输出信号。
3. 模型说明参数说明:将系统仿真步长设置为1/50000s,Form Workspace的模块名字改成与M文件中名字相同的“source”,通过一个频率范围在[300,3400]的带通滤波器,其目的是将话音频率限制在3400Hz一下。
Matlab通信仿真设计任务书(南京工程学院~潘子宇)

2.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题目一:调幅广播系统的仿真设计
模拟幅度调制是无线电最早期的远距离传输技术。 在幅度调制中, 以声音信号控制高频率正弦信 号的幅度,并将幅度变化的高频率正弦信号放大后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成为电磁波辐射。 波动的电信号要能够有效地从天线发送出去, 或者有效地从天线将信号接收回来, 需要天线的等 效长度至少达到波长的 1/4。声音转换为电信号后其波长约在 15~1500km 之间,实际中不可能制造出 这样长度和范围的天线进行有效信号收发。 因此需要将声音这样的低频信号从低频率段搬移到较高频 率段上去,以便通过较短的天线发射出去。 人耳可闻的声音信号通过话筒转化为波动的电信号,其频率范围为 20~20KHz。大量实验发现, 人耳对语音的频率敏感区域约为 300~3400Hz,为了节约频率带宽资源,国际标准中将电话通信的传 输频带规定为 300~3400Hz。调幅广播除了传输声音以外,还要播送音乐节目,这就需要更宽的频带。 一般而言,调幅广播的传输频率范围约为 100~6000Hz。
其中靠近原点的 4 根折线斜率相等,可视为一段,因此总折线数为 13 段,称为 13 段折线近似。用 Simulink 中的 Look-Up Table 查表模块可以实现对 13 折线近似的压缩扩张计算的建模, 压缩模块的输 入向量设置为:
[-1,-1/2,-1/4,-1/8,-1/16,-1/32,-1/64,-1/128,0,1/128, 1/64,1/32,1/16,1/8,1/4,1/2,1]
输出量向量设置为: [-1:1/8:1] 。 扩张模块的设置与压缩模块的设置相反。
题目三:带限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
在实际通信中传输信道的带宽是有限的, 这样的信道称为带限信道。 带限信道的冲激响应在时间 上是无限的,因此一个时隙内的代表数据的波形经过带限信道后将在邻近的其他时隙上形成非零值, 称为波形的拖尾。拖尾和邻近其他时隙上的传输波形相互叠加后,形成传输数据之间的混叠,造成符 号间干扰,也称为码间干扰。接收机中,在每个传输时隙中的某时间点上,通过对时域混叠后的波形 进行采样,然后对样值进行判决来恢复接收数据。在采样时间位置上符号间的干扰应最小化(该采样 时刻称为最佳采样时刻) ,并以适当的判决门限来恢复接收数据,使误码率最小(该门限称为最佳判 决门限) 。 在工程上, 为了便于观察接收波形中的码间干扰情况, 可在采样判决设备的输入端以恢复的采样 时钟作为同步,用示波器观察该端口的接收波形。利用示波管显示的暂时记忆特性,在示波管上将显 示多个时隙内接收信号的重叠波形图案,称为眼图。对于传输符号为等概的双极性码,最佳判决门限 为 0,最佳采样时刻为眼图开口最大处,因为该时刻上的码间干扰最小。当无码间干扰时,在最佳采 样时刻上眼图波形将会聚为一点。
Matlab通信仿真设计任务书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 院(系、部、中心)意见: 月 日
主管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南京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
程
名
称
Matlab 应用基础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 K 通信 081/082
院(系、部、中心) 专 班 起 指 止 导 日 教 业 级
期 2010/-2010/ 师 潘 子 宇
1.课程设计应达到的目的
让学生综合运用信号与线性系统,通信原理,以及 matlab 语言等综合应用知识。基本熟悉软件 开发流程、要点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进行实际设计和编程,以加深对通信系统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 学生利用 matlab 在通信领域进行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实践应用流程 模式的理解。
4.主要参考文献 1、《Matlab 程序设计教程》,刘卫国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年。 2、《Matlab 教程》,张志涌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年。 3、《MATLAB5.X 程序设计语言》 楼顺天 于卫 闫华梁 等 4、王立宁等编,《Matlab 与通信仿真》,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年 1 月;
5.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起 止 日 期 2010 年 月 日 工 作 内 容
熟悉有关信号处理的理论,计算课程设计题目中的有关参 数。
月 日
确定软件流程框图,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和调试。
月
日
调试程序,记录和分析有关数据和结果。
6.成绩考核办法
预设计报告和设计总结报告的综合成绩占 30%,实际动手能力占 50%,创新能力占 10%,态度和纪律 占 10%,成绩按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3.课程设计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图纸、实物样品等要求〕 题目一: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 建立如图所示的仿真模型in 模型的增益,观察 x-y 波形的变化。 (2) 用两个 Output 模块代图所示的 XYGraph 模块。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在 对话框内,把时间和输出选作返回变量,分别填以变量名 t 和[y1,y2]。进行 仿真并用绘图命令画出 t-y1、t-y2 和 y1-y2。 题目二:利用 Simulink 仿真 x(t ) =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c语言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c语言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C语言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
2.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
3.熟悉通信系统仿真实验的流程和技巧。
4.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程序。
5.能够分析仿真结果,对通信系统进行性能评估。
6.能够独立完成通信系统仿真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方法、调制解调技术等。
2.通信系统仿真方法:讲解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包括系统模型建立、仿真算法选择等。
3.C语言编程基础:介绍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
4.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进行一系列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仿真技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通信系统仿真案例,让学生掌握仿真技巧。
4.实验法: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实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实验设备,保障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通信系统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加深对有关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对通信系统的单独模块、关键技术以及整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通信系统模块(如信道编码模块)或简易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一种通信系统开发软件(如matlab、FPGA)的使用;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大型通信系统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任务:1、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2、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测试的了解和认识;3、掌握通信系统开发软件(如matlab、FPGA)的安装、使用;4、设计和开发至少一种通信系统模块或简易通信系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内容: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定题目,但必须征求指导老师的同意。
案例一: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系统设计要求按照IEEE802.11a协议的要求,使用Simulink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并按照下图仿真研究并发送。
图1 发送端部分而接收端部分按下图所示(这里假设系统符号、载波已同步)。
具体参数指标参照IEEE802.11a 协议。
最后结果要求仿真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图2 接收端部分案例二:基于LTE 的4G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LTE 协议的要求,使用MATLAB 平台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并按照下图仿真研究,具体参数参考LTE 协议。
