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研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研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了解】最早的显微镜1590年荷兰一位少年叫詹森,其父是眼镜师,他无意中发现将两片大小不同的镜片重叠在一起,当移动到适当距离时,很小的东西一下子放大了好多倍,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父亲,两人随即动手做成了两个不同口径的铁片筒,安装在大铁桶里面,使其自由滑动,就这样,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诞生了,但是当时并没有用于重要的观察。

【自学提示】1、看图Ⅱ—1,熟悉显微镜的构造。

2、练习使用显微镜。

阅读教材P37---P39,完成P38练习和P39的讨论题。

【夯实基础】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

2、一台显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6*则我们看到的是放大多少倍的物体?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向左移动玻片标本,图像向移动;向上移动玻片标本,图像向移动;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图像向移动。

4、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显微镜()A、没有任何变化B、镜筒迅速上升C、镜筒子在极小的范围内升降D、镜筒子迅速下降5、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目镜和玻片标本污点都没动,说明污点在()A、目镜上B、载玻片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6、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A、调节焦距B、调节光亮度C、调节光线角度D、调节图像清晰度7、用显微镜观察时,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应选用()A、大光圈、平面镜B、小光圈、平面镜C、大光圈、凹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8、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部位的洋葱表皮,下列哪种组合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A、目镜5* 物镜18*B、目镜10* 物镜40*C、目镜15* 物镜10*D、目镜20* 物镜45*9、若不动显微镜的其他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40*换成10*,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反思】1。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和了解显微镜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5.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我们看到的物体放大,但是具体的操作不会,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并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

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练习使用显微镜》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是有限的。

对于特别微小又客观存在的物体,我们是看不到的。

聪明的人类发明创造了一种仪器,专门观察微小的物体。

这种工具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显微镜。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和了解显微镜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5.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我们看到的物体放大,但是具体的操作不会,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并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

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练习使用显微镜》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是有限的。

对于特别微小又客观存在的物体,我们是看不到的。

聪明的人类发明创造了一种仪器,专门观察微小的物体。

这种工具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显微镜。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三,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二,显微镜的使用
三,方法步骤
四,注意事项。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温故知新第一环节、师友互查1.生物的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环节教师引导第二步、探究释疑第一环节师友解惑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第二环节教师点拨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视野就越亮。

第三步、巩固理解第一环节、师友巩固1、有螺丝口的是_______,反之为_______。

2、物像是______,上下颠倒,左右相反3、物象放大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

5、放大倍数越小,细胞体积越____,看到细胞数目越____,视野越_____。

6、光线强时:用_____光圈和________。

需要强光时:用_____光圈和________第二环节、教师指导光线强时:用___小__光圈和___平面镜_____。

需要强光时:用__大___光圈和_____凹面镜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通过认识和了解显微镜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过程与方法:1.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2.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显微镜的重要作用。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

4.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5.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热爱大自然,他们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善于发现,但是在生活中接触显微镜的机会并不多,学生只是知道显微镜可以使我们看到的物体放大,但是具体的操作不会,所以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并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

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在获得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练习使用显微镜》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眼睛所能观察到的事物是有限的。

对于特别微小又客观存在的物体,我们是看不到的。

聪明的人类发明创造了一种仪器,专门观察微小的物体。

这种工具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显微镜。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题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型
新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4、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两人一台显微 镜,引导学生观察永久装片,巡视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确:①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提出问题。如1、把写有“b”字的玻片放在物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什么样?2、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3、怎样把标本移到视野中央。)。②光 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强调被观察物体薄而透明)。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物像越大,所观察到的物体数目越少,视 野越暗。
3、玻片上的标本的移动方向跟物像的移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 反?
4、物像的放大倍数怎么计算?低倍镜与高倍镜下哪个看到的细胞面积大?细胞数目多?视野亮度高?
五、拓展延伸
判断污点的位置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二、显微镜的功能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2、对光3、观察4、练习
五、复原收好显微镜
重难

教学重点
显微镜 的基本构造 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教法学法
自学+讲授+探究课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并初步观察。

3、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难点】重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难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阅读教材P37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知识点一: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知识点二: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和。

2.转动转换器,使对准通光孔。

3.一只眼向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4.擦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应该使用。

5.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6、调节镜筒升降的是_______________(调节范围大) 和 _________________(调节范围小,调节更加清晰物象)。

7、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和__ __ 。

光线强时用____镜,光圈; 光线弱时用 __镜,光圈。

8、完成下列表格:二、、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1)阅读教材P37 —P40,总结方法步骤:①取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整理a、取镜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物)镜b、对光:(三转)低倍镜、大光圈、左眼看、右眼睁、转反光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内,右眼睁开。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

c、观察:放→压→降→升→找d、清洁收镜:擦、转、降擦:把显微镜的外表擦干净,目镜和物镜要用擦镜纸擦干净转: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降:将镜筒降到最低处学习任务二:总结使用显微镜的实验的几个问题:(1)成像问题:倒像。

(上下倒置,左右反向)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那么载物台上所放的玻片上是什么字?(2)倍数问题:物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遮光器和目镜B.遮光器和物镜
C.遮光器和反光镜D.目镜和物镜
4、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哪些结构应在一条直线上()
A.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
C.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5、小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使用了低倍物镜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5、转动准焦螺旋(先粗后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以免。
【合作探究】
1,填写显微镜各个部分的结构并了解它的作用
2、阅读教材,总结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
⑵如何对光?总结三转:
①转动,使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②转动,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练习使用显微镜
集体备课
个人空间
1、课题:1.1练习使用显微镜
2、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三步。
2、从目镜内看到的像是像,和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光线强时用
镜,光圈)。
4、显微镜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带有螺纹的镜头是。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
(1)把所有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
(2)从侧面注视(),双手同时转动(),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
(3)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慢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镜为止。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检测训练】
C.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
反思栏
1、使用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A转换器B遮光器C粗准焦螺旋D细准焦螺旋
皮胞
时,应()。
A.闭左眼,用右眼观察B.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D.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3、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