最后结果要求仿真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案例三:基于WCDMA 的3G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WCDMA 协议的要求,使用MATLAB 平台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matlab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背景通信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其设计和性能分析对于信息传输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
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计算软件,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中。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Matlab软件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帮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仿真方法,提高其工程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Matlab编程基础及其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3.掌握通信系统常用信号处理技术;4.能够利用Matlab软件对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和性能分析。
三、课程设计内容1.通信系统基础知识介绍1.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1.2 通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Matlab编程基础2.1 Matlab语言基础2.2 Matlab基本操作和常用函数3.通信系统仿真设计3.1 通信系统信号生成和处理3.2 信道模型和噪声分析4.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1 误码率性能分析4.2 信噪比分析4.3 频谱分析5.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案例分析5.1 数字调制与解调仿真设计5.2 OFDM系统性能分析5.3 MIMO系统仿真设计及性能分析四、课程实践环节1.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的基本操作演练;2.利用Matlab开发和验证通信系统中的基本算法;3.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结果验证;4.辅助课程设计项目的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
五、课程设计评价1.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1.1 学生对通信系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1.2 学生Matlab编程能力的提升情况1.3 学生通信系统仿真设计能力的提高情况2.课程设计效果的评价2.1 课程内容是否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2.2 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环节的实际效果2.3 课程设计是否对学生的就业和科研有帮助六、课程设计具体步骤1.明确课程设计目标和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2.准备教学资源和实践环节所需的软硬件设备;3.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设计内容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4.组织学生参与通信系统的相关理论学习和Matlab编程基础课程;5.根据课程设计内容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演练;6.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设计和性能分析实践;7.进行课程设计项目实践环节,辅助学生加深对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的理解和掌握;8.评价课程设计效果,总结经验和改进措施。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仿真实习任务书开课学院(章)2014年6 月13日课程设计报告书要求: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位学生必须按要求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未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的学生不得参加课程设计的考核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报告书按照封面、正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的次序装订成册,报告书的封面由学生按学院统一格式打印,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发给学生,正文由学生完成。
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正文一般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的描述、设计任务分析、具体设计过程的描述、设计方案的确定、系统实施、结论等几方面,或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提纲进行写作。
学生应独立完成各自设计报告书的写作(每人一份),即使同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讨论得到的共同设计结果也应独立表述。
报告书的格式应统一规范,按照学院统一的课程设计格式要求用A4纸打印。
打印时的页边距为:上、下:2.54mm,左:3mm,右:2.5mm。
行距为单倍行距,其它具体要求请参见《附件1:课程设计报告书格式》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后,指导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报告书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报告书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是否类同以及报告书的格式、结构条理等进行重点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要求学生进行修改。
在学生最终通过审阅的报告书上,必须有责任指导教师的签名、批阅评语和成绩。
上机时间及地点:17周周四,8-9节,214;周五,8-9节,214;18周周一,6-9节,218周二,1-4节,2186-9节,121 周三,1-4节, 2456-9节, 218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X X X X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具体设计题目) 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年月日(设计报告正文)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课程设计题目(问题)描述和设计要求等目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能进一步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小型程序,初步掌握开发软件所需的需求定义能力、功能分解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代码调试技能;学习编写软件设计文档;为未来的软件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系统仿真实习任务书开课学院(章)2013年10 月8日
要求每个设计题目最多不超过10人选作。
请各班班长协调统计每人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报告书要求: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是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位学生必须按要求认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未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的学生不得参加课程设计的考核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报告书按照封面、正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的次序装订成册,
报告书的封面由学生按学院统一格式打印,课程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发给学生,正文由学生完成。
课程设计报告书的正文一般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的描述、设计任务分析、具体设计过程的描述、设计方案的确定、系统实施、结论等几方面,或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提纲进行写作。
学生应独立完成各自设计报告书的写作(每人一份),即使同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经过讨论得到的共同设计结果也应独立表述。
报告书的格式应统一规范,按照学院统一的课程设计格式要求用A4纸打印。
打印时的页边距为:上、下:2.54mm,左:3mm,右:2.5mm。
行距为单倍行距,其它具体要求请参见《附件1:课程设计报告书格式》
在学生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书后,指导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报告书进行认真细致的审阅,对报告书内容的正确性、真实性、是否类同以及报告书的格式、结构条理等进行重点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要求学生进行修改。
在学生最终通过审阅的报告书上,必须有责任指导教师的签名、批阅评语和成绩。
上机时间及地点:
9、10周
周一,下午6-9节,123;
周二,上午1-4节,123;
周三,上午1-2,123
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